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1179357
李健、姚晨、袁永康、周笔畅等明星私人教练、中国棒铃推广第一人、牛津大学PPE毕业生、健身领域资深从业者卢永利*部作品
姚晨、袁永康倾情推荐
- 在开始健身、瘦身、养生之前,你一定要弄懂——什么才是真正的健康?
横跨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多重领域研究,带你重新审视当下的健身潮流、审美趋势、各路饮食法和养生指南,揭开被资本掩盖的健康真相,解开被媒体捆绑的美丽认同,颠覆你习以为常的错误健康认知,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
- 从生到死,我们只有唯一的身体。这是对身体的一场哲学思考,也是重塑身体认知之路。
什么才是理想的身材?是什么塑造了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
激发你思考自己的健康目标是否值得追求,什么才是美丽的身体,以及了解什么才是决定身体健康与否的关键因素。向祖先学习,向古老生活回溯,重新认识身体的边界和它的无限可能。
- 深耕健身领域14年的全部干货健康知识与实用建议总结,给自己一个刷新生活方式的机会。
带来健康的是习惯,而非产品。分享只有明星才知道的健康知识与建议,回答健身路上你的日常迷茫。把握对健康最重要的5大授时因子,以最顺应自然的方式,拥有美好与健康。
这是一本个人宣言,也是一位运动哲学家在14年健康研究和健身行业从业经历后想要发出的号召。
作者卢永利基于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多重领域的研究,视角横跨新石器人类到现代资本市场、从昼夜节律到审美建构,凭借对金融业和健身业的深刻理解,分析了在当今社会中关于健康决策的各类混乱信息,尝试回答一个终极问题——究竟什么才是健康?
同时,他还以哲学家的怀疑和思辨审视了当下最新健身潮流、流行饮食法,以及许许多多颇受欢迎却自相矛盾的健康指南,也想告诫因工作、家庭或其他原因牺牲了健康的人重新认真对待自己的身体,并分享了多年积累的所有健康知识以及实用建议。
从生到死,我们只有唯一的身体。希望这本书不仅能够教给你健康的习惯,还能带给你清醒思考,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我们拥有无限可能的身体。
引言 我的故事
第一部分 健康与资本
- 传媒巨头与假神
- 食品巨头与慢性病危机
- 健康巨头与健康产品…
第二部分 授时因子
- 光照与黑暗
- 饥饿与饱足
- 活动与休息
- 冷与热…
- 群体与独处
后记 物种起源 / 283
参考文献 /
引言 我的故事
人们常说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日子最为重要,一个是出生的那天,另一个是找到人生意义的那天。能早早找到人生意义的人是幸运的,而很多人穷极一生也只是遗憾逝去。对于我,那
天来得刚刚好。
我的33岁生日过得十分沮丧。现在想起来,我那时的处境可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完美的简历、理想的工作、豪华的公寓、健康的财务状况和唾手可得的良好机遇,33岁时我拥有的一切也许令人羡慕。但事实上,当时的我不仅觉得人生坠入了谷底,还把此前所有的成功都归因于侥幸。
我的父母极好:一位了不起的英国父亲—勇敢、勤奋,而且非常幽默;一位深爱我们的中国母亲—大方、严谨,而且决意给我和哥哥一个优于她自己的成长环境。我们是质朴而有尊严的一家。我和哥哥不像学校里的一些孩子有昂贵的衣服,我们一家不过奢侈的假期,不去高档的餐厅吃饭,只有一辆车。可是我们相守相助,幸福快乐。相比父母拮据的童年,我的童
年已经算得上是天堂了。我有一个温暖的家,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还有任何孩子都渴望的成长环境和充分发展的机会。
我延续了父母勤能补拙的人生态度。靠着不错的脑子和强大的决心,在18岁那年,我考上了牛津大学政经哲专业。在牛津求学那几年认识的一些人使我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天才,而我只是刚够及格而已。事实上,辨识真正的天才并尽可能地学习他们的优点,才是我在那几年学会的最重要的事。
从18岁到33岁,我相继受到了三位天才的指引。他们很热心,帮我的早期事业打下了基础。得益于牛津一对一的导师制度,我有一学期的时间当面请教布莱恩· 哈里森爵士,他是政治学理论大师。每周去见这位著名学者时,我都害怕自己因功课没做好而被批评得体无完肤。有几周确实如此,但哈里森一定也对我这个迷惘的孩子心存怜悯。尽管他的批评很严厉,可也总有办法同时鼓励和启发我。偶尔我会受到夸赞—我至今都还记得,因为对他说的话我句
句在心。不夸张地说,在那个学期里,我从哈里森身上学到的政治学、学术伦理、写作技巧和生活哲学,比其他任何老师的都多。
