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2827964
本书论析了荀子思想与商鞅、墨子、韩非子等诸家思想的关系,以儒家思想发展进程为线索,对荀子与董仲舒、朱熹、王阳明、谭嗣同等诸位思想家的理论进行了观同别异,同时,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荀子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判断与逻辑思维方法进行了剖析,突出了荀子思想理论体系的本质内涵、内在联系与学术个性。
第一章《荀子》思想理论主要范畴
第一节《荀子》心、性范畴发凡
第二节《荀子》王、圣范畴商榷
第三节《荀子》礼学范畴探讨
第四节《荀子》群的范畴解析
第五节《荀子》分的范畴与社会和谐的达成
第二章《荀子》思想与诸子学说举要
第一节儒学危机下《荀子》礼学与《商君书》法术的交锋
第二节同为战国显学的荀学与墨学
第三节韩非子思想对荀子礼学的扬弃
第三章董仲舒、朱熹、王阳明、谭嗣同对荀子思想的通变
第一节荀子与董子的和合思想形态
第二节荀子与朱子心性化育之实现路径析论
第三节王阳明心学对荀子的承继与摒弃
第四节荀子礼学与谭嗣同维新仁学辨析
第四章荀子思想理论体系的总纲与维度
第一节荀子思想理论体系的总纲
第二节成圣维度及其论断:今人性恶,虚壹而静,涂人为禹
第三节王道维度及其论断:天德王政,明分使群,兼人三术,尽伦尽制
第四节方法论维度及其论断:天人相分,伦类统一,正名当辞
参考文献
序
李金善
刘振英、田青两位博士《荀子思想理论范畴及体系》一书主研荀子思想理论与方法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思想也是燕赵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整理荀子思想理论的有益成分,并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当前研究荀子思想的难点,翻阅全书稿,可以发现作者在此方面的努力。该研究成果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积学以储宝,研阅以穷照。该书不是作者乘一时之兴会,一时之心血来潮的结果,而是拿出坐冷板凳的精神,潜心学术而结出的果实。例如对荀子礼学六大属性的总结,不仅立足于先秦道德仁学的传统内涵,而且贯通了西方政治经济学的视野,把荀子礼学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使以往以文献整理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研究为之一新。又如第一章第四节的论述。作者梳理了先秦儒家思想领域里的“礼”“仁”“王”“霸”等理论范畴,阐述了儒学先师们在治理国家、管理百姓、构建健康安宁有序的社会等方面的理想。荀子“群”的概念是在孔孟思想的基石上提出的,作者指出荀子的贡献在于突出国家、社会的组织力,突出君主的权力与核心地位,强调国家君主对构建一个发展强劲、关系和谐、凝聚力强大的理想社会的重要作用,努力构建人的组织由生物性向社会性转变的思想理论,以“群”的内容为核心建构的王制思想体系,将“小康”社会的理念具体化,开辟了先秦儒学的新天地,成为儒学发展过程中一个崭新的里程碑。
观同见异,融汇思想。在第二章作者把荀子思想理论与商鞅法家思想、墨家兼爱理论、韩非子法术思想进行了梳理和比较,有融通思想史与政治史之贡献。关于荀子、商鞅的比较,作者指出两家学术关于人的解放的两种途径,荀子通过儒家的化性起伪,架设了一条普通人转化为君子和圣人的思想解放之路,而商鞅通过粟爵粟任、武爵武任为奴隶们打破身份枷锁,获得社会地位,实现个人价值铺平了道路,为先秦社会解放思想和社会生产力提供了智慧。对于荀、墨两家思想,作者归纳了他们的异同。荀、墨两……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