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书写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332165
历史总是由诸多细节构成,犹如人生琐碎在柴米油盐、一颦一笑之中。传统的史学研究,焦点集中于王朝更替、社会变迁,而《历史不忍细看》却是从细微之处入手,搜寻历史的蛛丝马迹,力求见微知著,去伪存真。作为历史的放大镜、透视镜和显微镜,不但从宏观上把握历史,还要从细微之处发现历史,帮助读者学习历史,增长知识。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历史人物、事件或文化知识,通过一篇篇小文章反映大历史,展现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别样风貌。
《历史不忍细看》坚决摒弃人云亦云、墨守旧说的惯性思维,而是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发挥创造性的想象力,同时具有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不去追求所谓“宏大的叙事”,而是守住一个“真”字,在对史料收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历史逻辑对客观历史进行解构与重塑。不但向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而且给人们以冲击、震撼和思考,使僵硬的历史充满活力。在云谲波诡、疑团迭生的阻碍之下,呈现历史的细节,把握历史的脉搏,揭露历史的真相,使读者体会知晓真相的欣悦,了解历史的鲜活与沉重,引导人们走进历史的深处,从中得到启迪和裨益。
钩心斗角的权位斗争
尧、舜、禹禅让的历史真相
周公为何没有取代周成王
秦赵渑池会幕后的权力角逐
巫蛊引起的宫廷血案
曹操不敢受帝号的真正原因
杀光百名侄子的冷血皇帝
杜太后真与宋太祖订过“金匮之盟”吗
宋孝宗如何夺得皇位
朱元璋杀刘伯温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朱棣为何修改正史,否认生母
名不见经传的努尔哈赤靠什么脱颖而出
皇太极为何要杀忠心耿耿的阿敏
康熙帝登基,到底是谁起了决定作用
雍正帝嗣位,究竟有没有篡改康熙遗诏
皇家不能说的秘密
秦始皇不立皇后的真正原因
晋武帝为何要把王位传给“傻儿子”
北魏开国皇帝是否是精神病患者
为何总有皇帝想要弃位出家
李渊起兵反隋的真正原因
唐朝望族为什么不愿娶公主
宋太祖誓不杀大臣和言官的原因何在
宋真宗为何相信“皇威”可以杀蝗虫
崇祯帝为何死也不南迁
爱新觉罗氏为什么避讳叶赫那拉氏
乾隆帝的身世之谜
嘉庆帝扳倒和珅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历代君主的离奇死因
晋景公竞跌入粪坑致死
秦始皇突然死亡的历史真相
东晋孝武帝“魇崩”真相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病死之谜
究竟是谁害死了赵匡胤
辽太宗死后为什么被制成木乃伊
成吉思汗猝死谜团
建文帝有没有死在靖难之役中
崇祯帝死因新考
康熙帝驾崩,是天命使然还是被人谋害
雍正帝暴亡之谜
云谲波诡的政治阴谋
“秦晋之好”背后的政治交易
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真实原因
曹操为何爱才又杀才
“隆中对”中暗藏的政治阴谋
曹操为什么处死孔融
宋高宗杀死的是真柔福帝姬吗
朱元璋滥杀功臣的真正目的何在
朱元璋将孟子逐出孔庙的真实原因
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
离奇“红丸案”背后的阴谋
明末“移宫案”真相
康熙帝建避暑山庄的真实目的
为何顾命大臣常被新皇杀掉
乾隆帝修《四库全书》的背后目的
硝烟背后的军事之谜
武王伐纣到底发生在何时
秦始皇军团兵器铸造的真相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怎么回事
官渡之战是“以寡敌众”吗
曹军赤壁战败,是不是因为被火攻
关羽败走麦城,刘备为何不救
“陈桥兵变”的历史真相
唐岛之战,宋军为什么能以寡敌众
宋朝为何不大规模饲养战马
忽必烈东征日本屡战屡败的实际原因
……
出人意料的后官内幕
不可不知的历史怪圈
名士的另一张脸谱
历史名人的死因新解
颠覆常论的史实新探
被误读的历史新证
尘封千年的史料新考
不为人知的秘史档案
让人百思不解的古物迷踪
迷雾重重的历史谜题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睿智。”历史不但可以给人以学识,重要的是还可以给人以智慧。它教人用深邃的眼光看待过去,品读现在,观照未来。只有这样,才能不被眼前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所迷惑,而从容地做出判断和选择,寻找出符合历史规律和发展逻辑的前进道路。
然而,这一切的必要前提是,历史必须是真实的历史,否则就会背道而驰,贻误后人。可是,不容忽视的是,历史也有可能欺骗我们。这是因为记录历史的执笔者和删改者有的害怕得罪权贵,有的为了某种私利或者偏见,或者轻信权威,或者道听途说,甚至有的公然编造历史,无中生有。加上史书大多成书于封建王朝,修撰史书的多为御用史官,这种史书重视帝王将相,忽视人民群体;重视军事、政治,忽视经济、文化;重视权力、权术,忽视知识、技术……有这些偏颇,就不可能真实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
而即使是真实的历史,在不同的人的眼里,也都有不同的画面。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那么一部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若用放大镜一一细究,又能看到什么?
