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言之有据 绝不妄说
30多年的积累,亲访数十处三国遗迹,几易其稿,终成本书
重新修订、增补调整,新增45幅手绘形势图。
三国,一个英雄辈出、战争不断、烽烟四起的时代。
三国,一个智计并出、连横博弈、合合分分的时代。
这是一部宏观全景的历史读物, 这是一部权威专业的历史读物,这是一部见解独到的历史读物,这是一部生动有趣的历史读物。南门太守耗费30多年时间遍查史籍、分析史实,亲访百余处三国遗址遗迹,用正史的笔触、全史的概念,几易其稿,撰写的皇皇巨作,为读者讲述三国的历史真相!
本书讲述了汉中之战、魏宫夺嫡、荆州变局、汉魏禅代、夷陵之战、诸葛南征、蜀汉北伐、孙权称帝、平定辽东、淮南三叛、三国归晋、天下归一等内容。
其中,妇孺皆知的“空城计”,三国历史上并没有发生,但却有赵云的“空营计”等历史事实,历来被文学艺术夸张虚构。本书从史实出发进行正本清源,还原历史本来面貌,给读者讲述真实的三国历史。
第十一章 汉中之战
一、张辽的逍遥津 / 02
二、益阳城外单刀会 / 05
三、“白地将军”夏侯渊 / 09
四、老对手的最后较量 / 14
五、称王汉水滨 / 18
六、最后的“保皇派” / 21
七、曹操的女儿当皇后 / 27
第十二章 魏宫夺嫡
一、还有一件大事没有解决 / 31
二、兄弟间的公平竞争 / 37
三、分裂成两大阵营 / 41
四、铜雀台上目睹叛乱 / 44
五、立嗣的风向标 / 48
六、几家欢乐几家愁 / 51
七、最后一个“鸽派” / 55
第十三章 荆州变局
一、关羽的傲慢 / 59
二、两场谋反事件 / 63
三、湘关抢米风波 / 66
四、关羽命丧临沮 / 70
五、有没有“借刀杀人” / 73
六、非常之人,随风而逝 / 77
第十四章 汉魏禅代
一、新魏王即位 / 85
二、曹丕的开局 / 86
三、对孙权还要敲打 / 90
四、谁是那个“涂高” / 93
五、给想做的事找理由 / 97
六、一代新人换旧人 / 101
七、孙权自有对策 / 105
八、刘备武担山称帝 / 110
第十五章 夷陵之战
一、刘备只想复仇 / 117
二、孙权摆下六道防线 / 121
三、刘备兵败夷陵 / 124
四、白帝城托孤 / 129
五、曹丕兴师问罪 / 137
六、孙权的长江防线 / 139
七、吴蜀间的使者往来 / 144
第十六章 任性皇帝
一、茫茫大江隔南北 / 149
二、曹丕发起舆论战 / 151
三、魏文帝治国 / 156
四、喜欢打猎的皇帝 / 161
五、文人带兵破先例 / 164
六、孙权的人事改革 / 168
七、兵分三路金沙江 / 172
八、“七擒七纵”的真相 / 176
九、曹丕的遗憾 / 184
第十七章 蜀汉北伐
一、孟达失去了靠山 / 190
二、诸葛亮上表出师 / 195
三、文人造反,三年不成 / 199
四、魏延的“子午谷计划” / 203
五、陇右争夺战 / 207
六、街亭发生了什么 / 211
七、有没有“空城计” / 215
八、马谡该不该杀 / 218
九、石亭之战 / 221
十、“王业不偏安” / 226
第十八章 巨星陨落
一、孙权武昌称帝 / 233
二、吴蜀“分天下” / 236
三、魏吴的秘密战 / 240
四、诸葛亮第三次北伐 / 245
五、秦岭山中的大雨 / 247
六、诸葛亮的新对手 / 251
七、李严被废事件 / 258
八、巨星陨落五丈原 / 261
九、魏延的悲剧 / 268
十、倔强的杨仪 / 272
第十九章 曹马之争
一、孙权的海上冒险 / 277
二、还得老将出马 / 279
三、司马懿平定辽东 / 282
四、曹魏第二次托孤 / 286
五、大将军曹爽 / 289
六、“台中有三狗” / 292
七、兵败傥骆道 / 297
