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809938
引子 小鞋匠的蜕变,低压电器大王的传奇
第一章 创业前传,不平凡的平凡少年
童年的考验
小小修鞋匠
一把锥子的力量
严父教育下的成长路
修鞋悟“道”
第二章 青云之志,金鳞岂是池中物
初涉商海试深浅
创业“第一桶金”:35元
鞋匠和裁缝的牵手
“借”出来的电器厂
严把质量,“求才”利“求精”
第三章 事业中兴,“求精”遭裂变
“7年之痒”
没人想要当“老二”
“求精”和平分家
“兄弟冤家”齐“斗法”
兄弟,还是兄弟!
第四章 融资上路,正泰稳步崛起
混战中奇招“破”市
“正道泰然”,品牌崛起之路
巨鳄挑战,正泰绝不退缩
正泰牵手GE
正泰生命线:质量为王
第五章 扬眉吐气,和跨国巨头“扳手腕”
报国信念,莫不敢忘
12年隐忍,转守为攻
知识产权保卫战
“我的品牌,我来维护”
第六章 太阳之城,新能源的追逐者
布局新能源:太阳能
光伏产业遭遇“滑铁卢”
运筹帷幄,架构科技产业链
缔造新神话:稳步新能源领域
第七章 专注专业,企业修行似人生
从爬山悟透如何做企业
不能只把水烧到99度
专注核心,同心多元化
舍得的智慧,得失的修行
第八章 散财聚才,正泰阔步改革当先
家族融资,首次“稀释”股权
树品牌众企联合,次降股稳固集团
扶持“知本”,三降股吸纳人才
正泰仍在路上,革命还将继续
第九章 立贤立亲?正泰如何传承
谁来接班,是个问题
传承的后路:“败家子基金”
传承的主旨不是财富,而是精神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第十章 反哺社会,“小家”“大家”共飞腾
扛起社会责任,树立正能量标杆
“功利”与“公益”
“另类”正泰,大鱼带小鱼
看淡“富豪榜”,争锋“纳税榜”
第十一章 创业智慧,南存辉的成功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
诚信为本,打造正泰金名片
自主创新,打造自立品牌
第十二章 个人魅力,南存辉的行与思
做人做事做企业,时刻心存敬畏
责任重于泰山
学之涯,无止境
“不管顺境逆境,切莫止境”
“以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
小鞋匠的蜕变,低压电器大王的传奇
2014年7月3日至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
平开启了为期两天的访韩之旅。随行的,还有一个由
250多人组成的中方经贸代表团。代表团成员中,全
国政协常委、浙江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
存辉俨然在列。作为中国新能源和科技企业的代表,
南存辉在7月4日举行的中韩经贸合作论坛上作了发言
。发言中,他借用了韩国总统朴槿惠2013年6月份在
北京演讲时说的话:“要走得快,就一个人走;”“
要走得远,就要一起走”。创业多年,南存辉并不贪
图企业走得多快,他所追求的,一直是企业如何能走
得长远。
南存辉,算得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草根英雄”
。在说南存辉之前,我们有必要说一说他的出生地—
—浙江温州。
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算得上是一个“地大
”的城市,陆域面积近12万平方公里。但是,它却算
不上是一个“物博”的城市,在这12万平方公里的面
积中,丘陵山地居然占据了总面积的78.2%,岛屿占
到1.5%,江河占到2.8%,而人们赖以生存的平原,却
只占到17.5%。所以,中国历史上人们公认的“土地
肥沃就意味着物产丰硕、百姓富裕”的规律,在温州
这片土地上并不成立。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什么资源就生
产什么产品。但是温州呢?除了100多公里的海岸,
几乎没有其他自然资源。所以,多年以前,生活在这
座滨海城市的人们,生活质量只能游荡在落后的水平
线下。
穷则思变,这句话用在温州人的身上,真是再恰
当不过了。正因为穷,他们才时刻想着如何摆脱贫穷
,时刻想着如何谋求改变。其中一些人,时刻用自己
的眼睛扫视着周围的一切,寻找着一切可以利用、可
以改变的机会。终于,机会来了。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上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
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
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中国
的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从此,“改革开放”成
为20世纪80年代至今最盛行的语言。
就在改革开放的前后几年,一些头脑敏捷的温州
人,似乎从周围的空气中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开始
慢慢地探出触角,尝试前方的路。于是,一批又一批
原本一无所有的温州人,抓住了身边转瞬即逝的商机
,开始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然后快马扬鞭,一路
狂奔。他们如同海面上汹涌的波涛,一浪跟着一浪,
后浪追着前浪,历经艰难险阻,创造了闻名遐迩的“
温州模式”,也书写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温州速度”
。这些人中,自然就包括南存辉。
在温州,南存辉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提
起南存辉,很多人最佩服的是他的创业精神、创业思
维、创业成就。可又有谁知道,这一系列让人佩服的
理由背后,是由不为人知的汗水和泪水浇灌而成的。
20世纪60年代初期生于瓯江之畔的南存辉,可以
说是“生不逢时”。他出生、成长的年代,正是物质
极度贫乏的年代。3年自然灾害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
,中国大地上又开始爆发了长达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
命,这对还没有完全恢复的中国经济,无异于雪上加
霜。
在南存辉儿时的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个字就是“
穷”。可以说,当时,南存辉的家里实在是太穷了!
