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7357319
在内之膜,如在外之肤;在外之肤,如在内之膜;肤膜同位,从膜论治
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推陈出新,提出了“从膜论治”“引疡入瘤”的学术观点。本书系统阐述了刘尚义教授膜病理论的学术体系,探讨膜病概念及其辨证特色,总结其临床用药规律,深入阐述膜病学“在内之膜,如在外之肤”“在外之肤,如在内之膜”“肤膜同位,从膜论治”的学术内涵,并结合优势病种,介绍了从膜病理论出发治疗疑难病的处方用药经验。这是国医大师一生的经验结晶,有创新性,也为临床疑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第一章 膜病理论/ 1
一、 “膜”理论溯源/ 1
二、 从膜论治 / 2
(一) 思想起源 / 2
(二) 形成过程 / 3
(三) 理论内涵 / 4
(四) 核心要义 / 4
三、 膜病的辨证论治 / 5
(一) 膜病病位 / 5
(二) 膜病病因 / 5
(三) 膜病病机 / 7
(四) 辨证思路 / 7
(五) 治疗原则 / 9
(六) 分型论治 / 10
第二章 膜病发挥/ 21
一、 治肺之法,基本理论赋新意 / 21
二、 擅用风药,百病怪病生于风 / 22
三、 痰湿致病,因势利导治顽症 / 24
四、 痰瘀互结,疑难怪症多痰瘀 / 27
五、 引药活用,事半功倍走捷径 / 28
六、 阴阳为纲,阴中求阳善补阴 / 29
七、 整体观念,以查内外思周全 / 30
八、 膜病用虫,久病入络控走窜 / 31
九、 引邪外出,方法灵活有出路 / 32
第三章 从膜论治的创新意义/ 34
一、 首创理论,继承创新 / 34
二、 雅俗共赏,中西相济 / 34
三、 体系完善,治疗灵活 / 35
四、 未病思想,先防既防 / 36
第四章 临床运用/ 37
一、 肺系疾病 / 37
(一) 概述 / 37
(二) 医案选录 / 38
二、 脾胃系疾病 / 49
(一) 概述 / 49
(二) 医案选录 / 50
三、 肾系疾病 / 61
(一) 概述 / 61
(二) 医案选录 / 63
四、 妇科疾病 / 75
(一) 概述 / 75
(二) 医案选录 / 77
五、 恶性肿瘤 / 88
(一) 概述 / 88
(二) 医案选录 / 90
后记/ 103
刘尚义教授为第二届国医大师,精通岐黄,博览群书,常将各类文化、思想融入中医治疗中,擅长治疗各类内科疑难疾病,门诊病人摩肩接踵,佳音繁馈。而早年师从葛氏疡科第七代传人赵韵芬,故亦擅用丹药、药线治疗疡科疾病,在后期的临床诊疗中,刘尚义教授亦将“疡科理论”运用在内科杂病治疗过程中,疡理疗疾,疡法诊疾,疡药治疾。刘老据内外相通之理,提出了“从膜论治”思想,为内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刘老认为体内一些囊状器官,如将其内皮外翻,即犹如外在皮肤,故这些器官内膜之病,与外在皮肤之病即有共通之处,在内之膜如在外之肤,肤膜同病,肤膜同位,异病同治,即为膜病理论“从膜论治”的核心内涵。本书详细阐述了膜病的病位、病因病机、治疗原则。
膜病的病位,即黏膜所覆盖、通过官窍与外界相通的部位,包含呼吸道黏膜覆盖部位、消化道黏膜覆盖部位、泌尿系统黏膜覆盖部位、生殖系统黏膜覆盖部位等。膜病的病因为风、痰、瘀、毒。在长期临床诊疗中,刘尚义教授将“膜病”分为膜痒、膜疮、膜热及膜烂出血四类,不仅包含了疾病的症状特点,而且指出了疾病的发展阶段,并总结了四种类型膜病的辨证论治,如外风证、内风证、湿热证、痰热证、湿毒证、瘀毒证、阴虚证、阳虚证等。在治疗上,予以祛风辛散、清热解毒、燥湿化痰、活血化瘀、消癥散结、益气养血、补阳滋阴之法,将“消、托、补”三法结合。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本书进一步介绍了膜病理论在肺系、脾胃系、肾系疾病及妇科疾病、恶性肿瘤等方面的临床运用,并通过案例分析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膜病的临床治疗。
刘尚义教授常说“入则循规蹈矩,出则山花烂漫”,无论是外科疡科理论,还是中医基础理论,刘尚义教授在学习时遵理守正,纳诸家之法,融会贯通,并从国画、书法、京剧、围棋、周易等传统文化中,找出与中医的相通之处,将其运用于临床,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中医诊疗过程,“从膜论治”理论亦是如此。“从膜论治”理论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其体系在理论上有理可循,有迹可循。早期的“膜原”之说,结合现代医学,逐步扩展膜的部位,为“从膜论治”提供解剖基础;而中医整体观念,内外兼顾,为“从膜论治”提供理论基础;脏腑的内在关联性,风、痰、湿、瘀、毒等病理机制的一致性,为“从膜论治”提供治疗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希望各位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对中医传统理念及其创新魅力有所收获,并在临床诊疗中有新的体会。
杨 柱 唐东昕
2023 年5 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