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查看购物车 “Smart Science:跟美国学生同步学科学(彩色英文版 Grade 6)” 已被添加到您的购物车。
首页畅销榜科普读物 畅销榜什么是科学?(第二版 )北大清华科学史荐读书目 -吴国盛教授经典作品-入选2023得到年度书单 商务印书馆

什么是科学?(第二版 )北大清华科学史荐读书目 -吴国盛教授经典作品-入选2023得到年度书单 商务印书馆

·北大清华备受欢迎的科学史课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经典作品 ·全新修订版 ·荣获“大众喜欢的50种图书”

作者:吴国盛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年01月 

ISBN: 9787100207904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40.99

类别: 科学世界, 科普读物 畅销榜 SKU:659415c8f0f2244da7754f14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207904丛书名: 无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文里有诸多关于科学的话语,比如“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科学防疫”“科教兴国”“科学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其中的“科学”都指同一个东西吗? 在中西医之争中,或者说在关于中医是否是科学的讨论中,撇开里面的那些政治的内容,那些意识形态的内容,在这一讨论的背后,或者在进行这一讨论之前,是否需要先澄清一下“科学”的含义。 科学,对中国人来说,到底是什么?——是真理,指向知识?是意识形态,指向政治?是技术,指向某种功效?又或是无所不能,指向某种神话? 在这本书中,吴国盛教授从其专业和研究出发,分析中国人的科学观念,阐明科学和哲学、宗教以及伦理传统的关系,揭秘科学的文化基因,帮助我们理清我们的各种科学观念,引导我们反思我们的文化传统。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吴国盛教授先是梳理当代中国人的科学观念,然后阐述现代科学起源于古希腊的理性科学,并对比中西文化的差异。接着又从两个方面讨论现代科学的产生:、宗教直接助力现代科学产生;第二、数理实验科学塑造了现代科学的标准。此外,吴国盛教授还讨论另一科学传统——博物学(自然志),并由此回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坦言虽然在数理实验科学的意义上中国没有科学,但是在博物学的意义上,中国有科学,并由思考中国文化的当代命运。

作者简介

吴国盛,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系主任。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吴国盛教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师从叶秀山教授。主要著作有《什么是科学》《科学的历程》《技术哲学讲演录》《时间的观念》等。 曾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教y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博士论文《技术与形而上学》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著作《科学的历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著作《时间的观念》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目  录

韩启德序

饶毅序

第二版前言

前言

章 现代中国人的“科学”概念及其由来

节 两种基本用法

第二节 科学:夷之长技

第三节 科学:来自日本的西方词汇

第四节 科学:替代性的意识形态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西方科学溯源:希腊理性科学

节 science 辞源及其演变

第二节 “仁爱”与“自由”:东西方不同的人性理想

第三节 “科学”作为希腊的“人文”

第四节 自由的学术:希腊科学的非实用性与演绎特征

第五节 希腊数学作为自由学术的典范

第六节 科学与礼学:希腊与中国的天文学

第七节 自然的发明与理性科学的诞生

第八节 小结

第三章 现代科学溯源之一: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

节 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

第二节 大学:自由学术的制度保障

一、大学是一个自治机构

二、大学提供基督教世界普适的学问标准

三、大学以讲授自由之艺为基本

四、大学以自由辩论为主要教学方式

第三节 经院哲学:中世纪的科学形态

第四节 唯名论革命为现代科学开辟道路

第四章 现代科学溯源之二:数理实验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节 求力意志:从求真的科学到求力的科学

一、从理性自由到意志自由

二、人类中心主义

三、征服自然

四、实验科学

第二节 世界图景化:自然数学化与世界图景的机械化

一、自然的数学化

二、空间化

三、时间化

四、机械化

第五章 西方另类科学传统:博物学

节 什么是博物学

第二节 西方现代博物学的兴衰

一、现 代 早 期:从文艺复兴到 16 世纪的博物学

二、17世纪的博物学

三、18世纪的博物学

四、19世纪:博物学的黄金时代

第三节 博物学的当代意义

第四节 重建科学谱系

第六章 传统中国的科学

节 李约瑟难题

一、中国古代无科学

二、中国古代有科学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博物学

一、概念界定

二、李约瑟范式及其局限

三、以博物学眼光重建中国科学史:天地农医

结语

附录一 对批评的答复

附录二 地方性知识的哲学和社会学

名词索引

 

前  言

什么是科学?这是一个问题。任何问题都呼唤一个解答,但恰当的解答却取决于问题的性质:谁在提出问题?为什么提出问题?发问者期望回答者从哪些方面、以什么方式来回答?而这,是问题背后的问题。真正的问题都是有结构的。 