穷到什么程度?吃的,是有了上顿没有下顿;穿的,
是补丁摞着补丁的衣服;住的,是外边下着大雨屋里
下着小雨的房子。这些记忆深深刻在他的内心深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成了他后来努力奋斗的动力
。
也可以说,南存辉成长的年代是“恰逢其时”,
因为如果没有当初刻骨铭心的贫穷记忆,也许就很难
有以后他绝不服输的动力。所以说,是时势造就了英
雄。
13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的家庭变故,南存辉不
得不担起养家糊口的担子,他告别了校园,走上了柳
市街头,成为一个子承父业的小修鞋匠,而且一修就
是3年。正是这修鞋的3年时间,教会了他很多宝贵的
人生经验,进而造就了优秀的品格,为他以后创业积
蓄了无限的力量。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也是一个英雄辈
出的地方。南存辉算得上是温州第一代民营企业家。
这一批民营企业家,大部分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这
个年代,人们充满着革命精神,但普遍生活困难;而
他们成长的70年代,正是集体主义盛行的年代,也影
响着他们的心路历程;80年代,中国开始走向改革开
放,而他们也开始迈向成熟的行列,有了追求个人成
功境界的资本。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个体经济开始起步,一份统
计数据显示:1978年,全国个体工商户的数量是14万
户,而到1986年,则达到了1211万户。“劳动致富”
对绝大多数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来说虽然还是
一个梦想,但“致富光荣”的意识已深入人心。
而南存辉,就是在1979年放下了修鞋的担子,毅
然决然地扑入了带给他无限诱惑的商海中,从此开始
了艰难跋涉。
如果说,刚进入商海的前几年,南存辉只是小打
小闹的“瞎折腾”,那么从1984年开始,他则正式步
入创业的历程——他和朋友合资,开办了一个求精开
关厂。虽然这个工厂很小,甚至还算不上工厂,只能
称作一个前店后厂的小作坊,但就是这个小作坊,后
来孕育了柳市低压电器的龙头企业——正泰。
今年,是正泰的30岁生日。在这30年中,南存辉
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打造成了一个国际化的企
业集团,业务范围涉及电器、太阳能光伏、清洁能源
产业。而做企业30年来,南存辉的身上,也围绕着无
数的光环: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世界青年企业家杰出
成就奖获得者;2002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40岁
时就已连续几年入选美国《福布斯》杂志排名的中国
富豪;一个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进中南
海汇报工作的“中国低压电器大王”;连续三届的全
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等。
然而,南存辉并不看重这一切,不管是命运对他
的眷顾也好,还是人生使然也好,他一直在人生的路
上稳稳地走着,继续谋划着正泰未来的发展方向。
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因为陷阱无处不
在,一个不小心,你就有可能跌进去,出来时,已是
满身伤痕。
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机遇与奋斗成为
时代的主旋律,只要你肯努力,这个时代自然不会亏
待你。
人们说,南存辉创造了一个传奇,那就是正泰;
而他本身也是一个传奇,一个由小鞋匠成长为中国低
压电器大王的传奇。
南存辉自己则说,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传奇,传奇
故事的背后是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自己的成功
得益于“两个翅膀”:一个叫理想,一个叫毅力。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风云变幻中,一批批企业
和企业创办者倒下去了,一批批企业和企业创办者也
相继成长。而南存辉,依然带领他的正泰集团,在大
