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51475
《穿越孤独(第二版)》
孤独是一个人类的普遍经验。是什么引发了孤独感?孤独的人是在渴望谁或者渴望什么?哪些人更容易遭受痛苦的孤独?孤独的人的内心体验是怎样的?如何处理孤独?
本书的作者们向读者展现了心理治疗、精神分析以及艺术作品如何通过加强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联结来缓解个体的孤独感和疏离感。希望这些文章有助于阐明孤独感的诸多层面,从而,我们可以更好地协助自己及他人找到属于个人的处理孤独感的方式。
《论人的成长(第二版)》
本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经典之作。在此书的*部分,罗杰斯大师回顾了自己的人际关系经历、成长体验,以及人生观的起源等。此书的第二部分,罗杰斯详细介绍了其个人的专业观点和参加的各种活动。书中的第三部分,重点讨论了教育问题,他提到了自己对于教育性质的认识以及展望。在本书的*后一部分中,罗杰斯发表了他对文化巨大改变的看法,也推测了我们的世界改变的方式。
罗杰斯相信每个人有其自身的力量,能够在混乱中找到出路。此书讨论的内容,已不局限于心理疗法,而是一种观点,一种哲学,一种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是任何国家、任何职业的人都能非常热衷的、使生命得以扩展的方式。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这本《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中,马斯洛详细探讨了自我实现这个概念。还自述性地解释了马斯洛为何开始研究自我实现,为读者展现了大师的思想历程。除了自我实现,书中内容还包含超越、人类的创造性、价值、高峰体验、需求层次关系等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要概念和哲学观点。《纽约时报》评论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而本书亦是一本极佳的人本心理学启蒙读物。
《穿越孤独》
导言
部分 孤独、创造性与艺术家
章 “一个声音直达黑暗中的某人:想象”
——萨缪尔 贝克特对陪伴的追寻 005
第二章 艺术家的独处和创造过程 020
第三章 吾栖之肤 046
第四章 孤独的形成与转化 060
第二部分 孤独感的临床面向
第五章 孤独的影子:心理学和社会学视角 089
第六章 “客体澄清”在治疗孤独的异性恋男性
中的运用 104
第七章 探索精神分析历程中孤独感在两个男性
案例中的浮现 128
第八章 孤独感的复杂性质 152
第九章 “见证”在精神分析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170
第三部分 精神分析训练过程中的孤独与独处
第十章 分析师候选人的孤独:独处与
被劝诱的认同 202
第十一章 精神分析训练过程中的孤独与独处
——督导分析师的视角 228
第十二章 培训分析师的孤独 244
第十三章 家是世界上好的地方 262
第四部分 生命事件中的孤独与独处
第十四章 孤独与生命周期 277
第十五章 玛丽莲 梦露
——世界上孤独的人 295
第十六章 爱侣的死亡、悲伤的内心:精神
分析的发展视角 310
第十七章 士兵的孤独 332
总 结
第十八章 死亡是孤独之神 352
《论人的成长》
第一部分 个人体验和观点
章 关于沟通的经验
第二章 人际关系及其成长的哲学
第三章 四十六年以来
第四章 变老还是变成熟
第五章 我们需要一个“现实”吗?
第二部分 关于个人中心取向
第六章 个人中心取向的基本理念
第七章 共情:一种饱受争议的存在形式
第八章 埃伦·万斯特:孤独
第九章 建立个人中心的团体:对未来的启示
第十章 六篇短文
第十一章 助人职业的新挑战
第三部分 教育过程及其未来
第十二章 学习能够涵盖观点和感受吗?
第十三章 超越分水岭:现在在哪里?
第十四章 大团体中的学习:它们对未来的意义
第四部分 展望未来:一个自我中心的剧本
第十五章 明天的世界和明天的人”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第一篇 健康与病态002
第一章 人本主义生物学方向005
优秀类型和“成长统计学”人本主义生物学和良好社会007
良好样品是全种系代表的入选者009
心身的关系011
道家的客观和传統的客观017
大问题的问题020
预测未来026
第二章 神经症——个人成长的一种失败029
熔接词031
完满人性033
人性萎缩035
主观生物学036
内部信号038
约那情结040
第三章 自我实现及其超越048
引向自我实现的行为052
治疗的态度060
第二篇 创造性
第四章 创造性的态度064
第五章 创造性一整体论的研究081
第六章 创造中的情绪障碍092
第七章 我们需要创造性人物110
普遍的需要111
新的教育概念112
第三篇 价值
第八章 事实和价值的融合118
第九章 存在心理学简说143
存在心理学( Being- Psychology)的定义(论题、问题、研究范围)143
《存在心理学探索》中所用“存在”一词的多种用法的简要说明149
存在价值(作为高峰体验中所见世界的描述)152
以可测形式呈现的、说明存在价值含义的操作定义154
存在爱怎样能带来无偏私、中立、超然、更大的清晰性?162
什么人在什么条件下选择存在价值?165
第十章 一次人类价值讨论会的评论171
第四篇 教育
第十一章 认知者与认知176
人格的内部分裂177
男性和女性182
初级和次级过程的认知185
自律性和同律性186
充分发挥作用,自发性,存在认知189
第十二章 教育和高峰体验192
第十三章人本主 义教育的目标和意义206
第五篇 社会
第十四章 社会与个人中的协同作用226
协同作用的提出与定义227
原始社会中的高协同与低协同231
我们社会中的高协同与低协同236
个体中的协同作用238
第十五章 规范社会心理学家的问题241
第十六章 锡南浓和优心态文化257
第十七章 优心管理270
第十八章 关于低级怨言、高级怨言和超级怨言273
第六篇 存在认知
第十九章 单纯认知简述286
第二十章 再论认知296
单纯认知( 存在性认知的一个方面)300
第七篇 超越和存在心理学
第二十一章 超越的各种意义304
第二十二章 Z理论318
超越者和仅仅健康者之间(在程度上)的区别325
结束语337
第八篇 超越性动机
第二十三章 超越性动机原理: 价值生活的生物学根源340
后记394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