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545389
萧惟昌(1407-1481),字有庆,号璞庵,广东吴川人,明景泰五年(1454)甲戌科进士。萧惟昌自幼胸怀大志,勤奋好学,文武兼备。而立之年随其叔父进京,服役于戍营,入锦衣卫籍。明正统十四年(1449),随英宗征伐蒙古瓦剌部南侵,英宗被俘,即史上“土木之变”。后萧惟昌弃武习文,于1454年中了进士,官至山东清吏主事。
萧惟昌在朝为官40多年,办事秉公、施正廉明、不畏强权、爱民如子,皇帝赐尚方宝剑一把让其惩治贪官污吏。萧惟昌的一生,富有一定的传奇色彩,被世人夸赞。本书为萧惟昌传记,采用章回体写法,共分18章,将萧惟昌的爱国情怀细致地展现了出来,文笔细腻,感情充沛,符合人物传记写作规范。
第一章 萧惟昌少年立志释安同大寨传功
第二章 结袁彬喜游嵩山拜高僧续武少林
第三章 白登山寻根胡虏中秋夜细听守伐
第四章 伐木紫荆伤关隘悼怀易水读荆轲
第五章 居庸关上览长城土木堡中隐儒医
第六章 勇士同聚那达慕丑角出演跳神场
第七章 胆巴寺挥毫退敌醉乐楼易装擒谍
第八章 云冈佛窟北魏开相爷诗章孟頫书
第九章 宣扬郑和建大业司礼王振掌朝纲
第十章 互市上樊忠说马栗树下汉女还乡
第十一章 朝贡使添乱北京宁顺王欲兴残元
第十二章 土木堡英宗被掳萧惟昌北京报信
第十三章 德胜门勇灭瓦剌大同镇计克也先
第十四章 郭登义释蒙马尔游家团聚五台山
第十五章 袁校尉护卫龙颜日月奴劝放英宗
第十六章 萧惟昌联捷进士太上皇夺门复位
第十七章 文武兼资扫邪恶敕封清吏振山东
第十八章 重回古堡祀忠烈致仕泉城归故乡
土木堡,属河北省怀来县,是万里长城塞外横山卧岭的村庄。提起它,人们就会忆起“土木堡之变”——英宗蒙难处。黄土高岗、驿路车辙:见证一场以少胜多的大血战,大明王朝精锐之师惨败于蒙古瓦剌,震惊全国。
远离粤西3000公里的土木堡(今称土木村),在我的脑海中时隐时现,长达半个多世纪,我留意它,是乡中先贤萧惟昌投身这场战争。我小时曾生活在振文外婆家,耳濡目染乡人对萧大人的深厚感情,他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尤其九死一生,护卫大明皇帝,传唱数百年。
萧惟昌,广东吴川大寨村(含今振文墟周边多条村庄)人,明正统三年(1438)入朝任职锦衣卫,成为英宗皇帝御营侍卫校尉。后习文参加科举考试,代宗景泰元年(1450)、二年(1451)联捷举人、进士,任户部顺天府清吏司主事。
正统十四年(1449),大明第六代皇帝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抗击南侵京城屏障——山西大同镇的瓦剌骑兵。回师时被5万敌人包围于土木堡,50万大军灰飞烟灭,英宗被掳。成为继北宋皇帝被女真族金国掳走后,又一位被胡族俘获的皇帝。
萧惟昌在土木堡战斗中,浴血奋战,后奉英宗圣谕,策马南奔突围回京,报告土木堡惨败的亲历见闻,朝野失色,京城恐慌。
此役,历史学家称为“土木堡之变”。这年,岁次己巳,又名“己巳之变”,记在史籍。今人同样铭记。2000年千禧年,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铭文作了纪实。
此后,萧惟昌在十月的北京保卫战、来年的晋北大同反击战中,英风豪气,血战凶狠的瓦剌骑兵,力克强敌,战功赫赫。影响吴川一代代的民众,练武健身,保国卫乡,将佐辈出。
文武兼资的萧惟昌,运用手中的狼毫,如挥动银枪,言志写心,朴实自然,情操高尚,横扫邪恶。所写《随征见闻》《于是冤》《旌忠祠》《吉祥》《石公鉴》《灾祸》等诗,字字如山重,声声似炸雷,唤醒君王,震动臣民。
土木堡大战的硝烟还未散去,萧惟昌怀着悲愤激昂的心情,作《随征见闻》七律一首,诗云:
六军兴动抗南侵,阉宦孤高霸绝伦。
惨罚忠臣憎脑胀,战亡勇士恨神昏。
乘舆北迫乾坤恸,策马南遁日月沉。
国脉趋衰寻法治,专心奋笔练精文。
这场大战,明军占着绝对的优势,兵力十倍于敌军的骑兵,又在自己熟悉的国土上作战,何以兵败如山倒?萧惟昌道出原因,“阉宦孤高霸绝伦”。虽说皇帝亲率六军出征,实由司礼太监王振发号施令,调兵遣将。不听大臣元戎平虏良策,布阵御敌计谋,最终被敌断了水源。又中敌酋提出退兵谈判的奸计,王振命令大军撤出阵地,结队回京,遭到敌骑伏兵的突然袭击,全军溃散覆没。“战亡勇士恨神昏”,“神昏”,是帝王昏庸无能。
萧惟昌的诗,冀望皇帝重塑至尊威严。希望自己登上两榜进士,辅助朝廷理政,效力百姓。
代宗景泰元年(1450)仲秋八月,英宗从大漠回到大明王朝,被幽禁南宫。景泰八年(1457),代宗病重临危之际,太监曹吉祥、大将军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拥兵砸破南宫围墙,骗开皇宫大门,拥立英宗重新登基,年号天顺,史称“夺门之变”。5天后,英宗经不住夺门之变有功者上表催促,以“欲立外藩为储君的谋反罪”,杀害兵部尚书于谦。于谦在北京保卫战中力排迁都南京的逃跑言论,调兵储粮,打败入侵的5万瓦剌骑兵,保住大明江山。
