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44922丛书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材
《中公版·2024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是中公教育图书研发团队根据历年考题考查情况编写,力求帮助考生把握复习要点,具备以下特色。
特色一:讲解核心考点,内容丰富功能强
编者分析了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统考历次考题的考试内容与考点分布规律,确定了图书的核心内容。本书对考点讲解详尽透彻,力求不留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死角。
特色二:模块齐全,突出备考重难点
本书为帮助学员全面掌握考点,设计了以下模块。
考点讲解:本书以考题为纲,参考目前师范院校广泛使用的教科书,精选核心考点,对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和提炼,并以简明透彻的方式进行讲解,对关键词句用下划线标注。
易混辨析:呈现对易混知识点的辨析。
记忆口诀:帮助考生快速记忆考点。
敲黑板:提醒考生重点关注。
真题示例:展现真题样貌。
强化练习:精选练习题,学以致用。
要点回顾:重要考点再温习,温故而知新。
特色三:图书配套视频课程,让复习更便捷
本书配套同步精讲课程,采用直播 回放的形式,按阶段设计,重难点突出。按时听课,消除疑惑。
《中公版·2024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包括
第一章:教育基础
第二章:学生指导
第三章:班级管理
第四章:教学
第五章: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
第六章: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
第七章: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
第八章: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
第九章: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
第十章: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简答题与材料分析题备考攻略
目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整体考情/1
第一章教育基础/3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4
第二节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17
第三节教育的基本规律/31
第四节教育目的/44
第五节教育制度/53
第六节课程/62
第七节教师专业发展/91
第八节心理学基础知识/105
第九节小学教育科学研究/142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7教育学的创立阶段/21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24教育与文化的关系/33
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37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48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55义务教育制度/56
课程类型/64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方式/7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育观念/78
新时代对于教师的新要求/93《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97
师生关系/101知觉的一般特性/112
记忆/115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142
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46
第二章学生指导/157
第一节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158
第二节学生的心理发展理论与个别差异/165
第三节小学生学习指导/176
第四节小学德育/230
第五节小学美育与劳动教育/244
第六节小学生安全教育/249
第七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63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58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65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76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188
学习动机理论/188知识的学习/201
技能的学习/205学习策略的分类/213
品德的心理结构/217德育方法/237
常见意外伤害处理/253常见外伤处理/257
学校心理辅导的方法/265
第三章班级管理/279
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280
第二节班主任工作/293
第三节班队活动/302
第四节课外活动/309
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286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295
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309
第四章教学/315
第一节教学与教学过程/316
第二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325
第三节教学原则与方法/331
第四节教学设计/348
第五节教学实施/361
第六节教学评价与反思/378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327教学原则/331
教学方法/336教学目标设计/348
教学过程设计/353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361
教学评价的类型/379
第五章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389
第一节语文学科教学设计考情分析/390
第二节语文学科教学设计题型解读及作答方法/392
文本分析/394教学目标设计/401
教学重难点设计/403教学过程设计/407
第六章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421
第一节数学学科教学设计考情分析/422
第二节数学学科教学设计题型解读及作答方法/425
小学数学学科专业知识/425数学课标/425
数学思想/428教学目标设计/429
教学重难点设计/433教学过程设计/433
第七章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443
第一节英语学科教学设计考情分析/444
第二节英语学科教学设计题型解读及作答方法/446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446教学重难点设计/450
教学目标设计/453教学过程设计/458
第八章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475
第一节音乐学科教学设计考情分析/476
第二节音乐学科教学设计题型解读及作答方法/478
歌曲分析/478教学目标设计/484
教学环节设计/487
第九章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497
第一节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设计考情分析/498
第二节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设计题型解读及作答方法/500
教学目标设计/500教学重难点设计/502
动作要点的确定/505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507
导入环节设计/514技术教学环节设计/517
练习方法设计/520教学方法的选择/522
第十章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527
第一节美术学科教学设计考情分析/528
第二节美术学科教学设计题型解读及作答方法/531
美术学科专业基础知识/531教学目标设计/535
导入环节设计/538新授环节设计/539
学生作业评价环节设计/540
第十一章简答题与材料分析题备考攻略/545
第一节简答题备考攻略/546
第二节材料分析题备考攻略/553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整体考情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学段两大必考科目之一(另一科为综合素质)。该科目考试一般于考试当日13:00—15:00举行,考试时长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教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五大模块。
一、考查内容
试卷共包含26道题,有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四种题型。每种题型的题量和分值见下表所示。
题型 题量(道) 每题分值(分) 总分值(分)
单项选择题 20 2 40
简答题 3 10 30
材料分析题 2 20 40
教学设计题 6选1或3选1 40 40
总计 26 — 150
(1)单项选择题。考点比较分散,各个章节都有所涉及,其中考查频次最高的是教育基础。在备考时需要重点关注基本概念和原理。
(2)简答题。考点集中在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三个模块。在备考时需要重点关注分点列出的“影响因素”“特点”“作用”“类型”“条件”“依据”“理论”“启示”“要求”“途径”等知识点。
(3)材料分析题。每一题给出一段关于教育教学情境的材料,一般300~400字,下设两问,一般第一问要求评析教师或学生的行为,第二问要求谈具体措施或原则。考点集中在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教学四个模块。学生指导和教学是必考内容。
(4)教学设计题。非音体美专业(科目代码202)的教学设计题为6选1的题目,音体美专业(科目代码202A)的教学设计题为3选1的题目。考生应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一道题目作答。题目材料一般为现行版本教科书中某一课的内容片段,下设三问,第一问为学科专业知识题目,后两问为教学设计题目。
二、模块解读
1.教育基础
教育基础是备考的重中之重,在历次考试中考频较高。每年会考10~13道题,总分值40分以上,最多可达70分。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都会涉及,以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为主。其中,教育学发展阶段的人物和思想、课程的类型、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心理学相关知识是最常考的内容。
2.学生指导
学生指导涉及小学生心理发展理论、学习心理、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的相关知识,是备考的重点内容。每年会考7~11道题,总分值30分左右。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都会涉及,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占比较大。其中,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理论、知识的学习、品德的形成、德育原则、德育方法每年必考。
