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022092200002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薛定谔
- 让无数人瞬间顿悟的生命法则,引起抖音、B站、小红书、知乎等平台的疯狂讨论。
- 任正非、雷军、贝佐斯、巴菲特等大佬推崇的商业逻辑。
- 一切生命的底层逻辑,万物生存的终极规则。
- 生命的过程就是持续对抗熵增的过程。
- 从认知负熵、情绪负熵、财富负熵、身体负熵、沟通负熵、行动负熵六大维度,摆脱精神内耗,对抗无序的人生。
《熵减法则》
生命的过程就是
持续对抗熵增的过程
为了保持屋子整洁,我们需要经常打扫;
为了不让自己懒散,我们需要变得自律;
为了能够高效工作,我们需要合理休息;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需要科学饮食;
一切生命如果不向外吸收能量,就会慢慢衰弱,直至死亡,这是熵增。熵增让所有事物都在向着无序发展。一切生命为了保护自身不受侵蚀,促进生存与繁殖,不停地吸收能量,保持机体代谢,不断持续分化,这是熵减。熵减是熵增的对立面,世界上所有的生命只有不断熵减才能从无序变成有序。
《熵减法则》从认知负熵、情绪负熵、财富负熵、身体负熵、沟通负熵、行动负熵六大维度,帮你构建熵减的生活方式,对抗无序的人生。
《熵增定律》
我太难了!我太难了!我太难了!
为什么放弃容易,坚持很难?为什么懒散容易,自律很难?为什么变坏容易,变好很难?为什么变胖容易,变瘦很难?为什么分心容易,专注很难……这些问题看似毫不相关,其实背后都遵循熵增定律。
熵增定律是由德国人克劳修斯提出的物理学定律,揭示事物总是向无序的方向的发展,*终走向灭忙。其中“熵”表示事物内部的混乱程度,当内部很乱时,可以说代表熵值高,当内部有序时,代表熵值低。
本书通过成长型思维、心流、罗森塔尔效应、马蝇效应、霍桑效应、复利效应等11个熵减法则,让你轻松应对充满麻烦的人生。
《熵减法则》
第壹章 认知负熵:实现人生熵减的起点
北极星思维:将目标拆解成可执行的步骤 003
你要去往哪里 003
了解人生的OKR 005
你人生的OKR 007
选择思维:解决难题的关键思维 011
原则一:观察 012
原则二:试错 014
原则三:创造选项 016
策略思维:帮你获得持续行动力 019
减法策略 020
环境策略 023
约束策略 025
概率思维:用概率来分配人生资源 027
胜率、赔率和下注比率 028
从“概率思维”到“用概率来思维” 030
复盘思维:用复盘来提升自己的成功率 035
复盘的两个误区 035
复盘实例操作 038
第二章 情绪负熵:提升情绪智力的熵减法则
情绪熵:摆脱焦虑的两大途径 045
进化而来的负面偏差 046
避免负面偏差的两条途径 048
识大局:梳理自己的幸福曲线 052
35岁危机 052
如何降低预期 054
如何提高现实情况的水平 056
防御力:三种属性专抗情绪熵 059
韧性:建立自我复杂性 059
招架:ABCDE认知疗法 061
抗性:斯多葛学派心理方法 064
医疗箱:遭遇瞬时情绪怎么办 067
情绪劫持 068
情绪劫持的觉察与预防 070
如何练就情绪劫持免疫 072
“遥控器”:情绪负熵的6个“按钮” 074
“暂停键” 074
“音量键” 075
“静默键” 076
“快进键” 077
“录制键” 078
“开关键” 080
第三章 财富负熵:实现财富自由的熵减法则
定目标:财富自由需要多少钱 083
关于财富自由的思考 083
财富自由的标准与实现 086
选路径:为什么不买股票而买基金 091
为什么不提倡买股票 091
买基金的本质是认知变现 094
认识历史:10%的年化收益率并非遥不可及 098
三个历史数据 098
减震的技术 101
认识自己:克服人性弱点才能赚取收益 105
频繁交易的陷阱 105
方法一:降低触发条件 108
方法二:增加摩擦成本 108
方法三:堵不如疏 110
认识周期:聪明人选择在胜率高时做功 111
认识周期 111
理解四类跨度的周期 114
资产配置:慢慢变富的科学策略 120
