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580751
◆一本购买护肤品的“避坑指南”
◆看懂化妆品的成分表,识破商家的套路,少缴“智商税”
◆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护肤品,从化妆小白进阶到护肤达人
◆只有通过叶教授的“科学理性”和“现身测评”才是好的护肤品
推荐给所有爱美爱自己的你
作者叶剑清是大学教授,也曾为多家知名化妆品企业做过专业咨询,对化妆品的配方有深入研究,也深知化妆品行业“内幕”,本书从清洗、 保湿、美白、卸妆、防晒、防腐、祛痘等相关化妆品入手,剖析化妆品成分优缺点以及适合什么样的肤质,手把手教你看懂化妆品上的成分表。逐个测评常见常用的品牌化妆品,“保姆式”帮助挑选适合自己的化妆品。解读“流言”,澄清护肤知识误区,哪些流言和说法是公众偏见?是商家的营销宣传?是伤身体还是伤钱包?作者文字活泼,语言幽默犀利,不玩虚的,都是有用的大实话。
知己知彼
“己”:了解自己的肤质适合什么样的化妆品,“彼”:知名品牌和大众化妆品的优劣和本质
避坑指南
成分表中1%和5%的秘密,商家宣传的营销套路剖析,天然提取物的假说……
实用、靠谱
不来虚的,都是干货。大学教授&大牌化妆品公司顾问揭示行业“内幕”
“保姆式”帮助挑选适合自己的化妆品
逐个测评常见常用的品牌化妆品,“对号入座”帮你做取舍
解读“流言”,澄清护肤知识误区
哪些流言和说法是公众偏见?是商家的营销宣传?是伤身体还是伤钱包?
语言幽默犀利、接地气
“毒舌”风格的文字读起来特痛快、特解压
1 成分党小秘诀 1
1.1 1% 背后的奥秘 2
1.2 5% 的经验规则 3
1.3 吹皱一池水 6
1.4 肤质的分类方法 8
1.5 50% 假说 10
2 防腐 12
2.1 防腐剂防什么? 13
2.2 一票否决甲基异噻唑啉酮 13
2.3 不必过分担心甲醛 14
2.4 尼泊金酯别过量 15
2.5 有机酸与神仙水的口水味 16
2.6 酒精没有那么可怕 17
2.7 碘的风险不止在盐 18
2.8 无防腐的真相 18
2.9 防腐剂小结 21
3 清洁 22
3.1 水油通吃的表面活性剂 23
3.2 皂基不是魔鬼 23
3.3 SLS 也不是魔鬼 27
3.4 SLES 致癌? 28
3.5 不出错的氨基酸表活 30
3.6 温和的表面活性剂 33
3.7 泡沫和清洁力有关吗? 35
3.8 排排坐,吃果果 36
3.9 根据肤质选择洗面奶 383.10 洗面奶的功能 39
3.11 洗面奶四宗罪 42
3.12 使用洗面奶的秘诀 44
3.13 洗面奶小结:洗不能过度 46
4 卸妆 47
4.1 以结果为导向 48
4.2 以油溶油 49
4.3 鸡肋的卸妆乳 51
4.4 真相与全部真相 53
5 保湿 55
5.1 长效保湿要补油 56
5.2 保湿中的阿司匹林 57
5.3 丙二醇有毒? 57
5.4 二元醇大乱斗 58
5.5 玻尿酸者,孙山也 59
5.6 既天然又保湿的因子 60
5.7 补水是不可能的 61
5.8 万脂千油总是春 62
5.9 保湿至尊,矿脂矿油 63
5.10 不是所有的凡士林都是凡士林 67
5.11 有害的不是矿物油,是人心 68
5.12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70
5.13 我进化到食物链,不是为了吃素 71
5.14 能吃的就一定能抹? 72
5.15 椰子好吃,椰子油不好抹 73
5.16 液体黄金的另一面 74
5.17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75
5.18 乳木果和牛油果 77
5.19 特立独行的霍霍巴油 78
5.20 多姿多彩的甘油酯 79
5.21 那些叫作异丙酯的家伙 80
5.22 烷烯大不同之角鲨烯 82
5.23 烷烯大不同之角鲨烷 83
5.24 PEG 召唤仪式感 84
5.25 “武侠”的保湿成分 85
5.26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865.27 保湿小结:润不能不足 87
5.28 跟着感觉走,舒服即可 88
6 防晒 90
6.1 防晒防什么? 91
6.2 SPF 与防晒之特 92
6.3 SPF 乘以 15 分钟? 93
6.4 听,UVI 的声音 95
6.5 用量和 SPF 同样重要 97
6.6 你的面子有多大? 98
6.7 硬币规则 99
6.8 PA 比 SPF 重要 100
6.9 物理化学,无机有机 100
6.10 氧化锌的花样 101
6.11 真·钛白无双 102
6.12 给我一个 OMC 103
6.13 阿伏苯宗秀于林,紫外线必摧之 104
6.14 同一防晒剂的多个名称 106
6.15 从两大阵营到三国演义 107
6.16 再论物理化学,无机有机 109
6.17 安全不安全 111
6.18 怎么又黄了?防晒涂的! 112
6.19 美日欧防晒配方简析 113
6.20 补防晒的奥秘 118
6.21 防晒与闷痘 119
6.22 防晒乳霜能用洗面奶洗掉吗? 120
6.23 防晒与搓泥 122
6.24 防晒小问答 123
6.25 全球化视野下的 SPF 124
