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2822983
若从古典时代算起,西方神话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于“神话”的解释与定位,其间出现多次起伏与逆转。在本书中,布鲁斯·林肯不再尝试对“神话”做出明确界定,而是考察这一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以不同方式被使用,进而探究这一过程中其地位、用法所发生的戏剧性变化。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古希腊早期文献入手,对“秘索斯”与“逻各斯”的原初内涵进行探究。作者认为,在前柏拉图时代,“逻各斯”并非表示理性的论述,而是指诸如蛊惑、欺骗、诡辩等可疑的言语行为;“秘索斯”则是一种拥有很高权威的话语类型,具有让人相信或服从的力量。第二部分首先考察文艺复兴至二战时期神话学的发展,然后以威廉·琼斯、尼采、杜梅齐尔为对象,探讨这一时期出现的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尤其是雅利安主义)思潮如何引发神话学的复兴。第三部分首先考察二战结束至上世纪末神话学的新动向,然后通过不同类型的个案研究,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案,同时表明自己的立场与结论:无论神话还是神话学,均是一种叙事形式的意识形态。
前言/001
第一部分希腊语境中的秘索斯/001
第一章秘索斯与逻各斯的史前史/003
第二章从荷马到柏拉图/028
第二部分现代神话史/061
第三章文艺复兴至二战时期的神话史/063
第四章威廉·琼斯的起源神话/118
第五章尼采的“金发野兽”/149
第六章杜梅齐尔的德国战神/178
第三部分神话学新方向/213
第七章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215
第八章普鲁塔克的西比尔/244
第九章《高特雷克萨迦》中的礼物交换/262
第十章牛的再度哀鸣——纪念伊万·库利亚努/278
第十一章班智达与威廉·琼斯/290
结语作为神话的学术/309
索引/322
译后记/331
前言
在开篇部分,若能为“神话”(myth)下一个清晰、简明的定义该多好,但遗憾的是,这项工作无法完成。的确,以任何形式的定义开始都是令人愉快的,但如此一来不仅会产生误导,还会破坏、歪曲我即将从事的研究。因为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不想尝试说明神话“是”什么,而是希望阐明这个词、概念和范畴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被使用,进而说明在这一过程中其地位、用法所发生的戏剧性变化。
与定义相反,请允许我列举两个初步的观察,可能有助于为本书的讨论确定方向。首先,与作为其词源的古希腊语“秘索斯”(mythos)一样,“神话”一词通常指一种话语方式及相应的叙事实践。其次,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话语,当有人称某个对象为“神话”时,也在对其可信性与权威性做出有力而间接的论断。此外,这种论断可能十分正面(比如,神话等于“原始真理”或“神圣故事”),也可能十分负面(神话等于“谎言”或“陈旧的世界观”),还可能介于两者之间(比如,秉持温和、宽容的观点,认为神话等于“引人入胜的消遣”、“诗性幻想”或“儿童故事”)。
不言而喻,人们对上述词语的使用以及如何使用,其关系非同小可;同样,人们对这些故事的讲述以及如何讲述,其意义不容小觑。因此在后面的章节中,我的首要目标是讲述一则关于另外一些故事的故事,前一种故事又涉及其他一些故事。我的立场是,我们应当非常小心谨慎地应对所有这些叙事与元叙事。
西方世界对被命名、归类为“神话”的这些故事,主流态度经历了两次起伏与逆转。在本书开端部分,我要考察的是其中第一次,这便是众所周知的说法:在希腊黄金时代(Golden Age),“秘索斯”如何屈从于“逻各斯”(logos)。对此我提出一些新的思考。首先,在第一章中,我考察了有关这两个术语最早的一些证据,说明在《荷马史诗》中,逻各斯表示的不是理性的论述,而是诸如蛊惑、欺骗、诡辩等可疑的言语行为,通过这些行为,结构性弱者(struct……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