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2681126
★ 复旦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包刚升新作。在十余年的时间里,作者包刚升教授一直专注于对政治理论、政治史的研究,并在复旦大学讲授政治学基础课与专业课,善于以条分缕析的形式讲述复杂的政治理论,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分析时事政治。其《政治学通识》一书以深入浅出的形式讲述政治学理论、关键议题,广受好评。在延续其分析风格的基础上,在本书中,作者将目光转向政治史长河,阐述决定政治流向的关键要素,从过去看现在与未来。
★ 四个时代、四大问题,呈现人类政治发展的基本脉络及其背后的逻辑。本书以演化论视角来理解人类政治的发展与变迁,将5000余年政治史视为一部政治演化史,从四个时代即王权时代、封建时代、立宪时代、民主时代分析不同“政治物种”为了生存和发展展开的竞争,围绕国家问题、政治权力问题、有效约束国家问题、民主问题等,分析人类政治演化史上的重大政治现象,展现政治发展的基本脉络。
★ 从静态视角看政治演化的相似与差异,从动态视角看政治格局由稳定到变迁。聚焦国家与政体的分化与演化,考察人类政治发展的共性与个性,具体包括:为什么不同群体的政治演化都产生了国家?为什么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与分享方式经历了一个从统治者到统治精英再到平民的不断下移过程?为什么中世纪的欧洲为封建主义政体支配而人类其他地方更多是中央集权政体?……聚焦政治格局的变迁,分析政治均衡的维系与打破,具体包括:为什么规模庞大的帝国会瓦解?为什么自19世纪以来近现代民主首先在欧美、而后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 聚焦不同时期代表性国家及地区,分析国家构建的成功与失败案例。从国家与战争互相塑造角度分析缘何古代的秦国成为个“现代国家”而地理格局仅次于秦国的晋国却终被瓜分;从政体角度分析古希腊与古罗马从繁荣到衰落;从战争模式创新角度分析蒙古帝国的崛起;从立宪政体建立与工业革命角度分析英国如何逐渐发展为全球领导者;从观念的力量与政治军事角度看美国如何实现独立、制宪与建国的过程……
★ 历史叙述与理论阐释相融合,基于一个整体分析框架理解复杂多变的政治发展。本书基于作者多年的研究,在对政治史代表性研究成果广泛涉猎的基础上,作者从演化的视角重新梳理政治发展史,关注人类政治发展的关键细节与时刻,比如人类早期国家的兴起、从封建体制向立宪政体的转换、投票权的普及等,把握政治发展的重要节点,以此理解多变的政治发展。
★ 于政治发展中理解日常中的政治学概念,形成思考现实问题的脚手架。对于国家、权力、权利、民主等这些我们经常在使用的政治学概念,作者将其放在从国家起源到21世纪今天的大背景下,带我们看此类概念的缘起、在不同时代下的具体含义,以及代表性政治学学者的研究,进而掌握政治学关键观念,以此分析今天我们面对的现实问题。
★ 以政治学思维认知世界,了解我们今天的位置以及未来要抵达的方向。如果将人类政治的演化比喻为一条大河,那么本书主要关注这条大河的主流或基本流向,解读政治演化史的基本逻辑。这无疑有利于我们形成政治学思维,进而以此思维看今天的世界与我们的位置,以及未来要抵达的方向。
“人类政治从何而来?”
“人类政治在哪里?”
“人类政治向何处去?”