八、真正的演技派 / 301
九、迎来决战时刻 / 303
十、一场无情清算 / 307
第二十章 淮南三叛
一、姜维北伐 / 311
二、第一次淮南之叛 / 315
三、孙吴“南鲁之争” / 321
四、孙权也死了 / 325
五、长夜里的反抗 / 328
六、选叔父还是侄子 / 332
七、第二次淮南之叛 / 336
八、第三次淮南之叛 / 340
第二十一章 三国归晋
一、司马昭之心 / 347
二、姜维坚持北伐 / 351
三、蜀汉灭亡 / 354
三、掀起一场内斗 / 358
四、三国归晋 / 362
主要参考书目 / 369
张辽的逍遥津
曹操率主力深入汉中,孙权也没有浪费这次机会,他迅速在东线出击,试图一举夺取合肥。合肥是曹操东线战场的支撑点,拿下合肥就等于占领了整个扬州。建安二十年(215)八月,就在曹操攻破南郑的同时,孙权调集 10 万人马,进攻合肥。此战孙权志在必得,所以几乎带来了吴军的全部精锐,吕蒙、甘宁、蒋钦、凌统、陈武、徐盛、贺齐、潘璋等最能打的都来了。
曹操西征汉中前留下张辽、李典、乐进守合肥,但给他们留下的人马并不多,只有 7000 人,合肥看来凶多吉少。担任驻合肥各军护军的薛悌谨遵曹操的
指示,一直没有打开曹操临走前留下的那个密函,现在孙权率 10 万人马杀来,时机到了。薛悌请来张辽、乐进、李典诸将,当着众人面打开那封密函。大家都以为丞相留下了什么“秘密武器”,期望挺高,谁知打开密函以后,只看到上面写了几句话:“如果孙权来了,让张辽和李典二位将军出战,乐进将军留守,薛悌不得参战。”就是这些啊?大家有些失望。
再者,似乎也有问题,现在明显寡不敌众,只能死守以待援军,主动出击会正中敌人的下怀,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能否取胜实在没有多大希望。但张辽认为曹丞相的指示是正确的,说:“曹公远征在外,如果我们坐等待援,敌人必然会击破我们。所以曹公命令我们趁敌人没有集齐之时发起攻击,挫伤他们的锐气,以安定军心,然后才能守住。”对张辽的看法大家还有些犹豫,包括乐进、李典在内,众人一时还下不了决心,张辽生气道:“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如果还要怀疑,我张辽愿意单独一战!”李典深受触动,他跟张辽平时有矛盾,此时也慨然道:“这是国家大事,我不能以私心而忘记公义,请让我跟随你前进!”
张辽连夜招募敢死队,共选 800 人,给他们杀牛飨食,饱餐一顿,到了天亮,
张辽亲自披甲持戟,率领这 800 名勇士杀入敌营。对曹军这一手吴军没有任何思想准备,10 万人对 7000 人,胜负几乎没有悬念,脑子只要还正常,就会选择死守待援,能多撑一天就多一分生的希望,主动发起挑战无异于自杀。哪知曹军不仅杀了出来,而且士气还很高昂,张辽一边杀一边大呼自己的名字,他们连杀数十名敌兵,其中还包括两员将领,他们冲锋的速度极快,转眼就杀到孙权的指挥部。孙权几乎来不及反应,跟前有一个土堆,可能是一处坟堆,孙权顾不了那么多,抱着一把长戟就上了土堆。
张辽站在土堆下,高喊让孙权下来一战,孙权不敢动,这时孙吴的众将杀了过来,将张辽围住。张辽率身边数十人又往外面杀,刚杀出重围,听见后面有人求救:“将军,您要抛弃我们吗?”张辽回头一看,见是自己带来的人有被孙吴的士兵围住不能脱身的,张辽于是又往回杀,敌兵人马披靡,没人敢挡,张辽顺利将被围的士兵解救出来。
这一战从早晨一直打到中午,张辽就用这 800 人在孙权大营里连冲带杀,孙吴军队居然无奈,看着他们杀进杀出,孙吴士气大损。孙吴军队又攻了十多天,被士气高昂的曹军挡在城下无法得手,孙权决定撤兵。吴军接到命令陆续撤退,孙权和吕蒙、甘宁、凌统、蒋钦、陈武、潘璋等将领留在后面督阵。合肥城外有条淝水,淝水上有一个渡口叫逍遥津,孙权等人正在逍遥津以北等待过河,恰好被远眺敌情的张辽发现。
