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传记学者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

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

中国教育史上的真正典范!全面书写清华“终身校长”梅贻琦,再现西南联大黄金时代!纪实文学大家岳南心血巨著,体大思精,波澜壮阔,披露两岸清华大量资料,名家推荐

作者:岳南 著,博集天卷 出品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03月 

ISBN: 29689743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83.98

类别: 传记 新书热卖榜, 学者 SKU:65f0c1ddf0f22465e2ccf66a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9689743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学潮迭起,清华园里派系纷争、驱逐校长风潮不断,梅贻琦临危受命,多方求解,结束了二十年间校长十易的动荡局面。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于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任常委会主席;在他的主持下,三校于战祸频仍、经费短缺、困窘闭塞中合作无间,学术、科研、教学取得奇迹般的成就。抗战胜利后北归复校,再到梅贻琦于台湾筚路蓝缕创建新竹“清华大学”——“生斯长斯,吾爱吾庐”,他的一生与清华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者以纪实手法生动展现了梅贻琦这位杰出教育家的成长、留学及其在动荡岁月执着教育的艰难历程。他提出并一生奉行“大师论”“通才教育”“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等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并以忠诚无私、寡言沉稳、刚毅仁爱的人格精神,成就了清华之清、联大之大,感染着一代代学人。

作品分为上下卷,从庚子赔款开始,追溯了清华大学数十年的发生发展史,并在大时代背景下折射出整个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不仅详述清华大学前期领袖人物如周诒春、曹云祥、罗家伦等的功过得失,还涉及与梅贻琦同时代的蔡元培、张伯苓、胡适、梁启超、陈寅恪、吴宓等诸多教育学术界大师级人物。全书视界宏阔高远,构思精深,材料翔实,笔墨酣畅,读之感怀深思、嗟叹不已。

 

作者简介

岳南,本名岳玉明,山东诸城人,1962年生,先后毕业于诸城五中、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历任宣传干事、记者、编辑、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等。著有《风雪定陵》《复活的军团》等考古纪实文学作品十二部,并以英、日、韩、德等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全球发行数百万册。另有《陈寅恪与傅斯年》《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等传记作品十余部,其中《南渡北归》三部曲被《亚洲周刊》评为2011年全球华文十大好书之冠,称为“全景再现20世纪中国学术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展示出全球华人的软实力及不断向上的力量”。

目  录

《陈寅恪与傅斯年》

 

序  001

上卷:从南开到清华

序章 归去来兮  003

第一章 往事何堪哀  013

 

 少年南开_013

 庚子之乱与赔款_023

 驻美公使梁诚的先声_034

第二章 乱世游学梦  057

 

 尘埃落定_057

 似曾相识燕归来_067

 来者之可追_078

第三章 走进清华园  095

 

 从学堂到学校_095

 水木湛清华_106

 清华园里好读书_113

 周诒春的“初恋”_121

 清华改大与校长出走_132

第四章 来是空言去绝踪  149

 

 流水的校长_149

 南开“王牌”随风飘逝_155

 圣约翰人卷土重来_164

第五章 进向大时代的时代  173

 

 旧学与新知_173

 造就中国领袖人才_182

 清华国学院的创立_186

第六章 南开系清华园沉浮  205

 

 曹云祥的回马枪_205

 张彭春败退津门_215

 梅贻琦崛起_228

第七章 大角逐  237

 

 国学研究院兴衰_237

 梅贻琦与校长决裂_245

 梁启超大战曹云祥_256

第八章 逐鹿清华园  267

 

 罗家伦横空出世_267

 梅贻琦出局_277

 罗家伦与清华革命_286

第九章 罗家伦的胜败教训  297

 

 大洗牌_297

 改隶与废除校董运动_306

 干戈突起_312

第十章 驱逐校长风潮  325

 

 乔万选校门被拒_325

 吴南轩走避东交民巷_331

 翁文灏代理校长_339

 重返清华园之谜_345

下卷:清华校长时代

第十一章 梅贻琦时代的开启  357

 

