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864081
在对经典的学习中,《伤寒论》不容易读懂,能读懂原文方能真正得其精髓。历代留存的很多争议性问题,极有可能是版本不同导致的。而宋本《伤寒论》原文存在的不少问题,在《古本康平伤寒论》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本书对此本予以阐释性整理,在梳理条文的基础上,结合了作者的经验作深入浅出之讲解,让初学中医者可从此书窥得中医对于伤寒的入门之径,中医临床工作者亦可从此书寻得伤寒进阶之法,于临床实践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自古以来,后世医家对《伤寒论》的解读及认识众说纷纭,且糅合了辑录者的观点,但与张仲景原意仍有偏离。本书共分为十五讲,开篇对《伤寒论》的成书、版本、后世学说流派、学习方法等进行了概述,而后按照六经辨证的次序依次解读了《古本康平伤寒论》的359条经文,最后依据《医宗金鉴》中的“伤寒论注”讲解了合病与并病、复病、辨坏病等条文。其中还糅合了作者的临床经验,在中医伤寒学说及其应用上力求知行合一,理事不二,其中不乏作者对于一些由外感引起的疑难病、重症病、常见病之独到见解。
《古本康平伤寒论》是最贴近东汉张仲景原著的《伤寒卒病论》的版本,但当今并未对此本予以足够的阐释性整理,因此本书在梳理条文的基础上,结合了作者的经验作深入浅出之讲解,让初学中医者可从此书窥得中医对于伤寒的入门之径,中医临床工作者亦可从此书寻得伤寒进阶之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与学术价值。
本书可供中医学习者、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第一讲 概论 001
一、作者和年代 001
二、关于版本的介绍 001
三、伤寒书名讲什么 003
四、伤寒注解流派 004
五、关于条文 006
六、学习方法 007
第二讲 《伤寒卒病论》序 010
第三讲 《伤寒例》 012
一、六经的疾病 013
二、两感问题 014
三、表里治法 015
四、六经与六气 015
五、理法方药 018
第四讲 辨太阳病上篇 021
桂枝汤 026
桂枝加附子汤 033
五苓散 034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037
十枣汤 038
桂枝人参汤 042
葛根黄连黄芩汤 043
桂枝去芍药汤 044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044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045
瓜蒂散 049
大陷胸汤 053
大陷胸丸 053
小陷胸汤 055
文蛤散 056
白散 056
第五讲 辨太阳病中篇 059
麻黄汤 060
芍药甘草附子汤 066
白虎加人参汤 071
五苓散 072
茯苓甘草汤 073
小建中汤 076
炙甘草汤 077
桂枝甘草汤 082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082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085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086
栀子豉汤 088
栀子厚朴汤 091
栀子干姜汤 092
桃核承气汤 097
抵当汤 098
抵当丸 101
大黄黄连泻心汤 102
附子泻心汤 103
甘草泻心汤 104
生姜泻心汤 106
半夏泻心汤 108
大黄黄连泻心汤 108
附子泻心汤 109
赤石脂禹余粮汤 109
旋覆代赭石汤 109
第六讲 辨太阳病下篇 112
大青龙汤 112
小青龙汤 113
桂枝二麻黄一汤 115
桂枝麻黄各半汤 116
桂枝二越婢一汤 117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117
小青龙汤 118
干姜附子汤 122
茯苓回逆汤 123
第七讲 辨阳明病篇 129
白虎汤 140
麻子仁丸 144
大承气汤 152
小承气汤 152
蜜煎方 155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172
栀子柏皮汤 175
茵陈蒿汤 178
栀子豉汤 188
栀子甘草豉汤 188
栀子生姜豉汤 189
第八讲 辨少阳病篇 191
小柴胡汤 195
柴胡桂枝汤 201
柴胡桂枝干姜汤 203
黄连汤 204
大柴胡汤 205
柴胡加芒硝汤 207
第九讲 辨太阴病篇 212
干姜黄芩黄连汤 218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219
桂枝加芍药汤 220
桂枝加大黄汤 220
第十讲 辨少阴病篇 223
麻黄附子细辛汤 226
麻黄附子甘草汤 227
附子汤 228
白通汤 231
白通加猪胆汁汤 232
玄武汤 232
通脉回逆汤 235
吴茱萸汤 237
猪苓汤 240
回逆散 241
黄连阿胶汤 243
猪肤汤 245
桔梗汤 245
甘草汤 245
半夏散及汤 246
半夏苦酒汤 246
桃花汤 247
第十一讲 辨厥阴病篇 250
乌梅丸 254
当归回逆汤 255
当归回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256
白头翁汤 264
第十二讲 六经病总结 271
第十三讲 合病与并病 273
葛根加半夏汤 274
黄芩汤 275
黄芩加半夏汤 275
第十四讲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 280
第十五讲 辨坏病 28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282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284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286
众所周知,对于中医学子来讲,挑选好的中医书作为入门学习往往事半功倍,经典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在对经典的学习中,能读懂原文方能真正得其精髓。个人认为《伤寒论》不容易读懂,历代留存的很多争议性问题,极有可能是版本不同导致的。研读了几个版本后发现:宋本《伤寒论》原文存在的不少问题,在《古本康平伤寒论》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因缘使然,2019年春节后受几位对中医有兴趣的同学之邀,我开授了“康平本伤寒论”课程,历时近一年。每次精心备课,深知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机会,但也深恐误人,因此满怀珍惜、谨慎的心态完成了整个教学。我的性格比较随性散漫,这次整理讲课内容本只想作为资料保存,可今年图书出版任务被推上了日程,只得顺势而为。说来惭愧,历代注解伤寒的医家人才济济,精华纷呈,我的教课录音似有多此一举、画蛇添足之嫌,但思及“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此书如果能对他人学习《伤寒论》有一点点益处,那就得偿所愿了。如果实在要讲这本书的贡献,版本的解读是最值得提到的一点。本书中条文的编写根据《古本康平伤寒论》条文顺序而编,以便读者对照阅读。
特别感恩我的中医引路人陈璞,他带领我步入真正的中医殿堂,如果没有他的引领,也许很长时间我都不可能知道中医的原貌,感受中医的博大精深,见证中医的卓越疗效,想来还真是三生有幸,感谢恩师!
本书由赵立、傅蕾、刘士瑾、贾隼四位老友和朱云启共同完成了整理录音、校对文字、编排目录等工作,诸位不辞辛劳,牺牲休息时间,逐字逐句录入,精心制作图表,并且反复核对。当我看到每一讲录音被精心整理成文稿时,内心充满感恩。在此,一并对诸君默默付出表达深深的谢意!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和所有有缘的朋友,一直包容、理解和支持我,向他们致敬!
李林森
2022年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