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2814194
张居正以罕有其匹的谋略智慧、躬行践履的实干精神彪炳史册。半部残书《智谋学》,一开篇就揭示问题的要害,言辞简短精确,使人无可置疑,颇合“夫人不言,言必有中”的意味。书中囊括了洞察事物、谋局布局、借势造势等多方面的谋略和计策,环环相扣,步步加深,让你在生活和工作中变得足智多谋。
张居正凭借满腹智谋,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半部残书《智谋学》,便是他为官一生的经验和总结。《智谋学》共十二卷,关注的是日常生活、工作中如何成事的话题,张居正提倡直面问题、找准问题和解决问题,书中包括洞察力、谋局思维、借势造势、躲避灾祸等多方面的智慧,环环相扣,步步加深,自成体系。半部残书,千年智谋。通读本书,对我们处理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智察卷 第一
南文子慧眼识诡计
苏无名捕盗
郈成子微察赠玉情
周亚夫避险平吴
郭子仪防祸全身
齐桓公误用小人
• 注意那些有智而无义的人,因为他们会变成佞人。
• 上当之后不要责怪人心难测,而要检讨自己的不明察。
• 对手对你怒目而视,并不可怕;如果他对你微笑,或异常殷勤,那你可要
小心了。
• 凡事留心,才能胜券在握。
• 像使用矛一样使用智慧,在不断的较量中才能提高智谋的锋利程度。
• 听他怎么说,然后考察他的行为;看他的表情,然后把握他的内心。
• 从善如流应是领导者的*备素质。
• 先辨出一个人的优劣真伪,再确立与他交往的尺度。
筹谋卷 第二
萧何谋国藏秦典
李牧隐忍戍边关
宋太祖杯酒释兵
权
汉高祖以义伐楚
宋太祖雅计取南唐
张良智保太子
雍齿封侯平众怨
高颎奇计平陈国
孙膑围魏救赵
岳飞八日破杨幺
韩世忠威慑曹成
耿弇声东击西
晋献公借道攻虢
• 善造势者为智,善用势者为谋。
• 守信就是最好的谋略。
• 谋定而后动,后发制人则胜机已握。
• 注意强弱的变化。用己之强,来攻敌之弱。
• 要按兵不动、不事声张,如此胜机便大了。
• 不要主动与人为敌,不要放弃修好的机会。
用人卷 第三
李泌谏修白起庙
燕昭王求贤用乐毅
汉光武帝烧信
安人心
周金智平兵乱
李渊论赏不分贵贱
赵襄子赏功重礼
魏元忠以盗治盗
• 运气远没有智慧可靠。
• 为君者需知人善任,赏罚分明;为臣者需能言能行。
• 第一印象好的人不一定是好人,因为小人更擅伪装。
• 考察人的本质,顺应人的性情,如此事情方可为。
• 发现、任用贤能则事有成,不辨奸贤、任用奸佞则败机伏。
• 想要收服人心,必先放下仇怨。
• 用人首先看重的是忠诚,而后才是才能。
• 经世之道,识人为先,用人后之。
避祸卷 第四
刘备韬晦谋天下
隰斯弥藏拙免祸
王翦取宅保平安
王叔文点拨太子
陈平机智避祸端
张良、陈平功高不居
李纲举贤用张所
姚崇痛哭免祸
公仪休拒鱼
王猛不事桓温
箕子明察全其身
• 以其昭昭,示人昏昏,而后可以全身。
• 以无示有,可获得利益;以无示无,可消弭灾祸。
• 藏拙是最好的生存方式。
• 当放则放,当忍则忍。
• 柔能克刚,弱能胜强。舌头比牙齿更长存。
度势卷 第五
豚尹度势伐晋
裴度失印不惊
晏婴二桃杀三士
李光弼智收二将
曹操大智知袁绍
邵雍远见度大势
周德威待机而战
班超西域建奇功
寇准决策定乾坤
柴克宏威武克敌
薛长孺临危定乱
• 智者不仅能够把握势,利用势,还能够造势。
• 做大事的人,眼光和胆略同等重要。
• 智谋没有见识就不能制定,没有胆量就不能实行。
• 胆量和智慧都具备了,就可以造势了。
• 再好的计谋也怕失去时机。
• 不要丧气,耐心等待势的变化,用自己的优势来应对敌人的劣势。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许多人都在犯同一种错误:把时间浪费在不可能完成
的事情上。
攻心卷 第六
孔镛大义伏峒人
庄子智窘惠施
冯太守乱更退盗
刘邦奇谋脱身
刘锜智退完颜亮
陈平奇计退匈奴
杨广逢迎夺帝位
• 要攻取人心,就要用道理来说服,用感情来打动,用义来引导,用威来慑服。
• 刚柔相济,可以消除对方的对抗情绪,缓解矛盾,但在赢得人心方面,
柔在刚上。
• 扰乱对方,激怒对方,等待对方露出破绽,然后徐徐图之。
• 削弱对手,比强固自己更加便利有效。敌人弱了,就等于自己变强了。
权奇卷 第七
御史妙计勘冤情
李允则修城防“盗”
谢安巧施拖延计
狄青掷钱定胜负
王琼妙计收草寇
王东亭智退谗言
韩雍换诏救人
海瑞用计归失印
冒顿杀父夺君位
• 善察者明,慎思者谋,无言者智。
• 擅使拖延计者,往往是最后的赢家。
• 事情不一定非得说破不可。
• 想要战胜对手,就先要放纵他们,使他们骄横。
• 故意违背对手的意愿,使其浮躁,诱其露出破绽,则大事可成。
• 善隐者胜,善显者败。
谬数卷 第八
梅国桢边关禁铁
戚贤巧智斗豪强
崔思兢智破疑案
王德用以“间”吓敌
• 或先发制胜,或以静制动。
• 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大巧若拙;虎行似病,才能发出致命的一击。
• 知道对方的诡计,故作没有觉察,可得先机。
• 把对方引到荒谬的境地,而后用对方的矛攻击他的盾。
机变卷 第九
公子小白智夺君位
吴质空篓制杨修
张说一语定乾坤
曹玮借刀杀叛兵
吴汉以讹赚彭宠