扩胸和减震 121
资产配置的再平衡 123
防御/进攻姿势切换 125
梦之组合:成为基金经理们的经理 127
如何选择资产配置“梦之队” 127
评价基金经理的四大维度 129
如何打造资产配置“梦之队” 131
交易系统:顺应人性才能知行合一 134
价值投资者的交易系统 135
趋势交易者的交易系统 136
第四章 身体负熵:五大延缓身体熵增的途径
吃喝策略:怎么吃才能为身体减负 143
你是你吃出来的 143
定目标、追过程、得结果 145
策略:构建大脑奖励 147
从策略到行动 149
运动策略:有效减脂的关键策略 153
较为的运动方式之一:慢跑 154
较为的运动方式之二:跳绳 156
较为的运动方式之三:椭圆机 157
早起策略:早起让你每年做成一件大事 160
早起,提升生命的宽度 160
为什么早起比熬夜更有效 162
如何养成早起习惯 163
睡眠策略:这样睡觉有效 167
睡觉对你有多重要 167
90分钟睡眠周期 169
R90睡眠法 171
小憩策略 173
冥想策略:获得四类冥想收益 175
你为什么要冥想 175
正念冥想 177
第五章 沟通负熵:让沟通成本降到*低
识人式沟通:事半功倍的沟通秘密 183
四类行为人格 183
四个维度帮你准确识人 186
谈判式沟通:3个范式助你快速达成沟通目标 192
一次“无声”的谈判 192
范式一:不等价交换 194
范式二:利用准则 196
范式三:情感补偿 197
结构化沟通:让你的沟通更有力量 200
模型一:SCQA 200
模型二:STAR 203
模型三:Why-What-How 205
选择式沟通:更容易达成共识的沟通方式 208
选择权与内在动机 208
承诺一致性与达成共识 210
选择式沟通两步走 212
非暴力沟通:激发别人善意的心法和技法 216
暴力沟通的原因 217
心法:感恩练习 219
技法:非暴力沟通三步走 220
第六章 行动负熵:实现人生熵减的终点
鲁莽法则:从“先完成,再完美”到1000%提升 227
为什么完成大于完美 228
1000%提升 231
从鲁莽法则到1000%法则 232
动机法则:用行为设计找到自己的黄金行为 235
再次厘清人类行为模型 236
行为设计的三个步骤 237
行动四象限 240
行动法则:两个要素让黄金行为反复出现 243
从小能耗开始行动 243
触发为什么重要 245
两种触发让你行动起来 247
首步法则:改变,从重复微小的步开始 250
我的财富负熵首步行动 250
首步行动为什么远优于站在岸上旁观 252
为什么首步行动能助推你达成更多行动 254
首步行动四步走 255
涌现法则:用一个公式,成为你要的样子 258
个人涌现的时代已来 259
如何实现个人涌现——核心人生算法 260
如何实现个人涌现——大量重复 263
《熵增定律》
第壹章 一切问题的底层规律:熵增定律
节 来自物理学家的发现
万物演化的终极规律
克劳修斯的发现
对抗熵增的两条路径
好的状态:精神负熵
第二节 万物以“负熵”为生
华为的活力之源
持续做功的亚马逊
信奉开放系统的谷歌
第二章 熵减法则:成长型思维
节 容易成功的方法论
不断挑战才能成长
成长型思维的三大误区
构建成长型思维模式
第二节 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从“你不行”到“世界冠军”
从全身瘫痪到催眠大师
成长型思维成就领导力
第三章 熵减法则:损失厌恶原理
节 比起成功,我们更害怕失败
我们天生喜欢规避风险
因害怕损失而改变
星星法则,做出持久改变
小心被别人套路
第二节 通过“损失”激发行动
激励工作的话术
在线教育的套路
商家的“限时活动”
第四章 熵减法则:从众效应
节 别人都在做,我也要做
阿希的“线段实验”
从众行动的三要素
给自己一个内在动机
第二节 不能被群体“抛弃”
主场优势的从众效应
利用从众心理克服恐惧
对抗系统外部的熵增
第五章 熵减法则:路径依赖效应
节 以前怎样,以后还怎样
沉没成本带来的魔咒
从形成到失效的规律
路径依赖的好处和反噬
第二节 打破路径依赖
流传至今的“QWERTY”键盘布局
打破路径依赖,实现业绩增长
