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4216785丛书名: YH0123456789
*丰富好用,上百种食疗方应对百病,满足全家老小的食养需求
补气养血、安神舒心、健脾补肾、强筋壮骨,从内到外调养身体,治疗预防两不误
小儿常见病、女性妇产孕、中老年慢性病、日常难忍急症,全家人均可食补受益
*亲测有效!超500万粉丝信赖的好大夫,为中国家庭定制营养良方
专业中医医师,积累三代中医方法和20年临床经验,多年来致力于收集、总结各种有效的食疗良方。科普中医小妙招10余年,获得全网超500万粉丝的喜爱和信赖。专注于中国人常见、高发的小病小痛,分享食疗食养、按摩推拿等多种养生方法。
*顺时养生,掌握四季饮食智慧,陪你全年保健
跟随自然规律,预防疾病先行一步
顺应节气温度,食疗养生事半功倍
*好吃好学,茶饮汤水易操作,普通食材吃出健康
简明讲解调理思路,食疗养生不糊涂
清晰食谱搭配图示,治病美味不耽误
*速查速治,轻便小开本,食疗小妙招随时用
随书附有主治症状索引,全书食方精准速查,即学即用
32开平装小开本,轻巧携带好翻阅,小病小痛随时查
要想身体好,不一定要花很多钱,但要在食物上花一点心思。吃对了,普通食材也能成为“特效保健方”。本书作者张宝旬出身三代中医世家,积20年临床行医经验及教学经验,多年致力于寻找、学习和总结各种中医食养妙法,并以通俗的语言在各大平台分享这些好学、好用的“小妙招”,粉丝反馈“亲测有效”,阅读量超5亿次,得到超500万粉丝的信任和喜爱。
本书是作者结合10余年自媒体普及、20年临床经验的食疗小妙招精华集合,以“好用、好学”为原则,从中国家庭常见症状出发,作者总结了上百种临床验证有效的食疗方法。本书覆盖了生活中常见的小病痛(如失眠、便秘、口腔溃疡),也聚焦于中国人群高发的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糖、贫血),更特设有四季节气、女性妇产孕、小儿常见病、美容美体等多种专题。无论是解决小病小痛,还是日常保健预防,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从中老年人、女性到小儿皆可受益!本书以简明文字说明调理思路和注意事项,清晰食谱搭配特绘插图,读者轻松学会操作方法。随书附有主治症状索引,全书百种病症精准速查,是一本全家人都适用、好学的食疗食补养生类图书。
第一章 呼吸系统常见不适的食疗方
01 感冒食疗方
02 咳嗽食疗方
第二章 五官食疗方
01 护眼、防近视的食疗方
02 口腔、咽喉问题的食疗方
03 耳鼻食疗方
第三章 消化系统常见不适的食疗方
01 消化不良的食疗方
02 便秘、腹泻的食疗方
03 胃部不适的食疗方
04 肝胆疾病的食疗方
第四章 常见皮肤病/外伤的食疗方
01 常见皮肤病食疗方
02 常见外伤食疗方
第五章 常见慢性病的食疗方
第六章 日常保健养生的食疗方
第七章 四季养生食疗方
01 春季食疗方
02 夏季食疗方
03 秋季食疗方
04 冬季食疗方
第八章 妇产孕食疗方
第九章 美容美体食疗方
第十章 常见小儿不适食疗方
附 其他疾病的食疗方
主治问题、疾病索引
事实上,中医就在我们的身边。很多看似寻常的生活方式,背后都藏着中医的道理,能够维护我们身体的平衡,帮助我们减轻病痛。然而,当代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很多人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导致失去了很多维护自身健康的“生活艺术”,这是很可惜的。以我个人来说,我从小就是吃着奶奶打的鸡蛋花长大的,在青春期就不像别人那样会长那么多“痘痘”。曾经我以为这是体质的原因,现在回头看看,天天冲鸡蛋花加香油是有好处的,它能平衡易上火的体质……中医发挥的作用,往往就是这样悄然无声。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水滴石穿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正是受到了这样的启发,才会把中医里我能理解的有益的生活方式挖掘出来,一点点写给大家,而这本书主要讨论的是饮食与健康的问题。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中国人的传统食品无一物是虚设,都有药物的思路。像吃鸡有很好的补肝功效,产后才会推荐喝老母鸡汤,要配栀子染色、去热;吃猪头肉是要用松萝茶配的,配蒜泥以去其毒;鸭子要烤着吃祛其寒性;炖鹅肉则要用大铁锅,因为铁锈水(生铁落)能够祛痰搜风,可以克制鹅肉生痰动风的特性;肥肉要以荷叶包炖,能祛痰去脂……这些讲究里边都有中医“配伍”的影子,也让人感叹中国人民的智慧。上面提到的这些生活方式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我从中医的角度去解释,大家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可是,还有更多的饮食妙招,已经在岁月的变迁中逐渐消失了。比如,加糖的豆腐脑止咳,加盐的炒芝麻能增乳汁,炒糊的锅巴可治疗孩子伤食,薏米仁能去皮肤赘生物……这些妙招本应被中国人记住,成为日常健康管理的一部分,可惜已经罕有人知。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被遗忘的东西都挖掘出来,传承还原中式生活,让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比如,“吃补五脏,睡通经络”。具体来看,黑豆入肾,可养发滋阴去火;黄豆补脾,能补土生金止咳;红豆入心,可补心利水;绿豆入肝,可清肝下火降压;白扁豆入肺,能养皮肤;薏米去湿,可治疣;茯苓养心,可治脂溢性脱发……
当然,中医知识的科普和科普中医常用的小方法是两件事情,一味地追求“下里巴人”,不讲“阳春白雪”也是不对的。就像生米止咳、生豆腐止咳、橘子止咳……它们之间体现的是什么样的原因和区别,我都会从中医的角度给大家讲清楚。
有句俗话,叫“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这些妙招就有这样的特点,它们可能不是什么“常规粮食”,但是在疾病早期的时候,及时应用这些妙招,可以“拦截”大量的问题,用得好甚至可以不用吃药、上医院。这就是妙招存在的意义。
好的中医是可以让人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而且更简便、更廉价,又有效,那么,大家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中医一开始设立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的,也就是主张把医治自己身体的权利放在自己手里,这一点是很伟大的,也是很无私的。我之所以积极地传播小妙招,也是从中医“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出发,将知识摊平分享。如果能够对大家有帮助,进而能让更多的人愿意用心理解中医,就是最让我开心的事情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