张辽再次率兵突然杀出,目标直指孙权。这一击实在太突然了,孙权等人毫无防备,吕蒙和甘宁拼死保护孙权,凌统指挥身边的人架着孙权就走,凌统把孙权转移到安全地带,返过来再与曹军交战,身边的人一个个战死,他也多处受伤,估计孙权已经脱险,这才撤离战场。吕蒙、甘宁、蒋钦等人死战张辽以掩护孙权,甘宁勇猛异常,不停地引弓射敌,负责鼓吹的士兵大概也伤亡得差不多了,甘宁发现自己一方的军乐队突然没了声响,还厉声询问,壮气毅然。凌统这时也过来,掩护孙权撤退后重新杀回,他跟甘宁配合默契,抵挡住了曹军的猛攻。
对江东来说此战打得很惨烈,偏将军陈武力战而死,宋谦、徐盛、甘宁等人负伤。徐盛受伤后长矛都弄丢了,贺齐过来救了徐盛一命,捡回徐盛的长矛。陈武自孙策时代便追随左右,孙权让他督五校,负责保卫孙权的安全,他力战而死,算是尽到了职守。对陈武的死孙权很伤心,后来亲自参加了陈武的安葬仪式。陈武有个爱妾,孙权下令让她给陈武殉葬,陈武的儿子陈修日后也成为孙吴的高级将领。陈武战死,徐盛等人受伤,他们手下不少士卒纷纷后退,潘璋赶到,斩杀了两名后退者,才稳住了阵脚。
张辽遇到一个紫色胡须的吴将,上身长、下身短,在马上很善射,张辽问孙吴的降卒这个人是谁,降卒回答是孙权,张辽懊悔不已,赶紧跟乐进急追。孙权骑马到了逍遥津渡口上的一座桥,这座桥年久失修,桥面已坏,有一丈多宽的地方没有桥板,此时只有他的亲近监谷利在身边,谷利让孙权握住马鞍稳住身体,他在后面挥鞭以助马势,马使劲腾越,最后跳过了断桥。谷利立下大功,后来被封为都亭侯。
孙权侥幸逃过淝水,遇上贺齐率 3000 人前来接应,孙权才得以脱险。贺齐把孙权迎入大船,摆上酒宴为孙权压惊,席间贺齐落下眼泪,他对孙权说:“人主的安危是大事,今天我们几乎酿成大祸。群臣震怖,像没有天没有地了一样,我将把今天这件事作为终身之诫!”孙权也走下座席,过去替贺齐擦干眼泪。
甘宁等人随后突围而回,其中凌统受伤最重,到淝水边时,桥已被曹军破坏,凌统穿着甲胄潜水渡河,到了孙权的大船上,孙权见了又惊又喜,把凌统留在自己的船上。孙权亲自为凌统换了衣服,拿出珍藏的卓氏良药为凌统疗伤,凌统才得以不死。
逍遥津一役,曹军以 7000 余人打退孙吴 10 万人的进攻,两次陷孙权于危难,打得吴军损兵折将,创造了战场神话。张辽经过此战名气更大,自那时起,张辽的名字便与逍遥津联系在一起。此战也是孙权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人多势众,猛将如云,却被打得难以招架,士气大伤。后人评论此战的胜利,一方面,归功于张辽等人作战勇敢,面对强敌敢于主动出击,以不足十分之一的力量,打得敌人节节退败;另一方面,对于曹操知人善任也给予高度评价。
曹操在留下的封函里仿佛已经预知了一年后发生的情况,对于如何用兵给出了清楚的指示,他知道张辽、乐进、李典等人互相不服气,平时都不买对方的账,所以把拒敌方案暂时秘而不宣,他相信关键时候张辽等人能以大局为重,且互相激励,一定能出奇制胜。之所以让张辽担任主攻,让乐进守城,是因为曹操了解他们的性格,张辽作战勇猛,有狠劲;乐进打起仗来比较冷静,适合守城。
除这两方面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被忽视了,孙吴军队中正流行瘟疫,削弱了战斗力,并迫使人马后退。根据史书记载,当时碰上了瘟疫,军队大部分撤出了发病区。瘟疫的威力在赤壁之战中表现得很突出,吴军此次在合肥失利,也与瘟疫有关。逍遥津旧址在今安徽省合肥市老城区的逍遥津公园内,园内还有张辽墓。张辽祖籍并州刺史部雁门郡,跟关羽是同乡,因而关系很好。张辽于七年后去世于江都,死后要么就地葬于江都,要么葬于家乡,不大可能葬在合肥,这个墓应该是后人为纪念他而修的衣冠冢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