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524481
1、天才哲学家28岁时写就的作品;冷遇30年,终成传世之作
2、尼采、弗洛伊德,乃至爱因斯坦、薛定谔的思想资源库
3、存在主义开山之作,现代西方哲学的基石著作
4、对德国古典哲学和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反思与批判
5、林建国译本,读者自发好评、推荐
完成这本书的时候,叔本华只有28岁。这位被称为深度忧伤和悲观的哲学家,以他的唯意志论和忧伤语调征服了无数后辈,他认为”人生有如钟摆,摆动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当人们把一切痛苦归之于地狱,那么剩下来属于天国的只有倦怠。”这部后来影响了包括尼采、瓦格纳、托玛斯·曼甚至存在主义的哲学名作,包含了叔本华哲学的核心细节,其后他漫长一生都只不过是在解释或补充这部著作。
对于长期被人们忽视的岁月,他表示: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
如今,他的名字已成为了伟大哲学的代名词,时间证明了,是他的时代配不上他。
尼采、托尔斯泰、卡夫卡、爱因斯坦、华格纳、弗洛伊德……他们全部都是叔本华的仰慕者
这位被称为极悲观的哲学家,以他的唯意志论和忧伤语调征服了无数后辈,就此点亮了人类思想的光辉岁月。
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部 作为表象的世界(一)
第二部 作为意志的世界(一)
第三部 作为表象的世界(二)
第四部 作为意志的世界(二)
附 录 康德哲学之批判
”想像父亲教导儿子,那种话语不拘小节、诚实坦白而不失幽默,听者洗耳恭听,心中深怀爱意……只要一听到他的声音,马上就会感受到他的健康与力量,我们好像到了一处森林高地──在这裡,我们深深地呼吸著新鲜的空气,整个人感觉耳目一新,重又充满生机。”–尼采
”叔本华说:’人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这句话从我青年时代起,就对我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启示;在自己和别人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得到安慰,并且始终是宽容的源泉。”–爱因斯坦
”对叔本华著作的心醉神迷和连续不断的精神愉悦,这种陶醉、愉快是我不曾体验过的……我一边读著叔本华的书,一边就在想:这个人的名字怎么可能还不为人所知呢,这简直是让人无法想像的事情。”–托尔斯泰
”我现在仅仅在研究一个人的著作,他像上天的馈赠一样降临到我的孤独之中。他叫叔本华,是康德以来伟大的哲学家。”–瓦格纳
我把我现在完成的著作托付给整个人类–不是给这代人,或我的同胞–我相信它们对人类不至于没有价值,虽然也有可能这价值只迟缓地被评定,正如其他形态的优秀之物不可避免的命运那样。只有为了整个人类,而不为了这来去匆匆的一代,跟着片刻的虚幻在那儿鬼混的,我的心才几乎违反意志地透过漫长的一生持续地追求它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流逝,就算人家多么冷漠,也不能动摇我对它的价值坚定的信念。我一再目击错误、不良的东西,后还看到荒谬、没有意义的玩意儿1受普遍尊崇,我对自己说,要是那能够体认真正正确东西的知音之士不是那么稀少,弄得我们居然花了二十年的光阴,徒然地苦寻伯乐,则能够创作这样东西的人,或许不至于少得让他们的作品以后成了俗事之无常当中一个稀罕珍贵的例外。这样一来,后代将无乐观的远景可言,这样的远景正是每一个有高尚目标的人为了确保立场所不可或缺的。任何人从事并严肃地追求一件并不导致物质上好处的事,便不该奢望博取同时代人的同情。倒是说,他多半会看到,同时代肤浅的一面却风行于世,像是理所当然。因为事情本身也必须是为了它自己的缘故而被追求,不然就不可能成功,要知道,每一个企图,每一个目的,要把它看透的话,都是很危险的啊。因此,就像是文学史已经完全地证实过的一样,每一个有价值的东西,要有长时间才能掌握得住威信,尤其是那属于指导性质而非享受性质的;同时,错误常如百花怒放。因为要把事情跟它肤浅的表面结合,即使并非不可能,也是极困难的。的确,这正是这贪得无厌的世界的不幸,每一件东西都要来满足它的渴想、它的需求,并受它的支配。所以,世界并不准备让每一项高贵且庄严像是跟着光明与真理走那样的努力,蓬勃生长、毫不受阻挠,并为着自己而存在。但甚至当这么一个努力一旦能够确立自身,它的观念就这样被介绍进来的时候,物质利益和私人目的,马上就把握住了它,把它当作工具和掩饰。所以,当康德再度把哲学导向批评的境地后,它就注定要立刻变成高高在上的一些人政治的工具,和底下一些人私人的目的了–当然,正确地说,被这样利用的,不是哲学而是它的替身。这情形我们早已司空见惯,因为,简直让你难以相信地,有那么多数不清的大众,天性上根本就无法容纳除了物质目的以外任何的东西;他们甚至连体会那些其他的东西都谈不上。所以,真理的追求对我们来讲总只是一个高不可攀、异于常规的事物,无法盼望所有人或大部分人,甚至保守的极少数几个,能严肃地参与它。但要是我们看到了,就像目前在德国的情形,看到了一阵出奇的忙乱,普遍汲汲营营着、写着跟讲着哲学的东西,那么,我们可以有自信地假定说,尽管看上去再怎么严肃、确定,那真正称得上是这个运动primum mobile[初的动机]、背后的动机的,其实还得算那实际的目的,而不是理想的目的;这就是说,在这里,注重的是私人的、官样文章的、世俗的、政治性的、简而言之物质的利益,造成的结果是,在这些动机中,派系的目的为自己安插了许多伪哲学家之笔进去。这样,企图取代了智慧,变成这些自寻烦恼者的指标;的确在这种关系当中,真理是他们后才考虑到的。真理找不到同伴;相反地,它只能沉默而孤单地,穿过这些哲学的纠纷与喧嚣,就像是穿过黑暗世纪的冬夜,而追求自己的路,这个黑暗世纪,埋首于教会严厉无比的信仰当中,而这种信仰,又是只能当作少数人享有甚至唯有写在羊皮纸上才算数的高不可攀的理论来传授的。事实上,我敢说,再没有比一个时代,可耻地把哲学一方面当作一个政治工具,一方面作为生活的手段那样,更有损于哲学了。不然,是不是我们应该相信,以这种努力、喧嚣,真理,即使是违反了自己的意向,还是能够大放光明?真理可不是妓女,把手臂环抱住那些并不爱她的男人颈上;相反,她是娇贵的美人,就算那牺牲了一切想赢得她的人,也不见能够获得垂青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