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4622384
1、孩子不自律是本能,父母引导他自律是本事。帮孩子找到成功按钮∶自驱自律!充分发挥其潜能!
2、“双减”时代,家长们更需要知道如何去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让孩子能自主自律地投入学习;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教养方法,孩子的学习、成长才能事半功倍。
3、本书以“内驱力”为内核,从孩子的视角和真实的场景出发,让家长看到孩子拖延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让家长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孩子科学唤醒内驱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同时,这样的视角也利于亲子关系的融洽和谐。
4、全书在细致地讲解如何高效利用时间、制定计划的同时,额外总结了9大自律法则,能帮助学生转变思想,从他律变为自律,自觉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5、人民网、知乎、果壳、简书等媒体持续热议的养育话题,北上广父母极力推崇的教养法则,堪称给父母的优等生培养指南。
这是一本适合家长与学生共同阅读的亲子家教书,旨在引导孩子告别拖延、告别被动,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最终让孩子学会自主自律地学习。
全书以小学生的生活时间为线索,通过分解晨起上学、课堂听讲、课间休息、课后写作业、课下复习功课、假期学习这六大时间板块,细致地讲解了小学生该如何高效利用时间,如何制定计划以做到有的放矢,如何劳逸结合令学习事半功倍等。
全书内容简洁具体、插图丰富有趣,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趣味读物。
第壹章 早晨60分钟,99%的学生都浪费了32分钟以上
01 早晨起床可别蒙,管好自己的起床气
02 这一天要做什么,出门前要说好
03 上学路上背一背,碎片时间不放过
04 晨读要“读”,可别用来抄作业
第二章 真正的听课,不是“听”这么简单
01 高效多维的课前预习,学霸的制胜法宝
02 勤于思考善预习:不同学科有不同的预习方法
03 克服走神有妙计:日常训练好,听课没烦恼
04 紧跟老师的解题思路,少走弯路好舒服
05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必须学会记课堂笔记
06 多举手,多互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 休息不是偷懒,劳逸结合效率更高
01 走出教室,才算课间休息
02 午睡,午睡,一定要午睡
03 放学路上,抓住与父母沟通的好机会
04 自律的人都有良好的作息习惯
第四章 家长生气,学生着急,写作业为何这么难?
01 不需要家长督促,自己也可以写作业
02 学好数学,课本例题要记牢
03 学好语文,做生活的有心人
04 学好英语,脑袋、嘴巴齐上阵
05 做题又好又快,总结做题技巧少不了
06 跟所有的马虎说“拜拜”
第五章 课后复习:偷偷变强,惊艳众人
01 课后复习一团糟,先制订计划再行动
02 记忆有时效,课后复习必须趁热打铁
03 善用主动性思维:“过电影式”复习法
04 摆脱惯性思维:不同科目可以交替复习
05 考试复习: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
06 重视考前心态,它和复习一样重要
07 考后总结,是为下一次更好地“战斗”
第六章 假期安排好,回校没烦恼
01 周末兴趣班别太满,留点时间给学业
02 小长假很短,可别玩“嗨”了
03 寒暑假过去,许多同学都在偷偷进步
第七章 掌握学习小技巧,事半功倍效率高
01 清除无关因素,学习环境越简单越好
02 总是记不住关键点:三个方法提高记忆力
03 高效时间管理法:番茄工作法
04 找到小伙伴,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第八章 从他律到自律,助你学会主动学习
01 提高学习能力,与掌握学习技巧同样重要
02 沉迷网络危害大,学会主动摆脱它
03 用好“四象限法则”,掌控自己的生活
04 自律的你要自觉养成好习惯
05 消除思维误区,你也能做自律的人
01早晨起床可别蒙,管好自己的起床气
在需要早起上学的清晨,同学们有时会被一股莫名的情绪所笼罩:有时候是一种生气的感觉,想要对着父母大喊大叫;有时候是一种烦躁的感觉,仿佛看到的一切事物都那么不顺眼;有时候是一种焦虑的感觉,心中对即将开启的一天充满着抵触情绪……
其实,这些表现都属于起床气,起床气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身体因素(如睡眠不足、身体不适),也可能是环境因素(如起床时受到惊吓或强烈刺激)。不论是什么原因,一旦起床气“被触发”,我们的大脑会立刻产生焦灼和难受的情绪,从而影响整个早晨的节奏和状态。如果不能及时消除起床气,甚至可能会影响接下来一天的状态,如产生沮丧、消极等情绪,进而出现注意力下降、听课不专心等问题。
小玉今年9岁,正在上小学三年级。每天早晨准时起床对她来说是个难题。无论几点睡觉,她早晨醒来时总是蒙的。即使听到闹钟响起,她也不愿意立刻爬起来。冬天时,起床就更加痛苦了,被子外面冷飕飕的,窗户外面灰蒙蒙的,根本没有早晨的感觉。
闹钟对小玉来说就是个摆设,到最后还是要靠妈妈把她从床上拽起来。
可即便如此,起床后的小玉也总是找不到状态,洗漱时磨磨蹭蹭,吃早饭时无精打采,这也常常让她成为班上最后一个进教室的同学。
到底该怎样管好自己的起床气,让每一个上学的早晨都能够顺顺利利的呢?
