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741183丛书名: 彼得·德鲁克全集
本书是德鲁克关于管理教育的思考, 该如何培养未来的商业领袖。本书出版后,一方面成为商学院对教育实践进行自我检验的指导性文献,不断挑战商学院教育模式中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为广大企业管理者带来灵感,帮助他们思考面向未来应该做些什么准备,以便可以持续发现未来机遇并更好地承担起管理的责任。
彼得·德鲁克聚焦企业家的培养与发展,精选汇编了来自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和教授的23篇论文。本书出版后一方面成为商学院对教育实践进行自我检验的指导性文献,不断挑战美国商学院教育模式中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为广大企业管理者带来灵感,帮助他们思考应该做些什么准备,以便可以持续发现未来机遇并更好地承担起管理的责任。
?目 录?
推荐序一 功能正常的社会和博雅管理 邵明路
推荐序二 跨越时空的管理思想 赵曙明
序言 为成功培养未来的企业管理者做好充分的准备
?约瑟夫·塔格特
第1章 商业体系和商学院经历结构性变化的50年?
赫尔曼·克罗斯 彼得·德鲁克??/?1
第1部分????不断变化的环境
第2章 企业经营的政治环境?约翰·康纳??/?27
第3章 金融新时代?鲁道夫·彼得森??/?36
第4章 技术的影响?H.?M.鲍亭格??/?49
第5章 信息革命?约翰·迪博尔德??/?60
第6章 企业和生活质量?彼得·德鲁克??/?73
第2部分????商业的新维度
第7章 创业新维度?富兰克林·林赛??/?85
第8章 作为教育机构的企业?霍华德·哈德??/?93
第9章 商业规划带来的新机遇?迈克尔·卡米??/?102
第10章 管理知识型组织?戴尔·赞德??/?111
第11章 系统化决策?杰拉尔德·格拉瑟??/?137
第12章 新的管理概念和工具?戴维·赫兹??/?158
第3部分????国际商业
第13章 跨国企业?小约翰·鲍尔斯??/?171
第14章 未来的欧洲企业管理者?克里斯蒂安·加瑟??/?179
第15章 未来的英国企业管理者?H. F. R.卡瑟伍德??/?185
第16章 日本的企业管理?盛田昭夫??/?199
第17章 拉丁美洲的企业管理?厄恩斯特·凯勒??/?209
第18章 跨国企业管理者?G. A.科斯坦佐??/?221
第4部分????商学院的使命
第19章 企业管理教育?霍华德·约翰逊??/?231
第20章 专业商业教育的新方向?克利福德·克拉克??/?241
第21章 商业教育的目的与手段?迈克尔·希夫??/?256
第22章 管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雷纳尔多·斯卡尔佩塔??/?263
第23章 总结:培养未来的商业领袖?彼得·德鲁克??/?273
序 言
为成功培养未来的企业管理者做好充分的准备
50年前,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接近尾声时,纽约大学首次推出了工商管理研究生课程。实际上这一举措对高等教育领域而言并非首创,截至1918年,达特茅斯大学的塔克商学院已经成立近20年之久,哈佛商学院也已有10年的历史。但是纽约大学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这一探索的确可以说是开了先河,率先为受过良好教育、事业上已经小有所成的管理者(当时主要是银行业和金融业的年轻管理者)设立了工商管理研究生课程,并颁发高等学位证书。纽约大学1918年的这项教育创新不但推动了纽约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的成立和发展,甚至可以说为现代高级管理教育和企业管理者继续教育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这所商学院并没有设立在校园内或是高校附近,而是建在纽约市金融区的心脏地带,紧邻华尔街各大银行、经纪所和企业总部。纽约大学50年前这一教育创新的地点选择,充分说明了商学院对商业活动和教育活动的同等重视。
在这50年中,纽约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拥有3765名学生和80位教职工。学院一如既往地为职场管理者提供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和学位。和50年前不同的是,以前商学院的学生入学前主要在华尔街各大金融机构就职,现在商学院的学生则来自美国各大企业和跨国企业,包括大型银行、大型和小型零售企业、处于技术前沿的科技型企业、制造型企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大型律师事务所和管理咨询公司等商业服务机构。此外,还有不少学生来自学校、医院、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和军队等各种非营利组织。
商学院还为符合严格入学条件的年轻人提供大量的“非寄宿制”硕士学位课程,为他们以后从事工商管理职业做准备。此外,学院还推出了大型博士项目,培养未来的学者和工商管理教师。商学院还拥有数量众多的留学生,特别是来自新兴国家的留学生,其数量远超美国其他高校的商学院。50年前商学院刚成立时屈居在一栋红色砂岩小楼(设计风格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哥特风格,最初是旁边三一教堂的附属建筑)的几个房间里,现在的商学院已经今非昔比,不仅拥有一座几年前建成的十层高楼,而且很快会在旁边进行扩建。
但是从本质来看,纽约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在50年里并没有发生变化。它依然认为自己是商界的一部分,也是教育界的一部分。秉承创立者的初心,纽约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必须在这两个领域做到同样出色。
如何延续这一传统正是本书要阐述的内容。为纪念纽约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成立50周年,我们策划了这本书。策划这本书的缘起是我们意识到:到2000年,现在正在商学院学习的这些学生将成为全美主要企业的领导者。他们必须准备好迎接哪些挑战?他们的机会在哪里?商业、经济和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这些都是有着深刻洞见的商业教育者在本书中要讨论的问题。
纵观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结束后的20年,企业已成为当今世界一股重要的稳定力量。在充满冲突的国际现实中,企业已成为为数不多的、极其重要的推动和平、进步和全球合作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变得越来越苛刻和更具挑战性。未来的企业管理者必须从他们的前辈那里汲取宝贵的经验。但是要想成功运用这些经验,他们必须有能力解决新的问题并掌握新的工具。理解这些重要问题并获得启发正是本书希望实现的目标。
?
本书首先总结了自纽约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成立50年来美国商业和商学院出现的重要结构性变化,然后分析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包括政治、社会、金融和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变化。接下来,书中讨论了企业内部的一些重要发展趋势,包括系统化创业和知识型组织的兴起,以及可供企业管理者使用的新思维和新工具。然后,本书通过一系列论文介绍了国外企业、跨国企业和跨国企业高管等内容,对企业经营的社会和经济环境进行了调查和梳理。
最后,本书把目光转向系统化商业教育领域,对商学院为商界培养领导人才,以及作为一个传播知识和负责任的机构在社会上的作用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
我认为这些分析讨论的结果要比各种科目和课程重要得多。本书的23位撰稿人都是来自各自领域的专家,他们不但扩展了我们的视野,对未来挑战进行了剖析,同时还要求商业教育者展现出更大的关注和承担更大的责任。他们在书中清晰地传达了这样一个理念:对未来管理者的开发绝不只是商学院的工作,企业自身也是重要的教育机构,因此也必须为未来管理者的开发做好准备。书中讨论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商学院和企业必须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未来的管理者能够充分应对各种新的挑战和要求。
另外,书中还明确指出商业教育没有捷径可走。每个商学院都必须制定出自己的课程、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解决方案。每个想培养管理者的大企业也必须如此。这项任务需要实验,需要多样性,也需要动态的多元化。
我认为,本书将会成为纽约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未来数年对教育实践进行自我检验的指导性文献,不断挑战当前教育模式中的“传统思维”。我相信,本书同样会对其他高校商学院的同行提供指导和借鉴,帮助他们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