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419323
思维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高级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为提供系统、有趣及有效的思维训练方式,本书根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素质教育研究中心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研究课题的项目成果,按照想象力、反应力、理解力、计算力、判断力、创意力、推理力、分析力及审辩力这九大关键的思维能力,精选思维训练题,目的在于通过多元思维能力训练来提升智力、开发脑力。
在国外,思维训练一直被作为一种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欧美一些国家以及亚洲一些国家(如印度),在基础教育及学前教育中都十分重视思维训练,认为思维训练对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质、思维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等,都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一、 思维能力与智力开发
(一)智力概述
智力是成功地解决某种问题(或完成任务)所表现的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两大特点:一为成功地解决问题;二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人类智力活动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和认识环境。
一项研究(Snyderman & Rothman,1997)通过调查1020名专家对智力的看法,结果发现,专家对智力的认识有许多一致之处,专家普遍认为智力重要的五个要素是:抽象逻辑思维推理、问题解决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记忆力、适应环境。
(二)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高级能力,是人们运用感知、表象和概念进行推理判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可以称为人们思考的过程。信息和意识是思维活动的主要对象,思维活动的产物是意识,意识则以信息的形式存储于人脑中,并通过行动表现出来,意识是思维主体进行思维的基础。
如果说思维的基本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那么思维的材料(内容)就是信息,即外部事物或外部事物属性的内部表征。外部信息的内在表征有多种类型或形式,但归根结底可以分为两类:感性的材料,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理性的材料,主要指概念,即用语言对数和形等各种状态、各种组合和各种特征的概括。
(三)思维与智力的关系
作为智力核心成分的思维是“地球上美的花朵”。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精神的财富,都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思维,即智力活动而形成和累积的。思维品质是思维活动中智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具体体现在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这五个方面。
知识、技能与智力、思维有密切的关系。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智力或思维能力的高低,但知识、技能与智力、思维是相辅相成的。智力、思维的发展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完成的;教育的关键就是在不断地提高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发展青少年的智力、思维的。
(四)思维的分类
按照反映对象的性质来分,思维可以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两大类。
感性思维又分为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直觉思维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保证,包括感知运动思维、感悟思维及感应思维(也称灵感思维);形象思维是以具体表象为材料进行的思维活动,它借助于鲜明、生动的表象和语言,在文艺创作中经常被运用。
理性思维又叫逻辑思维,是以抽象概念为形式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它主要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和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在实践活动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以抽象概念为形式的思维就是抽象逻辑思维。这是一切正常人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抽象逻辑思维尽管也依靠于实际动作和表象,但它主要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一种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反省的思维。
(五)逻辑思维是思维的高级阶段
思维的逻辑性,就是指思维过程中有一定形式、方法,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思维的逻辑,来自客观现实变化的规律性。它反映出思维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认识。在实践中,人脑要对感性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而在人脑里就产生了一个认识过程的突变,产生了概念,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认识了事物的规律性。有了概念,人们可以进一步运用概念构成判断,又运用判断进行推理。这个运用概念构成判断和进行推理的阶段,就是认识的理性阶段,亦即思维阶段。概念、判断、推理,就是思维的形式。但如何形成概念、判断、推理呢?这就有一个思维方法问题,有一个具体地、全面地、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关系的方法问题。思维的方法有许多,诸如归纳和演绎的统一,特殊和一般的统一,具体和抽象的统一,等等。
二、 智力与思维能力的主要理论
(一)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等八个范畴。