对于政治领域的关键三问,本书从演化论视角给出了回应。聚焦人类政治演化的基本脉络,本书将不同政体与政治模式视为一个个“政治物种”,分析早期国家诞生的社会条件,从国家分化与演化的维度阐述城邦国家、一般国家、帝国的兴起与衰落,从政体分化与演化的维度讨论君主政体、封建政体、立宪政体、民主政体的差异与转换,以及人类不同群体在塑造有效国家与有效约束国家上的一系列差异如何形塑了不同时空的政治模式。
如果将人类政治演化比喻为一条大河,那么理解这条大河过去的基本流向后,或许就会更加明了今天我们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要抵达的方向。
导 言
概念性框架
部 霍布斯问题
章 从自然状态到利维坦
从人类个体到群体生活
国家起源的理论问题
早期国家兴起的社会条件
第二章 国家与战争的互相塑造
中国古代国家的兴起
欧洲近现代国家的兴起
国家构建与扩散的逻辑
第三章 帝国兴起、统治与衰落的逻辑
帝国的兴起
战争模式与蒙古帝国的崛起
帝国的政治统治及其衰落
第二部 阿克顿问题
第四章 选择统治者的难题:理想与现实
理想统治者的模型
人类历史上的统治者:好与坏
统治者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
第五章 君主统治模型的困境
统治者自身的困境
控制武力的困境
管理官僚体制的困境
第六章 君主统治模型的社会成本
治乱兴衰的周期
民众福祉与社会风尚
马尔萨斯陷阱
第七章 古代世界的政体选择
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
古罗马的共和政体
为何君主统治能够长久?
第三部 洛克问题
第八章 作为一种模式的封建主义
欧洲危机与封建主义的兴起
封建主义是一种政治发明
封建主义的实力结构、制度规则与观念体系
第九章 从封建主义到立宪政体
《大宪章》何以成为可能?
英国立宪政体的确立
君主制与立宪君主制的分化
第十章 现代分权制衡政体
美国政治的历史基础
美国制宪与混合政体
法治与司法审查制度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与古代政治的终结
立宪政治与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与古今政治的转换
文明范式的竞争、切换与演化
第四部 托克维尔问题
第十二章 现代民主的兴起
保守、进步与普选权
现代民主兴起的逻辑
民主论战的托克维尔拐点
第十三章 民主政体与现代政治的塑造
民主如何约束利维坦?
民主与大政府的兴起
民主的历史坐标及其未来
第十四章 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演化
全球体系中的后发展国家
制造利维坦:后发展国家的国家构建
约束利维坦:后发展国家的政体演化
第十五章 新的历史时刻:从现在到未来
人类的政治演化:成就与差异
国家、政体与文明维度上的全球分裂
超越民族国家?抑或可能的永久和平?
参考文献
政治的起源及其演化脉络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这样说:“谁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者。”但卢梭可能错了。实际上,谁个对众人说“我要统治你们,你们应当服从我,我是你们的王”,而且找到了一些居然服从了他的人,谁才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者。
这样说恐怕会引来不少争议。这样说的理由是,“这是我的”,是一个财产权的问题。问题是,今天有人可以指着一块土地说“这是我的”,明天另一人也可以指着同一块土地说“这是我的”。在自然状态下,如果前者跟后者的体格相当,难免会引发一场恶斗,结果要么是一方击败另一方,要么是两败俱伤;如果后者的体格明显更加健壮,更孔武有力,前者或许暂时就只能忍气吞声,但这并不会妨碍他继续寻找机会,伺机报复,把他认为本来就属于他的土地夺回来。但在这两种情形下,一个人自我宣称的土地财产权都是靠不住的,而当不同的人同时宣称拥有同一块土地的财产权时,难免会引发冲突。
如果超越自然状态来考察这个问题,就会发现,任何财产权都是依赖于法律的。没有法律,就没有所谓的财产权。而没有国家, 就不会有法律。尽管人类经验世界中的法律有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之分,尽管惯例在许多社会包括前国家的远古社会扮演了提供社会规则的重要角色,但从根本上讲,任何法律的执行都必须依赖于某种稳定的强制力,也就是依赖于国家的力量。一般来说,人类的早期国家不仅是由王统治的,而且是由某个王首先创立的。
由此,逻辑链条就变成了:没有王,就没有国家;没有国家, 就无所谓法律;没有法律,就无所谓财产权。因而,仅仅有个人说“这是我的”——这意味着人类创立财产权的首次努力,还远不是文明社会的开始;只有当个人说“我就是你们的王”—— 也就是人类创立国家的首次努力,或者说国家诞生的时刻,才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开始。
