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1338381
“月下倚闲庭,阶前草又青”,在中华文化中,自古就对庭园有着深切的情怀。入世者如文人士大夫阶级,望向近处是苍生与社稷,远眺时则万里江山入梦来,寄情于山水的千头万绪在世俗的日子里都化作了一捧愿景入了诗,入了画,还有那可以置身其中仿佛畅游天地般的小小庭园之中。
而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对庭园也尤为喜爱与推崇。本书就是日本很受欢迎的两位造园大师户田芳树与野村勘治一边聊天一边创作而成的。深刻的思想碰撞出热烈的火花,散开来落到纸面成了文字,字里行间,已是心驰神往,亦仿佛跟随着说话者的脚步漫游在那娓娓道来的庭园中,领略着桂离宫的“园路深深深几许”与“柳暗花明又一村”、惊叹于后乐园景致的跌宕起伏与看似粗犷外表下的细致巧思,还会在常荣寺庭园与妙心寺退藏院庭园中的布景与山水画重合时而不禁感叹造园者的巧夺天工之技艺,这些都能在本书中领略一二。
若你还未曾到过日本,未曾去看过这些名园,读完本书,你会非常渴望未来能去亲眼看看这书中的景色,一验真伪;若你已经有幸逛过这些庭园,那看完本书,你大概会排着自己的脑袋,发出“这些细节为什么都没有注意到呢?有机会一定还要再去好好看一看”类似的感叹吧。
本书通过景观设计师户田芳树和庭园研究家兼作庭家野村勘治两位庭园大师的对话,从空间创造者的角度切入,重新审视日本庭园,并对众多不同庭园潜藏的姿态进行说明。不完全拘泥于学院派理论学说,从与以往不同的视角切入,对日本庭园进行讨论,带领读者走近日本庭园的本质。将宗教、哲学、艺术、风俗等横向轴线,嵌入以时代为单位的历史纵向轴线中,对从横纵轴线的相关关系中建立起来的庭园空间、形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展开专业而生动的解析。
第一章 日本庭园史上的范式转换与设计
第一节 和式之美的发现:从苏我马子的庭园到藤原氏的庭园(公元600年前后)
一、从泛灵论到佛教传入
二、平安时代是和风样式的顶峰
第二节 寓意性的发现:梦窗国师的世界观与足迹(公元1200年前后)
一、禅宗传入与庭园变化
二、梦窗国师的世界
三、庭园的象征性与抽象性
第三节 身体性的发现:千利休与丰臣秀吉的茶道(公元1500年前后)
一、“茶道”的兴盛与露地空间
二、露地空间多样的设计
三、因丰臣秀吉而扩大“茶道”空间
四、从千利休到小堀远州的世界
第四节 自然的再发现:山县有朋与植治的近代庭园(公元1900 年前后 )
改变了日本庭园方向性的无邻庵
第二章 讲述桂离宫的美与技
第一节 桂离宫庭园的建立及变迁——三个条件
一、桂离宫周边状况
二、建造桂离宫的文化背景
三、桂离宫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 桂离宫庭园的营造理念——三个世界
一、白居易的世界
二、源氏物语的世界
三、茶道的世界
第三节 桂离宫庭园的整体规划与空间体系——四种构成
一、轴线的构成
二、空间的构成
三、移动的构成
四、季节和行为的构成
第四节 桂离宫庭园的设计技法——两个目的和四种技法
一、设计的目的
二、设计的技法
三、用与景的设计
四、主要区域的设计
五、细节的考察
第三章 津田永忠与后乐园
第一节 后乐园的建造者们
第二节 闲谷学校的思想与空间
第三节 后乐园景观
一、后乐园的成立
二、后乐园入口
三、后乐园的功能分区
四、后乐园的观察点和聚焦点五、后乐园的水景
第四节 后乐园各部分的设计
一、园路、水路的线形
二、瀑布石组和石组群
三、植栽设计
第四章 绘画技法与日本庭园
第一节 绘画与日本庭园的关联
第二节 雪舟与山口常荣寺庭园
一、山水画的表现与庭园
二、常荣寺庭园的形成
三、常荣寺庭园的设计
四、常荣寺庭园的石组
第三节 妙心寺退藏院庭园为何充满绘画感
一、狩野元信与障壁画
二、狩野元信绘制的灵云院障壁画
三、退藏院庭园的设计
四、退藏院庭园是使用借景手法打造的庭园
五、从空间构成看庭园
六、建筑与庭园建造的年代推测
术语解说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本书是关于日本庭园研究的读物,内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适合专业人士阅读,同时此书具有较好的趣味性,因此也适合大众读者阅读。
——蒋云斗
南开大学日语系副教授
虽然有许多出版社出过有关日本庭院解析的图书,但内容多是讲庭院的象征性或已被多次提及的内容,我对这些内容都不太满意。基于以上问题,我觉得这本书在形式和内容配置上做出了差异,虽然这本书更适合专业人士阅读,但如果你真的对日本庭院感兴趣,即使没有专业知识也能很轻松的读懂。当然,如果对“景观轴线””景观顺序”“景观的分区”等专业术语有一定了解的人,可以放心购买。
——亚马逊评论
第一节 和式之美的发现:从苏我马子的庭园到藤原氏的庭园(公元600年前后)