3.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模块每年考查2道题左右,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偶有考查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其中,班级管理的类型、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是常考的内容。
4.教学
教学模块包括教学原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内容,每年考查4~7道题,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考查。该模块高频考点包括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
5.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
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模块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六个学科,分别介绍了各学科考试常考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设计知识,其中,教学设计知识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堂导入设计、教学板书设计等。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是常考内容,所占分值较大。
第一章
教育基础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内涵[考频·单选题*2]
(一)“教育”一词的由来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里的“教育”取“教”和“育”共同具有的词义,即培养。
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最早解释“教”“育”的词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二)教育的概念
1.广义的教育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发挥教育合力必须注意这三种教育形态的有机结合。
社会教育具有自愿性和自主性,伸缩性和灵活性,持久性和巩固性等特点。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组织性和可控性,教育的专门性,教育时空的集中性和效率性等特点。
家庭教育具有生活性、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针对性、终身性等特点。
2.狭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三)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人,包括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家长等一切对他人的知识技能、思想道德等产生影响的人。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学习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以学为主要职责的活动主体,包括在各种形式的教育中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影响是指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
从内容上说,教育影响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从形式上说,教育影响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
命题角度
单选题:①考查教育的三种形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②选出每一种特点对应的教育形态,例如先导性对应家庭教育,系统性对应学校教育。
真题示例
(2016上·单选)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A.生活性 B.计划性 C.组织性 D.系统性
【答案解析】A生活性是家庭教育的特点。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是学校教育的特点。
二、教育的属性[考频·单选题*3]
(一)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理解教育的本质,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培养人”(育人性)。首先,动物界不存在教育,教育的对象是人;其次,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使人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发展变化,获得预期要求的品质和特征。机械的灌输、错误观念的影响不是教育。例如,爸爸训练孩子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这不属于教育。
第二,“有目的”(目的性)。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不都是教育,那些无目的的偶然影响不是教育。例如,孩子偶然把手伸到火苗上被灼伤,由此获得了火是热的、火能灼伤人等有关火的知识,这不属于教育。
第三,“社会活动”(社会性)。人的先天本能不属于教育,父母对孩子的“抚养”也不是教育。例如,母亲哺育婴儿,这不属于教育。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
教育的永恒性是指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社会所必需。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2.历史性
历史性集中体现在时代性和阶级性两方面。
时代性主要是指教育的发展受不同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从而使不同时代的教育有不同的特点;而同一时代的教育,又有其共同的特点。
阶级性主要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哪一个阶级的接班人,即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教育的阶级性是由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决定的,集中体现为教育的社会性质。
3.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运行规律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人的发展规律,但教育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表现出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历史继承性是指每个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的教育有传承与接续的关系。一定社会形态下的教育的思想、制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等都是在继承与超越前一社会形态下的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
(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发展不平衡
教育的发展反映和受制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但其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可能会“超前”或“落后”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子系统的发展水平。
易混辨析
历史性vs历史继承性不同时期,教育不同
示例: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内容主要是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现当代的教育内容则主要是“五育并举” 不同时期,教育相同
示例:古代学生学“四书五经”,现代学生也学《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
命题角度
单选题:①直接考查教育的直接目标(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本质(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②选出含义或实例体现了教育的哪一社会属性。例如,“自人类社会开始便有了教育”体现了教育的哪一社会属性?答案:永恒性。
真题示例
(2022下/2013下·单选)“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表明教育的本质是()。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C.传递人类文化的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答案解析】B“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是夸美纽斯的名言,强调了教育对人的塑造和影响,体现了教育培养人的本质。
三、教育的功能[考频·单选题*1]
(一)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根据教育作用的对象划分)
1.个体功能
个体功能也称本体功能,指教育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为个体社会化功能、个体个性化功能、个体谋生功能、个体享用功能等。
2.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也称派生功能,指教育对社会的稳定、运行和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分为社会变迁功能和社会流动功能。
(二)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根据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
1.正向功能
正向功能也称积极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例如,教师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学生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
2.负向功能
负向功能也称消极功能,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例如,标准化教学可能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根据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
1.显性功能
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例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显性功能的主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