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2707656
1、梁实秋2024全新散文精选!韩寒的写作模范,周国平的文学偶像。季羡林、冰心、林清玄、余光中等大师集体盛赞!
2、所选篇目横跨梁实秋60载所有的散文随笔创作生涯。其中含《鹰的对话》《为什么不说实话》《玛克斯•奥瑞利阿斯》《玛丽•兰姆》《清秋琐记》等多篇罕见佳作。梁实秋写给大家的生活观。愿将岁月开成花,人间处处皆芳华。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吃一种美食,饮一杯清茶,读一本好书,认真生活的人,不仅可以眺望诗和远方,眼前的苟且也可以开成绚烂芬芳的花。将平淡的日子煮成清茶,等一场芳香四散!
3、作品80年累计售量超2000万册,被誉为“跨三代共读的国民读本”,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4、《舌尖上的中国》创作灵感之源
梁实秋是位文雅的懂生活爱生活的文化大师,“美食的味道即是文化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和记忆的味道”,他爱美食,写美食。很多京城名馆,本身都没有留下珍贵史料,却被他这位很道地的“吃货”隔着海峡给记了下来。梁式谈吃小品文,可谓“一部平民版的米其林指南”。
同时为《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为本部优秀作品的制作和呈现提供了灵感之源。
5、封面齐白石原版国画,天真、古朴。特种纸印刷,色彩雅致,触感温润。林帝浣内文插图,全彩印刷,纸张高度还原色彩,古雅、轻逸。力求呈现先生的恬适存真本色。
若一个人拥有能从困苦陋劣、烟火俗常中发现快乐的能力,儒雅以姿,谐谑以对,淡然处世,那他一定是会生活、懂生活的内心丰盛之人,也是内心强韧之人。
本书特别收录46篇梁实秋经典散文佳作,其中包含罕见篇目,完美还原梁实秋至美至真的生活志趣。
吃一种美食、饮一杯清茶、读一本好书……莳花弄草,作画吟诗,先生把普通的日子过得有趣、有味、有美。并用一字一句传递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人生之真正意义是用心感受烟火俗常的微末细碎。
人生苦短,没有时间留给遗憾。守得住寂寞,享得了平淡。不浮不躁,不慌不忙。愿你不负自己,不负岁月,微笑前行,将每个平凡的日子开成花。
辑一 悲悯
小时了了 孤僻少年
母亲说我乖,也说我孤僻。如今想想,一个人能有多少时间可以依偎在母亲身旁?
我在小学 002
清华八年 014
听戏、看戏、读戏 051
过年 056
东安市场 059
动物园 066
海啸 072
点名 076
唐人自何处来 079
辑二 面世
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 “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廉 084
小花 087
风水 090
雅舍 094
健忘 098
纽约的旧书铺 103
鹰的对话 105
胡须 109
汰侈 113
领带 116
辑三 时光
等待一朵花的盛开
一粒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看出一个天堂。把无限抓在你的手掌里,把永恒放进一刹那的时光。
利用零碎时间 120
山 124
为什么不说实话 129
玛克斯·奥瑞利阿斯 131
—— 一位罗马皇帝同时是一位苦修哲学家 131
管仲之器小哉 139
书 142
谈话的艺术 146
独来独往 150
——读萧继宗《独往集》 150
清秋琐记 153
辑四 乐趣
不开口笑是痴人
我们的两场相声,给后方的几百个观众以不少的放肆的大笑。人生难得开口笑,我们使许多愁眉苦脸的人开口笑了。
奖券 170
头发 174
鼾 177
写信难 181
相声记 185
鬼 189
算命 193
沙发 197
亚瑟王的故事 201
辑五 湛然
慢品烟火 闲观岁月
悲观不是消极,所以自杀的人不是悲观,悲观主义者反对自杀。悲观主义者无时不料想事物的恶化,唯其如此,他才能最积极地生活。换言之,最努力地设法来对付这丑恶的现实。
签字 206
豆腐干风波 209
玛丽·兰姆 214
读《媛珊食谱》 218
吃醋 222
白猫王子七岁 225
谈礼 229
台北家居 232
骆驼 238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像一朵花。
——冰心
他的谈吐,风趣中不失仁蔼,谐虐中只有分寸,十足中国文人的儒雅,加上西方作家的机智,近于他散文的风格。
——余光中
我写短文的模范是梁实秋的文章,梁实秋很幽默,他影响了我很多。
——韩寒
在整个社会都淹没在一种声音的时候,梁先生对文学自由坚持的声音犹如繁星中让我们看到了一轮新月。
——林清玄
读大学的时候从安徽老家来到北京,一下子就被梁实秋的《雅舍谈吃》给迷住了。美食在作家的笔下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概念,它更是一种文化底蕴的代表。后来参加工作,拿着菲薄的工资,我专门去把《雅舍谈吃》里写到现在能找到的美食尝了个遍。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
今人的散文,我喜欢梁实秋的,读起来真是非常舒服,他追求的也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
——周国平
他的学术文章,功在人民,海峡两岸,有目共睹,谁也不会有什么异辞。
——季羡林
梁教授待人接物,无一不胜过壮年人,他生活有规律,守时,爱惜光阴和进取的精神,许多年轻人也要自叹不如。每次见到梁教授,看他温文儒雅的笑容,聆听他的北平乡音,谈人生,谈文学,甚至说笑话。他那充满睿智的见解,实在令人钦佩。
——小明(台湾作家)
他有胡适先生的温厚亲切,闻一多先生的严肃认真,徐志摩先生的随和风趣。
——梁锡华(香港作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