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历史地方史志成都旧事(第2版)(老川人追述人文往事,老图片洞见百年旧影 史料旧闻为底,绘就厚重巴蜀;逸事趣闻为笔,书写鲜活成都)

成都旧事(第2版)(老川人追述人文往事,老图片洞见百年旧影 史料旧闻为底,绘就厚重巴蜀;逸事趣闻为笔,书写鲜活成都)

作者:郑光路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01月 

ISBN: 9787220128745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8.99

类别: 历史 新书热卖榜, 地方史志 SKU:65f4ffa5f0f22465e2cd0738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0128745

编辑推荐

成都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积淀和悠久发展历程的文明古都。在四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和两千多年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成都这座城市留下了很多的历史记忆。

《成都旧事》通过一幅幅关于成都历史的珍贵老照片、一篇篇趣味无穷雅俗共赏的文章,揭开这座城市的历史掌故、街巷园林、民风民俗以及历史人物的趣闻逸事……宛如和老朋友摆“龙门阵”一样娓娓道来。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四川旧事》的姊妹篇。成都,这座承载了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遗产的中国名城,其发展历程沉淀了千年的风华。《成都旧事》一书揭开了城市记忆的神秘面纱,带领读者探索那些鲜为人知或接近遗失的历史篇章。其中包括城池布局的变迁、今已消逝的古迹、昔日成都居民的新年风俗,以及在青羊宫举办的赫赫有名的武林大会等内容。书中还叙述了成都的历史掌故和趣闻逸事,如历代建立王朝的君主、晚清时期的奇人傅崇榘等,并通过一系列宝贵的旧时摄影作品,将成都往昔的城市面貌生动地呈现于读者眼前。

作者简介

郑光路,*立学人。致力于巴蜀历史文化研究30余年,曾在省级、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文章60余篇。已出版《气卷神州》《炸响辛亥革命的惊雷——四川保路运动历史真相》《百年红十字运动在成都》《被遗忘的抗战——四川大抗战》《张献忠剿四川真相》《巴蜀武术天下奇》等。著作《川人大抗战》入选四川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四川省第五届“四川文学奖”。

目  录

大城城池篇 / 001
成都城墙历代修建到完全拆毁 /  004
南河、西郊河水系城门和桥梁旧影 /  018
府河水系的城门和桥梁 /  044
南河与府河交汇后的风景点 /  058

皇城和少城篇 / 073
成都皇城沧桑录 /  076
成都少城的历史谜团 /  107
城内之河:金河、御河 /  148

精华街道篇 / 171
浸透历史文化韵味的古成都街道 /  174
从老照片“穿越”东大街 /  187

002

 

 

 

盐市口、东御街、西御街、祠堂街 /  203
春熙路的重要城市史 /  228
总府街和成都的近代化 /  243
西方建筑风格的街道 /  264
华西坝百年旧风景之变幻 /  279

名胜古迹篇 / 293
佛教寺院的历史迷雾 /  296
曾经风光无限的名胜古迹 /  328
青羊宫和百花潭景区的厚重历史 /  342

重要史实篇 / 383
一百年前的成都人“过年”/  386
成都历代开国君王 /  400
清末奇人傅崇矩 /  413
清末成都的外国领事馆 /  444
成都近代慈善事业 /  460

前  言

 

 

 

 

 

 

 

出版者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

根脉、文化基因。成都和四川的传统文化,体现了成

都和四川重要文化软实力。

本书将地域性书籍,从巴蜀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

等更高的角度,加以研究和叙述,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和现实意义。

巴蜀地区(包括现在的四川省和重庆市),号

称“天府之国”,历朝历代都是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之地。

巴山蜀水历史悠久,充满神秘色彩。其中许多

奇闻秘事,不但外地人不清楚,许多土生土长的四川

人,也并不了解。巴蜀文化,已越来越引起中外人士

的普遍关注。

成都和四川历史,至今仍有不少谜团,许多历

史罕为人知。广大读者,都希望有一本雅俗共赏的书

籍,能用生动和趣味性的语言披露成都和四川的过

 

出 版 前 言

 

 

 

多为我们所熟知并经常使用却又不知其所由来的老风景、老地名、老 街名,读完本书会令你有恍然大悟之感。此外,还有“百年成都劝业 场”“成都庙会的历史风云”“闻名全国的青羊宫打擂”“一百年前的成都 人过年”等内容,读后会感觉妙趣无穷。

第二方面,叙述了一些历史人物的趣闻轶事及地方掌故。如“成都 历代开国君王”“清末奇人傅崇矩”“清末成都的外国领事馆”“成都近代 慈善事业”等,都极具史料价值。

第三方面,介绍了一些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事件、史实。如拆毁老皇 城的始末,成都宽窄巷子景区所在少城的真实历史……披露的史料和老 照片,都罕见而极具独家性。

本书作者长期坚持司马迁“文史结合”的中国优秀史学传统。本书 具有三大鲜明特色:

第一,极具史料和学术价值。本书每篇文章都披露了许多作者苦心 收藏的独家史料,足可以补正史之不足。都“持之有故、言之有据”,文 后附有注释,严谨地标明史实根据或资料来源。

第二,本书可读性极强,熔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

本书披露的奇闻轶事,并不仅仅是解密、搜奇,实际上都是某种历 史话题的研究。但作者这种研究不是枯燥的论文式写作,更不是故作深 沉、玩弄玄虚和卖弄技巧,而是像和老朋友摆龙门阵一样娓娓道来,令 人读起来趣味无穷、欲罢不能。正像国内外一些报刊评论的那样: 作者行 文风格看似朴实无华,实则显示了深厚的学者风范和写作功力。

