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860011
1.一线作者精心打造,十年磨一剑
2.与时俱进,紧跟光伏和储能发展趋势
3.没有高深的理论知识,只有通俗易懂的语言
4.从实践中来,到实战中去,无师自通
储能是光伏和风电等间隔性新能源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近年来储能产业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为了提高储能系统的安全,增加储能系统的收益,提高安装商的技术水平,作者总结十几年来一线工作经验,编写了本书。本书介绍了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相关技术,旨在解决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在方案设计、设备选型、投资收益计算、安装运维中遇到的问题。本书从储能系统概述开始,讲述了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关键设备、系统设计、投资性分析和对比、安装和运维,以及储能系统拓展应用、设计过程。
序
前言
1 分布式光储系统概述……………………………………………………………………1
1.1 各种各样的储能技术…………………………………………………………………1
1.2 分布式电池储能应用场景……………………………………………………………3
1.3 分布式光储系统的分类………………………………………………………………5
2 分布式光储系统关键设备……………………………………………………………9
2.1 光伏储能控制器……………………………………………………………………10
2.2 光伏离网逆变器……………………………………………………………………12
2.3 双向储能变流器……………………………………………………………………14
2.4 蓄电池…………………………………………………………………………………15
2.5 蓄电池的应用分类和市场前景……………………………………………………17
2.6 电池管理系统………………………………………………………………………19
2.7 分布式光储系统设计常见问题……………………………………………………20
3 分布式光储系统设计…………………………………………………………………27
3.1 光伏离网系统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27
3.2 并网和离网的区别…………………………………………………………………28
3.3 带市电互补光伏发电系统…………………………………………………………30
3.4 各种类型的油光互补发电系统……………………………………………………31
3.5 离网逆变器工作模式的选择………………………………………………………33
3.6 分布式光伏离网系统设计步骤……………………………………………………34
3.7 油光互补离网系统设计……………………………………………………………36
3.8 小型光伏离网系统典型设计………………………………………………………38
3.9 中型光伏离网系统典型设计………………………………………………………40
3.10 大型光储系统典型设计……………………………………………………………42
3.11 光伏扬水逆变器……………………………………………………………………44
4 光储投资性分析和对比………………………………………………………………46
4.1 光伏、储能、光储投资性分析和对比……………………………………………46
4.2 光储系统合理控制成本……………………………………………………………48
4.3 户用储能投资分析…………………………………………………………………50
4.4 工商业用户侧光伏储能投资分析…………………………………………………52
4.5 光伏防逆流储能项目投资分析……………………………………………………53
4.6 光储系统设计收益化…………………………………………………………56
4.7 河南光伏储能投资经济性分析……………………………………………………57
4.8 浙江光伏储能投资经济性分析……………………………………………………61
4.9 江苏光伏储能投资经济性分析……………………………………………………64
5 光储系统的安装和运维………………………………………………………………67
5.1 光储系统安装注意事项……………………………………………………………67
5.2 光伏离网系统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68
5.3 光储系统地线的接法………………………………………………………………71
5.4 逆变器接错线后的影响……………………………………………………………73
6 储能系统的拓展应用…………………………………………………………………76
6.1 调峰-储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76
6.2 电力需求响应………………………………………………………………………78
6.3 微电网黑启动………………………………………………………………………80
6.4 工商业智慧能源管理系统…………………………………………………………82
6.5 家庭智慧能源管理系统……………………………………………………………84
6.6 智慧办公室能源管理系统…………………………………………………………86
6.7 光储逆变器的发展机会……………………………………………………………88
7 储能系统设计过程………………………………………………………………………90
7.1 3kW光伏离网系统设计全过程……………………………………………………90
7.2 50kW光伏并离网储能系统设计全过程…………………………………………94
7.3 大型工业储能设计全过程…………………………………………………………98
参考文献………………………………………………………………………………………103
基于环保和碳排放的压力,现在我国大力支持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但由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缺点,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只有在加装储能,平滑输出电能,解决成本、消纳和储存等问题之后,才有可能大幅度提升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在电网中的比例。
光伏储能系统(简称光储系统)增加了蓄电池和充放电控制器等设备,虽然成本提高很多,但应用范围却扩大了许多,通过精心设计与合理控制,光储系统比纯光伏系统更具有投资价值。本书从实际出发,总结笔者十多年的逆变器研发和应用经验,逐一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旨在为光伏行业发展尽一份力。
本书先从光储系统开始,介绍光储系统的应用场景和分类;再介绍光储系统的关键设备,包括控制器、逆变器、双向储能变流器、蓄电池等,详细介绍这些设备的分类、特点,以及设计选型时要关注的主要技术参数。
光储系统种类很多,没有标准方案,要根据实际应用去做设计,这也是每一位新入行朋友的难点和痛点。但没有标准方案并不代表没有方案,设计方法还是有矩可循的,本书的第3章便讲述了光储系统各个应用场景的设计步骤、典型案例。
光储系统除了是部分无电地区的刚性需求之外,近年更多的是应用在有电地区的投资需求,随着光伏组件、储能电池价格的下降,光储系统的投资价值也在逐年上升。本书的第4章分析了各种应用场景的投资收益,在电价较高、峰谷价差较大或光伏不能上网、经常停电的地方增加储能系统,通过合理设计,能取得不错的收益。
电站设计安装之后,维护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关系到设备的寿命和投资回报,本书第5章讲述了光储系统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以及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错误。
光储系统技术发展很快,本书第6章分析了储能系统的拓展应用,主要包括在电网端的应用和智慧能源。第7章收录了3个实际设计案例,包括小、中、大型储能系统详细的设计过程、投资收益计算,供广大读者参考。
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的著作和文章,在此表示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本书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21年5月
基于环保和碳排放的压力,现在我国大力支持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但由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缺点,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只有在加装储能,平滑输出电能,解决成本、消纳和储存等问题之后,才有可能大幅度提升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在电网中的比例。
光伏储能系统(简称光储系统)增加了蓄电池和充放电控制器等设备,虽然成本提高很多,但应用范围却扩大了许多,通过精心设计与合理控制,光储系统比纯光伏系统更具有投资价值。本书从实际出发,总结笔者十多年的逆变器研发和应用经验,逐一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旨在为光伏行业发展尽一份力。
本书先从光储系统开始,介绍光储系统的应用场景和分类;再介绍光储系统的关键设备,包括控制器、逆变器、双向储能变流器、蓄电池等,详细介绍这些设备的分类、特点,以及设计选型时要关注的主要技术参数。
光储系统种类很多,没有标准方案,要根据实际应用去做设计,这也是每一位新入行朋友的难点和痛点。但没有标准方案并不代表没有方案,设计方法还是有矩可循的,本书的第3章便讲述了光储系统各个应用场景的设计步骤、典型案例。
光储系统除了是部分无电地区的刚性需求之外,近年更多的是应用在有电地区的投资需求,随着光伏组件、储能电池价格的下降,光储系统的投资价值也在逐年上升。本书的第4章分析了各种应用场景的投资收益,在电价较高、峰谷价差较大或光伏不能上网、经常停电的地方增加储能系统,通过合理设计,能取得不错的收益。
电站设计安装之后,维护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关系到设备的寿命和投资回报,本书第5章讲述了光储系统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以及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错误。
光储系统技术发展很快,本书第6章分析了储能系统的拓展应用,主要包括在电网端的应用和智慧能源。第7章收录了3个实际设计案例,包括小、中、大型储能系统详细的设计过程、投资收益计算,供广大读者参考。
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的著作和文章,在此表示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本书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21年5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