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64006
本书并非讲历史
本书并非讲小说
本书表面处处讲三国,实际句句讲人心
本书告诉你三国故事里有多少你没看到的处世哲学
本书告诉你《三国演义》的奥妙到底在何处
翻开本书,你将了解另一面的三国……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人物的是是非非、分分合合一直令读者津津乐道。曾仕强教授根据其独创的“气球理论”,从三国故事中发现了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将三国故事的情节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相对应,从中会发现宇宙间的所有变化,都受一只看不见的手——规律左右。
人类看得见的所有作为,其实都逃不开看不见的手的掌控,顺应规律会事半功倍,逆规律而行则会事倍功半。
看不见的手也要和人心变化相配合。魏、蜀、吴俱已灭亡,但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却从未中断。读国学,不只是看个热闹,还要从中看出中国人的特性、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独有的文化特色。
序
前言
部 桃园三结义
章 在乱世中安身立命的奥秘
一、显隐秩序:一阴一阳之谓道
二、事在人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
三、黄巾起义:一定要做好组织传承工作
四、天象异变:隐秩序在操纵一切
五、黄巾余党投降遭拒:要准确衡量形势的转变
六、何进被害:得到机会还要会把握时机
七、董卓干预皇帝废立:不要用问题去解决问题
第二章 刘备白手起家终成功的奥秘
一、刘、关、张结义:与志同道合者联盟
二、关羽追随刘备:顺应天理者得人心
三、刘备大胜黄巾军:做领导者要带头向前冲
四、刘备劝阻张飞杀董卓:不生气要争气
五、刘备和孙坚同功不同赏:年轻时不必急于成功
六、张飞怒鞭督邮:忍耐应有合理的限度
七、三英战吕布:在实战中打造团队凝聚力
八、刘备投曹操:必要时可与现实妥协
九、刘备种菜与转投袁绍:形势不利时要懂得韬光养晦
十、古城聚义:团队同心,其利断金
第三章 曹操乘势而起发展壮大的奥秘
一、曹操发迹:起点高往往事半功倍
二、曹操误杀吕伯奢:一言不慎害终生
三、曹操推举袁绍为盟主: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位置
四、陶谦造成曹操家人被杀:讨好不成会反被记恨
五、曹操割发代首:奖罚严明方能统领团队
六、曹操厚待关羽:为留人才百般计
七、曹操官渡大战胜袁绍:智者让敌人自乱阵脚
第四章 选对老板跟对人的奥秘
一、吕布背叛丁原投奔董卓:为利跳槽难善终
二、赵云归刘备:为义跳槽择明主
三、李儒被斩与蔡邕哭董卓:为坏人帮凶难免害己
四、陈宫宁死不向曹操求情:有才能也要跟对人才有展示机会
五、关羽降汉不降曹:忠义之人不会轻易违背盟约
六、孔融和陈登错过与刘备共事:志同道合也未必能有机会合作
七、孙策收降太史慈:知人善用得共赢
八、郭嘉不幸早死:上下投缘也未必长久合作
九、刘表誓杀刘备:不要介入老板的家务事
第五章 动荡中纵横捭阖立于不败的奥秘
一、关羽温酒斩华雄:择适当时机展露锋芒
二、孙坚为藏玉玺发重誓:成为众矢之的者难有善终
三、王允巧使美人计:至柔有时可以胜至刚
四、董卓受禅台前被杀:逆取者要能顺守
五、李肃、王允有功亦被杀:功过有时不能互抵
六、刘备不受徐州:无法守住便不要盲目争取
