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2827452
★ “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从粮食贸易出发,剖析冷战时期的美苏博弈
★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剖析居民饮食习惯与水平的改变,如何潜在影响国家命运
★ “莫为浮云遮望眼”,从解密档案中发掘不为人知的“冷战”故事和发人深省的历史经验
1972年,与欧亚大陆上的许多地方一样,苏联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小麦收成损失严重,粮食问题迫在眉睫。按照美国一贯的“粮食战略”,此时正是漫天要价的时候,苏联要想填上巨大的粮食缺口,必然要付出巨大代价。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此时如坐针毡的不是勃列日涅夫,而是白宫里的尼克松。
原来,苏联对歉收早有预料,在产量公布之前,佯装丰收,骗过了美国专门派去的调查员,最终以极低的价格买走美国三分之一的存粮,美国因此少赚30亿美元。更糟糕的是,美国粮食库存严重下降,粮价暴涨,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粮食短缺现象。
在这场美苏粮食博弈中,美国完败,以至于美国媒体称这一事件为“粮食大劫案”。而这正是二战后美苏之间数十年以粮食为中心的博弈的缩影……
本书以1945~1991年的美苏粮食贸易为对象,对这一时期两国及全球粮食贸易的发展过程、重要事件及两国实行的政策进行了探讨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由石油与粮食的地位与价格等变化引起的一系列国际局势的变动,分析了美国将粮食作为“武器”运用的政策演变,还原苏联过度依赖粮食进口对其最终解体的影响。
第一章苏联的阴谋:“粮食大劫案”1
第一节“抢劫”之前:强大的苏联面临粮食危机2
第二节舆论伪装:苏联的麦穗也会骗人4
第三节政治伪装5
第四节暗度陈仓:偷偷买入6
第五节美国震惊:国内粮价暴涨19
第二章“大劫案”前的苏联:为什么非进口粮食不可23
第一节“厨房辩论”:和平竞赛比拼什么?24
第二节懂农业的赫鲁晓夫:处女地、玉米书记、跟美国农民交朋友29
第三节勃列日涅夫的持续投入:白色黄金、咸海之死与原子水库47
第四节饮食结构改善:餐桌上的肉奶要赶超美国55
第五节粮食进口:饮食结构转变后的强需求62
第三章“大劫案”前的美国:粮食外交的三种武器72
第一节美国的粮食力量和绿色革命73
第二节内外政策:对内补贴,对外援助79
第三节进口依赖:扎伊尔的面包锁链87
第四节粮食禁运:阿连德的“断头台”92
第五节“短缰绳”计划:对印度的时援时禁95
第六节美国vs香蕉共和国:进口也能成为武器108
第七节粮食武器:控制欠发达国家的人口111
第四章美国的阳谋:出口而不是禁运115
第一节美国的粮食武器:“比导弹更强大”115
第二节基辛格的粮食武器2.0时代121
第三节“大劫案”助推遥感卫星:莫畏浮云遮望眼131
第四节中东大棋局:油价压下去,粮价提上来138
第五节反其道而行之:1975年美苏粮食协议140
第六节穿梭的粮食巨头153
第五章粮食杠杆:撬动了整个苏联157
第一节粮换油战略的“心理影响”157
第二节苏联:最大的粮食进口国163
第三节卡特的小不忍及里根的转身:再一次粮食禁运171
第四节“荷兰病”在苏联:枯竭的钱包184
第五节致命一击:消失的黄金储备192
第六节最后一根稻草:戈尔巴乔夫的本末倒置205
第七节民生窘境:供应排队,黑市盛行210
参考文献221
后记226
前言
农业是人类最早的产业,也是最基本的产业。人类从始至终都特别关心农业,因为农业本质上是生产粮食,而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可以被理解为两种生产的平衡,即农业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平衡。农业生产出来的粮食是为了更多的人去吃,然后就会有更多的人生产更多粮食。这两种生产也会产生一个根本性的矛盾,即马尔萨斯陷阱:由于农业的生产增长是线性的,而人口的增长是指数型的,人口的增长就会比农业生产的增长快很多,这时就会出现人口的增长与农业的发展不相匹配的情况。
人口增长过多,就会导致人均粮食下降,甚至会带来饥荒。而人均粮食增长通常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当其发生下降的时候,人口会出现急速下降。这种急速下降往往就会带来整个社会的不稳定,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社会的不稳定本身又会加速人口的下降。这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希望看到的情况,但从历史上看,又往往无法避免。
古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马尔萨斯的设想颇有契合之处:一个不断从人口和粮食持续增长的平安社会,到人口增长与农业发展不相匹配之后造成混乱,而后平安被打破的动乱社会的循环过程。
如上图所示,隋唐时期中国开始了一个平稳的时代,紧接着就是安史之乱,随之进入了一个动乱、人口下降的时代。而接下去随着社会的稳定,宋朝又经历了一个很长的人口增长时代。特别是占城稻的引入,使得粮食的产量进一步增长。但是南宋末期又一次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动乱,导致了人口的下降。到明代,社会开始稳定,而后农业生产随之增长,人口增长也一并开始。到了明末,社会进入人口过剩的状态。紧接着又是新一轮的社会不稳定。当然,随着番薯、玉米、马铃薯的引入,整个社会的粮食生产量在提升,总人口也在增长。
所以长期以来,农业社会最大的危机就是饥荒。中国这样有着五千年绵长历史的农业社会,对粮食安全有着习惯性的关注。关注的核心就是人能不能吃饱,吃不饱就会带来社会的动乱。
人类进入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