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522066
1.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广泛涉猎古文字构形、金文释读、简帛释读等多个领域,展现作者研究视野之广阔。
2.本书不仅展示了作者在专业细分领域的深入研究,更通过多角度切入问题,为解决学界困扰已久的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和创见。
3.本书推导严谨,论证清晰,为学界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观点,对于学科建设和研究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为魏宜辉先生的**学术论著,分“文字构形与演变探论”“金文探论”“简帛探论”“文献探论”“玺印探论”“盟书及古文探论”六章,共收录论文34篇,内容涉及古文字构形研究、利用出土文献校读古书、玺印研究、传抄古文研究等。研究内容涵盖了作者二十余年来所从事研究工作的基本领域。在文字研究部分,作者着重于文字构形的分析,有不少新解与突破。在出土文献研究部分,作者着重于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印证研究,利用出土文献的研究成果解读传世古书中存在的问题。本书可供古文字、出土文献、中国古代史等领域的学者及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及参考。
第一章 文字構形與演變探論 ……………………………………………… 1
一、試論戰國文字寫作“■”形之“建”字的構形 ……………………… 1
二、説“裔”……………………………………………………………… 6
三、試析楚簡文字中的“■”“■”字…………………………………… 10
四、關於“箭之初文”的補釋…………………………………………… 14
五、説“匋”……………………………………………………………… 19
六、説“盜”……………………………………………………………… 31
七、“畞”字構形新探…………………………………………………… 40
八、“羑”字來源補説…………………………………………………… 46
九、談古文字“畟”“鬼”之辨及相關問題……………………………… 52
第二章 金文探論 ………………………………………………………… 63
一、金文新釋(五題)…………………………………………………… 63
二、利用戰國竹簡文字釋讀春秋金文一例…………………………… 74
三、復封壺銘文補釋…………………………………………………… 79
四、吴王餘眛劍銘文補議……………………………………………… 87
第三章 簡帛探論 ………………………………………………………… 95
一、談上博楚簡《昭王毁室》篇的一處斷句…………………………… 95
二、清華簡《繫年》篇研讀(四題)……………………………………… 99
三、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札記 …………………………… 107
四、慈利楚簡校讀札記 ……………………………………………… 115
五、再論馬王堆帛書中的“是=”句 ………………………………… 125
六、銀雀山漢簡《晏子春秋》篇“凷”字新釋 ………………………… 129
七、漢簡《論語》校讀札記———以定州簡與朝鮮平壤簡《論語》
爲中心 …………………………………………………………… 134
八、讀北大漢簡《蒼頡篇》《妄稽》篇札記 …………………………… 142
九、西北漢簡所見姓名考析(十題)………………………………… 155
十、讀虎溪山漢簡字詞札記 ………………………………………… 165
第四章 文獻探論 ………………………………………………………… 175
一、利用戰國文字校讀《尚書》二題 ………………………………… 175
二、利用出土文獻校正古書三例 …………………………………… 182
三、簡帛《老子》異文校讀 …………………………………………… 190
四、出土文獻《詩經》校讀(六題)…………………………………… 203
五、談武威漢簡《儀禮》的一處異文 ………………………………… 213
第五章 璽印探論 ………………………………………………………… 218
一、秦漢璽印複姓考析(十題)……………………………………… 218
二、談漢印篆文中“今”旁的一種特殊寫法 ………………………… 228
三、馬王堆一號漢墓所謂“妾辛追”印辨正 ………………………… 234
四、戰國古璽姓名考析(五題)……………………………………… 240
第六章 盟書及古文探論 ………………………………………………… 248
一、盟書文字研究(二題)…………………………………………… 248
二、傅抄古文研究(五題)…………………………………………… 254
參考文獻 …………………………………………………………………… 263
後記 ………………………………………………………………………… 281
後記
我這本小書探討的内容涉及古文字構形研究、金文釋讀、簡帛釋讀、利用出土文獻校讀古書、璽印研究、盟書研究及傳抄古文研究,解决了一些疑難,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從中也能看到自己磕磕絆絆的學術歷程。書中各篇皆已經發表過,因爲不少文章存在問題,最後的改動較大,與之前發表的
内容有相當的差異,因此就不再注明出處。在我學習、研究的過程中,黄德寬、劉釗、汪維輝、周言、陳劍、董珊、馮勝君、蕭毅、吴良寶、蘇建洲、李鋭、程少軒、蔣文、張傳官、李春桃、范常喜、周波、劉嬌、葛亮、劉洪濤、石小力、王輝(山東大學)、王挺斌、于淼、鄭邦宏、董淑慧、童嶺、顧耀文、陳哲、李雨萌、屈彤、李銘鋭諸位先生,對我提出批評指正、提供寶貴意見和資料,在這裏向他們奉上真摯的謝意!
感謝徐興無老師題寫封面書名,使本書大爲增色。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南京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江蘇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中國文學與東亞文明”等項目的資助。
中西書局的楊珂老師爲本書的編輯、付印盡心盡力,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謝!
魏宜輝
2023年12月7日
读者A(学术专业人士):
魏宜辉副教授这本书充分体现了其在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领域的深厚造诣。作者在简帛释读、古文字构型、玺印文字等方面的研究,涉猎广泛且常有新意,为学术界带来了诸多启示,无疑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此书是一部值得关注的作品。
读者B(古文字爱好者):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魏宜辉副教授用严谨深入的语言,将古文字和出土文献的相关材料仔细梳理,得出了很多有趣的结论。书中对古文字构型、金文释读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还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是魏教授通过玺印文字,研究古人的姓名。我从没关注过古人的姓名是什么样,现在看这些内容感觉真好玩!看完这本书,我对古文字有了很多新认识,也学习了许多新知识。
读者C(相关学科的学生):
作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我觉得这本书对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很有帮助。这本书的涉及面广,从不同角度切入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新思路。书中关于简帛释读、文献校读古书、玺印研究等方面的探讨,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而且魏老师在做相关研究时充分利用传世文献、出土文献材料,使他的观点更有信服力。书中有许多论证问题、处理材料、发现问题的方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