毕业后,我到伦敦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并得到肖恩· 奥卡拉汉的提携,他是负责公司重组业务的主要合伙人之一,很了不起。肖恩是我在英国见过的最有商业头脑的人,他成绩斐然,洞悉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极强,言谈举止充满自信,每位见过他的首席执行官都愿意接受他的意见。在工作出类拔萃的同时,他也不吝于帮助他人,即便是对一窍不通的实习生也都一视同仁—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就是个菜鸟。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天,他的一个重大项目正到了关键阶段,但他仍花了一下午给我提供职业建议,他认为另一个管理培训生项目更适合我,并帮我转了过去。也许肖恩并不知道那天的帮助足以改变我的人生,也不知道他给了我们这些实习生多大鼓舞。但没有他的帮助,我不会获得特许会计师资格,不会成为毕马威的经理,而我在伦敦的职业生涯也无从谈起。
2004年搬到中国后,我去了贝彼德那里工作。他是银硃合伙人有限公司的总裁和联合创始人,也是他那一辈最杰出的英国商业领袖之一。彼德担任过英国首相爱德华· 希斯的私人秘书,他对商业机遇的敏感不输于他在外交工作中的精明。作为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来华的英国人,彼德在中英跨境合作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凭一己之力帮助三分之一的英国大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像哈里森和肖恩一样,彼德能看到我的潜力,不断给我指导和鼓励。在我33岁生日(2011年5月28日)的前几天,他甚至谈起让我成为银硃的合伙人—一个让我衣食无忧的机会。
我的人生看上去平步青云,但内心却在生日那天觉察出了一些不对劲,甚至相当严重。我对工作的热情正在降温,但却拼命掩饰。我依然能够很好地完成规定工作,但内心却反其道
而行。起初我以为这种懈怠是自己的软弱造成的—我只是个意志薄弱,无法承受投行工作高压的庸碌之辈。我开始怨恨自己。或许情况更坏,我只是变懒了。而让我深陷痛苦的是父母:他们辛勤工作、牺牲颇多,就为了让我过上好的生活。他们如何能原谅我的懒惰?我陷进自疑、自毁和自怜的恶性循环。我的世界在外人看来光鲜亮丽,可实际上已完全被黑暗笼罩了。
直到无法承受的那一刻, 我知道是时候离开了。我需要脱离糟糕的精神状态,并重新找到使命感。在金融业工作10年之后,我决定休息6个月来关注自身。而那成为我改变人生的
起点。
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原谅自己。第一段职业经历失败了,但这并不代表我有什么问题,也不意味着我的人生将一无所成。当我仔细回顾过去时,我便发现自己失败的原因是工作不能再给我带来任何快乐了。我相信在人生的某个节点上,我们都会开始思考自己究竟能留下点什么—我们做过任何值得称赞的事吗?让社会变得更好了吗?没有,三十几岁的我什么都没做,因此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诚然,这个世界需要做金融的人。我在业内见过一些最聪明、善良、鼓舞人心的人,也羡慕他们能乐在其中。但当我33岁时,既无法获得工作的乐趣,也无法对社会做任何贡献。我觉得自己在为一小撮富人服务,帮他们增加财富。我认为自己成了贪婪的仆人。
我做的第二件事是重新开始关心自己。是的,我跌入了低谷,但我必须停止随之而来的自毁行为:酗酒和不计后果的生活方式,还有对健康的刻意忽视。我又开始定期锻炼了。我戒掉了酗酒,并尽我所能地去阅读有关饮食、运动和健康的信息。为了成为一名健身教练,我甚至在澳大利亚健身学院上了两个月的课程。随着身体慢慢稳步恢复,我的心理状态也得到了改善,不再需要靠酒精挨过每一天了。当课程结束的时候,我几乎认不出镜子里的自己。我又变得健康而强壮,减掉了金融工作那几年因为不开心长出的赘肉。而最重要的是,我的脸上重新出现了笑容。我已经准备好迎接新的旅程。
我做的最后一件事是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目标。我靠专注于健康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日子,成功从低谷爬了出来。如果我能鼓励更多人也过上健康的生活呢?如果人们能靠改变生活方式而变得更健康,会有多少人成为更好的丈夫、妻子、父亲或母亲呢?抱着“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个简单的宗旨,我在上海与人合伙创办了一家健身中心。2013年1月18日,在第一家门店开业的那天,我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而之后的事,就像人们说的那样,变成了历史。