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735415
1.中国兵器史研究奠基人,立体展示兵家思想流变,见证中国5000年文明史。
2.982幅古兵器图片,共展示兵器及实物近千件,真实重现兵器细节,还原中国古兵器风采。
3.100多种乾隆藏器大公开,源自中外博物馆、图书馆、皇宫及私人收藏。
4.数千条精确图注,无缝详解纵横战场的神兵利器。
5.民国大家十年寻刀,十年著述,打造亚洲古兵器研究的完整体系。
6.中国古兵器研究先驱周纬力作,以小器见证中国五千年文明史。
7.这不仅是一部兵器通史,还是收纳中国传统文化的纸上博物馆。
《中国兵器史》是中国兵器通史拓荒巨著,收录982幅古兵器图片,共展示兵器及实物近千件;更有100多种乾隆藏器大公开,源自中外博物馆、图书馆、皇宫及私人收藏。这些珍贵的手绘图片、拓片和照片,将旧石器时代起至清代的中国古兵器一一勾勒,令其跃然纸上,完美再现了中国古兵器的奕奕神采,立体呈现了中国兵器史的演变历程,令人真切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与价值。
导言
章 石兵(角、骨、蚌、玉兵器附)
节 原始石器时代及旧石器时代之石兵
第二节 中石器时代之石兵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之石兵
第四节 石铜器时代之石兵
第五节 玉兵
第二章 铜兵
节 铜器时代
第二节 三代铜兵
甲 所谓夏代铜兵
乙 商殷铜兵
丙 周代及春秋、战国铜兵
壹 周代及春秋、战国长兵
子 周戈
丑 周戟
寅 周矛
卯 周殳
辰 周代劈斫长兵
贰 周代及春秋、战国短兵
子 周刀/70丑周剑(匕首附)
叁 周代及春秋、战国射远器
肆 周代及春秋、战国防御武器
第三节 三代以后之铜兵
甲 秦代铜兵
壹 秦代长兵
贰 秦代短兵
叁 秦代射远器
肆 秦代防御武器
乙 汉代铜兵
壹 汉代长兵
贰 汉代短兵
叁 汉代射远器
肆 汉代防御武器
伍 附铜鼓
丙 两晋、南北朝及唐代铜兵
第三章 铁兵(包括钢兵)
节 周代铁兵
第二节 秦汉铁兵
第三节 晋唐铁兵
第四节 宋代兵器
壹 宋代长兵
贰 宋代短兵/149叁宋代射远器
肆 宋代防御武器
子 宋代卫体武器
丑 宋代守城武器
第五节 元代兵器(辽、金、西夏附)
壹 元代长兵
贰 元代短兵
叁 元代射远器
肆 元代防御武器
第六节 明代兵器
壹 明代长兵
贰 明代短兵
叁 明代系兵
肆 明代射远器
子 明代弓箭
丑 明代火器
伍 明代防御武器
陆 明代冶铁铸兵之法
第七节 清代兵器
壹 清代长兵
贰 清代短兵
子 清代军用刀及宝刀
丑 清代宝剑
寅 清代杂形短兵
叁 清代射远器
子 清代暗器
丑 清代弓弩
寅 清代枪炮
肆 清代防御武器
子 清代防守武器
丑 清代卫体武器
第八节 边疆各族兵器
壹 边疆各族长兵
贰 边疆各族短兵
子 边疆各族之刀
丑 边疆各族之剑
寅 边疆各族之标枪
卯 边疆各族其他短兵
叁 边疆各族射远器
子 边疆各族之弓弩箭矢及箭筒
丑 边疆各族之火器
肆 边疆各族防御武器
子 边疆各族防守武器
丑 边疆各族卫体武器
伍 边疆各族之鼓
图版
章 石 兵
( 角、 骨、 蚌、 玉兵器附)
节 原始石器时代及旧石器时代之石兵
原始人类, 工兵不分, 石器即石兵也, 以石片斫物则为器, 以石片格斗即为兵。故叙述石兵, 应自叙述石器始, 石器明则石兵亦明矣。石器时期之年代, 颇难为准确之估定, 尤其原始石器时代, 在真原始人未确定以前, 实难限定其年代也。若依各国考古学家普通估计之法, 则可假定新石器时代约在距今七千年至九千五百年之间, 旧石器时代约在距今九千五百年至四十万年之间, 再远则为原始石器时代。但其间尚有区域问题, 恐亦未可一概而论也。
原始石器时代之石器, 现在出土者颇少, 故尚未能为各期之分析。至于旧石器时代之石器出土者既多, 欧洲人曾为之分期如下:
旧石器时代前期分为舍利文化期及阿雪利文化期。
旧石器时代中期名为摩斯特林文化期。
旧石器时代后期分为奥利那西文化期、 梭鲁特文化期及马格德林文化期。
旧新两石器时代过渡期名为阿奇林文化期。
各期之名字, 均由欧洲地名而出, 但因已成习惯, 故他洲如美洲、 亚洲等处之考古团体,