首先,我们得认清现实。要知道,很多事情不是通过拖延时间就可以解决的,拖延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赖床几分钟、发泄起床气可以令心情舒畅,可是付出的代价是本就不充裕的早晨时间被浪费,后面要完成的一系列事情都会因此而延后,你不得不改变节奏,变得匆匆忙忙。
时间在发泄起床气中被浪费,早饭只能匆匆吞几口,到了学校需要小跑着进教室,等坐到座位上,别的同学已经开始晨读,而你还在气喘吁吁地找课本。
发泄起床气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你还是要按时去上学。所以,要学会收敛自己的脾气,接受“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只要上学就必须早起”的事实。
如果起床后觉得自己情绪不好,那么你可以适当地发呆缓一缓,但绝不可以无节制地发呆。当闹钟响起,或是父母叫醒你时,一定要立刻起床,脱离被窝这个温暖的环境,选择在书桌前或者镜子前默默地站1~2分钟,让自己尽快清醒,进入状态。
其次,我们还得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很多时候我们行为上的拖延,是因为缺乏时间观念,不清楚自己完成一件事到底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为了充分利用起床后的每一分钟,首先,你可以计算出自己穿衣、洗漱、吃早饭等的用时;其次,从起床到出门前要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固定时间,这个时间要比正常的用时缩短一些,让自己有一定的紧迫感;最后,再根据每天出门的时间,推算出早晨起床的时间。
这样,你从一睁眼开始,就知道自己必须紧凑地完成每一件事才能按时出门,按时到校。同时,还可以提醒自己,只要有一件事所花的时间超过了规定用时,后面的事就必然会受到影响,从而督促自己不磨蹭、不拖延。
最后,要让早晨更加有计划性。对于学生而言,早晨的活动几乎是固定的:起床、穿衣服、洗漱、收拾书包、吃早饭等。无论你习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都要将顺序固定下来。不能今天起床后先收拾书包,明天起晚了又直接去吃早饭。混乱无序的早晨最容易让人失去时间观念,引起慌乱,进而带来焦虑的情绪。
并且,我们还可以让计划更加合理。就拿收拾书包为例,这件事完全可以放到前一天晚上去完成。只要写完了作业,就可以对照课表,把第二天要用到的课本、要交的作业都装好。这样也能让早晨起来要做的事情少一些,慌乱少一些。
有时父母的某些行为也会引发我们的起床气。
阿荣的妈妈就曾因为使用了错误的叫醒方式,引起了阿荣强烈的抵触情绪。
他的妈妈每天早晨都会用力地打开他的房门,然后迅速拉开窗帘并打开房间的灯,大声将他叫醒。到了秋冬季节还会特意打开窗户,试图通过寒冷的空气让他清醒。即使是这样,每天早晨,他也依然会把自己裹在被子里装睡,一定要妈妈催促三四遍,甚至强硬地掀开被子才会起床。阿荣有时候还会因为妈妈催得急,而对妈妈发脾气。
可阿荣越是这样闹,妈妈越是忍不住要教训他,一边数落着他一边不停地催促。时间久了,母子俩的关系也受到了影响。
所以,父母强硬的叫醒方式,也是诱发起床气的原因之一,也就是前文所述的,因外界环境带来突然的惊吓或强烈的刺激而产生了逃避和对抗情绪。如果你的父母也采用了类似的叫醒方式,你可以尝试与他们沟通,请他们选择更加温柔的方法将你叫醒。
你可以告诉父母,当你还在熟睡时,他们应该尽量轻轻地靠近你,一边轻拍你的身体,一边小声地叫醒你。同时还要告诉父母尽量减少说“到点该起床了”“再不起要迟到了”这类模糊了时间的话,而要给出具体的时间,说“现在是7点,该起床了”“你还可以再睡5分钟,然后就必须起床”这类具有计划性和一定指令性的语句。这样也可以帮助你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使你做事更有计划性。
此外,利用柔和的光线变化营造温馨放松的氛围也是一种好方法。比如,父母可以只拉开窗帘的一角,让少量的光线进入房间,或是先把台灯打开,给孩子一段适应、缓冲的时间。
如果不喜欢闹钟尖锐刺耳的声音,那么你可以告诉父母在第一次叫醒你之后,播放一些轻柔欢快的音乐,并尽量使用较低的音量,来帮助你清醒。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与父母多多交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起床方式,可不要因为起床气而浪费了宝贵的早晨时间。
02这一天要做什么,出门前要说好
每天早晨6点30分,妈妈会准时叫醒禾禾,然后一边做早饭,一边催着她赶快起床。好不容易等到禾禾磨磨蹭蹭地穿好了衣服,转头一看,她却又站在洗漱台前玩起了肥皂泡泡。
妈妈又是着急又是生气,把禾禾拉到餐桌前,胡乱给她塞了几口饭,又去帮着她收拾书包。早晨的时间实在是太紧张,每天早晨出门前都是一阵鸡飞狗跳,加之禾禾自己也是个马大哈,不是搞错课程表,就是忘带东西。
星期一,禾禾:“妈妈,周一有升旗仪式,红领巾在哪儿啊?”