自我改变的三大法则
第六章 熵减法则:心流
节 自我意识的体验
成长体验
心流产生的五大路径
第二节 精力充沛的工作方式
在工作中创造心流
游戏化教学
第七章 熵减法则:罗森塔尔效应
节 相信是好的鼓励
来自老师们的期望
破解负向罗森塔尔效应
改变你的口头禅
第二节 你是棒的
生活中的罗森塔尔效应
激发他人的善意
第八章 熵减法则:马蝇效应
节 我们都需要一点“刺激”
来自林肯的思
为自己构建“马蝇”
第二节 给自己一个竞争对手
华为蓝军:职业“马蝇”
腾讯赛马:彼此互为“马蝇”
花钱雇“马蝇”
无法实现“大成”就很痛苦
第九章 熵减法则:德西效应
节 报酬越高,兴趣越小
报酬与兴趣的悖论
外部动机的失效
内部动机的三大要素
第二节 科学激发内部动机
激发自我的内部动机
保护内部动机
《魔兽世界》的激励模式
第十章 熵减法则:霍桑效应
节 我们渴望被关注
我们都想展现更好的自己
第二个心理现象
第二节 越被关注,越优秀
快手的崛起
看见别人
看见自己
看见孩子
第十一章 熵减法则:帕累托定律
节 做20%重要的事
二八法则
提高思考率
提高学习能力
提高探索能力
第二节 摆脱“穷忙”困境
格力电器的突围
找到20%重要的事
找到“第二曲线”
第十二章 熵减法则:复利效应
第壹节 人生的策略
有价值的思维
“很湿的雪”
“很长的坡”
第二节 做长期主义者
复利的四大途径
无形资产复利
财富增长复利
个人成长复利
参考文献
《熵减法则》
好的人生,从熵减开始
“一起有策略地利用概率对抗熵增,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知道吗,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推动你看到了这行文字。这也说明,你人生的蜕变从此刻正式拉开了序幕。
这是为什么呢?这要从一个宇宙终极定律——“熵增定律”说起。熵代表一种无序程度;熵增表示这种无序在不断累积;而熵增定律则被人们称为物理学界可怕的定律,没有之一。因为它意味着一切都在从秩序走向混乱。熵增定律认为,在孤立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做功,那么整个系统就会退化为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一团物质。对个人来说,熵增定律在我们身上出现的条件也一模一样。,孤立系统:每天的工作和生活是两点一线;第二,没有外力做功:缺乏“外界能量”输入做功。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曾和你一样,每天上班、下班,回家玩游戏、看小说、追剧,没有太多压力,也没有太多动力,活得随波逐流,沉溺眼前的安逸。但人总会觉醒,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你想要的人生,可当下的你对此无能为力。如果你感受到了这份痛楚,那么你是幸运的。为什么?因为此时的你就如同《黑客帝国》中的尼奥,选择吞下了红色的药丸,从此可以看到“真实的世界”。不过真实的世界又是残酷的,你虽想打破孤立系统,却苦于没有方向;你在职场受了委屈,却依旧选择内卷,只因焦虑35岁危机;你想努力精进,却敌不过惰性,结果总是让自己大失所望。以上这些,我都经历过。
面对熵增定律,物理学家薛定谔说:没人能逃过熵增,但高手懂得对抗,生命以负熵为生。负熵的实现也有两个条件:,打破封闭系统;第二,引入外部力量做功。比如在凛冽的冬天,房间里很阴冷,但因为你的床上有电热毯,电热毯的电线与电网相连,引入了外部电能做功,这才让你的被窝格外温暖。假设地球在宇宙中流浪,那它本身仅是个冰疙瘩。但实际上,在太阳引力的作用下,地球每时每刻都在相对合适的距离公转运行,受到太阳辐射热能滋养。久而久之,这颗星球逐渐有了生物繁衍,万物生长。
电热毯安全发热因智慧与设计而来,地球生命的诞生因巧合与运气而来;前者是策略,后者是概率。策略与概率将作为本书重要的关键词,在后面的内容里高频出现。