多元智能理论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引起了教学改革的热潮。从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以来,全美许多学校开展了实验探索,范围覆盖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国台湾地区也于1998~2000年实施了中小学补救教学示范学校实施计划—“多元智能研究”三期课题,针对台湾地区7~9所中小学进行大规模的多元智能实施计划。从各示范学校教师的成长团体与行动研究做起,在普通班与实验班中进行教学改革,开发师生多元智能。我国大陆初于2000年8月在上海地区开展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研究,并在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全国大力推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改革或多或少存在着多元智能理论的成分。新课程带来的新理念、新视野、新教法、新学法对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多元智能的运用是与之相辅相成的。
(二)吉尔福特的“智力因子刺激法”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P.Guilford,1897—1987)于1959年提出了新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式,认为智力是由操作、内容、结果所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
吉尔福特在南加州大学指导进行了多年的名为“能力倾向研究方案”的研究工作。在这项研究中,他们所假设的许多能力因素被因素分析实验所证实。在这个背景下,吉尔福特提出了著名的“智力结构说”。他认为,人们操作信息内容的方式有五种,即认知、记忆、发散性加工等;加工的信息内容有五种,即视觉、听觉(听觉内容是他1982年补充上的)、符号、语义和行为;它们则会导致六种产品,即单位、门类、关系、系统、转化和含义,因此人的基本能力便有6×5×5种之多。
吉尔福特在能力倾向研究中发现,许多能力因素可能与创造性表现有关。这样,他给智力和创造性才能作了如下区分:“智力是用各种形式对不同种类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或功能的系统组合”,而“创意力是指种种基本能力的组织方式”。在形成创造性才能是由许多基本能力组成的思想的同时,吉尔福特还发现,尽管发明者、作家、艺术家等的创造性活动表现方式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创造性因素。因此,他在《论创意力》一文里,假定创造性才能具有思维的灵活性、对问题的敏感性、观念的流畅性与首创性以及分析综合等特征。在后来的验证阶段,经过因素分析实验研究,除分析与综合之外,他确认了上述假定中的有关创造性才能的其它所有基本特征。
(三)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思想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的智力观在一定意义上把心理、思维、智力、认知视为同义语。
皮亚杰的认知(智力)发展理论,认为是单维发展途径:感知动作(或直观思维)智力阶段→具体形象思维(或前运算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当然,抽象逻辑思维又可以包括初步抽象逻辑思维(或具体运算思维)、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后两种或叫做形式运算思维)。
1.直观行动思维与动作逻辑思维
直观行动思维是指直接与物质活动(感知和行动)相联系的思维,所以皮亚杰叫它为感知运动(动作)思维。人们通过思维解决眼前活动中所面临的问题,此时思维还未从行动中区分开来,只是后来随着实践活动的发展才从其中划分出相对独立的理论思维活动。在个体发展的进程中,初的思维是这种直观行动思维。直观逻辑思维,在个体发展中向两个方向转化,一是它在思维中的成分逐渐减少,让位于具体形象思维;二是向高水平的动作思维(又叫操作思维或实践思维)发展。动作逻辑思维,它是以动作或行动为思维的重要材料,借助于与动作相联系的语言作物质外壳,在认识中以操作为手段,来理解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对成人来说,动作逻辑思维中有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成分。
2.具体形象思维是以具体表象为材料(成分)的思维
它是一般的形象思维初级形态,皮亚杰的“前运算思维”实际上是具体形象思维。思维的发展都要经历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这时候在主体身上虽然也保持着思维与实际动作的联系,但这种联系并不像以前那样密切、那样直接了。个体思维发展到这个阶段,儿童可以脱离面前的直接刺激和动作,借助于表象进行思考。具体形象思维是抽象逻辑思维的直接基础,通过表象概括,发挥言语的作用,逐渐发展为抽象逻辑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又是一般的形象思维或言语形象思维的基础,通过抽象逻辑成分的渗透和个体言语的发展,形象思维本身也在发展,并产生新的质变。
3.抽象逻辑思维是在实践活动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的思维
皮亚杰的“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两种思维都属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一切正常人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概念抽象逻辑思维尽管也靠实际动作和表象,但它主要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又叫理论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就其形式来说,就是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形式逻辑的概念有确定性和抽象性,辩证逻辑的概念具有灵活性和具体性,辩证逻辑强调思维反映事物的内在矛盾。这是由事物的相对稳定性与事物的可变性辩证关系决定的。然而,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两种逻辑思维是相互融合的。
皮亚杰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
1.感觉动作阶段(从出生到约2岁)
这个阶段思维主要是协调感知动作,在直接接触外界事物时产生直观行动的初步概括。
2.前运算阶段(约从2岁到7岁)
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重现外部活动,这就是表象思维。这一阶段儿童认识活动的特点是:① 相对的具体性。借助于表象进行思维活动,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② 不可逆性。表现为:,关系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不能进行可逆运算;第二,还没有守恒结构。③ 自我中心性。儿童站在他的经验的中心,只有参照他自己才能理解事物,他也认识不到他的思维过程,缺乏一般性。他的谈话多半以自我为中心。④ 刻板性。表现为:一是在思考眼前问题时,其注意力还不能转移,还不善于分配;二是在概括事物性质时,还缺乏等级的观念。
3.具体运算阶段(约从7岁到十一二岁)
