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7348881
1.上编阅读文选,分为六个单元:医家传记、医籍序跋、医德典范、中医经典、医药针灸和提要杂记,共计34篇文选。
2.下编基础知识,共设十章:工具书与网络资源、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注释、标点与今译、文意理解、古代文化知识、中医药词语选释。在注重传承历版教材中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水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又发挥信息时代特色。
3.附编设《繁简字对照表》《异体字整理表》,帮助学生识认繁体字与异体字。
4.每篇文选之后均设有复习思考题,从词语注释、句子今译、文意理解三方面回顾课文,掌握重点难点,深度挖掘课文内涵;设有课外阅读,从标点断句、注释词语、今译句子、文意理解几方面,加强实践训练,提高古医籍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上编阅读文选,分为六个单元:医家传记、医籍序跋、医德典范、中医经典、医药针灸和提要杂记,共计34篇文选。【二】下编基础知识,共设十章:工具书与网络资源、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注释、标点与今译、文意理解、古代文化知识、中医药词语选释。在注重传承历版教材中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水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又发挥信息时代特色。【三】附编设《繁简字对照表》《异体字整理表》,帮助学生识认繁体字与异体字。【四】每篇文选之后均设有复习思考题,从词语注释、句子今译、文意理解三方面回顾课文,掌握重点难点,深度挖掘课文内涵;设有课外阅读,从标点断句、注释词语、今译句子、文意理解几方面,加强实践训练,提高古医籍的阅读理解能力。
概述 / 2
文選 / 3
一、秦醫緩和 / 3
二、扁鵲傳 / 6
三、倉公傳 / 12
四、華佗傳 / 17
五、丹溪翁傳 / 22
六、東垣老人傳 / 29
七、李時珍傳 / 32
概述 / 36
文選 / 37
八、《漢書·藝文志》序及方技略/ 37
九、《傷寒雜病論》序/ 42
十、《針灸甲乙經》序/ 45
十一、《黄帝内經素問注》序/ 48
十二、《本草綱目》序/ 51
十三、《類經》序/ 54
十四、《温病條辨》叙/ 59
概述 / 63
文選 / 64
十五、大醫精誠 / 64
十六、贈賈思誠序 / 68
十七、贈醫師何子才序 / 71
十八、與薛壽魚書 / 73
十九、箴三首警醫一首 / 76
概述 / 79
文選 / 80
二十、《黄帝内經》二則/ 80
二十一、《素問》校記二則/ 86
二十二、《難經》二則/ 89
二十三、《傷寒論》《金匱要略》二則 / 91
二十四、《傷寒論》《金匱要略》注文二則 / 94
概述 / 98
文選 / 103
二十五、汗下吐三法該盡治病詮 / 103
二十六、醫案四則 / 107
二十七、醫話四則 / 111
二十八、藥論三則 / 115
二十九、方論三則 / 119
三十、針灸醫論二則 / 12
概述 / 128
文選 / 129
三十一、醫書提要三則 / 129
三十二、醫師章 / 132
三十三、養生論 / 135
三十四、不失人情論 / 139
第一節 紙質工具書 / 144
一、字典、詞典 / 144
二、目録、索引、年表 / 146
三、類書、叢書 / 148
第二節 網絡資源 / 148
一、文字類網站 / 148
二、典籍類網站 / 149
第一節 漢字的結構 / 151
一、象形 / 152
二、指事 / 152
三、會意 / 153
四、形聲 / 153
五、轉注 / 157
六、假借 / 157
第二節 通假字 古今字 异體字 繁簡字 / 157
一、通假字 / 157
二、古今字 / 159
三、异體字 / 160
四、繁簡字 / 161
第三節 容易誤讀誤寫的中醫藥常用字 / 161
一、臟腑生理易誤字 / 162
二、證候病名易誤字 / 162
三、中藥腧穴易誤字 / 163
四、診斷治療易誤字 / 164
五、其他易誤字 / 164
第一節 詞義的演變與引申 / 166
一、詞義的演變 / 166
二、詞義的引申 / 168