我们最先在中国推动健美向功能性训练的转变,也是中国首家坚持让会员学习壶铃和棒铃训练的健身房。我开始写健康类文章,最初是在地方性的小刊物发表,后来则是给《尚流》撰稿。我遇到了一些知名的客户,通过他们我开始实现鼓励更多人过上健康生活的目标。我和歌手李健一起,录制了一系列健身视频,我们只用最少的器械和自重训练,以向人们展示健身并不复杂,也不需要去健身房。我帮助演员姚晨在她怀二胎时进行功能性和灵活性训练,我们甚至在她怀孕7个月时做了一场孕期健身直播,来破除女人不能在生孩子前锻炼的迷信。我开始在电视和杂志上露面,和歌手周笔畅、演员袁文康一起推广棒铃训练。棒铃是一种传统的训练器械,我爱上了它,并推动它在中国的普及。我不再穿昂贵的套装、住五星级酒店或坐头等舱出行,但我第一次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到自豪。
我43岁时和33岁时的身体状态差异最有说服力。在满43岁的那个周末,我在周六上午教了棒铃团课,之后都在给会员上私教课,周日上午又参加了10公里的斯巴达勇士赛—在没有穿鞋子和戴任何护具,超过24小时没有进食的情况下。我赤脚越过25项障碍,完成整场比赛,比这更了不起的是,认识我的人都对此习以为常。“这就是Victor,他是个超人。”我的一名队友说。我?超人?这也是10年前的那个人—身材走样,生日的周末在酒吧喝得烂醉,差点找不到回家的路。
本书是我的个人宣言,也是对大家的号召。它回忆了我的年轻时代,也要告诫因工作、家庭或其他原因牺牲健康的人。所有我掌握的健康知识,以及所有适合分享的实用建议,我都无一保留写进了书中。
在书中,我想用哲学家的怀疑和思辨来看待一切,以便更好地理解时下最新的健身潮流、流行的饮食法,以及众多颇受欢迎却不无矛盾的健康指南。要解释什么是健康,以及分析各种影响我们判断的混乱信息,最好有一个能包罗从人类学到资本市场,从昼夜节律到政治学的宏观理论。就单一领域而言,肯定有比我更专业、更博学的人,但要把所有这些领域融会贯通在一本书中,必须同时具备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背景,并深刻理解金融业和健身业。我衷心希望本书不仅能教会你健康的习惯,还能启发你的思考,让你更明智地判断什么是健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便彻底清醒很难,至少也不要再被误导了。
这本书远远超出了大多数人熟悉的传统饮食、锻炼模式,它让读者重新认识到健康是所有生活选择的结果。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很有趣——卢永利将研究与自己的训练经验、轶事相结合,编织出一篇篇好读的故事。对于任何想要开启自己健康之旅的人来说,本书都是需读之作。
——姚晨 演员
通过卢教练,我接触到了棒铃、壶铃等训练方法,现在这些训练方法已经成为我的日常。我更了解自己的身体,也知道如何训练自己。看看这本书,不会花费你很多时间,其中的收获可能关乎你的一生。
——袁文康 演员
从一个现代社会的工作狂蜕变为健康生活的典范,卢永利带领我们踏上了一段探寻健康与幸福之旅。这是一本关乎自我觉知和平衡的书,提供了让你改变自己、变得更好的建议。也许最重要的是:合乎人性。
——施贺德,世界卫生组织前驻华代表
我很清楚地看到Victor将学霸的能力用在了科学了解健身、健康的领域,不跟风,而是有自己的坚持。Victor把他这么多年的经验汇总在这本书里,让更多的人受惠,我们都有福了。
――李倩玲(Bessie Lee),WPP集团前中国区首席执行官
身体的训练就是大脑的训练,对身体的追求就是对哲学的追求。这本书会引导人们重新看待精神和肉体的联系,形成新的理解,成为一个真正的身体主义者。
――王潇,畅销书作家、趁早品牌创始人
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怎样获得健康,也是在讲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和自己的身体对话,如何获得健康丰盛的人生。非常推荐阅读。
――跳跳,超级猩猩品牌创始人
这本书并不“易读”,因为它会颠覆你许多的认知,需要你心脑并用去领悟。它从健康、运动、饮食以及流行文化等多个角度切入,更新你的认知,让你不再被消费主义和流行趋势误导。你可以随时打开,随时受到启发。不仅仅是运动爱好者,所有人都能从中获益。
――Nikko大宁,运动博主
这不是一本健身书,是一本健康理念书。比训练动作更重要的是理念,比改善身材更重要的是健康。在审美观扭曲、人云亦云和资本欺诈的年代,卢永利在本书中大胆地质疑,深刻地思考,在多方考证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越早践行、发掘身体的潜能,就可以越早成为一个健康、文明的“野蛮人”。
――凌云Mike Ling,运动博主、即刻运动创始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