户田:与野村先生相识近 50 年,初次见面的印象仍很深刻。我大学毕业那年, 东京农业大学日本庭园研究会在京都举办了庭园合宿,正巧我参加了这次活动。
野村:是的,大一时我在桂离宫、修学院离宫进行义务劳动,随后借机仔细观览了庭园。坐船清扫水池时,从水面上看到的桂离宫让我至今无法忘怀。在神社住宿那晚的交流会上,我充分享受了学生生活的开放感。之后作为重森三玲老师出版的《日本庭园大系》的测绘及作图组成员参与工作,自此便沉浸在日本庭园的世界之中,时至今日仍是如此。
户田:我曾学习造园师的课程,后因偶然的契机进入了城市设计公司,之后独立从事景观设计工作。参观桂离宫是我的起点。
野村:虽然我们对于庭园产生兴趣的起点是相同的,但由于之后的活动产生了不同的视角,此次能够重新讨论庭园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一、从泛灵论到佛教传入
户田:关于庭园,我想从飞鸟时代说起。位于欧亚大陆东端的日本与大陆隔海 相望,所以引入他国文化的机会十分有限。但是,日本一旦受到来自海外的巨大刺激, 社会结构会发生变化,其他国家的文化也会一拥而入。日本人可以敏感地捕捉到流 入的文化,并且在短时间内进行学习,进而创造出以日本审美意识为基础的新样式 的庭园。
在日本最早引发范式转换的事件大概就是佛教的传入吧。在从绳文时代起就被泛灵论的世界笼罩的日本,人们供奉着栖息在伟大的自然物中的神灵,它们栖居的“磐座、磐境1”等地被当作圣域的“场”。这些“场”是神与人交流的空间,也被认为是庭园诞生的基本形态。
伴随着具有理论性世界观的佛教传入,新的庭园空间诞生了,这就是日本庭园的起源。
野村:虽然很少有人知道,但冈山县吉备的楯筑遗迹2 中存在着具有异样氛围感的磐境(照片 1-1)。围绕中心祠堂的 8块石头呈环状排列,就像巨石阵一样。这是滨松市渭伊神社天白磐座3(照片 1-2),其与自然的事物相对,是由人工制作的造型,同时它也是佛教传入之前关于人与自然关联的重要事例。
此外,日本书纪中记载的“嶋大臣”指的是苏我马子(?—626),此处的“嶋”应是庭园这一谜团在昭和时代的一次发掘中意外揭开的。“嶋”是有着方形水池的百济风格的庭园,和我们当今印象中的日本庭园大不相同。
虽然对一般人来说,这也许是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话题,但实际上对于飞鸟 – 奈良时代的庭园遗迹的正式发掘从半个世纪前就开始了。作为其成果,曾经被认为像 谜一般的代表马子之“嶋”的方池遗迹(照片 1-3)和平城宫东院庭园4(照片 1-4) 在早期就已被发掘。在那之后,飞鸟宫迹庭园5和平城京左京三条二坊宫迹庭园6等也被依次发掘,古代庭园的样貌变得逐渐清晰了。从百济传来的飞鸟时代的庭园, 是位于被视作西欧庭园的建筑延长线上的人造庭园。在那之后经过打磨,庭园逐渐 转变为自然风格,这被认为是和风样式的开端。
户田:虽然这个时代的日本受到了来自朝鲜半岛的巨大影响,但遗憾的是,当今的朝鲜半岛上几乎没有留下可以作为文化遗产的庭园。
野村:古朝鲜因为长期的国家分裂以及外国的入侵,庭园在战火中被毁,所以想用现存为数不多的庭园案例进行验证。
当初流传下来的古朝鲜庭园是人造的百济样式的“方池与圆岛”,现在韩国首尔的昌德宫芙蓉亭水池7还沿用着这种样式(照片 1-5)。但是,这种人工设计的庭园似乎不太能打动日本人,于是转变为新罗式的自然形态的设计。
其原型是韩国庆州的雁鸭池庭园8(照片 1-6),该庭园将直线与曲线区分使用,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保存至今。这种自然形态的设计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的影响,在隋唐时期的宫廷中都有大规模的自然庭园,后来通过遣隋使和遣唐使传入日本。
当时日本编纂了《怀风藻》等汉诗集,公文资料也都使用汉文,官方在任何事上都在效仿中国。从那以后到近世,日本一直奉行和魂汉才,营造庭园也不例外。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喜好虽然没有发生变化,庭园中的和魂气质却越发浓厚。一直以来,日本庭园的和风化被认为是在废除遣唐使以后形成的,但是根据奈良时代的发掘,和风化实际上是在中国文化传入的同时循序渐进的。
另外,象征佛教宇宙中心的“须弥山9”在飞鸟时代被刻成石雕设置在庭园中(照片 1-7)。但是到了奈良时代,石组演变成了由自然石组合而成的表现形式。平城宫东院庭园里的须弥山
(照片 1-4)发掘出来时处在石组群的中央,主石是被高高安置的状态。虽然石雕与庭园文化一同被传播,但一直以来坚信“自然石中有神灵”的石文化的日本人,还是怀着对雕刻石头的抵触,选择了由自然石组合而成的石组。作为日本庭园优秀表现方式之一的“石组”,也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