  20世纪80年代初,当我还是科学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时候,英国科学哲学家查尔默斯(A.F.chalmers,1939—)的《科学究竟是什么》(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Science)一书流传很广。许多爱好科学哲学的学生正是通过这本书开始了解西方科学哲学。然而,作为一个中国读者,我一直觉得这本书没有回答书名所提出的问题。我了解到,许多读者有和我同样的感受。为什么呢?原因大概是,这本书所预设的东西在我们心目中恰恰是可疑的、有待澄清的,是我们想要继续追问的。这本书名为“科学究竟是什么”,实际上只是通俗地介绍了20世纪从逻辑经验主义、波普尔到库恩、费耶阿本德(Paul Feyerabend,1924—1994)等科学哲学家的观点,可以看成是一本西方科学哲学的简明导论。可是,对西方科学哲学家来说,“科学”的指称是清楚的,就是在近代欧洲诞生的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自然知识类型,不清楚的只是,为什么这种知识类型如此有效、可靠,如此不同和成功。用康德的话说就是,先天综合知识 (科学知识) 是否可能,这是没有疑问的,因为牛顿力学就是这样的“科学知识”;有疑问的是,它何以可能,亦即它得以可能的条件是什么。对他们来说,牛顿力学作为“科学”是一个给定的事实。可是对我们来说,牛顿力学为什么当然就是科学呢?如果回答说,牛顿力学符合科学之为科学的全部标准,我们会问科学之为科学的标准是什么,这通常导向科学哲学;如果回答说,科学就是按照牛顿力学来定义的,我们会问牛顿力学是怎么来的,这通常导向科学史。

媒体评论

本书既从西方语境,又从中国人对科学认识的实际出发,思考与解释科学的 本性与本源,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和接受,是我见到过的zui好zui适合当前国人阅读的科学哲学著作。

——韩启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吴国盛先生还原并呈现出科学zui为本源的面貌,以此引发中国人反思并纠正自己对科学的长期误解。

——饶毅(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京大学讲席教授)

在线试读

什么是科学?这是一个今天的中国人很想搞清楚但很不容易搞清楚,甚至有点越来越说不清楚的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个:,“科学”这个词来自西方,在西方文化的语境中“科学“究竟是什么的问题,首先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第二,“科学引进中国之后,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眼光看待它、在中国特有的语境中理解它,使”科学”的形象更加模糊不清。今天要考察什么是科学的问题就需要正本清源.从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着手清理。

  英文的science,法文的science,德文的 Wissenschat 含义并不完全一样它们都来自拉丁文的scientia,但或多或少有所转义。拉丁文的scientia继承了希腊文episteme的含义,其意思是”知识““学问”出自它的各个欧洲语种的相应单词都禀承了这个义项,但又或多或少有所偏离。英文偏离多,science通常并不指一般意义上的知识英文里有另外一个专门的词knowledge),而是指像物理化学这样一些自然科学(naturescience);法文和德文偏离得少一些,其中德文基本上保存着与 scientia一样的意思(从构词形式上与英文的knowledge完全一样),并不特指自然科学,也包括文史哲等人文学科。因此,我们可以说德文的Wissenschat 比较好地保存了希腊文episteme和拉丁文scientia 的原始偶胁眯额隐凭n棕呱犒沥含。

  至此,我们便提出了西文语境下的两种“科学”概念:广义的科学指”知识”学问了可以用德文Wissenschaft 来标志狭义的科学指自然科学”可以用英文的science 来标志。在今天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长期隔绝互不理解的背景下,人们很容易以为这是两种“自古以来“就并列发展的完全不同的东西。其实,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分野只是近代以来的事情,也是在这种分野的过程中,“科学“狭义化成为”自然科学”。狭义的科学与广义的科学虽然有区别,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虽然有区别,但它们有着共同的历史来源,即都出自希腊的知识传统也就是广义的科学传统。正是这个共同的知识传统,将西方广义的“科学”与非西方的,比如中国的知识、学术学问区别开来。因此,在西方语境下来谈”什么是科学”至少要涉及两个问题:,近代以来分化开来的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根本区别,以及近代的自然科学与古代的希腊科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第二,它们共有的希腊知识传统与非西方比如中国的学问传统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们回答了第二个问题,便大体搞清楚了广义“科学”的基本含义;回答了个问题,便能大体明白狭义“科学”的基本含义。

    ……

书摘插画
插图

插图

插图

抢先评论了 “什么是科学?(第二版 )北大清华科学史荐读书目 -吴国盛教授经典作品-入选2023得到年度书单 商务印书馆”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迷人的材料:10种改变世界的神奇物质和它们背后的科学故事(荣获“大众喜欢的50种图书”)

EUR €33.99
阅读更多
缺货

悖论:破解科学史上最复杂的9大谜团

EUR €25.99
加入购物车

我的世界观:国家图书馆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

EUR €35.99
阅读更多
缺货

陶哲轩教你学数学

EUR €25.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