为了帮助你有策略地对抗熵增定律,通过概率成为更好的自己,我根据自己践行得出的反馈和结论,把本书的脉络按顺序梳理为认知负熵、情绪负熵、财富负熵、身体负熵、沟通负熵和行动负熵六个部分。
- 认知负熵。认知负熵既是实现整体负熵的起点,也是帮你确定成长方向终局模样的终点。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一只空碗里放入一颗小钢球,钢球虽然会在自由落体后在碗中开始做阻尼运动,但它终会被引向重力的方向。而很多人之所以迷茫,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本质上是没有想明白自己“重力的方向”到底应该在哪里。而有些好不容易找到自己人生目标的伙伴,又不擅长把大目标拆解成每月、每周、每天的小目标和落地行动;在面对选择时,也没有到底该怎么做选择的成熟范式;对自己的精力、时间、注意力的分配毫无策略;没有胜率、赔率、下注比率的意识;更别说有每次行动后反思和调整的习惯了。所以,在这一章节,我会分别用北极星思维、选择思维、策略思维、概率思维和复盘思维等思维模型来协助你解决这些问题。
- 情绪负熵。你一定听过情商这个词,但很多人都对它有误解。事实上,情商不是很多人想当然以为的“情商就是会说话”,它本质上是一种情绪智力,也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情绪的感知、认知和管理水平的体现。有人很有天赋,能很快从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熵里恢复过来,但更多的人则需要从头学习。我自己尽管属于“更多的人”的那部分,但是通过修炼,我已经把大量读书后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方法浓缩成知识结晶,帮助你了解我们为什么会陷入情绪;面对35岁危机,我们该怎么办;作为人生游戏中的玩家,要怎样在韧性、招架和抗性属性上增加技能点来抵御情绪熵;遭遇瞬时情绪暴击后,有什么实用的应对策略。在章节的后,我还会送你一个为你精心准备的“情绪遥控器”,帮助你尽可能地去靠近情绪自由。
- 财富负熵。财富负熵是有策略对我们个人的财富做功,是撑起我们整体负熵的重要支柱。它的目标不是让你赚到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而是让你通过厘清思路找到路径,通过概率思维和前人验证有效的策略,让你在财务方面拥有稳健的正现金流,从而在现实与价值观发生冲突时(比如周围一堆同事陷入职场内卷不得不加班表演给领导看时,你却可以潇洒地下班走人),拥有“不想干什么时就不干”的底气。这些财务策略能让你站在华尔街大师们的肩膀上,通过定目标、选路径,认识历史、认识自己、认识周期、学会资产配置、建立梦之组合、理解交易系统,战胜人性中的贪、嗔、痴、慢、疑,用提升财务认知的方法和策略来提高投资赚钱的胜率。如果你初次接触投资,可能会感到有些难,但请你相信: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 身体负熵。身体负熵是另一个重要支柱。尤其在我们年龄见长后,我们会越来越发现它是一串0前面的那个1,没有这个1,再多的0也还是0。所以,虽然身体衰老,走向熵增不可避免,但本章的目标是以“吃、动、早、睡、冥”(吃喝、运动、早起、睡眠、冥想)这五种不同的身体负熵策略,去延缓衰老的到来。
- 沟通负熵。认知、情绪、财富、身体,这些都是我们与自己的关系;沟通负熵则要解决我们与别人的关系。为了能实现社交自由,让自己在处理与别人的关系时游刃有余,我们还需要践行沟通负熵,把沟通的摩擦成本降到*低,从而尽可能去实现彼此的共赢。在本章中,识人式沟通、谈判式沟通、结构化沟通、选择式沟通以及后的非暴力沟通,都是我亲测有效、能让你在沟通场景中拥有高概率获益的优选策略。
- 行动负熵。《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曾说,任何事物的达成都会经过两次创造,一次在头脑中,一次在真实世界里。在后这一章,为了让你不仅仅是前五章知识的观光客,也为了把这些知识内化成你自己的东西,将它们在你的真实世界里创造出来,你必须通过行动落地。因此,我将手把手和你一起践行鲁莽法则、动机法则、行动法则、首步法则和涌现法则,陪你负熵前行,终一步步接近你想要成为的样子。
