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3971991
《望江南》是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沉潜26年创作的一部优秀现实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近20年间波澜壮阔的社会进程中江南茶叶世家杭氏家族的起落浮沉和人物命运,描绘了以杭家人为代表的茶人一步一个脚印重建茶事,在新中国的建设和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用“茶”贡献力量的历史长卷,书写了融个人史、家族史、民族史于一体的中国故事。
小说写得悠远低回又荡气回肠,写出了茶香和茶性,写出了江南文化的诗意和力量,写出了江南的风度、情怀和品格。小说以“茶”为视角,探讨了在时代变化中依然延续、持守着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理想和精神,为中国生活和精神的剧变与恒常提供了一种新的叙事,体现了社会嬗变与时代演进中的中国价值、中国理想和中国精神。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后一件是茶。中国人的日子里,茶是宽余悠长的余味,是日子的韵致,人的神气。王旭烽以写茶名世,这一盏茶竟是越泡越浓越酽,在大时代的天翻地覆中写茶人茶事,写出了金石声、风雷气。但即使是金石错、风雷激,王旭烽写来依然有宽余悠长,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时代与豪杰的一往无前中,原来亦有江南烟雨间氤氲的低回、眷恋和持守。以茶为中心,《望江南》为中国生活和精神的剧变与恒常提供了一种新的叙事。”
《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
“北有《人世间》,南有《望江南》。这部长篇小说,故事、人物、情境、叙述调式都好,书也做得臻于完美,生活中国、情感中国、文化中国、美丽中国……得到立体多姿的体现,‘雅者,正也’,活润在文本中的是中国人的精神气质。这部“雅正”的《望江南》真真切切讲的是中国故事。”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
“王旭烽沉潜26年完成的长篇新作《望江南》,堪为近年来长篇小说领域的重要收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潘凯雄:
“王旭烽很好地在小说的虚构中嵌入了历史的真实,对波澜壮阔的近二十年历史处理得得体又得当,充分显示了作家创作的自信和成熟。”
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原副主任、评论家胡平:
“《望江南》是一本值得购买、阅读和收藏的书。《望江南》和《人世间》的问世都是令人振奋的,它们成功的道理有相似之处。”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
“《望江南》的整体风格,是清正典雅、字正腔圆,从容不迫,神定气闲。”
《十月》杂志社主编陈东捷:
“这部作品带来了很多惊喜,内容非常厚重,主要在国家叙事、家乡记忆和茶人命运三方面。”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
“《望江南》在虚构故事中引入非虚构内容,让真实的历史场景与虚构空间相重叠,让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一起还原历史,让读者在似真似幻的境界里体会小说所讲述的故事。”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刘大先:
“《望江南》是一个特别密实,浓度很大的作品,展现了江南风情、中国气象,既有古典的风韵也有现代的传承。”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
“王旭烽是特别优秀的小说家。《望江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既灵动有力,又生动有趣。”
《小说选刊》杂志社主编徐坤:
“《望江南》是一本大书,有金石之声,兰玉之气,浩瀚,庄严,忠信,笃敬。”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高玉:
“王旭烽秉承一个匠人之心,将女性的细腻体验,精湛的茶学知识与地道的杭城文化,在这篇作品中,做了完美的融合。”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
“《望江南》是一部典型的文化小说,通过江南文化传统和场域消解了历史的转折和变动,补充了‘哀江南’‘忆江南’外的另一重想象——望江南。”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曾镇南:
“《望江南》专注于杭家人怎么样去建设、弥补和化解生活的难题。”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
“《望江南》巧妙的地方就是个体、家庭、国家三者以‘茶‘’之名在这部小说中和谐的连接在一起,博大的家国情怀和东方智慧生活方式并行并重,这也是这本书气质卓然的重要原因。”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柠:
“这部小说不但在处理重大历史实践和任务关系方面把握的历史脉搏比较好,而且在人物细节方面也处理得很得当。”
《文艺报》副总编辑刘颋:
“《望江南》是一部内涵丰富,非常厚重同时又具有恬静内秀气质的小说。”
亚利桑那大学终身教授李点:
“这是一部中国茶文化的百科全书,更是一本杭州茶商的家族民族志。杭家人的故事也是中国的故事,它交集了历史回忆和情感想象,既是对消逝的时间的重构,也是对文化传统现代传承的探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