七、刘备二投吕布:敌人有时也是救星
八、孙策用玉玺换江东基业:大事须由自己做主
九、袁术因玉玺惹杀身之祸:经营不当到头一场空
十、孙策步其父之后尘:乱世须自重
十一、孙权承父兄事业:敬老尊贤才能成大业
十二、袁绍死后三子内斗:未立接班人后患无穷
第二部 诸葛亮出山
章 刘备突破发展瓶颈的奥秘
一、刘备跃马檀溪:天救自救者
二、刘备深信水镜先生:转变观念才能转变命运
三、水镜先生不肯相助刘备:各人应尽己所能,各守其分
四、徐庶试刘备:厚道的老板更吸引高人
五、刘备三顾茅庐:要以崇敬之心求大贤
六、隆中对策定三分:做大事要战略为先
七、文武高才助刘备:识人善用为团队发展根本
八、水镜集团浮现:隐秩序尊重显秩序规律
第二章 寻求合作共赢局面的奥秘
一、刘表未能托孤于刘备:接班人需妥善安排
二、曹操百万雄师南下:既联合又斗争是难以避免的规律
三、蒋干劝降周瑜:急于表现者易被利用
四、周瑜欲杀诸葛亮:只顾自己利益的联盟不能长久
五、关羽华容道放曹操:敌人有时也是朋友
六、孙权讨要荆州:劣势时联盟才能共存
七、刘备重返荆州:找对人做对事
第三章 长远竞争中树立自我品牌的奥秘
一、刘备放走徐庶:仁德为先有时不一定有好结果
二、黄祖被杀的连锁反应:任何事情皆有因果
三、刘备不取荆州的盘算:长久累积的信用更有价值
四、徐庶重返新野却不留:信用比天大
五、刘备携民渡江:举大事者应以人为本
六、刘备摔阿斗:彰显人性化领导的魅力
七、赵云看破美人计:做事须智勇双全细心考量
八、诸葛亮欲杀魏延:要树立团队忠诚的文化
九、诸葛亮出山: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
第四章 蜀汉集团由弱转强的奥秘
一、徐庶来去匆匆:隐秩序将机会留给更适合的人
二、诸葛亮追随刘备:有才能的人更需要有度量的领导者
三、隆中对策:首先要定位好自己的对手
四、火烧博望坡:“空降兵”要烧好上任“三把火”
五、草船借箭:借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六、诸葛亮七星坛祭风:巧用玄虚实现目的
七、赤壁之战:事在人为,以弱胜强
八、诸葛亮算准曹操的逃亡路径: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
第五章 曹操得势却依然失败的奥秘
一、曹操杀孔融:刚直太过易取祸
二、曹操对酒高歌刺死刘馥:正确的建议也要选择正确的时机
三、曹操中计:心有成见的人易犯错误
四、赤壁一战之鉴:骄兵必败千古不变
五、曹操败逃中大笑:永不认输才能东山再起
六、曹操赤壁惨败的宿命:合理的不公平
第三部 大意失荆州
章 处理好竞争合作关系的奥秘
一、鲁肃讨荆州:居中策应者贡献
二、孙权嫁妹:不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三、刘备剁石发誓破曹兴汉:提防壮志为声色所迷
四、瑜、亮合作:联盟者合则有利,分则有害
五、周瑜之失:成大事还需格局宏大
六、诸葛亮吊唁周瑜:巧表悲痛化众怒
七、孙权屡次讨荆州:做强做大不如做久
八、刘备归还荆州三郡:各有盘算之下的妥协
第二章 抓住机会做大局面的奥秘
一、张松舍曹从刘:人格魅力作用大
二、刘璋请刘备入川却又怀疑:天下事无法十全十美
三、刘备善用张松、法正:对德行有亏之人只用其才
四、刘备不听庞统劝谏:凡事须顾及信用
五、庞统之死:凡事好从两面考量
六、张飞义释严颜:榜样的力量很强大
七、刘备自领益州牧:新面貌会带来新考验
第三章 曹操得天时却终失去机会的奥秘
一、曹操大宴铜雀台:落败之后需想法提振士气
二、曹操应对马超:计谋常常胜武力
三、曹操平定汉中:凡事不可得陇望蜀
四、曹操成为魏王:处在权力更需谨慎行事