 重返清华园_357

 当头一棒_363

 国难家愁_374

第十二章 黄金时代  387

 

 群星映照清华园_387

 “通识教育”的波折_399

 教育·学风·师缘_409

第十三章 御射技艺的复兴与拓展  427

 

 不窥园到强迫运动_427

 体育的继承和真精神_437

 “拖尸”的兴起与覆亡_445

第十四章 风雷激  455

 

 “一二·九”运动_455

 清华罢课风波_464

 军警围剿清华园_479

第十五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  497

 

 抬棺游行与罢考始末_497

 从西安事变到学生群殴_505

 平津沦陷_513

第十六章 南渡自应思往事  527

 

 黔滇路上_527

 风雨联大_536

 跑警报_547

 清华之清_557

第十七章 烽火中的西南联大  575

 

 迁校叙永_575

 联大之大_583

 大德敦化_594

第十八章 艰危岁月  605

 

 光辉映照下的污垢_605

 时穷节乃现_610

 兼差_622

第十九章 走向胜利  631

 

 创办清华服务社_631

 胜利前的决战_638

 在战争里成长_644

第二十章 “ 一二·一”惨案  653

 

 案发_653

 拉锯战_660

 潮起潮落_671

 九年移帐去_679

第二十一章 多难殷忧新国运    687

 

 北归一梦原知短_687

 如此匆匆更可悲_703

 梅贻琦南飞之谜_710

第二十二章 大事因缘  721

 

 浮槎入海_721

 以启山林的岁月_730

 新竹建校_737

 最难风雨故人来_743

第二十三章 常留嘉荫咏清华  759

 

 执掌“教部”_759

 “酒圣”梅贻琦_765

 因缘果报会有时_771

 最后岁月_780

鸣 谢  799

 

前  言

序

陈力俊(台湾“清华大学”校长)

 

岳南先生是知名写实作家,2011年我在新竹“清华大学”校长任内,有幸拜读岳南先生大作《南渡北归》三部曲,该书以民初到上世纪中叶知识分子遭遇为主题,是“一部二十世纪学术大师们的情感命运之书”,从一个清华人的观点来看这部书,感觉处处皆见清华人,时时皆闻清华事,剧力万钧,内心震撼不已,是一个难得的阅读经验。后来有机缘也顺利邀请到岳南先生担任新竹“清华大学”驻校作家。岳先生于2011年10月初到校,除讲学外,并积极主导及参与各项活动,包括2012年4月份邀请清华名师后裔来访、9月邀请大陆作家代表团来访,并在同年12月26、27日举行的“梅贻琦校长逝世五十周年纪念会”演讲等。

新竹“清华大学”邀请岳南先生担任驻校作家,部分构想是希望借重岳南先生的才华与见识,完成一部以“两岸清华永久校长”梅贻琦为中心的大书,承蒙岳南先生首肯,于约五年前开始撰写《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大传》,本人有幸于2016年9月底阅读初稿。