若肯细看,历史也许是另一副模样。历史的缝隙中滴着血泪,光鲜外表下裹着丑陋,曾经坚持的信仰也许崩塌,曾经不屑一顾的琐碎可能顽强地撑起一座大厦,所以历史不忍细看——细看之下,将会有太多的谜题和出人意料的答案。
由此,我们精心编著了《历史不忍细看》一书,以飨爱史之人。拂去时光厚积下的尘埃,发现原来几百几千年前那看似遥不可及的一幕幕竟是那么生动鲜活。若能在明媚的午后,捧一杯清茶,细细品味,也许可以发现,那干瘪的史书充盈着浓浓的市井喧嚣,那冰冷的宫廷满溢着张扬个性的风姿,那严肃森然的制度等级逃不开戏剧性的历史玩笑,那画像上深沉默然的古人也曾色彩鲜明地活着。
本书搜集大量被人遗忘、扭曲、误读、篡改的历史资料,去伪存真、去芜取菁,扫去历史的烟尘,点亮真实的色彩。全书共分为钩心斗角的权位斗争、皇家不能说的秘密、历代君主的离奇死因、云谲波诡的政治阴谋、硝烟背后的军事之谜、出人意料的后宫内幕、不可不知的历史怪圈、名士的另一张脸谱、历史名人的死因新解、颠覆常论的史实新探、被误读的历史新证、尘封千年的史料新考、不为人知的秘史档案、让人百思不解的古物迷踪、迷雾重重的历史谜题等篇章,多从细微之处入手,搜寻历史的蛛丝马迹。作为历史的放大镜、透视镜和显微镜,不但从宏观上把握历史,还要从细微之处发现历史,帮助读者学习历史,增长知识。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历史人物、事件或文化知识,通过一篇篇小文反映大历史,展现中华五千年来历史的别样风貌。
《历史不忍细看》以大众为阅读对象,拒绝枯燥乏味,注重文字的灵动,把生动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作为遴选的原则,思想开放,无论观点还是材料,多有新鲜感,同时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叙述引人入胜。本书坚决摒弃人云亦云、墨守旧说的惯性思维,而是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发挥创造性的想象力,同时具有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不去追求所谓“宏大的叙事”,而是守住一个“真”字,在对史料收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历史逻辑对客观历史进行解构与重塑。不但向读者提供丰饶的精神资源,而且给人们以冲击、震撼和思考,使僵硬的历史充满活力。在云谲波诡、疑团迭生的阻碍之下,呈现历史的细节,把握历史的脉搏,揭露历史的真相,使读者体会知晓真相的欣悦,了解历史的鲜活与沉重,引导人们走进历史的深处,从中得到启迪和裨益。
《历史不忍细看》:
汉武帝心道那男子莫非是来刺杀自己的不成?于是大声叫喊,哪知男子扔下剑隐遁而去。吓出一身冷汗的汉武帝大叫侍卫护驾,并派人到皇宫内翻查,却一无所获。其实汉武帝一生杀人很多,很可能是因为心理原因产生了有人欲找自己报仇的幻觉。但彻查的结果令他很失望,刺客没有找到,反而在后宫和京城各百姓家中翻出大量的木偶和咒符。汉武帝因此认为有人用巫术制造神魔来刺杀他,于是下令严查此事。“巫蛊案”就这样掀开帷幕。