本书是《熵增定律》的姊妹篇,也是熵增定律从原理理论到应用实践的场景化落地。事实上,《熵增定律》作为我的第四本出版物,自发行以来受到了数万读者的好评反馈。大量读者开始践行“生命以负熵为生”,认为“价值远远大于价格”。
这些反馈触动了我,给我注入了能量,让我继续动笔,决心更系统地以“个人需求”为主要场景,以拆解和厘清“个人践行负熵”为目标,尽可能帮助读者在阅读与实操后,能生活过得更好,在个人成就领域能拿到结果。为此,我依旧每天5点起床写作,通过打破封闭系统,引入大量外部能量(书籍、经验、他人智慧)做功(践行在生活和工作中),终把这些实践的体感和反馈成果按照以上六大维度梳理成你正在阅读的这本书。
后,我想再次与你分享我在《熵增定律》中的金句:改变的本质,是创造新经验代替旧经验。创造新经验需要用新方法,获得新反馈、新强化,并切身体验它。
如果你是《熵增定律》的老朋友,那接下来让我们再次开启一趟学习之旅;如果你是新朋友,那请允许我向你发起邀请:“很高兴认识你,我是何圣君,我们这就出发,一起有策略地利用概率对抗熵增,成为更好的自己!”
概率思维:用概率来分配人生资源
行动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吗?
不是的,行动能不能有不错的产出,有时候还要靠运气。
什么?一本讲负熵的书居然开始讲玄学?确定没选错书吗?
你的心里是不是有十万头神兽在奔腾:好不容易开始向着北极星,沿途观察、试错,甚至不惜披荆斩棘创造选项,依靠策略持续行动起来了,你居然告诉我“还要靠运气”?那我一切的准备和努力岂不都白费了?
当然没白费。只是在真正开始之前,你还需要补充概率思维来管理运气。
什么是概率思维?它是基于深刻理解胜率、赔率和下注比率三个关键要素的一种思维方式。
胜率、赔率和下注比率
胜率是获胜的概率,用公式来表达:
胜率=成功次数/(成功次数 失败次数)
假如在一个袋子里共有100个小球,其中90个是红球,10个是黑球。现在你可以任意从袋子里摸一个小球,你希望摸到红球算作赢还是摸到黑球算作赢?问题的答案连小学生都知道,因为摸到红球的概率是90%,而摸到黑球的概率只有10%,谁选摸到黑球赢,谁就是在犯傻。
可是,事实一定是这样吗?
现在,我们加入赔率的因素。
赔率是赌博公司的一个收赔指数。
赔率=获胜盈利数/失败亏损数
比如押一匹黑马跑赢白马要花10元,但只要黑马胜出,就能赢20元,那么此时押黑马赢的赔率就是2倍(20÷10=2)。
回到摸红、黑小球的游戏,我们知道摸到红球的概率高,有90%;摸到黑球的概率低,只有10%。但假如摸到红球的赔率是1.2倍,而摸到黑球的赔率是120倍(即花1元去摸小球,摸到红球奖励1.2元,但摸到黑球奖励120元),那么只要摸小球的次数足够多,是不是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去选择摸到黑球算作赢呢?
你可能马上就要表示赞同了,但我还是劝你先等等。因为除了胜率、赔率,我们还要考虑下注比率。下注比率决定着下注时你要押多少筹码。
继续来摸红、黑小球。假设有一个玩家,他充分地考虑了胜率和赔率,于是与对方商定摸1万次。不过此时对方提了一个要求:每次必须把所有的筹码都押上。
这就没法好好玩了,对吗?因为all in(全部筹码投入)黑球,很可能轮就会输个精光;而如果all in红球,就算100个小球里装上99个红球,也很可能在某一次输个精光。
所以,把所有的筹码都押上的这项设置就是一个坑,对吗?先别急着说对,因为还是有解的。比如尽管需要把所有的筹码都押上,但每次押注时,你可以把90%的筹码押给红球,把10%的筹码押给黑球。那么此时如果摸出的是红球,那么黑球部分的筹码的确全都损失了,但红球部分则有1.08倍(99%×1.5=1.08)的收益;而如果摸出的是黑球,那么红球部分的筹码虽然也都损失殆尽,但黑球的收益部分高达12倍(10%×120=12)。
这就是典型的对冲。你看,是不是懂点概率思维就能旱涝保收,而且如果有黑天鹅事件出现,还有大丰收!