第二節 常見詞語現象剖析 / 171
一、同形詞語 / 172
二、複用詞語 / 173
三、聯綿詞 / 175
四、重言詞 / 175
第三節 詞義辨析 / 177
一、根據上下文義 / 177
二、參照語法地位 / 177
三、依照對舉詞語 / 177
四、遵循使用慣例 / 178
第一節 實詞活用 / 180
一、名詞活用作動詞 / 180
二、名詞活用作狀語 / 182
三、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 183
四、使動用法 / 183
五、意動用法 / 184
第二節 特殊語序 / 185
一、主謂倒裝 / 185
二、賓語前置 / 185
三、定語後置 / 186
第三節 常見虚詞表解 / 187
第一節 比喻 / 195
一、明喻 / 195
二、暗喻 / 196
三、借喻 / 196
第二節 借代 / 196
一、以事物的特徵、標記代事物 / 196
二、以事物的所屬、所在代事物 / 197
三、以事物的材料、工具代事物 / 197
四、特定和普通相代 / 197
五、具體和抽象相代 / 197
六、部分和全體相代 / 197
七、以五行、天干地支、八卦、方位代事物 / 198
第三節 避複 / 198
一、實詞避複 / 198
二、虚詞避複 / 198
三、詞組與句子避複 / 198
第四節 錯綜 / 199
一、錯名 / 199
二、錯序 / 199
第五節 委婉 / 200
一、避諱死亡與疾病 / 200
二、避諱二便與性 / 201
第六節 割裂 / 201
一、表示該成語的另一部分意義 / 201
二、表示該成語的全部意義 / 201
第七節 分承 / 202
一、順承 / 202
二、錯承 / 202
三、複雜分承 / 203
第八節 舉隅 / 203
一、舉此賅彼 / 203
二、舉此見彼 / 204
三、舉偏概全 / 204
第九節 互備 / 204
第十節 倒裝 / 205
一、在主治方劑前先言服用效果 / 205
二、在主治方劑前先講對比症狀 / 205
三、在主治方劑前先述誤治變證 / 205
四、在主治方劑前先列預後 / 206
第一節 注釋的内容 / 207
一、注明字音 / 207
二、解釋字詞 / 208
三、串講句意 / 210
四、闡發義理 / 211
五、分析語法現象 / 211
六、説明修辭手法 / 212
七、指示句讀 / 212
八、分析篇章 / 213
九、校勘文字 / 213
第二節 注釋的方法 / 214
一、對釋法 / 214
二、定義法 / 214
三、描述法 / 215
四、否定法 / 215
五、比較法 / 215
六、引證法 / 215
第三節 注釋實例分析 / 216
第一節 標點 / 218
一、句讀與標點 / 218
二、標點的方法 / 219
第二節 今譯 / 222
一、今譯的原則 / 222
二、今譯的方法 / 222
第一節 文意理解的方法 / 226
一、據文揣意 / 226
二、融會貫通 / 229
三、把握邏輯 / 231
四、提要撮旨 / 232
五、探本窮末 / 234
第二節 文意理解實例分析 / 236
第一節 記時方法 / 240
一、紀日法 / 240
二、紀時法 / 241
三、紀月法 / 242
四、紀年法 / 243
五、節氣 / 245
六、節日 / 246
第二節 年齡稱謂 / 248
一、出生時期 / 249
二、幼年時期 / 249
三、童年時期 / 249
四、少年時期 / 250
五、青年時期 / 251
六、壯年時期 / 251
七、中年時期 / 251
八、老年時期 / 251
第三節 避諱 / 253
一、避諱的方法 / 253
二、避諱的範圍 / 254
三、避諱的應用 / 255
第四節 度量衡制度 / 256
一、古代度量衡命名 / 256
二、歷代度量衡比較 / 258
三、中醫藥特殊計量 / 259
第五節 中醫藥事物命名 / 260
一、中藥命名 / 260
二、方劑命名 / 262
三、腧穴命名 / 264
四、醫書命名 / 265
第一節 中醫人體詞語選釋 / 268
一、頭頸部 / 268
二、軀幹部 / 270
三、四肢部 / 271
四、臟腑部 / 273
第二節 藥物炮製詞語選釋 / 275
第三節 藥物劑型與計量詞語選釋 / 278
一、藥物劑型 / 278
二、藥物計量 / 279
第四節 藥物服用方法詞語選釋 / 280
一、内服 / 280
二、外治 / 281
第五節 病候描述詞語選釋 / 283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