中流砥柱倒下,萧惟昌作七律《于是冤》,为于谦鼓与呼,诗中有句说:“冤魂霭霭谁呼散,众口声声有日申。”
天顺元年三月,蒙古鞑靼首领保喇率兵入侵晋北重镇大同。名将忠国公石亨率重兵出击,战败而回。英宗命萧惟昌回到御营效力,与御营校尉袁彬一起,率军到大同,打得保喇丢盔弃甲,伤亡惨重,落荒而逃。
英宗高兴之余,忘却“北狩”大漠,从天上跌到地狱的人生,宣旨在京城为王振立“旌忠祠”,以香木刻成这位太监的形状,立在祠内,享受春秋二祭。萧惟昌作《旌忠祠》,诗云:
非忠阉宦倒旌忠,异口同声斥腐庸。
滥费民财成铁证,祠中寂寞冷香供。
诗句直向皇帝颜面扫来。同袍诗友为萧惟昌斥奸除恶的正气胆量呼好,也为他敢摸龙鳞而担心。
天顺八年(1464)二月,英宗谕旨萧惟昌出任户部山东清吏司主事。八月,英宗敕封萧惟昌晋四品衔承德郎,赞赏萧惟昌抗敌立下赫赫战功,在顺天府任职业绩突出。萧惟昌不辱皇命,关心百姓,平息诉讼,智破大案,誉满山东。
570年后的2019年初夏,我来到土木堡,追寻正统王朝那场大战惨败的往事。
燕山南麓的土木堡,倚着著名的官厅水库,天气不冷不热,垂柳丝丝,温馨舒适。高大的白杨树立在村旁,拥抱一片片百亩千亩的葡萄园,一根根木桩或石柱上,盘绕着青龙似的枝蔓。这种紫色赤霞珠葡萄,引自法国的名种,是酿制葡萄酒的上乘原料。怀来县葡萄酒厂众多,清新的空气中,飘着美酒的醇香。
眼前亮丽的美景,掩盖了昔日血流漂杵的杀戮,土木堡的古战场遗址,仅见一座座的黄土堆,和别处的土堆一样,如果不作说明,很难想到这里是震惊世界的古战场。几百年的狂风浊流、暴雪凝冰,古堡坍塌、驿道无存,荒冢难觅,战壕填平。只见不远处的高速铁路伸向前方,列车飞驰而过,轻声细鸣,唤醒历史的思念。
我是乘坐火车,从广州至内蒙古包头市,这是一座新兴的钢铁工业城。热闹的大街广道、高楼大厦间,保留着广阔的绿草地——赛汗塔拉草原城。
入口不远的大广场,庄严的蒙古包牙帐前,立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巨像。朝道两旁,塑着跨骏马持刀挥剑、张弓搭箭的威武蒙古族将军。马背上的民族,生活在草原、飞驰在朔风大漠。
出包头转山西大同,经河北宣府,抵达土木堡。我之所以选择这条线路,因为当年的瓦剌骑兵,沿此线路挥兵入侵,狼烟冲霄,生灵涂炭,神州泣血,苍天垂泪。
往事如烟,也如歌。内蒙古早已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国现在56个民族一家亲。我多次到内蒙古旅游,徘徊在大兴安岭苍苍的松树林间,致敬满洲里第五代国门。观赏呼和浩特青冢,读民族友好女神王昭君故事。呼伦贝尔湖,嵌在大草原的明珠。陈巴尔虎旗呼伦诺尔天然牧场,令我流连。
早在1992年6月,我曾带领吴川文化摄影团队到内蒙古赤峰市图片社,参加草原风情——南海风光摄影展。再到250公里外的克什克腾旗,进行为期7天的采风,深入贡格尔草原白彦查干苏木(苏木,蒙古语,意为乡),其面积达2200多平方公里。我住过的乌兰呼布日独贵龙(独贵龙,蒙古语,意为村民小组),仅有14户人家。茫茫草原,云淡风轻。我写了散文《草原风情录》,诗歌《草原情韵》,拍摄了众多照片,留住草原对我的深厚感情。
想不到20多年后,我写作《文武萧惟昌》一书时,留宿蒙古包,喝奶茶,品奶酪,骑马信步,听马头琴伴唱草原之歌;临别仪式,壮行三杯酒,又涌上心头。
土木堡之变,是瓦剌贵族、残元势力发动的对大明王朝的战争。他们中也有善良的官兵。大明官军英勇卫国,善待放下刀枪的瓦剌敌军。广大瓦剌民众与汉族边民友好相处,坝上坝下,边境互市,蒙古族民众带着多彩的风俗及特产而来,汉民百姓回馈华夏厚重的文化和物品。
《文武萧惟昌》一书,是我在出版《陈兰彬》《状元——林召棠》《晚清外交大臣——陈兰彬》3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后,写成的吴川市明代初期乡贤的长篇传奇文学,以励梓里。在历史的框架内,合理推想,使情节多彩,人物形象丰满。书中主要人物、重大事件,在《明史》《明鉴》《史记》《高州府志》《吴川县志》《萧惟昌诗》有载。该书获2021年度广东省湛江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资金。岭南画派大师、台湾文化大学美术学系主任欧豪年教授,题写《文武萧惟昌》书名及作诗一首。本书不足之处,敬请读者、专家诸君指教,一并谨表谢忱。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