从“概率思维”到“用概率来思维”
17世纪以前,欧洲人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天鹅的颜色都是白色,直到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黑色的天鹅,这才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在现实生活中,凡是发生概率很小,但又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被统称为黑天鹅事件。比如泰坦尼克号撞冰山、2001年美国9·11事件、2008年金融危机,这些都被称为黑天鹅事件。
黑天鹅事件的发生概率虽小,但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发生一次,这是怎么回事?这种现象依然可以用概率思维来解释。1%的概率低不低?50%的概率高不高?
假设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是1%,重复做多少次发生的概率就会变成50%?答案是68次。因为1%的发生概率等于99%的不发生概率,而99%的68次方约等于50%。(1-50%)的不发生概率就等于50%的发生概率,因此只要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是1%,重复做68次后,那么它发生的概率就高达50%。
巴菲特曾说,有些事情我知道肯定会发生,但是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如果你的面前有一个袋子,袋子里有1000个球,其中铜球有750个,银球有240个,金球有10个;铜、银、金三种球的赔率分别是1.1倍、10倍、100倍,此时,你该如何押注才更合适?
别去纠结铜、银、金三种球到底该如何押注了,因为到这里为止已经很难再有反转。“胜率、赔率和下注比率”的概率思维你现在已经大致理解了,你甚至还看透了黑天鹅事件随着次数增加必定会发生的本质。
除非随着时间的推移,袋子被别人换了,里面的铜球减少,银球、金球的数量变多。不过即便如此,我相信你一定也可以根据变化做出有效的调整。
概率思维作为一种数学游戏的确能带给人智力上的快感,但这和认知负熵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负熵的过程就是把无序变为有序,把具体抽象成模型,其中就包括从“概率思维”到“用概率来思维”的过程。接下来是你在真实世界中需要具体去用概率来思维的三个运用场景。
场景一:“打工人”场景。
互联网上流行一个词叫“打工人”,我觉得该标签对于职场人士而言十分贴切,因为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符合打工的三个特征:受雇于人、本身不是老板、工作薪酬为主要收入来源。
受雇于人,意味着下到执行人员,上到经理、总监,他们都只是一个公司的雇员;本身不是老板,是指既不用承担公司破产的偿债风险,也无法享受公司大幅盈利所带来的超额收益;工作薪酬为主要收入来源,说明“打工人”在打工场景下通常没有额外收入。
这三种属性决定了“打工人”(除了极少数高管)单单靠打工很难成为富人。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打工人”这种身份,可以被理解为胜率高、赔率低的铜球。
场景二:投资场景。
由于短期炒股7亏2平1赢的客观存在,很多涉猎过股票的投资者往往谈股色变。
事实上,从长远的历史来看,股票没有那么可怕。根据沃顿金融学教授杰里米·西格尔所著的《股市长线法宝》的数据统计,美国股票从1802年到2002年这200年间,年化收益率为8.1%,是国内普通银行理财收益水平的2倍左右。
而在中国,若以沪深300指数为例,该指数从2004年12月31日开始,起点为1000点,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5211.29点,16年间涨了5.21倍,平均年化收益率更是达到了10.87%。
可是为什么长期年化收益率那么高的股票,短期却有90%的人表示赚不到钱呢?这部分的问题我们会在第三章的财富负熵里详细讨论。这里我想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从长期来看,股票指数投资是胜率较高、赔率也较高的银球。
场景三:第二曲线场景。
看到了铜球和银球,轮到金球登场了,金球就是第二曲线的场景。
第二曲线是英国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的著作《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的重要理念,原指企业发现新的竞争力,是实现转型和持续生存的关键。比如苹果手机是苹果电脑的第二曲线,网飞的订阅服务是DVD租赁业务的第二曲线,抖音是字节跳动之于今日头条的第二曲线。
在本节,我们讨论的是个人第二曲线。比如写作是我的第二曲线。我的计划是出版50本书。如果个人写成一本超级畅销书赚取丰厚版税的概率是5%,即失败率为95%,那么95%的50次方就是7.7%,1-7.7%=92.3%。
如果以上假设为真,那么我依靠个人第二曲线获取丰厚被动收入的概率则能高达92.3%,甚至还有在地球上留下个人印记的微小可能。
更何况,随着一本又一本出版物的交付,我自己的写作水平也会越来越高。甚至写作还能影响我作为“打工人”的角色,让我在打工场景中也能通过内容能力表现得更出色。
所以,从第二曲线场景来讲,个人第二曲线显然是胜率低、但赔率可以很高的金球。
现在,现实生活中胜率高、赔率低的铜球,胜率较高、赔率也较高的银球,以及胜率低、赔率高的金球都呈现了,要怎么押注才比较合理呢?
