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2225954
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米沃什三十年散文自选集,中文版首次引进——从维尔诺的“街道词典”开始,找回来自过往的风景与人;游走于文学、神学和哲学的边界,关于诗歌、时间、现实、罪恶、幸福的思考;解读属于东中欧、俄罗斯乃至西方世界共同遗产的诸多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斯威登堡、薇依……2. “但愿你们能原谅我把记忆像伤口一样赤裸裸地揭开”——“过去几十年发生的事件如此重大,对它们的认知或无知将决定人类未来的命运,但它们却在消散、褪色,失去连贯的逻辑”,而导致一场场浩劫的狂热、仇外、恐惧的幽灵仍在四处游走。米沃什把这一切都写了下来。在多元文化社会的愿景似乎正在消散的今天,他的文字依旧是我们的一座庇护所。3. 同一个世纪,与我们的历史经验更为接近的“另一个欧洲”——“作为一位诗人和一位思想家,米沃什勇于跟他的敌对者共存,仿佛他已告诉自己:要存活于这个时代,只有通过吸收它。”(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波兰的维尔诺,一座将巴洛克建筑移植到北方森林的奇异之城,曾是多元文化、语言与信仰交汇的十字路口,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光。之后数十年间,这座城市历经战火与巨变,昨日世界的一切似乎都被历史的残忍行径所否定了。在这部跨越三十年的自选集中,米沃什从维尔诺的“街道词典”开始,勾勒出一部非正式的自传。作者游走于文学、神学和哲学的边界,记录他对属于东中欧、俄罗斯,乃至西方世界共同遗产的诸多作家的解读;分享关于诗歌、时间、现实、罪恶、幸福等命题的思考;并以动人的笔触追忆故人往事——生于同一时代的人们建立起牢固的纽带,就像大海漩涡中浮现的岛屿,是20世纪宏大命运的一份证词。可以将本书作为一部漫游指南,通向与我们的历史经验更为接近的“另一个欧洲”所塑造的文学意识:它对于历史特性有着敏锐的感知,警惕任何禁锢心灵的力量,并试图毫不妥协地说出复杂的真相,为文明走出徒劳的循环往复寻找一剂解药。
前 言 001第一部分 从我的街道开始 007维尔诺街道词典 009与托马斯·温茨洛瓦谈维尔诺 040献给N. N. 的挽歌 098《在记忆这一边》序言 106寻觅中心:论中欧诗歌 117民族主义 136第二部分 知识乐园 147狂热的代价 149沙漏中的沙 156现 实 169七宗罪 183人间乐土 215与切斯瓦夫·米沃什的一次对谈 224第三部分 文学与作家 243东西方之间的诗人 245斯威登堡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256德怀特·麦克唐纳 280杰弗斯:一次揭秘的尝试 295论亚历山大·瓦特的诗 317贡布罗维奇是谁? 338论创作者 364第四部分 两幅肖像 385齐格蒙特·赫兹 387约瑟夫·萨奇科神父 405第五部分 诺贝尔奖获奖致辞 415人名、地名译名对照 432
? “米沃什以毫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揭露了人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处境。”——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米沃什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或许是最伟大的。”——约瑟夫·布罗茨基? “他是20世纪最重要与最恐怖事件的目击者。同时,对于这些事件,他是创新兼反叛的思想者与触角。”——罗伯特·哈斯? “作为一个作家,切斯瓦夫·米沃什的伟大在于,他具有直抵问题核心并径直作出回答的天赋……他是这样一种人,这种人拥有暧昧难言的特权,能比我们认知和承受更多的现实。”——西缪尼·希尼? “ [米沃什是]一位就在我们身边但令我们琢磨不透的巨人。”——约翰·厄普代克? “他心灵的稳健,那不可思议的沉着,使之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圣所之一,成为最终解放的预言。他有一种罕见的天赋,懂得如何既保持不安但又镇定。需要光的时候,他便是光;需要石头的时候,他便是石头。米沃什的精神激情从未妨碍他对于历史的清晰理解。他内心的自由似乎从未辜负过他。他无比复杂的生平经历和作品,都证明了对真理力量的根本信念。他有鹰的面容和鸽子的心。他与岁月一般坚韧,或者说几乎如此。”——《纽约时报》?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对记忆的一种强烈的私人反思,关于记忆可以拯救和救赎什么,以及它注定要失去什么……虽然他的诗常常充满痛苦,但它们是谨慎的,启发性的,而不是自传体的。其中最优秀的作品面向世界,达到了一种神秘的简单和清晰,以对细节的执着凝视为标志……他的声音总是在寻找一种准确而诚实的方式来‘赞美事物的本来面目’。”——《纽约书评》? “米沃什把这一切都写了出来——仇外心理、寻找对我们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负有责任的敌人、承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舒适和意义的虚假理想的诱惑。”——安杰伊·弗劳瑙塞克(《米沃什传》作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