本书除详细刻记梅校长之生平外,并将清华大学从建校到梅校长逝世的历史沿革做了一番精要的爬梳。全书共分上、下二部,除序章外,共有二十三章。上部之序章、第一至第十章,从梅校长家事到求学过程开展,包括与清华结缘,成为清华第一届直接留美生(1909年),留美返国后担任清华大学物理教员、教授(1915年),教务长(1926年),代理校务(1928年),留美学生监督(1928—1931年)各阶段行宜与作为。由各章标题可见,重点在清华梅校长治校以前的“史前史”。下部为第十一至第二十三章,则是梅贻琦治校以后到逝世的清华史。据岳南先生来函﹕“此书稿尽管经历时间漫长,总算初步完成,心中不免长吁一口气。至于稿件的质量,不敢说上乘,还算是尽力而为之,非糊弄应景之作也。就好的方面言之,此为梅贻琦校长传记文学之第一部,是这一题材和人物较为全面的传记文学的开先河者。使用的材料来自海峡两岸与美国等地,而对新竹‘清华大学’的材料特别注意并加以引用,力争实事求是,探寻历史真相,避免意识形态气味过重的文章或校友回忆录‘左倾’或所谓右派的干扰,对所涉人物与事件,尽量达到‘持平之论’。这样有利于还原历史真相,让读者对梅贻琦以及他那个时代的清华和梅主持的西南联大相关人事与诸种情形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以达到陈寅恪先生所言‘在史中求史识’‘寻找历史的教训’的目的。”又云﹕“就该著的形式与创作内容而言,目前所能见到、查到的材料,几乎一网打尽。以后或许有新的材料出现,并有超过该著作者,但可以相信的是,近期不会有了。这是作者值得欣慰的地方,也是当代读者视为幸运的地方吧。(以上是我自己的评价,或有不当之词语,但大体是这么一个事实与意思。)”我认为这是相当中肯平允之语。梅校长一生奉献给清华,在两岸清华担任校长二十四年期间,以全副心血发挥才智,奠定了北京清华与新竹“清华”在两岸分别成为数一数二名校的基础和声誉。梅校长就任时提出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已成高等教育名言,深为世人推崇。他在一次致校友函中说,“生斯长斯,吾爱吾庐”,而以终身服务清华实践;一生尽瘁清华大学,未曾一日间断。清华事业就是他的事业,是古今极为少见的遇合。

梅贻琦校长是一位传奇人物,他37岁即由大师如林的清华教授群票选为教务长,42岁时又在众望所归下担任校长,一直到73岁时在新竹“清华”校长任内去世。梅先生担任教务长期间,正是清华成立国学院,震动学术界之际;他于1931年起担任校长,首先竭力平抚屡有驱赶前校长之举的纷乱氛围,落实校园民主,继而积极延揽大师级学者使清华迅速成为顶尖名校。抗日战争爆发后,梅校长以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身份主持西南联合大学校务,维持弦歌不辍,居功最伟;到1941年,清华已有“中邦三十载,西土一千年”之誉。而在抗战前后和国共战争时期,学潮不断,校园动荡,梅校长均能站在维护学校和学生立场,加以平息。1949—1955年滞美担任清华基金监督,1956年自美转到台湾创建新竹“清华”,从寻觅勘查校址到筹措经费,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圆满完成。招收第一届研究生十五人,而第三届研究生中即有李远哲先生日后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加上华人中最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政道和杨振宁先生出自西南联大,使得清华成为华人地区唯一拥有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大学,而这三位都出在梅校长任上。诚如岳南先生所言,“这个人才辈出,硕果延绵不绝的局机,绝不是偶然的”。

梅校长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中,清华校友、曾任台湾大学校长及“中研院院长”的钱思亮先生代表各界所致纪念词,大意为:梅先生对国家的贡献很多很大,每一件对别的人说都可称为不朽。梅先生民国二十年(1935年)接任清华大学校长。那一时期清华的校长连年更迭,学校很不稳定,校长很少做得长久的;自从梅先生接掌以后,就一直安定下来;清华自梅校长执掌不久,就已在世界有名大学中奠立学术地位,这贡献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朽的功绩;抗战时搬到长沙、昆明,与北大、南开合组西南联大,三大学合作无间,并把学校办得很好,梅先生事实上对学校行政负责最多;战后复员到北平,梅校长重整清华园,两年多的时间,清华的规模与素质比以前更扩大提高了。1950年代中期之后在新竹重建“清华”,极节省地、一点一滴地亲自打下好的基础,建立了第一座原子炉,以最少的人、最少的钱、最短的时间,一次就成功了。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梅先生,我们就想到梅先生撒播的种子;梅先生在清华四五十年,教导出这么多学生,都各守岗位工作;做“部长”时改革风气;倡办长期科学发展,影响既深且远。将来再过十年再过二十年,再来纪念梅先生,我们就更觉得梅先生的伟大,认识梅先生比现在更为深刻。——在梅校长逝世五十多年后回顾,钱先生一席话可谓神准:清华何其有幸,有旷世不朽教育家引领,奠定今天的基础与历史地位。