在我看来,铜球是基本盘,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保证;银球是谋发展,是个人大概率实现财务独立的有效路径;金球是求突破,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些许印记提供可能性。
而且由于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只有24小时,这就意味着每个人每天不得不把自己的时间、精力等筹码统统押完。
与此同时,“铜球,‘打工人’场景”至少占据8小时是社会规则,而且为了升职加薪,免不了需要加班;而对于“银球,股票指数投资场景”,如果学习和认知到位了,反而花不了太多时间;“金球,第二曲线场景”则要至少每天抽出一定时间,用好策略,日拱一卒,持续推进。
所以,如果你问我面对以上的现实情况要如何来分配下注比率,我认为85%~90%押铜球、2%~5%押银球、5%~13%押金球是一个大致合理的配置。
《熵增定律》
让我们来想象一个画面。当你把刚烧开的水倒入一个玻璃杯中,杯子的顶部会出现一圈白雾,这圈白雾多久会散去?这杯热水多久会变成冷水?5分钟,15分钟,还是25分钟?
你可能会说,这取决于周围环境的温度,那如果你在某一天晚上听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讲,你决定第二天早起读书或者开始锻炼身体,改变某种习惯,多久你会放弃这个念头?7天,3天,还是1天?是的,你可能已经猜到我想说什么了:周围的环境依然是重要因素之一。
但人和水不同。除了环境,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会对人产生影响,这个重要因素是什么呢?答案是:对熵增定律的理解。
熵,代表一种无序程度,熵增表示熵不断地增加,而熵增定律则是一个物理学定律,它意味着一切都在从秩序走向混乱。熵增定律被认为是很负面的定律,因为熵增定律指出,在孤立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做功,那么整个系统就会退化为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一团物质。哪怕是太阳、星系甚至整个宇宙都不例外。
比如一间房间杂乱无章,此时,房间里充满了熵。如果要收拾房间,使它变得井然有序,那么你就需要耗费能量做功;你的能量可能来自你吃了富含蛋白质的肉,肉的蛋白质能量来自动物进食的谷物饲料,谷物饲料的能量来自太阳;太阳的能量则来自其自身的核反应。因此,要做到熵减,把无序变成有序就需要消耗能量;只有不断有系统外的“外力做功”,不断地降维输入能量,那么结局才会大为不同!这就是对于“熵增定律”的一种认知。
除了物理世界,相信你一定听说过亚马逊,你甚至还知道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他说:“我们要反抗熵(We want to fight entropy)。”因此亚马逊经过长期做功,实现了现在的指数级增长。还有华为的任正非,他更是把“反熵增”践行到了他的组织建设中,任正非说:“我们要不断激活我们的队伍,防止‘熵死’。”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甚至说:“如果物理学只留一条定律,我会留熵增定律。”可见,理解“熵增定律”对一个组织来讲是多么重要。
但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熵增定律是科学,并且可能对企业很重要,但熵增定律跟我个人有什么关系呢?是的,这也是我接下来重点要说的:个人如果能理解熵增定律,如果能合理使用一些与熵增定律相关的定律和法则,那么就有机会从原有的人生系统里跳出来,获取系统之外的能量。克服熵增做功,实现个人成长的飞跃。我把这个过程称为“有策略地变成更好的自己”。
我就是一个通过践行“反熵增”实现了转型和升维跃迁的典型案例。2013 年,我刚过 30 岁。当时在一家传统制造型企业上班,在这个环境中,虽然我年纪不算大,但感觉自己变得越来越保守,在大学同学聚会时甚至有人说我老气横秋。拿着中不溜的收入,又总是充满焦虑,因为我十分担心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你看,这不就是在一个封闭环境里,自己和系统共同退化为“死气沉沉”的一团物质吗?
