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2827018
三线建设是当代中国史上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重要事件。作者从事该领域研究长达10年之久,本书对作者公开发表的关于三线建设的学术论文及调研札记进行汇总与编排,予以体系化的呈现。本书重点围绕三线企业、人群与社会之关系,从三线建设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分析、三线企业与地方社会的互动、三线移民与地方文化的变迁、公众史学视野下的三线历史书写等多维视角,对三线建设进行研究。
序一三线建设: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的富矿 陈东林
序二三线企业与“三线人” 高超群
前言
第一章回溯与前瞻
第一节多维视角下的三线建设研究述评
第二节三线建设研究的发展趋势与社会学视野
第三节在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中突破学科藩篱
第四节四维同构:三线建设多学科综合研究之构架
第二章企业与社会
第一节三线建设企业:介于城乡之间的单位社会
第二节三线建设企业选址的变迁与博弈
第三节围墙内外:三线建设企业与地方社会之区隔
第三章人群与文化
第一节三线建设移民的内迁、去留与身份认同
第二节区隔与融合:三线建设内迁移民的文化适应及变迁
第三节同级分化:三线建设企业职工的群体构成与社会关系
第四节三线建设移民二代的地域身份认同
第四章公众史学与三线建设书写
第一节三线建设历史书写中的公众参与
第二节三线建设企业遗址考察札记
第三节当代中国单位历史书写的公众史学转向
第四节我与三线建设研究的不解之缘
附录《多维视野中的三线建设亲历者》一书的三个维度 郭旭
后记
序一 三线建设: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的富矿
陈东林
陈东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
三线建设,是1964年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作出的以备战为中心的工业交通、国防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经济战略决策。到1980年,三线建设跨越三个五年计划,覆盖当时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投资2052亿元,动员上千万人,建成了2000多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之后又经20多年的调整改造,到2006年调整改造结束,前后共42年,是新中国历史上空前的重大事件。
三线建设,也是新中国史上涉及学科范围最广泛的宏大建设战略,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外交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地理学等学科。然而,虽然三线建设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总体上来说仍然不尽如人意。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方面,其他方面有深度的研究成果还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三线建设以军工为主(包括电子工业及军工配套,军工投资占总投资的68%)的保密性,及其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三线建设决策和企业的档案资料的公开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制约了三线建设研究的全面开展。因此,我总是对想要选择三线建设为方向的研究生和年轻学者说,要谨慎考虑,充分估计资料收集的艰巨性。那么,今后拓展三线建设研究的突破口应该在哪里?政治、经济方面继续深入与拓展研究是必需的,外交、军事方面因受到限制而难以有新的拓展。近年来,我欣喜地看到,以上海大学徐有威教授和四川外国语大学张勇教授为代表的学者在三线建设研究上取得了许多丰硕新成果,回答了这个问题。
徐有威教授的三线建设研究起步较早,在21世纪之初即组织了全国性质的三线建设研讨会。他的研究以小三线建设为主,从资料收集整理入手,拿下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先后和我一起主编了9辑《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