6.26 选防晒的三要件 125
6.27 防晒 ABC 127
7 美白 129
7.1 眼前的黑不是黑 130
7.2 你要的白是什么白 131
7.3 白里透红 132
7.4 工厂、设备与面包 133
7.5 甜党与咸党 1347.6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135
7.7 面包和蛋糕 137
7.8 曲折的曲酸 138
7.9 一步之遥 139
7.10 是左还是右,这不是问题 140
7.11 C 与 C 寻 141
7.12 英雄不问出处 143
7.13 小白瓶及其他 146
7.14 传而明之 150
7.15 杜鹃声里斜阳暮 153
7.16 在对和邻之间 154
7.17 窄袖春衫甘草黄 157
7.18 敏感肌也有春天 158
7.19 吃黑变黑,吃白变白吗? 160
7.20 高风险的美白针 162
7.21 美白丸与褪黑素 163
7.22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164
7.23 白无,美无第二 167
7.24 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168
8 祛痘 170
8.1 祛痘?药不能停啊! 171
8.2 对症下药 172
8.3 维 A 酸祛痘哪家强? 174
8.4 短小低少保平安 176
8.5 阳光总在风雨后 177
8.6 果酸虽好别乱刷 178
8.7 双管齐下去黑头 180
8.8 三句不开口,神仙难下手 182
8.9 有诸内必形诸痘 183
8.10 反孔精英 187
8.11 后遗症之“后” 189
8.12 长痘吃啥不吃啥 190
8.13 长痘用啥不用啥 193
8.14 自慰与粉刺 194
8.15 控油不是你想控,想控就能控 195
8.16 痘痘肌护理的碎碎念 196
从事化妆品行业的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件极其偶然的事情,从大学本科到攻读博士研究生,我的专业一直没有离开化学和材料,生化环材四大大天坑我跳了两个。在坑里面呆久了,总会产生跳出去的想法,希望做一些比较实用的工作。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从化学转到美容护肤是个不错的选择,一方面够实用,另一方面也没有脱离化学的老本行。
从2009年开始,我先是在中山大学开设了美容药物学这门全校性的公选课,因为课程内容比较贴合实际需求,上课的方式也对同学们的口味,所以影响和口碑还不错。然后一发而不可收拾,从选修课逐渐扩展到系统的消费者教育,围绕着清洁、保湿、防晒这些基础的护肤步骤,以及美白、祛痘、抗敏等消费者关心的话题,写了一些或长或短的文章。摆在大家面前的,就是这些文章集结起来的一点微不足道的成果。
回过头来看这些文章,坦白地说,还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护肤品的研究方向,往下要延伸到分子和细胞层次的基础研究,往上则是要扩展到成分、原料、配方、工艺等领域,而这些东西是需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锤炼的,对我来说也是接下来要面对的新的挑战。
由于个人的水平有限,文中肯定有纰漏、疏忽甚至是错误之处,希望读者能多多批评指正。当然,就像是《有机化学》的作者邢其毅先生说的:如果一本书要到它完美无缺的时候才出版问世,这本书就永远也写不成了。所以我不揣浅陋,把自己的一点点心得体会写下来,如果对消费者能产生一点帮助,对行业发展能到起到一点推动作用,那就算实现自己的初心了。
叶剑清
2022年6月于广州
关键书摘:
1、透明质酸钠、香精和苯氧乙醇的含量普遍不超过1%,排在它们之后的其他成分的含量也不会超过 1%
2、护肤品成分表第二位的二元醇或者多元醇,浓度一般为 5%。成分排名每下降一位,含量减少 1%,直到成分可以随意排列为止。
3、甲基异噻唑啉酮防腐效果很好,价格便宜,但是刺激性大,用了这个成分的化妆品要一票否决。
4、洗面奶不能控油,不能深层清洁毛孔,不能补水,不能美白,不能抗衰老,不能收缩毛孔,洗面奶只是一种清洁产品。破坏酸碱平衡、菌群平衡、角质平衡和油脂平衡,能不用就不用。
5、卸妆乳这种产品地位比较尴尬,卸妆力不如卸妆油,清爽程度不如卸妆水,形同鸡肋。卸妆水的“快速方便”是以皮肤健康为代价换来的,不值得为了省一点点工夫而伤害皮肤。
6、补水是一个营销概念,不是科学概念,要用滋润的乳霜加强保湿。
7、某 SOD 蜜配方体系非常简洁,价格非常亲民,比起同样保湿的上千元“贵妇”产品,真是良心之选。
8、无论是防晒,还是美白,有效果的前提是用量一定要够。与其咬牙去买昂贵的品牌,然后每次用几滴,还不如选择一款性价比高的产品,用足量,见效的可能性会更大,这也是理性消费的应有之义。
1.1 1% 背后的奥秘
抛开含量谈毒性,是没有意义的;抛开含量谈功效,也是没有意义的。对于护肤品来说,含量不是的,但是没有含量那是万万不能的。
然而,护肤品营销中经常有这么一种套路:某个成分在产品中只添加了一点点,却被作为核心卖点大肆宣传。理性的消费者应该如何识破这种伎俩或套路呢?