浪淘沙中泰然前行,继续书写着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
传奇。
在追寻和回望中,探寻南存辉的成长轨迹,寻找
他的攻守之道,或许,我们能够找到解密这部传奇的
钥匙。
精彩文摘
小小修鞋匠
童年的记忆是苦乐参半的,但这并不影响南存辉的成长。尽管,他是那么不舍心爱的校园;尽管,他是那么想按自己的路走下去;尽管,他是那么想实现心中成为一名“国企工人”的梦想。但是,理想在现实面前,有时候是那样的苍白无力,毕竟,填饱肚子是第一位的。所以,南存辉不得不告别校园生活,开始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
只是,南存辉没有想到,自己走向社会后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修鞋。
从人生经历的角度来说,初入“江湖”的第一份工作,就如怀春少女情窦初开的第一场恋爱,不管是不是自己所期盼的,都很难品清其中的滋味,也许是浓浓的甜蜜,也许是淡淡的苦涩。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在心里留下难以抹去的记忆。
南存辉的第一份工作是修鞋,这与他日后运筹帷幄、纵横驰骋的电器、太阳能产业没有一丝一毫的关联。但是,修鞋的一些经历,却带给他很多体验和感悟,无形中,影响了他以后的路。
实际上,对于人生来说,第一份工作还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份重要性不是说我们要一步到位,终身从事这份工作,而是在这第一份工作的起点,我们选择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以后所要走的路。
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向近些年驰骋于商界的精英,盘点一下他们的第一份工作: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曹德旺,14岁退学开始放牛;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高中毕业后,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给别人照相;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第一份工作是教书匠;香港首富李嘉诚,第一份工作是在钟表公司当小学徒,主要任务就是泡茶扫地。
原来,他们的第一份工作都与日后所创出成绩的领域没有多少关联,也没有让人羡慕的地方,他们也没有值得炫耀的后台可以当靠山。但是,多年以后,他们却依靠自己的努力,抓住了正确的时机,一步一个脚印,打拼出自己的商业帝国,积累起自己的财富。
南存辉,也同样如此。
1976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这一年,持续了十年之久的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划上了句号。这一年,对南存辉个人来说,同样是一个转折点,他辍学回家,挑起了维系一家人生活的担子。
南存辉的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同时也有一手修鞋的好手艺,每当农闲时节,父亲就会带上修鞋的用具,在大街小巷摆摊修鞋,以此补贴家用。
父亲受伤以后,家中没有了劳动力,13岁的南存辉能做些什么呢?望着南存辉还没有成熟的面孔,望着他略显瘦弱的身躯,家人也犹豫了好久,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了半个晚上,最后,父亲拍板了:去修鞋吧。在父亲看来,修鞋不用花费太多的体力,它的劳动强度,是一个13岁的孩子可以承受的。
南存辉是聪明的,不仅体现在他的学习上,也体现在他学习修鞋的过程中。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掌握了父亲的大部分修鞋手艺,虽然手法还没有那么娴熟,但上街摆摊已是绰绰有余。
没过几天,在柳市的街头,人们开始看见一个瘦小的男孩,背着一只与自己的身高并不匹配的大木箱,从事与他年龄并不相符的工作——摆摊修鞋。
对于南存辉的出现,很多熟悉南存辉父亲的人都投来疑惑的目光:子承父业,年纪是不是太小了点?
在满是疑问的同时,人们又开始担心:修鞋是个苦行当,这么小的孩子,能坚持多久呢?
实际上,人们所担心并疑惑的,并非没有道理,修鞋虽然不是多难的技术活,却也有一定的技巧,同时又要求一定的手劲和韧劲,对于一个只有13岁的孩子来说,能做好么?