第三,本书配有珍贵老照片多幅(很多是极少见或未曾披露的),使 本书文图并茂、雅俗共赏,极富阅读和收藏价值。

 

成 都 旧 事

 

 

 

所以,本书不仅具有研究成都和四川历史的严谨学术性价值,也是 一本多角度了解成都和四川地方文化不可或缺的大众通俗性读物。

附带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书是《四川旧事》的姊妹篇,也可称之 为续集或补充。成都是四川之一部,而四川为成都之所在,二者不可能 截然分清。之所以分为《四川旧事》和《成都旧事》二部,主要是为了 编排和篇幅安排上的方便。事实上,这两部书里的很多内容,都是很难 用地域上的成都和四川来区分开的,这点尤需提请读者们注意。

在线试读

成都城墙历代修建到完全拆毁

 

 

一、成都城池的简要历史

 

最早何人、何时在成都开国建都?

那历史太遥远,我们如今只大致晓得:距今约 3500 年的夏商时代, 古蜀国建立并延续了约 1500 年,前后有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

等王朝。

大约在 2500 年前,开明九世的臣民们身披兽皮、麻片,赶着牛羊, 在乘坐牛车的蜀王带领下,“呜呀、呜呀”吹响苍凉的牛号角,把都城从

广都樊乡(即今双流华阳一带),迁到成都。 ①

公元前 316 年秋,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率大军从石牛道 南下伐蜀,历时 300 多年的蜀国烟消灰灭。公元前 311 年,张仪、张若

在成都筑墙建城,城墙周长 12 里、高 7 丈。 ②

成都的建城史由此开启,距今已 2300 多年。

公元 876 年,西川节度使高骈征调工匠十余万,扩筑新城罗城;罗 城周长 25 里,加上外围瓮城共 33 里,城墙高 2 丈 6 尺。高骈又从城西 北角新开辟一条河道(即现在的府河),在现今合江亭处与南河汇合,形

成两河抱城的格局。

明末清初,四川遭遇战乱,整座成都城成了巨大野生动物园。清人

 

005

大 城 城 池 篇

 

 

 

王培荀记录:“草木蔽寒,麇鹿豺虎,纵横民舍,官署不可复识。各官栖

于城楼,兵则射猎于城内。蜀王府野兽聚集,二三年间捕获未尽。”③

康熙六年(1667),汉军镶蓝旗人张德地任四川巡抚,和众官员共同 捐资简单重修城墙。康熙五十七年(1718), 再次修建成都城。雍正五年

(1727),四川巡抚宪德又补修一次。 ④

乾隆四十八年(1783)四月初一,成都发生了一场大火。四川总督 福康安“奏请发帑银六十万两彻底重修”成都城。历时两年多修整好的 大城十分巍峨: 周长二十二里八分,垛口有八千一百二十二个; 城墙高三 丈,墙根有石条三层,上有城墙砖八十一层,城楼顶高五丈;城墙厚一 丈八尺……远望城墙垛口,有如锯齿,十分雄伟。四门城楼皆五楹二层,

即所谓八角楼。 ⑤

成都城修好后,按水克火的五行学说重新命名城楼,且悬有巨大黑

漆横匾:

东边城门叫“迎晖门”,东城楼题名为“溥济楼”;南边城门叫“江 桥门”,南城楼题名为“浣溪楼”;西边城门叫“清远门”,西城楼题名

为“江源楼”;北边城门叫“大安门”,城楼题名为“涵泽楼”。

四个城门上的城楼名字,偏旁都从水。其中寓意,一是表明成都是 因水而生的城市,二是希望能够厌伏火灾。戏剧的是,就在福康安重修 成都城第二年的四月初一,城中又失火了: 火灾由三义庙烧起,延烧一千 余家。杨燮《锦城竹枝词》注解说:“乾隆四十九年四月初一日,城中失 火,延烧至大半城,说者谓作城时,将有三点水的匾额取下,即遭此厄,

理或然也。”⑥

成都有在城墙上遍植芙蓉花的历史。宋朝人赵抃撰《成都古今记》

 

006

成 都 旧 事

 

 

 

描述:“孟蜀后主(按:即孟昶)于成都城上遍种芙蓉。每至秋,四十里

如锦绣,高下相照,因名锦城。”

贵州黔西人李世杰(1716— 1794),继福康安任四川总督,为“复 五代之旧,符锦城之名”,命令官民“遍种芙蓉,且间以桃柳”。他专门 写《成都种芙蓉碑记》说: 绿化后的成都“葱葱郁郁蔚为茂林……春秋之

季望若画图”,而且可防城墙“风雨之飘摇,冰霜之剥蚀”。

清嘉庆年间的杨燮,写竹枝词赞叹:“一扬二益古名都,禁得车尘半

点无。四十里城花作郭,芙蓉围绕几千株。”⑦

这是成都简称“蓉城”“锦城”的来源。1983 年,成都市正式将芙

蓉花定为市花。

抢先评论了 “成都旧事(第2版)(老川人追述人文往事,老图片洞见百年旧影 史料旧闻为底,绘就厚重巴蜀;逸事趣闻为笔,书写鲜活成都)”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发现燕然山铭

EUR €30.99
阅读更多
缺货

汴京残梦

EUR €27.99
评分 4.67 / 5
阅读更多
缺货

洛阳伽蓝记校释–中国古代都城资料选刊

EUR €20.99
阅读更多
缺货

明清江南史从稿

EUR €53.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