但如果只是想着在原有系统里去寻求突破往往是徒劳无功的,经过屡次尝试之后,我才意识到,更有效的办法是从系统外获取能量。这种领悟让我醍醐灌顶,我开始疯狂地通过阅读这种性*比的方式来“从外部世界摄入新能量”,不断强化自己。
一开始的变化虽然很缓慢,但在融会贯通了超过500多本给我带来新体验、新认知、新经验的书籍;在通勤路上,收听了 200 多张知识付费专辑后,我自身的改变就这样出现了“涌现”。我有哪些改变呢?我一会儿再和你讲,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涌现”?涌现,是事物的时间量变,是在某一时间内的大量出现。比如:
一个普通的妈妈,生了一个普通的女儿。
妈妈每天都在做一件事情,给女儿拍照片。
普通父母都会这么做,对吧?
但有一件事情不太普通:
这个妈妈从女儿出生作为起点,每天都给她拍照。
一直拍到女儿18岁,一天都没中断过。
接着她办了一个摄影展,摄影展的主题就是女儿。
从第1天到第6000多天,一共6000多张照片。
你能想象这么一路走下来,观众从小婴儿的照片看到18岁大姑娘时的震撼吗?这件事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知道了这事儿的人都赶到摄影展所在的小镇,想要一睹为快。这就叫“涌现”。将无数个普通的动作叠加,终交织成了不普通。
现在,我来和你说说我身上发生的变化。2014年年初,我利用“成长型思维”(详见本书第二章)模型突破了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限制;运用损失厌恶原理(详见本书第三章)逐步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在自己数学底子薄的情况下,通过学习逻辑学和议论文写作不断进入心流(详见本书第六章),考取了 211 院校 MBA;2015 年年末,我开始试图摆脱只有工资型主动收入的路径,依靠写作获得了财务上的新体验和新反馈(详见本书第五章);在此之后逐步累积复利效应(详见本书第十二章),与原本完全陌生的各图文平台链接,写下了将近200万字,获得了超过1000万次的阅读量,与数万人进行了互动。
现在,你看到的这一系列在我身上发生的改变都是“果”;追根溯源,首次开始从系统外获取能量,并持续地运用法则以及与熵增定律相关的心理学效应去践行反熵增则是“因”。所以,跳出来,从此时此刻,打破自己的封闭系统,开始寻找系统外的能量,用升一个维度的视角来看当下的自己,去对接外力来做功,用法则和定律持续地去践行“负熵”,直到出现“涌现”,这样无疑才是更佳的选择。
然而,以上说的这些可能还是过于抽象了。仅仅知道熵增定律是怎么回事儿和知道要从系统外去对接能量来持续地做功仍旧只是一个方向,仍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好比你知道吃东西可以果腹,但还不知道怎样获取食物一样。
因此,这本书将不仅仅帮助你深刻地理解熵增定律、“负熵”,知道“涌现”,而且还会告诉你如何利用人性和一些法则来有效地、持续地克服熵增做功,帮助你解决明明知道很多道理,却依旧无法有效地、持续地做到改变的问题。因此,这本书里没有那些众人皆知的大道理,而是逐步让你深度理解这个定律对整个人类世界产生的影响,让你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看清楚那些伟大的企业如何逆向做功。
这本书会让你知道如何建立耗散结构,怎样深度运用包括“成长型思维、损失厌恶原理、从众效应、路径依赖效应、心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马蝇效应、德西效应、霍桑效应、帕累托定律以及复利效应”这些心理效应和定律,从而使你有策略地、持续地变得更好。
后我想和你分享一句话:
改变的本质,其实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创造新经验需要通过新的方法,获得新的反馈、新的强化,并切身体验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