梅校长的知友、清华校友胡适先生在晚年常引李恕谷先生语:“交友以自大其身,求士以求此身之不朽”,有人说是收徒弟哲学,岳南先生虽不能算是梅校长徒弟,但发扬光大一代教育家精神的功绩则一,是值得我们深深感谢与赞扬的。

 

 

 

媒体评论

《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新版上下卷)

▲ 历史纪实文学大家岳南披沥六载,倾注大量心血,全面书写清华“终身校长”梅贻琦与中国教育黄金时代。一部文笔写实、情感酣畅、体大思精、波澜壮阔的传记史诗。

▲ 中国教育史上的真正典范——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是清华在任最久影响最大的校长,从1926年由大师如林的清华票选成为教务长,到1937年九一八事变后临危受命长校,到抗战时期主持西南联大,再到台湾创建新竹“清华大学”,海峡两岸公认其为清华“终身校长”。在他任上,清华开始有“中邦三十载,西土一千年”之誉,并培养出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三位诺奖得主。

他提出并一生奉行“大师论”“通才教育”“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等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并以忠诚无私、寡言沉稳、刚毅仁爱的人格精神,成就了清华之清、联大之大,感染着一代代学人。

▲ “中国学者的完美典型”与“中国学者的理想化身”(李约瑟语)

梅贻琦是有名的寡言君子,实干力行,“他的沉默,是从环境中体验出来最好的处世和治事之道,由于他的天才运用,更炼为一种最有效的‘工具’”。

陈寅恪说:“假使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说话那样谨严,那样少,那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他倡导通才教育,只有通识才能成就大师,文质彬彬才能称为人才,自他开始清华实施“通识教育”;

他实行教授治校,以民主作风在动乱岁月安放下清华这张书桌,带领出了黄金时代的清华和史诗一般的西南联大……

朱自清说:“只要同仁都能像梅先生一样爱护清华,并且知道怎样去爱护,一切顺其自然,不去揠苗助长,清华的民主制度,前途一定是光明灿烂的。”

▲ 本书开创了海峡两岸真正意义上的梅贻琦传记写作先河。岳南以纪实手法生动展现了梅贻琦这位杰出教育家的成长、留学及其在动荡岁月执着教育的艰难历程。

▲ 本书堪称全书视界宏阔高远,从庚子赔款开始,追溯了清华大学数十年的发生发展史,详述几位有影响有争议校长的功过,还涉及蔡元培、张伯苓、胡适、梁启超、陈寅恪、吴宓等诸多教育学术界大师级人物,并在大时代背景下折射出整个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对当代教育可有诸多借鉴。

▲搜罗宏富,史料翔实,收录两岸清华大量档案、资料与照片。材料或为作者亲身取自大陆、台湾、美国等地的文献,或为亲历者采访记录,就目前所能见到、查到的,几乎一网打尽。

 

    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我现在可以仿照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我希望清华今后仍然保持它的特殊地位,不使坠落。……我希望清华在学术研究方面应向高深专精的方面去做。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材。

    ——梅贻琦

    梅先生做人、读书、做事,都可以拿慢、稳、刚三个字来代表,而特别令人想念他的,就是他的真诚。

    ——叶公超

    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弟子们称为“寡言君子”(Gentle-manoffewwords),若不与其相当熟悉,一般看不到他的言笑。梅氏颀长的身材常配一身青布长衫,脸形如棱角分明的雕塑,风度翩翩,算是那个时代的美男子,曾被来中国访问的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中国学者的完美典型”和“中国学者的理想化身”。
   ——岳南

    民国以来,名校长群推蔡元培、傅斯年;梅贻琦之名不与焉,但专就办学教育而言,在我的心目中,他才是真正的典范。

    ——沈君山

    

第六部分:专业评论

抢先评论了 “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达芬奇

EUR €45.99
加入购物车

吴宓与陈寅恪 增订本

EUR €33.99
加入购物车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EUR €25.99
加入购物车

思想者自述文丛:梦与真——许渊冲自述(2017中国好书)

EUR €33.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