……
按照卢梭的观点,正是财产权的观念与制度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罪行、战争和杀害”以及“苦难和恐怖”。 但实际上,在自然状态下——可以把自然状态视为一种无财产权和无国家的状态,人类并不能免除“罪行、战争和杀害”以及“苦难和恐怖”。而正是君主与国家的诞生,恰恰帮助人类免除了某些“罪行、战争和杀害” 以及“苦难和恐怖”。所以,那位个说“我是你们的王”的人,才是文明社会的奠基者。当然,毋庸讳言的是,君主与国家的诞生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某些自然状态下所没有的新的“罪行、战争和杀害”以及“苦难和恐怖”。
如果说早期国家的兴起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开端,那么人类其实是历经了相当多的磨难,用了相当漫长时间的演化才走到这一步的。按照生物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估算,现代人的祖先起源于40万到25万年前。但有文字可考的人类早期国家出现在公元前3500—前3000年。据此推断,人类演化至今98%的时间里都没有出现国家,早期国家兴起以来的历史只占全部人类历史2%左右的时间。而恰恰是国家的兴起给人类进化带来了一场根本的革命。正是因为国家能提供基本的安全、法律与秩序,防止人与人之间的暴力冲突,制定人与人互动和博弈的规则,至少部分地保护了人们的财产权与生命权,以及创造了人与人进行大规模合作的条件等,使得人类社会的演化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方面,国家的兴起本身是人类进化重要的一场政治革命,即“国家革命”;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所提供的基本的安全、法律与秩序,国家的兴起也使得人类后续的经济增长与技术革命成为可能。
自早期国家诞生以后,它就成了人类政治演化或政治进化(political evolution)的基本载体。以演化论或进化论视角来看,人类5000多年的政治发展史,就是一部政治演化史或政治进化史。演化论或进化论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查尔斯·达尔文的研究,他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中确立了演化论的基本框架与理论范式。其基本观点包括:(1)复杂多样的生物界是物种不断演化或进化的结果;(2)物种演化或进化的两个内在机制是遗传与变异(突变);(3)物种与物种之间、同一物种内部需要为生存而进行竞争;(4)那些更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有更大的生存概率,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机制。简而言之,达尔文的进化论主张,面临生存竞争的物种借助遗传与变异,经由自然选择的机制,实现了适者生存的进化过程,进而造就了生物界的多样性。自《物种起源》出版以后,达尔文的演化论或进化论思想就逐渐扩散到社会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诸领域。
这项研究试图以演化论或进化论视角来理解人类政治的发展与变迁。在本书的分析框架中,人类政治的发展与变迁被视为一个演化或进化的过程。不同政治体与政治模式可以被视为一个个的物种,这些物种内部有一套复杂的遗传与变异机制,并需要为了生存而展开竞争与斗争,即不同政治体与政治模式之间需要为了生存而进行经济的、政治的与军事的角逐,然后以适者生存的游戏规则决定着一个个“政治物种”(political species)的生存概率与发展空间,进而塑造了人类政治的演化过程。
实际上,历史学家与政治学家已经为人类政治进化的诸种具体问题提供了许多理论,回答了诸如罗马帝国兴衰的原因、近现代国家为什么兴起、政治现代化为什么呈现出不同路径、民主何以首先发生在某些国家等关键问题。这些理论固然能解释人类政治进化的一个个具体问题,却无法在整体上解释人类的政治进化史,或者说无法为理解人类政治进化的基本逻辑提供一个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应该要回答两个关键问题:,在静态上解释人类政治进化的关键方面何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第二,在动态上解释从一个时点到另一个时点的人类政治进化过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本书关注的并不是人类政治进化的全部细节,而是其基本脉络。或者说,本书关注的是人类政治进化重大的政治现象, 特别是人类政治进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