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2524375
伏羲——太阳?
女娲——月亮?
黄帝——北极星?
女娲补天——将一年360天增补成365天?
羿射十日——废除不符合季节物候的十日历?
夸父逐日——奔走四方测量日影以制定历法?
凿齿——把牙齿拔掉、用动物牙装饰的人?
大风——忍受大风侵扰、生活在沿海的人?
◎一本令人震撼的神话新解,打破你对神话的固有印象
神话不再是遥远而离奇的故事,作者从天文历法的独特角度进行分析,挖掘神人、怪兽、传说的原型来源及其背后存在的另一种真相:神人、神迹可能来源于古代现实中的天文实践,上古怪物可能是共同生活在中华大地的某个部族。
◎从解密神话到走近原始神秘文化,揭示北斗或北天极为核心的古代天文发现的深远影响
作者聚焦于上帝、太一、太极、无极、八卦、万字符、八角星纹等中华文明源头的一系列重要文化概念与符号,对其多重意义、含义演变与来源进行分析,指出它们都与古代天文观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发现北斗或北天极有关。此外,联系出土文物等资料,创造性地对北斗七星加以符号性解析,形象展示了古人认识北斗七星与北极星的过程。
◎呈现古人认识自然的宏伟历程,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阶段
伏羲、女娲到神农、炎帝、黄帝的神话脉络反映出先民生活、生产的历史阶段的变化——从居无定所的渔猎时代进入定居的农业时代,从观测日月到发现北斗与北天极的天文实践。在中华文明的古老的起源处,智慧的人类已经开启了一代代探索自然、仰望星空的伟大征程。作者独特的推测与讲述,将使读者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更立体的认识,具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以天文视角探讨神话,在传统认知外开拓新视野
玄幻而奇异的故事往往是日常生活的折射。在远古时期,神话与天文密不可分,因而这种日常生活可能更多地指向观星、制历等活动。全书从常识、常理、常情出发,结合天文学研究、传世文献与考古发现,从经典神话故事到重要文化概念,逐步深入分析,自成体系,给神话提供一种全新的解释方式,为意欲走近神话、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读者带去富有启发性的思考。
在中华文明的源头,神话作为古代现实生活的艺术化表达,蕴藏着丰厚的天文知识,与先民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探索实践息息相关。
本书以古代天文历法为主线,将上古神话的原型来源与衍生背景一一揭开。结合天文学研究、传世文献与考古发现,重新分析伏羲、女娲、黄帝等神人与凿齿、九婴、修蛇等神兽的真实面目,发掘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传说背后的历史真相,在此基础上,追问上帝、太极、八角星纹等文化概念及符号的起源,揭示了以北斗或北天极为核心的古代天文发现的深远影响。
前言 神话:文学叙事与口述历史的原型与真相
第一章 天问秘事
一、女娲补天:天之数有几何?
二、后羿射日:日历月历何所来?
三、夸父逐日:观天测影知时节
四、触山逐日:共工与夸父的悬疑
五、鲧窃息壤:窃本非过为何诛?
六、日月之合:伏羲女娲交尾的秘密
七、天倾西北:日行九天何所去?
八、五服四海:大禹的世界有多大?
第二章 怪兽寻踪
一、凿齿:犬牙为美象牙祭
二、九婴:南岐之见不为丑
三、大风:滨海大人又防风
四、封豨:封水河畔见猪肥
五、桑林:祷天祭祖桑梓地
六、如齐观社:桑林深处云雨浓
七、猰貐:文身百越葫芦瓜
八、修蛇:三代同姓,百姓同源
第三章 炎黄辨谜
一、皇帝:是帝还是皇?
二、炎帝神农:农业文明的记忆
三、黄帝轩辕:星踪何处觅
四、圣人无父:天命封神的政治理念
五、炎黄大战:从太阳到北极
六、称帝之路:由帝而王的天文背景
七、伏羲与食神:神源于生活
八、再说圣人无父:上古帝王两大派系
第四章 寻找“上帝”
一、天命:中国上帝消亡史
二、太一:中国古代的上帝
三、观天:璇玑拜上帝
四、天极:从太极到无极
五、找北:天地之间本无向
六、北斗:寻找北极星
七、斗极:七只小猪的千年迷踪
八、黄帝诞生:北斗再发现
后 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