五、左慈掷杯戏曹操:隐秩序后的警讯
六、曹操临终杀华佗:树敌太多会带来无限恐惧
七、曹操的选择:有才能者会左右大局
八、曹操一生的启示:用人还应德本才末
九、曹丕兄弟相争:不义者必自食恶果
第四章 与领导有效相处的奥秘
一、曹操隐诛荀彧:生不逢时要知进退
二、庞统被大材小用:以貌取人误人才
三、赵云截江救阿斗:涉及领导家事的好人难做
四、诸葛亮揣度刘备心:上下默契才能合作无间
五、诸葛亮对荆州留守的安排:行事顾忌亲疏留祸根
六、诸葛亮制止关羽与马超比武:针对不同的人巧解难题
七、诸葛亮赠张飞佳酿:同事之间心照不宣的配合
八、杨修被斩:擅自揣测上司心思的下场
九、诸葛亮推刘备为帝:改换思路只为团队大目标实现
十、关羽受五虎上将印信:戒除傲气才能成大事
十一、庞德誓死不降:过刚易折
十二、刘封被斩:大事面前不能光听别人意见
第五章 关羽名重天下却以失败收场的奥秘
一、关羽单刀赴会:刚而自矜并不利长远
二、关羽刮骨疗毒:增强团队信心还要重视团队发展
三、吕蒙突破关羽心防:知己知彼才能获得胜利
四、关羽败走麦城:一时疏忽便可酿成大祸
五、关羽失荆州:当正视一切对手
六、关羽受到后世崇敬:忠义精神的符号需代代传扬
第四部 三国归一统
章 忍辱成就大事的奥秘
一、张飞死于部下手:领导须有包容心
二、刘备不顾一切伐吴:感情淹没理智者必败
三、刘备东征惨败:凡事当适可而止
四、陆逊忍辱获胜:沉住气才能抓住战机
五、刘备一生的贡献:教化才是看不见的那只手
六、司马懿应付诸葛亮的办法:实力不济时忍字为先
七、诸葛亮气死曹真:利用对方矛盾坐收渔利
八、司马懿为何比周瑜高明:情绪管理比筹划能力重要
第二章 强势下属与弱势老板相处的奥秘
一、诸葛亮辅佐刘禅:与不高明的领导相处之道
二、诸葛亮治蜀的政绩:竭智尽忠做好自己的工作
三、司马懿乞守西凉:为避免上司怀疑可远离权力中心
四、诸葛亮上出师表:委婉谏言防患于未然
五、诸葛亮错用马谡失街亭:实践才是检验智谋的标准
六、诸葛亮自请降职:失败之后要勇于担责
七、刘禅召诸葛亮回成都:要善待老板身边的小人
八、司马师干预废立:做坏事冥冥中自有报应
第三章 诸葛亮保持晚节的奥秘
一、七擒孟获:攻心收心才能一劳永逸
二、诸葛亮不救孟达:智者也有误判
三、诸葛亮降服姜维:要注重寻找、培养接班人
四、诸葛亮痛惜赵云病故:老实人并不会吃亏
五、诸葛亮再上出师表:为达到目标当竭尽全力
六、诸葛亮病故:为公不为私得世人敬仰
七、省诸葛亮一生:警惕示好之人
八、姜维步诸葛亮之后尘:知遇之恩当倾力相报
第四章 博弈中选择因势利导策略的奥秘
一、刘备自立为帝:进退之间须算分明
二、孙权假意降魏:没有大格局就没有大成就
三、陆逊撤兵言好:行事适可而止为上策
四、刘备驾崩之后各方的反应:对大势一厢情愿的错判
五、曹丕在位七年之警:人要有自知之明
六、司马懿识不破空城计:有时可以把对手当成自己的筹码
七、曹真抢功遭败:上司不能一味鼓励下属竞争
八、张郃一生的启示:品德修养为根本
九、孙权见魏蜀交战后的选择:没有诚意的合作不长久
十、司马懿官拜大都督后的表现:善用示弱的力量
十一、孙皓投降司马炎:团队内斗导致无法发展
十二、邓艾与钟会两败俱伤:争权夺利要有尺度
十三、司马炎篡位一统天下:三国纷争终于落幕
第五章 交代好后事,使局面延续的奥秘
一、刘备托孤的启示(一):悔字诀产生的良好效果
二、刘备托孤的启示(二):显秩序下别无选择的选择
三、诸葛亮遗嘱杀魏延:善后一定要周全
四、曹叡托孤的启示:所托非人事难成
五、司马懿临死嘱二子:空泛的嘱托难落实
六、孙权病死东吴乱:内讧、家祸危害大
七、综观孙权一生:缺乏全局观的英雄
八、假糊涂真圆滑:阿斗症候群的扩散
九、三国终结:兴亡皆是百姓苦
结语
参考书目
序