这是由前一阶段很多表象图式融化、协调而形成的。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出现了守恒和可逆性,因而可以进行群集运算。但这个阶段的运算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还不能组成一个结构的整体、一个完整的系统,因而这种运算是“具体的”运算。
4.形式运算阶段(从十一二岁到15岁)
形式运算,就是命题运算思维,这是和成人思维接近的、达到成熟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可以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的逻辑推演的思维。儿童已经能运用这些形式运算来解决所面临的逻辑课题,例如组合、包含、比例、排除、概率、因素分析等,此时思维已经到达了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
皮亚杰认为,所谓建构,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有三个特点:一是强调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任何心理结构,都是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界线绝不是先确定的,同时绝不是一成不变的;二是不仅强调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关系,而且强调建构主义和一般结构主义的区别,他既重视“共时性”原则,又重视“历时性”原则,所以他着重研究了认知、思维的发生与发展;三是强调活动范畴时期理论的逻辑起点和中心范畴,他把活动(或动作)作为考察认识(思维和智力)发生发展的起点和动力。
三、 思维能力训练的关键期
人生在智力发展中,表现出几个明显的质变:
出生后的八九个月,是思维发展的个飞跃期,直观行动思维也自这个时期之后获得发展。
2岁至3岁(主要是2.5岁至3岁),是思维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这是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5.5岁至6岁,是思维发展的第三个飞跃期,形象抽象思维,即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小学四年级,是思维发展的第四个飞跃期,四年级以前以具体形象成分为主要形式,四年级以后则以抽象逻辑成分为主要形式。
初中二年级,是思维发展的第五个飞跃期。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期)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我们要重视中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二三年级学生的智力变化,创造一系列条件,让他们的智力更好地发展,为他们整个心理进一步健康成长奠定智力的基础。
16岁至17岁(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至高中二年级学期)是智力活动的成熟期。高二以后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日趋稳定和成熟。
遗传是青少年心理发生与发展的自然前提;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或重要条件,但不是决定条件。实践活动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直接源泉和基础条件。5~6岁、9~10岁(小学四年级)、13~14岁(初中二年级)正好是儿童与青少年智力发展、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
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主导性条件。由于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而它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中(包括智力)具有特殊的意义,即主导作用。青少年智力发展的潜力是很大的,要是教育得法,这个潜力就能获得很大的发展;相反地,如果不因势利导,这个潜力就发展不出来。要通过教育与思维训练,按照量变质变的规律,来促进青少年智力的量变过程逐渐内化,后达到智力的质变过程。
四、 本书编写的指导思想
思维作为智力、智慧的核心,对于知识的提高、智力的形成、智慧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国际教育界公认,优秀人才的标准不在于知识掌握的程度,而主要体现在思维能力是否突出。也即一个人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一个人的素质,一个人的素质主要体现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培养一个人的思维能力。
智力是可以提升的,其有效方法就是进行思维训练。思维过程是分析和综合活动,包括抽象、概括、归类、比较、系统化和具体化的过程;思维活动的框架为:确定目标→接受信息→加工编码→概括抽象→操作运用→获得成功。
中国教育有很多成功之处,但在实际教学中,思维训练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学习锻炼才能形成和提高。如果从小就接受有效的思维训练,人的能力素质就会有很大提升。青少年正是人一生中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抓好思维能力培养和训练对提升国民素质意义重大。
在编写过程中,本书突出以下三个特色:
,注重逻辑性。逻辑思维是思维的高级阶段,逻辑思考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对于人的智力提升来说,起着关键性作用。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掌握抽象复杂概念能力的人。为此,本书编写的首要原则是以理性思维训练为主,其重点是抽象逻辑思维。
第二,注重趣味性。兴趣在学习中是活跃的因素,兴趣和爱好犹如催化剂,它不断促进人们去实践,去探索,去对某个问题加以思考。要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动机,必须要以兴趣作为内在的“激素”,这就要启发他们的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基于以上认识,本书结合了青少年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提供了大量的趣味性多元智力训练题,用思维游戏的趣味方式,来训练思维能力。
第三,注重系统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潜能,因此制定系统、科学的思维训练方法至关重要。本书提出基于多元智力的思维训练方案,按照语义概念、数字符号、图形三个领域,系统训练思维能力。
为加强系统训练的效果,本书的思维训练按照想象力、反应力、理解力、计算力、判断力、创意力、推理力、分析力以及审辩力这9种关键的思维能力进行分类训练,目的是促进青少年的思维结构均衡发展,学会思维技巧,从而全面刺激和提升大脑潜能。
周建武
2022年8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