君主身边最不缺乏的就是小人,“巫蛊案”本来可以很快过去,但是有人却诬告当朝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施用巫蛊之术诅咒皇帝。公孙贺的夫人君孺是皇后卫子夫的姐姐,所以汉武帝与公孙贺关系素来亲密,公孙敬声也因父亲的关系担任太仆一职,负责掌管皇帝的舆马和马政。可是偏偏公孙敬声不争气,骄奢淫逸,贪财好色,收受贿赂,结果被关了起来,公孙贺于是抓了所谓的阳陵大侠朱安世,想要借此立功,帮儿子将功赎罪。
朱安世自然不能坐以待毙,就托人上书汉武帝,称公孙敬声和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并派遣巫师在天子所驰的马路上埋木偶人诅咒天子。朱安世这一告发有理有据,汉武帝立刻相信,就逮捕了公孙贺一家,把他们交给了当时的著名酷吏杜周查办。杜周公报私仇,不但杀了公孙贺父子,还将阳石公主和与本案没有什么关系的诸邑公主一起杀了,只因诸邑公主与卫子夫弟弟卫青之子卫伉是表亲,而卫伉与杜周结了怨。
虽然死了一群人,但汉武帝老来多疑,认为还是有人想要害自己,于是将“巫蛊案”交给了自己的宠臣江充查办。江充靠裙带关系取信汉武帝,他的“公正无私”是故意装出来的,但汉武帝却相当放心地将巫蛊案交由他来查办。在调查此案的过程里,江充完全将个人恩怨融入其中。在朝廷中,他最想扳倒的人就是太子刘据,因为他曾经抓了刘据的亲信,刘据向江充百般求情,江充却一意孤行,因此得罪了刘据。其实刘据对于此事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他也不是记仇的人,但江充却不这样认为,只想着借巫蛊案诬陷太子和皇后卫子夫。不过汉武帝对刘据疼爱至极,江充几次都没有成功陷害刘据,倒是刘据看出江充的歹心,一怒之下发动政变杀了江充一千人等。
已经深居简出、在长安城外甘泉宫养生的汉武帝不明就里,只知道太子杀了自己的近臣。恰在此时有人在汉武帝耳边不断吹风,说太子想要谋反。一开始汉武帝并不相信,便派了侍从去长安城探听情况。侍从到城外转了一圈,发现守备森严,没敢进城,转身便跑回甘泉宫禀告汉武帝,太子的的确确是造反了。或许是刘据倒霉,也可以说是汉武帝昏聩,就这样听信了小人之言,相信自己的儿子有谋反之心,于是向丞相刘屈麓发布敕令:立即发兵出击,对造反者一律杀无赦。刘屈氂本来无心害太子,无奈天子之命不能违抗,便派兵攻打长安城。
刘据本没有造反之心,所以根本没有重兵抵抗宰相的军队,只得发动百姓死守长安。但百姓只知道“太子造反”之事大逆不道,所以刘据大失人心,最后兵败如山倒,逃离了长安,没过多久便被找到,而那时的刘据已经自缢而死,其母卫子夫早在他之前已经上吊自尽。
一年以后,汉武帝才查清楚原来是奸臣搞鬼,害死了自己的皇后和太子,除了为太子平反、追封,再没有什么能够挽回。
小小的一桩巫蛊案,在皇帝的疑神疑鬼和小人的借机发挥下,使汉王朝的宫廷内外掀起了长达数年的血雨腥风,到头来只让人心生悲凉。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