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特种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154314
一、从汉代到清代,七个朝代系统梳理中国各个时期的花事。并从花材的使用、花器的选择、插花作品的场景应用等方面详述插花的发展进程。内容详实有序,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趣味盎然。
二、大量珍贵花器藏品照片、中国古代插花绘画作品,出自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香港泰华古轩、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图片丰富详实,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
三、辑录多幅孙可插花摄影作品,深入还原中式插花的神、形、韵。
本书是研习中式插花的入门书籍,图文并茂地简述中式插花的历史源流,包括插花活动在历朝历代的演进、更迭和传承;从宫廷插花、佛前供花、文人清供以及民俗插花等门类深入阐释了中式插花的社会功能和审美异同,并传统插花的技法、工具以及花器常识。书中200余幅精美绘画、器物图片描绘出中国千载花事,另附近百幅插花作品图片,全部出自中式插花大师孙可之手,传递出中式插花独特的内敛之美和深沉韵味。
源流,千年风雅说到今
从史前到上古三代:花文化的萌生 / 10
汉代:早的插花记载 / 18
魏晋南北朝:插花作为艺术门类正式诞生 / 24
隋唐:插花艺术渐成气候 / 36
五代十国:不容忽视的过渡期 / 64
宋代:插花艺术的期 / 76
元代:插花规则的解构 / 104
明代:文人插花的集大成者 / 112
清代:插花创作的式微 / 160
花器,有形器载无形道
器可载道的根本精神 / 176
花器的材质与形制 / 184
常见花器 / 192
供花,中式插花之精神力量
花的链接 / 226
儒、释、道三家的供花 / 228
宫廷插花,礼仪与装饰之营造
礼仪庆典之用 / 236
日常装饰之用 / 244
文房清供,闲事与禅趣之寄托
遥承宋人的闲事与格物 / 254
文人的堂花与斋花 / 260
文人清供 / 262
民俗插花,风土与信仰之传递
民间插花的风貌 / 290
民间的花神信仰 / 303
节日插花 / 306
华夏是花的民族
“华”,指木本植物美好的状态。《辞海》中解释,当事物达到了美好的状态,便可称之为“华”,如同大树开花一般。因此,古代汉语中,“花”和“华”是通假的关系。仅从汉字源流上讲,“中华民族”就是“花的民族”。
我们的先祖,女性是女娲,男性是伏羲氏。伏羲氏是道家的开创者,提出了太极阴阳的思想。相传,他的母亲是华族人,这个族群生活在有花、有草、有山、有水的地方,部落周边开满鲜花。华族人也特别爱花,经常把花穿戴在身上,祭祀的时候也会用到花草植物,因此这个族群叫花族。夏也是一个族群。夏天是植物生长繁茂的时候,因此,夏有“盛大”之义。华、夏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美好而盛大的族群。可以说,华夏民族自古爱花、尚花,血液中天然带有花文化的勃勃生机和独特气质。
远古时候,人们觉得有很多神明在主宰自己,祭祀文化因此出现。祭祀,由巫师或祭司主导。巫字,上一横,下一横,中间两个人,寓指上下打通。因此,可以和天地万物沟通的人被称为巫师。巫师承担了早的插花师的工作,在预报天气、看病、心理疏导等之外,其重要的任务之一便是敬神,给大家祈福、消灾、祛病。而在敬神的供品里,巫师会用花来和神灵沟通。这种习俗至今仍保留在中国福建一带,那里宗祠的门楣上会挂山茶花。无独有偶,日本的神社中,祭祀请神时也会拿一枝山茶花,好似神从花上来。
因此,插花早源自生活中的祝祷和审美活动。人们认为花盛开的时候是环境、气候等各方面美好的时刻。不仅如此,花也可以结果,会带来精神的振奋。器可载道,花可明意
在世界范围内,插花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中式插花为内核的东方插花,二是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西方花艺设计。
东方插花是以中华文化为主导而呈现的文化艺术形式,其中包括日本的花道。自隋朝时遣隋使将中国的插花传入日本,日本花道文化才开始萌生、发展。而韩国、朝鲜、越南以及广泛的东南亚地区,都更多地受中华文化的影响而承袭了中式插花。西洋的插花则更加贴近日常生活。花店里展卖的花篮、花束,婚礼布置的鲜花拱门,宴会餐桌上点缀的花饰,甚至包括戴在头上的花环,都源自西方,统称“花艺设计”(Floral Design)。西式花艺和西方的几何学、天文学、建筑学、色彩学等有很深的渊源。
西方花艺主张在艺术层面进行审美和设计活动,而中国的插花侧重文化表达,注重“道”的贯彻,即以精神主宰花,以花寄托意念。从祭祀活动到宫廷插花,再到文人创作以及佛前清供,插花在中国历史上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表达和身份认同功能。我们的祖先在的祭祀活动中,于祭台上插花,十分注重与之相配的花器的甄选。因此, “花、器对半”是中式插花不同于西方的重要理念,正所谓“器可载道,花可明意”。
中式插花需先有立意,再借由器具、花材、造型、色彩的搭配来呈现意境。在此过程中,花器就像一方小天地,容纳了山川、池沼、湖泊等景致,提供了一个无限变化的空间。每一种花材、每一个造型,甚至是每一处弯折,都与创作者当下的心境息息相关,寄托了某种寓意、情感,以及思想。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