晋明帝敌营巧脱身
韦孝宽智拖追兵
张丑丢珠过燕关
• 变则安,不变则危。
• 运用任何计谋,都需把握对手的心理,见机行事。
• 临事不乱,则智慧生。
• 巧取而不使蛮力。
• 谋无定法,关键在于灵活运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讽刺卷 第十
东方朔巧谏汉武帝
狄仁杰智保大唐
晏婴讽谏救人
郑涉智劝刘玄佐
简雍笑语除弊法
魏征尽忠谏太宗
优旃笑语藏玄机
• 讽谏来自见识,深刻才能尖锐。
• 劝谏不应太过直率,而应该让对方易于接受。
• 过于情绪化只会把事情搞砸。
• 劝谏的时机比劝谏的语言更重要。
• 劝谏不宜急躁。和缓则成,刚直易失。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宋]苏洵
智
学
谋
原典 | [明]张居正
译注 | 史半山
天津古籍出版社
版权
出版说明
中华谋略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丛书按照人们所处的“攻”“守”之势,编成“谋势在人·矛之书”和“谋势在人·盾之书”两个系列。每册书主讲一个主题,书之作者,旧皆署古人,考其文辞、内容,当属伪托之作。然其真正编纂者及编纂时代已不可考,此姑仍其旧,以俟贤者正之。
本丛书的原典篇章均较短小,说理明白浅显,甚乃不无粗疏之处,然其所论根自传统典籍之沃壤,主要展示的是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是为人处世之大智慧,于读者颇为有益。译注者为其做了现代文译文、文义释评,并提供了大量的扩展阅读内容。所选事例,大多从古代正史中择取,少量从野史、演义作品中摘出,为免扭曲原文意旨,仅加以适当敷衍,不做过多文饰。敬祈读者知之。
总 序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德的民族,也是一个善谋的民族。中国的古代经典中处处有谋略的影子,如《论语》的“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道德经》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孙子兵法》的“上兵伐谋”,《鬼谷子》的“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等等。
谋略被高度重视和广泛运用,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鲜明印记之一。中国古代的封建专制制度造成了古代官场政治环境的恶劣,也造成了古代人治社会中法律规则的失位。人们难以靠公平、公正的手段来获取利益,难以靠法律规则来保护自己,由此,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处世哲学和处世智慧,而谋略是其集中表现。为了生存和发展,人们各显其能,各出奇谋,共同促成了谋略文化的形成和兴盛,也不断催生出更高的谋略智慧。可以说,谋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博大精深的东方智慧的代表。
应该明确指出的是,由于时代的差异和思想的局限,传统文化中难免有糟粕成分。谋略文化也是有优有劣的,我们不能盲目地全盘接受,而要有所选择,批判地继承其中有价值的思想和经验。
中国古代关于谋略的典籍浩如烟海,可究其本质,不外乎“矛”与“盾”两种。“矛”的谋略,重在传授“无中生有”、建功立业之道,强调的是主动出击,持“矛”以攻;“盾”的谋略,重在传授趋利避害、解厄脱困之道,强调的是主动退让,持“盾”以守。“矛”与“盾”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各有奇效,相互补充。兼顾“矛”和“盾”,便抓住了中国古代谋略书的机要,化繁为简,使人们更易于掌握精髓,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 果。
鉴于此,现将“谋势在人”丛书按照“矛”与“盾”的内涵编成“谋势在人:矛之书”“谋势在人:盾之书”两个系列。“谋势在人:矛之书”共五册,分别是《智谋学》《仕进学》《观人术》《势书》《予学》;“谋势在人:盾之书”共五册,分别是《止学》《韬晦术》《守弱学》《解厄学》《谏学》。
“谋势在人:矛之书” 和“谋势在人:盾之书”有一个共同特点、两个重要突破、三个重大启示和四个巨大价值。
一个共同特点:每册书的主题在中国古代的谋略书中都是独一无二的,且是世人极为关注的。
两个重要突破:在内容上突破了各种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行文上突破了冠冕堂皇的说教形式。
三个重大启示:第一,谋略的核心是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第二,可以不用小人谋略,但不可不知小人谋略;第三,成大事虽离不开谋略,但更要不忘初心。
四个巨大价值:原汁原味的文献价值、客观严谨的研究价值、专题论述的理论价值、启迪人生的实用价值。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