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48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186033
◆绵延366帧的博物长卷——Di一部将经典诗画与博物知识相结合的博物诗历
以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二十四番花信风为线,通过三百余首(幅)经典诗画、三百余篇博物知识讲解,全景展现农历时空下天文气象、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等自然风物,唤醒感时应物的灵性觉知,享受与万物共生的诗意生活。
◆300余首(幅)历代名家的经典诗词书画
精选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王维等名家诗词。品过苏轼“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春日欢欣,再读柳宗元“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的夏日小憩,随时光推移,感受生活中的诗意。甄选包括沈周、仇英、齐白石等名家书画,描摹风雨江山图景,细刻花鸟鱼虫情态,生动再现农历时空下的万物自然变化。每日一页,看河流舒展、草木萌动、寒鱼探春,听惊雷起、望北雁归,从诗画中感受生命的律动之美。
◆300余篇精心摹写的博物百科知识
既摹写了风霜雨雪四时情态、江河瀑布冬消夏涨,又描绘了花草的属性、颜色、气质,鸟兽的外观、习性、渊源……品果中极品的荔枝、清脆香甜的莲藕,听催人耕种的布谷、夏夜合奏的蛙鸣,观栖息水底春雨激跃的吉祥鲤鱼……在对天象、地气、动物、植物等的详细解析中,去发现去领悟自然风物的灵性之美。
◆一日一读,与万物共生的诗意生活
一首首穿越千年的唐诗宋词,一幅幅丹青妙手的传世画作,一篇篇趣味盎然的知识小品,轻轻唤醒心中对万物生息的灵性觉知。在24节气、72物候、24番花信风、绝美中国色带来的浪漫场景中,在日月交叠的岁时节庆中,享受东方人的生活情趣与生命智慧。
◆印装精美,用纸考究,于手于心都是浪漫的享受
正文选用涂布艺术纸,环保工艺,木质肌理,色彩柔和,手感细腻,高档护眼。
封面采用高级铜版纸覆触感膜,柔软绒毛手感,封面文字奢华烫金,古典高雅。
装帧硬壳锁线精装,书脊裱布,可180°平摊,尽享舒适的阅读体验。
有了这本博物诗历,就有了一本诗集、一本画集、一本农历民俗集、一本博物百科,世界万象,全景呈现,可诵读、可欣赏,可品味、可查阅、可收藏。
《2024博物诗历——与万物共生的诗意生活》以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二十四番花信风为线,通过三百余首(幅)经典诗画、博物知识讲解,全景展现农历时空下天文气象、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等自然风物,唤醒感时应物的灵性觉知,享受与万物共生的诗意生活。
精选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王维等名家诗词,每篇都配有白话译文,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文学意境,积淀诗词底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甄选包括沈周、仇英、齐白石等名家书画,生动再现农历时空下的万物形态,培养对自然敏锐的感受力。博物知识部分对天象、地气、动物、植物等在农历时空下的自然万象做了生动有趣的讲解,帮助读者去发现去领悟自然风物的灵性之美,在与万物共情中享受诗意的生活。
在浩瀚缤纷的大千世界,天地日月、江河湖海、花草林木、鸟兽虫鱼、风云霜雪……无一不与我们有着有形或无形的连接,而风吹云动,云聚雨落,雨润花开,花香袭人……万物之间又会产生各种反应或作用。古人对宇宙中的万物有宏观的仰望,也有微观的俯视,有写意的描绘,也有据实的刻画,他们崇尚顺应自然,懂得与万物相伴,他们早就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他们也深切体验着融入自然的生活方式。
春风中,白居易会慢慢欣赏“樱杏桃梨次第开”;
夏日里,杨万里在屏息偷眼“雨罢蜘蛛却出檐”;
秋夜时,徐玑侧耳聆听着“戛戛秋蝉响似筝”;
冬雪后,高骈颇有闲情地“坐看青竹变琼枝”。
古人如此诚心地亲近着自然,又这般浪漫地呼应着自然。
那今时的我们呢?
还能不能辨识出“绿柳才黄半未匀”,而到了清明时节却已是“柳色东城翠”?
除了中秋之夜,可还会仰望天空,为那“凉月如眉挂柳湾”的景象而陶醉呢?
发现院里的芭蕉其实是“一叶才舒一叶生”的吗?
又是否全心享受过“一路莺啼送到家”的愉悦呢?
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忽视了与自然的互动,对万物的灵动也变得不再敏感——不知几时花开,不问彩虹何处,不认五谷杂蔬,不听鸟语虫鸣,那么,生活的情致与乐趣真就会少了许多,而生命之旅的体验自然也就不够丰富。
既然万物顺时而动,如约而来,我们就别再错过草长莺飞的花季、东风剪水的雪景。让我们来共读这些呈现了博物之美的古诗词,把身心放归自然,重新开始关注四季里的万象更新,去凝视、触碰、倾听、细嗅、品味诗词中的万物,充分感受生命与生命的交流。哪怕只能选择周末的清晨在“柳梢听得黄鹂语”,哪怕就是夜晚回家的路上,静静地远望一下“北斗阑干南斗斜”,又或者带着孩子细细地观察一次蝼蝈,看看它是不是“牙长腿短头尖亮”。
是的,就在这些古典诗词的熏陶下,我们一定会在顺应节气、感知物候、遵循时令的过程中,不断地慨叹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生活美学与思想境界。然后,就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也能敏感地发现“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也会真切地渴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时,我们会更有共鸣地感受到诗句的精妙、诗意的深邃、诗情的丰沛以及万物的美好,生活就能更有情趣,生命也会更有质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