根据规定,化妆品成分在成分表上必须按照含量从高到低降序排列,所以护肤品的个成分基本是水,第二个往往是甘油或者二元醇。
但是这条规定有一个例外:质量分数(下称含量)不超过 1% 的成分,彼此之间可以随意排列,只要放在含量超过 1% 的成分之后就可以了。
换句话说,如果 A 成分的含量不超过 1%,那么成分表上排在 A 之后的其他成分,含量肯定也不超过 1%。
所以只要找到含量不超过 1% 的成分,就能以它作为参考点,大概判断其他成分的添加量。
含量不超过 1% 的成分有哪些?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有很多”,不过刚开始的时候记住以下 3 类就可以了:
(1)透明质酸钠,俗称玻尿酸,它的含量一般在 0.1%~0.2%,加多了透明质酸钠,人们使用产品时会感觉非常黏腻。
(2)香精或者(日用)香精,它的作用是调香,加多了香精,香味过头,会让人不舒服。
(3)苯氧乙醇,这是现阶段常用的防腐剂之一。
如果一个成分 A 排在透明质酸钠、香精或者苯氧乙醇之后,我们就可以推断A 的含量一定不超过 1%。利用这个技巧,消费者就可以识破至少 50% 的忽悠伎俩了。
例如某维生素 C 原液的成分如下:
水、甘油、丁二醇、海藻糖、库拉索芦荟叶提取物、苯氧乙醇、抗坏血酸、
透明质酸钠等。
维生素 C 的正规名称是抗坏血酸,它位于苯氧乙醇与透明质酸钠之间,可以推断含量不会高于 1%。
总结:透明质酸钠、香精和苯氧乙醇的含量普遍不超过 1%,排在它们之后的其他成分的含量也不会超过 1%。
1.2 5% 的经验规则
除了清洁和防晒产品之外,其余护肤品(宣称保湿、美白、抗衰老等功效)如水、乳、精华、凝胶、喷雾等的配方中,位的往往是水,第二位的则是二元醇或者多元醇,如甘油、丙二醇、丁二醇、双丙甘醇。由于成本和安全方面的原因,它们的含量一般不会超过 5%。
以某喷雾为例,其成分如下:
水、甘油、丁二醇、PPG-26- 丁醇聚醚 -26、PEG-40 氢化蓖麻油、苯氧乙醇、黄瓜果提取物、茶叶提取物、EDTA 二钠、咖啡因、母菊花(叶)提取物、泛醇、生育酚乙酸酯等。
其中甘油排名第二,仅次于水,可以假定它的含量为 5%。
5% 的经验规则还可以进一步推测,成分排名每下降一位,含量减少 1%,直到含量小于等于 1% 的成分(如透明质酸钠、防腐剂等)为止,此后的成分就可以随意排列了(表 1.1)。依据这条规则,该喷雾配方中的成分含量大致如表 1.2所示。
苯氧乙醇是关键点,国家规定的允许含量不得超过 1%,一般添加量是在0.4%~1%。所以在它之后的其他成分肯定也不超过 1%,主要是点缀性添加。
苯氧乙醇之后还有 9 个成分,总量不超过 9%,很容易计算得到,从甘油开始的所有成分,总含量不超过 24%,所以水的含量不低于 76%。
再如某化妆水,其成分如下:
水、丁二醇、甘油、乙醇、双甘油、蔗糖月桂酸酯、PEG-10 聚二甲基硅氧烷、苯氧乙醇、羟苯甲酯、甘草酸二钾、黄原胶、柠檬酸钠、琥珀酸二乙氧基乙酯、羟基化卵磷脂、香精、聚 HEMA 葡糖苷、积雪草提取物、柠檬酸、糖原、赖氨酸 HCl、人参根提取物、丁香花提取物、紫云英提取物、喷替酸五钠、魁蒿叶提取物、野大豆蛋白、山金车花提取物、日本獐牙菜提取物、欧蓍草提取物、苦参根提取物、水解贝壳硬蛋白、缬氨酸、甘氨酸、葡聚糖硫酸酯钠、贯叶连翘提取物等。
同样是先找到苯氧乙醇这个关键点,在它之后的成分主要是点缀性添加,暂不考虑。
在苯氧乙醇之前的成分含量大致为丁二醇(5%)、甘油(4%)、乙醇(3%)、双甘油(2%)、蔗糖月桂酸酯(约 1%)、PEG-10 聚二甲基硅氧烷(约 1%)。
可见,产品的实质是一瓶酒精含量比较高的多元醇保湿水。
再如某爽肤水,其成分如下:
水、丙二醇、1,2- 戊二醇、羟苯甲酯、EDTA 二钠、牛蒡根提取物、金盏花花、金盏花花提取物、水解玉米淀粉、尿囊素等。
该成分表中没有苯氧乙醇,但是有羟苯甲酯和 EDTA 二钠。羟苯甲酯也是防腐剂,国家规定的允许用量不得超过 1% ;EDTA 二钠用量一般在 0.1%~0.2%,
所以在它们之后的成分也是点缀性添加,7 个成分的总量不超过 7%。在它们之前有两个多元醇,起到保湿和防腐的作用。这两个成分用量一般都不超过 5%,否则会有皮肤发热的感觉,可以假定其含量分别为 5% 和 4%,因此水的含量不低于 82%。
再如某保湿化妆水,其成分如下:
水、双丙甘醇、甘油、熊果苷、甜菜碱、PPG-10 甲基葡糖醚、苯乙烯 / VP 共聚物、琥珀酸二钠、甲基异噻唑啉酮、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多糖、琥珀酸等。
该成分表中同样是没有苯氧乙醇,但是有甲基异噻唑啉酮、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这两个防腐剂可以作为参考点。在此之前的成分含量大致为双丙甘醇
(5%)、甘油(4%)、熊果苷(3%)、甜菜碱(2%),PPG-10 甲基葡糖醚、苯
乙烯 /VP 共聚物和琥珀酸二钠都是 1%~2%。该产品美白功效成分的用料比较多,物美价廉,但是防腐剂是扣分项。如果第二位的成分不是二元醇或者多元醇,5% 的经验规则也是可以用的,利用这一点可以判断一些功效成分的大概浓度,例如某淡斑精华,其成分如下:
水、烟酰胺、1,2- 戊二醇、丁二醇、聚甲基硅倍半氧烷、棕榈酸乙基己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硅石、一氮化硼、抗坏血酸葡糖苷、聚甘油 -2 油酸酯、葡糖基橙皮苷、聚二甲基硅氧烷醇、氨甲基丙醇、丙烯酸(酯)类 /C10-30 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聚甘油 -10 油酸酯、聚山梨醇酯 -20、苯甲酸钠、EDTA 二钠、苯甲醇、苯氧乙醇等。
该成分表中烟酰胺的排名仅次于水,比 1,2- 戊二醇和丁二醇还高,浓度至少有 5%,算是对得起“精华”这个名字。
再如某精粹水,其成分如下:
水、变性乙醇、甘油、双丙甘醇、1,3- 丙二醇、苯氧乙醇、PPG-6- 癸基十四醇聚醚 -30、聚乙二醇 -8、酵母菌溶胞物提取物、氨丁三醇、卡波姆、香精、丁二醇、酵母提取物、乙酰基肉碱 HCl、HEDTA 三钠、虎杖根提取物、山梨酸钾、丁羟甲苯、石榴果汁、磷酸腺苷、稻糠提取物、聚季铵盐-51、肌酸、柠檬酸、积雪草提取物、环糊精、辛甘醇、海巴戟果提取物、枸杞果提取物、狭叶越橘果提取物、大果越橘果提取物等。
先找到苯氧乙醇这个关键点,在它之后的成分主要是点缀性添加,暂不考虑。在苯氧乙醇之前的成分含量大致为变性乙醇(5%)、甘油(4%)双丙甘醇(3%)。可见,产品的实质是一瓶酒精含量比较高的多元醇保湿水。
对于洗面奶之类的淋洗类产品来说,5% 的经验规则就不一定适用了。对于面霜特别是滋润厚重的面霜,也不一定适用,具体见后续关于洗面奶和防晒乳霜的配方剖析。
需要说明的是,这条经验规则完全是我个人观察归纳的结果,没有任何文献正式提出类似的说法。它非常粗略,适用的例子估计和不适用的例子一样多,但是消费者刚入门的时候还是可以用它来大致判断成分含量的。
总结:护肤品成分表第二位的二元醇或者多元醇,浓度一般为 5%。成分排名每下降一位,含量减少 1%,直到成分可以随意排列为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