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325712丛书名: 21世纪知识产权系列教材
本书是清华大学法学院冯术杰教授独著的一本商标法教材,采用法律基本原理解说、法律规则阐释、司法案例点评和法律规则应用的四部分结构,对商标法及与商标法紧密相关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反假冒制度作了系统的讲解。在原理和规则阐释部分,就我国商标法领域争论的热点问题(比如“抢注”问题、商标权是使用取得还是注册取得等)所体现的业内对商标法原理和我国商标法制现实的各种认识予以点评和回应,以便从比较法和我国国情的双重视角指出商标法原理在我国的适用之道;在案例部分,筛选国内外典型和有争议的案例、国外立法、国际条约中的相关内容,对商标法制度的原理和我国的规则与实践进行分析。
本书共十一章,涉及商标申请和注册程序、商标注册的绝对条件、商标注册的相对条件、地名商标与地理标志、商标“抢注”的法律规制、注册商标权的灭失、商标权的行使、商标权的保护、驰名商标的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上的反假冒制度、混淆条款等内容。
修订说明
自本书于2017年出版以来,我国颁布或修订了多部与商标法有关的法律、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2018年《电子商务法》颁布,2019年《商标法》经历了第四次修改,2020年《民法典》颁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发布,2021年《商标审查及审理标准》经历修改并改名为《商标审查审理指南》。本书第二版对第一版中涉及的相关内容作了更新。另外,考虑到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反假冒制度(禁止混淆条款)与商标法的紧密关系,本书第二版也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
…………
编写说明
这部商标法教材的编写力求知识点的全面性、理论的系统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通说与新观点的结合、国内法与比较法和国际法的结合,在此特作说明。
就知识点的全面性而言,与专利法和著作权法一样,商标法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权利的取得(取得的条件和程序)和维持(注销、撤销和无效宣告的条件和程序);权利的内容和范围(排他权及例外);侵权救济(侵权认定和救济程序与措施)。本教材覆盖了商标法上述所有知识点。
就理论的系统性而言,商标权的取得与维持是权利有效性的正反两个方面,商标权的权利边界与侵权救济是权利范围的正反两个方面。贯穿这两个问题的一条主线就是商标的识别功能,它在上游决定着显著性这一商标权取得和维持的核心条件,在下游决定着混淆可能性这一商标侵权认定的基本条件。这“一条主线、两个问题”决定了本教材结构上的系统性:商标权取得和维持的实体条件基本一致,混淆可能性标准在商标权取得和商标侵权认定中基本一致,因而本教材在前面的权利取得章节分别评述具有共性的内容,而在后面的章节仅分别评述具有个性的内容。这种前后呼应的写法避免了重复并将知识点融会贯通。仅地名商标与地理标志、商标抢注和驰名商标三个内容,因其在我国目前法制中的特殊重要性而以单独章节评述。
就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言,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商标法实践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日趋丰富,这给法律的解释和适用带来了很多挑战,但也为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本教材紧密结合我国的法律和近年来的代表性案例,分析商标法原理如何运用到规则的解释和适用中,又在规则的适用中反思我们对商标法原理的认识。
就理论通说与新观点的结合而言,教材宜把理论通说介绍给学习者,但也需要就问题的分析角度和方法作出示范,包括对既有认识和做法的批判与超越。本教材在很多知识点的分析中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和理由,请读者以批判眼光研读。
就国内法与比较法和国际法的结合而言,一方面,欧美法上的理论和实践在对很多问题的分析中被用来作比较;另一方面,我国商标法上相关规则的条约渊源都被评述。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与美国相比,欧盟和欧洲大陆法系国家在商标法理论和制度上都与我国更具有同质性;另一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商标法制发展道路,对外国法的借鉴或对条约项下义务的履行都必须注意到我国商标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自己的制度体系。
自2008年开始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为硕士研究生讲授商标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课程以来,作者一直密切关注国内外商标法及相关竞争法领域的理论、立法、实践、政策,并经常参与法院和商标审查机关的疑难案件、规范性文件的研讨和论证,也为企业的商标申请和维权提供过策略性咨询意见。作者在上述理论和实践工作中的所知和所想都直接或间接地在本教材的内容中有所体现,希望这些内容对于商标法领域的研究人员、实务工作者和学习者有所帮助。书中的疏漏、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