星期二,妈妈:“禾禾,你今天有体育课,出门记得穿运动鞋。”
星期三,禾禾:“妈妈,快开门,我刚刚想起来忘带英语练习册了!”
星期四,妈妈:“禾禾,快点吃饭!你忘了今天爸爸不能送你吗?你得早点出门去坐公交车。”
很多同学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无论几点起床,都会有一种时间不够用的紧迫感;无论爸爸妈妈如何叮嘱,自己都会丢三落四,有时甚至进了教室才发现忘了带作业或学习用品。
其实,爸爸妈妈也会为此头疼。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父母在到公司之前,每天早晨要完成近40件琐碎的事情,其中就包括叫孩子起床、帮孩子穿衣、催孩子吃饭、送孩子上学等。在这样忙乱的状态下,既要照顾好孩子,又要按时到公司,如果孩子再不愿意配合,拖延了时间,难免会让父母感到焦急、烦躁,争吵和批评也时有发生。
而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计划性。如果不能在出门前把一天要做的事情梳理清楚,那么每天早晨都将会是无序的、盲目的,还会在慌乱中忘记很多事情。
想要摆脱这样的状况,各位同学要和父母共同努力,按照下面的方法,做好各自职责内的事情,共同养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要做好的事情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对照课程表,逐项检查上学需要的物品;第二,固定晨起的流程,并严格按照流程执行;第三,出门前与父母沟通协商好这一天的计划,做到言出必行。这三点看起来很简单,执行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
首先,是对照课程表,逐项检查上学需要的物品。很多同学没有看课程表的习惯:有些人只注重几门主课,每天收拾书包时,只保证这几门主课需要的课本和作业不落下;有些人因为怕麻烦,每天恨不得背着所有的课本和学习资料去上学,但这不仅加重了负担,还给翻找资料带来了麻烦。
这些偷懒的办法都不是长久之计。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业逐渐加重,需要学习的科目会越来越多,相关的课本、试卷、练习册等也会越来越多。只有养成背诵课程表,对照课程表收拾书包的习惯,才能让自己的学习生活更有计划性和条理性,才能不至于到了教室才发现忘记带课本,影响听课效率。
其次,是固定晨起的流程,并严格按照流程执行。刚开始,你可能会没有时间的概念,把握不好做每件事需要的时间。这时候,可以和父母一起,加入他们的早起计划。因为大人的时间感相对较强,跟父母一起做,慢慢跟上他们的节奏,就不怕把握不好时间了。
有些家庭的早晨,每个人都是匆匆忙忙的:爸爸在洗漱,孩子想先吃饭,妈妈又过来催孩子赶紧收拾书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候就会产生冲突。
如果大家都能按照固定的流程忙碌,就可以避免这样的矛盾发生。比如,在父母把你叫醒后,和他们一起洗漱;在父母为你准备早餐时,不要磨磨蹭蹭只等着吃,而是帮着一起做些简单的准备工作,如热牛奶、剥鸡蛋、拿餐具等。
这样做可以培养孩子和父母之间的默契,通过不断的配合,可以摸索出最省时、最高效,并且大家都能接受的流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出门前与父母沟通协商好这一天的计划,做到言出必行。可能有人会认为这一点有些多余——自己这一天要做什么事,自己去完成就好了,有必要告诉父母吗?
其实,这是很有必要的。与父母沟通协商更像是一种提醒和约定,把计划说出来要比自己在心中默念更有约束力。
比如:你可以告诉父母自己这一天要上什么课,每门课的进度如何;如果学校有什么活动也可以说出来,顺便让父母提醒自己准备相应的物品。而且,有些同学在放学后自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回家,难免会在路上和同学聊聊天,吃吃零食。如果每天出门前和父母约定好回家的时间,也能给自己提个醒,以免在路上耽误太长时间。
说完孩子的部分,现在来聊聊对父母的要求。父母的责任主要是协助和监督,这比催促和责备要更有效果。
父母可以协助孩子做到上面三点:对于低年级的同学,父母可以每天在旁边协助收拾书包,早晨提醒与协助孩子按照固定流程起床、穿衣、洗漱等,然后在出门前引导孩子说出一天的计划,并帮助孩子记住要做的事情。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父母应该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尽量让孩子自主完成这些任务,父母只要做好监督工作即可。
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早起上学将不再那么痛苦。在帮助你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你要告诉父母,他们一定要有耐心,管住自己的暴脾气,不要用催促或吼叫的方式给你带来太大的压力。即使你偶尔忘记带东西或者忘记了事情,也不要过分责备,甚至在出门以后继续数落。
父母要知道,他们责备的话语只会影响孩子这一天的情绪,造成孩子学习效率低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