人类的历史,离不开“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道是什么?便是平常我们所说的“秩序”,英文叫作 order。一旦disorder,那就是混乱、离谱、乱了套,被称为失道或叛道。道有阴、阳两面。阴面无形无迹,很难掌握, 也不容易说得清楚,称为“隐秩序”,英文叫作 latent order;阳面有形有迹,比较容易掌握,也比较容易说清楚、讲明白,称为“显秩序”,英文为 illustrated order。
隐秩序要通过显秩序来表现,但仍有部分常被称为“看不见的手”。而显秩序中,也有隐秩序的影子,时常使人觉得仿佛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
一般人看三国、说三国,都离不开魏、蜀、吴这三个国家。由于它们有形有迹,属于显秩序,大家都看得见,因而津津乐道。我们检视三国,发现多了一个“水镜王国”。这只看不见的手,显然属隐性,却能够布局天下,操控当时的局势变幻。在水镜先生的巧心安排下,刘备三顾茅庐,给诸葛亮提供了改变世界的平台;诸葛亮鞠躬尽瘁之后,又把焦点转移到了 司马懿身上。看得见的所有作为,都难逃看不见的手的掌握。不以成败论英雄,却实在难免“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结局。人世间的观点,不能不以人为本。“看不见的手”,也要和人心的变化合理地配合。
鲁肃似乎也是水镜集团的成员之一,他千方百计、费尽苦心要促成孙、刘联盟。周瑜亡故,鲁肃接掌都督,似乎和诸葛亮更有默契。曹操阵营的谋士徐庶,更不用说,他原先就是水镜先生安排给刘备的,后来才被曹操使计骗过去。庞统和诸葛瑾,表面上一在蜀、一在吴,实际上都是水镜集团的重要人士。让人难以相信的是司马懿,他忽起忽落,成为诸葛亮的主要对手,却在适当的时期,一肩担起水镜集团的重责大任。他百般忍耐、自我丑化、受尽讥笑和咒骂,都是为了促成一统天下,完成水镜集团的目标。
宇宙间的变化,只有一个道理:有看得见的现象,便有看不见的势力。其余万事万物,都是颠倒而迷惘,每一时刻,都可能变化、毁灭!
《三国演义》里的所有人物、事迹,都已经成为过去。但它所揭示的 道理,却永远存在。有形有迹的魏、蜀、吴俱皆灭亡。无形无迹的水镜集团所代表的势力迄今仍存。从尧、舜、禹、汤、文、武,一直延续到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并非西方人所体会的“不连续”(discontinuity)时代,而是延续不断的生生不息。这只“看不见的手”,时常更换不同的名字,却始终持续运作。身为炎黄子孙,务须将《三国演义》的道理发扬光大,使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能够免于盲目西方化的厄运,才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
我们采取这样的观点来探究《三国演义》所揭示的道理。至盼各界高明贤达,不吝赐教为幸。
曾仕强 于台北市明道阁
章 处理好竞争合作关系的奥秘
二、孙权嫁妹:不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孙权受周瑜的影响,非要把诸葛亮制服不可。听说刘备没了甘夫人,两人商议,假意将孙权妹妹许配给刘备,把他骗过江东来,看诸葛亮如何回应。他们的目标是让诸葛亮以荆州换回刘备。诸葛亮见东吴特使吕范到来,便已识破对方来意,建议刘备将计就计,既要得孙权之妹,又要保住荆州。刘备觉得此举太过冒险,犹疑不决。诸葛亮叫孙乾与吕范同往江东,传达两府合婚的意愿,并且预先定下三条计策,要赵云陪同刘备,一起过江完婚。