对于南存辉来说,能不能做好,并不是首要的问题,因为依靠他的聪明,他的努力,他的悟性,修鞋并不成问题。他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克服中国人都拥有的“面子”问题。
说到“面子”,我们都知道,包括我们自己在内,也有着比较浓厚的“面子”情结。“面子”,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现象。说白了,面子,就是自尊心与虚荣心的替代词汇,是人人都想要而且丢不得的东西。
自然,13岁的南存辉也有着非常浓厚的“面子”情结。他想到自己的同学正坐在课堂上,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再看看自己,却要坐在大街上,在来来往往的人们投射过来的异样的目光中,给别人修又臭又硬的鞋子,“面子”上确实是一个问题。所以,刚修鞋的前几天,南存辉像做了贼一样,不敢去人多的地方,他怕在那里遇见熟人,面子上过不去。但是,又不能窝在家里,所以,他只有背着那只大木箱,在人少的小巷瞎转悠。这样一来,见到熟悉的人的机会少了,同样,补鞋的人也少了,一天下来,基本上赚不到钱,只能空手而归。
连续几天都是这种状况,引起了父亲的注意。一天晚上,父亲把南存辉叫到跟前,对他说:与生存比起来,面子一点都不值钱。修鞋,靠的是个人的手艺吃饭,不偷不抢,以自己的劳动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不仅不丢面子,还很光荣。你自己好好想一想。
也许是父亲的几句话点醒了南存辉,也许是南存辉明白了自己肩挑的职责,父亲治病需要钱,家里吃穿用度也需要钱,如果挣不到钱,一家人将断了生活的来源。无奈,南存辉只得走到大街上,开始在热闹、繁华的地段摆摊。
初步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然而内心深处的“面子”感并没有完全消失,他的心忐忑不安。他怕被同学看见,嘲笑他;他怕被老师看见,惋惜他;他怕被熟人看见,同情怜悯他。
然而,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奇怪,越是害怕的东西,越是不请自来,更何况在柳市镇这个“弹丸之地”,害怕的总是要来的。
一天早上,几个早起上学的同学路过他的修鞋摊前,发现了他,其中有一个特别淘气的男孩子,捡起地上的一个小石子向他扔来,并向他大喊:“小鞋匠,挺像样啊,怎么样,不念书来修鞋,发财了吧?”嘲笑的话语像针一样扎在南存辉稚嫩的心上,但他没有分辩,也没有回答,只是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最终没有掉出来。
这次事件过去没几天,一天早晨,他正在摆修鞋摊,听见一句惊奇的声音:“南存辉,怎么是你?”抬头一看,原来是同学的妈妈。读书时,南存辉和这位同学是好朋友,关系一直不错。看着南存辉支起的鞋摊,她关切地问:“你怎么在这里补鞋?你学习那么好,放弃学业多可惜啊!”
南存辉嗫嗫嚅嚅地解释了原因后,这位妈妈流露出无奈而又满是惋惜的神情。
送走同学的妈妈后,南存辉也收起了鞋摊,独自一个人来到小镇边的水池旁,他呆坐了一天,同学嘲笑的话语敲打着他的思绪,同学妈妈惋惜的表情震荡着他的心灵。
看着潺潺的流水在眼前流过,南存辉放任自己的思绪,天马行空。一会儿,他想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想到自己那个“到国企里当一名工人”的理想;一会儿,他又想到了父亲的病痛,想到了母亲的泪水,想到了弟弟妹妹无助的表情,他感觉,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似乎要崩溃了。左半脑说,要面子,要面子;右半脑说,必须修鞋,必须修鞋。在左右两个半脑激烈的斗争中,右半脑最终获胜了。他还要继续修鞋。
今天,当我们说起南存辉的这段经历时,因为他的成功导向,我们可以把这段经历当作他人生道路上的一种考验,当作他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选择,但在并没有办法预知未来的当时,这个13岁的孩子,内心深处充满着纠结和挣扎。
在艰难的第一份工作面前,南存辉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继续前行。就是这份坚持,在不久的将来,也成就了他的一生。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修鞋也有很大的学问在里边:如果没有人来修鞋,那你就赚不到钱;如果来修鞋的人多了,先给谁修也是一个问题;修鞋的同行之间也有激烈的竞争,如何做到比同行修得又快又好,这还是一个问题;今天修了多少双鞋,赚到的钱是比昨天多还是比昨天少,这更是一个问题。
南存辉虽然年龄小,却并不是一个浑浑噩噩之人,他很有心,也很用心,在思考、观察中,他慢慢悟出了一些门道,也明白了一些道理,找他修鞋的人也越来越多。
于是,南存辉的修鞋摊前,经常呈现出这样一幅景象:好几位客人聚集在一起,互相聊着天,而南存辉低着头,认真的修鞋,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平静,两腿之间铺着一块黑色的围裙,左手拿着鞋子,右手灵活的转动着机器。不一会儿,鞋子就修好了,他用剪刀小心地剪去多余的线头,然后把鞋翻过来仔细检查一番,确定完全修好后才把鞋递给客人。
客人之间的对话是对这个13岁的小鞋匠所做的一个注解:“这个小孩手艺好,做事还认真,我大老远乘船过来找他补鞋。”“是啊,这个小孩人诚实,从来不多收钱,我们那里都晓得的,所以一大早就赶过来了。”
几个月下来,这个只有13岁的少年,已经被生活磨砺得有棱有角。他不再考虑自己的“面子”问题,自己不偷不抢,没有什么丢面子的;他不再理会别人的目光,满脑子想的,就是如何把鞋修得好一点,如何多赚一点钱。同时,看着每天走过修鞋摊前的形形色色的人,他心里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