掘出石器, 亦皆援引上列诸时期, 以相附合, 以相比拟。 法国考古学家德日进 (Dr援Teilhard de Chardin)、 桑志华 (E援Licent)、 步日耶 (H援Breuil) 诸氏, 在中国各地发现旧石器时代之石器, 亦均举以与上述诸期相比拟而定其年代。近年荷兰人在爪哇发现 “爪哇原人” 淤或 “爪哇人” , 及前期旧石器时代石器, 欧洲考古学家亦均认为与舍利文化期之石器因同式而同期。
吾人苟欲认识上述各期石兵之特性, 以便手执一器, 即可分辨其期代, 而为发掘时或鉴定时之标准, 则不可不知此各期石器之形式及制造之法。 兹为介绍如下:
在旧石器古之舍利文化期中, 几于只有一种石器, 法人呼为石拳, 英人称为手斧。其形式至为简单, 亦甚易辨别, 大都系天然石块, 略如中国端阳节所食之短体肥胖之粽子形, 边上当然凸凹不平, 底部稍圆而较为平整, 半系古人挑选之故,半系用多磨平之故。 此种老石兵, 欧洲多, 在小亚细亚与中亚细亚各地亦有出土者, 在中国出土之旧石器时代之石器中 (如周口店等处出土之石器) 则未曾见及,说者谓此可为中国人种非从西来或中西不同源之一证。 阿雪利文化期出土之石兵较多, 可分为石刀、 石刮等类, 不难一望而可辨别其形式, 但其制造之技术仍甚为简陋, 较之舍利期并无改进, 仅将天然石子敲去其碎片而用其中心石核耳。 降至摩斯特林文化期, 虽然石器仍形粗陋, 但其技术已有进步; 因不但利用石心 (石核),且已知同时利用敲下或落下之石片制器, 而制造之方法亦已较上两期为进化。盖在上两期中, 制造石器之法, 系以石击石, 去其碎片, 留其中心, 可谓一击或击一次而成; 摩斯特林期之石器, 则须再击始成。其法系选择石子之一面或一点而敲击之, 一击即可获得大小合意之石片, 石片敲下之后, 再将石子敲击以成器, 且整齐其边角, 使成锐利之边锋。 是以摩斯特林期石器制造之特点有二: (一) 将撞击的力量缩小在石之一点;(二) 再击或二重手工之打琢。奥利那西文化期的石器与摩斯特林文化期的石器大致无甚差别, 然亦小有不同之点, 此系先后人工差异之故, 欧洲考古学家大都能辨别。 再降至梭鲁特期, 则石兵及他种石器之制造尤形进步, 已有两面边锋, 犹如制刀者已能制剑矣。 迨至马格德林期, 制造石器之技术更加长足进展。 从前制作石器系以石击石而用其中心石核及碎片, 其始仅一次打击, 其后则
多次打击, 击而后琢; 马格德林期石器之制造, 已知利用居间器击打, 而不复以石块击石块。 譬如斯时燧石器之打击, 均曾经过一种中间媒介的工具, 如石凿、 石钻、石锤之类, 而不直接用力打击其石块; 是以马格德林期之石器, 其体积面积均能大小如意, 制成各种不同之器具。斯时人类之知识已大形进化, 可谓已有科学观念,因吾人至今亦尚沿用此种方法凿石也。至于阿奇林期, 系旧新两石器时代之过渡时期, 有人名之为中石器时代, 亦有人名之为尾旧石器时代。在此时期中, 马格德林期的艺术已不复存在, 系另以么石器 (日人译为细石器, 即含有结晶成分之小火石所制之石器) 代表斯时制作之石器, 此外并无他种特征。
就骨角等器言之, 人类自有生以来, 即知利用此等俯拾即是之天然兵器。至前后旧石器时代, 骨角器使用的范围愈形扩大, 可为其时代之又一区别。 在舍利期及阿雪利期中, 是否仅用天然骨角为器, 或已知加以人工制作, 虽尚不能断定, 但曾经使用骨角兵器则毫无可疑。 降至摩斯特林期, 则确知业已开始人工修制骨角器,但其形式及使用范围是有限制的, 颇为简单, 其制造之技术当然亦甚简陋。 至奥利那西期, 则人工进步, 遗有以鹿角制成之骨针及他种骨器甚多, 恐已有骨镞之可能。再迟至马格德林期, 则骨器之种类愈多, 制作的技艺亦愈形进步, 因斯期之人类已知利用间接琢击刻划之工具也。 至新石器时代之前, 阿奇林期中, 则斯时驯鹿业已绝灭, 鹿角制器因以不见, 而骨器制作的艺术亦复呈衰落之现象。 就美术方面言之, 绘画及雕刻之遗迹, 在西欧前旧石器时代之遗迹中, 尚无确定之发现; 在奥利那西期中, 则确已发现雕刻及造型艺的开始; 降至马格德林期, 则初的艺术已达之成就。 此种自然形象之造型艺术成为旧石器时代之动物画家及雕刻家之专长, 实为人类史上之特彩。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