刘备与赵云、孙乾取快船十只,随行五百人,依计而行。首先拜访乔国老,使吴国太出面,逼使孙权弄假成真,把妹妹嫁给刘备,完成了一桩 政治婚姻。
新娘自幼习武,婚后常与刘备舞剑为乐。刘备毕竟是男人,有名有利有势之后,难过的便是美人关。与孙权妹妹婚后,刘备竟然把荆州大事 忘得一干二净。孙权接受周瑜意见,拨款修整东府,广栽花木,请刘备与 妹居住。又增女侍数十人,并赠送刘备金玉锦绮好玩的东西。刘备果然为 声色所迷,完全不想回荆州。幸好赵云遵照诸葛亮的锦囊妙计,虚报荆州 危急。刘备才和夫人返回荆州。
孙权和周瑜听说刘备夫妇逃回荆州,气急败坏,屡次加派追兵,无论如何也要把他们抓回来。赵云依第三计,恳请孙夫人亲自抵挡追兵。
刘备吃尽苦头,才返回荆州。周瑜不死心,亲自赶到江边。诸葛亮前来接应,喝令军士大叫:“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气得大叫一声,倒在船上,不省人事。
政治人物常常喜欢借着结成亲家,以增强实力,或交换利益。这桩婚事,原本是一场骗局。孙权事先连母亲都没有禀报,认为把刘备骗过江东,神不知鬼不觉地结束他的性命,便一切船过水也不留痕迹,当然不需要让母亲知道。诸葛亮算准了这一招,计就是上岸后,让随行五百军士全部披红挂彩,到处传播刘备入赘东吴的消息,使城中人纷纷口耳相传,并 且拜访乔国老,赠送名贵礼品。乔国老是孙策和周瑜的岳丈,和孙府交情甚厚,心想如此大事,自己居然完全不知,还是从刘备口中才知道,实在没面子。于是专程求见孙权母亲吴国太,一方面贺喜,一方面抱怨不通知他,想不到吴国太竟然也不知道。诸葛亮这一招,完全是抓住了人性的弱点。乔国老没面子,必然会找吴国太问。自己的女儿要出嫁,做母亲的居然不知道,吴国太恼羞成怒,立即把孙权喊来,大骂孙权为何瞒她。一连串的演变,俱在诸葛亮的掌握之中,对孙权和周瑜来说,却是样样都是意外,弄得他们手忙脚乱,完全乱了阵法。
结果如何?自然是诸葛亮妙计比周瑜高明。周瑜果真赔了夫人又折兵,气死也是活该。把领导者的妹妹当作工具,大施美人计,也亏周瑜想得出来,而孙权身为兄长,竟配合行事,难怪吴国太气愤至极,反而促成这一桩原本虚假的婚事。
如果真的结成亲家,对孙、刘联盟有助益,那也不错。偏偏周瑜不甘受辱,一再设法破坏双方的合作,那只看不见的手,才会暗助诸葛亮,使周瑜节节败退。
政治婚姻,本来就是一种残酷无情的手段。孙权嫁妹,原意是要以妹妹为工具,将刘备骗来江东,然后把他谋杀,以杜绝后患。想不到弄假成真,使孙权十分恼火。妹妹又和妹夫情投意合,好像完全没有国家意识。这种妹妹,必要时也要杀。刘备这种妹夫,更应该杀。
人有时为了某种特殊强烈的意识,会不顾一切,把所有的东西都集中在这一个目标上面。平时情绪冷静的时候,知道人生的目标是多元的,不应该是单一的。现在情绪起伏不定,既不安又恼怒,人生的目标就变成单一的。为了江山,什么亲情、友情、爱情,全都是假的。
隐瞒母亲、欺骗妹妹、计诱刘备,都在开拓疆域这一个大目标之下,成为正义的行动。何况孙策临终时,以外事多问周瑜为指导纲要。周瑜和刘备、诸葛亮,并没有什么私人恩怨。要杀刘备、诸葛亮,完全是出于公的需要。
孙权全力支持,处处配合,也同样为公而不是为私。
同样一件事,站在公的立场和站在私的立场,往往有不同的看法。站在公的立场,孙权的做法,并没有错。但是,站在私的立场,真是太卑鄙了,几乎毫无人性。公和私的距离,有时候竟然差这么远!
当公与私相矛盾、相冲突时,如何寻找合理点?那就需要我们通常所 说的政治智慧。孙权这种决定,显然不合情理,也就是政治智慧不高。以妹妹为饵来钓刘备,这种事情根本就不能做。相信孙坚、孙策地下有灵,都不会赞成孙权的做法。和父兄相比,孙权除了寿长,其他方面显然都不如他们。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