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446018
如何理解语文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
如何通过专项探究提炼教学和写作技法?
如何借助范文来指引学生掌握构思规律?
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为中考作文做准备?
怎样在教学中进行质量较高的作文训练?
……
针对上述问题,余映潮老师在书中都做出了很好的解答。
这是一部用技术和艺术浇灌而成的中学作文教学兵法,这是余映潮老师多年作文教学智慧与思考的一次集中展示,这是一本向广大语文教师展示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精粹的优秀著作。
本书是作者基于20余年对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精心撰写的,有科学的训练体系,有细节化的指导方案,有创新的教法设计。
书中解析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作文教学的指示,整体把握统编教材中的作文训练要求,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开展日常作文教学的指导。本书凝练了作者的中学作文教学主张:抓住“范文引路”的主线,挖掘构思规律或特点,提炼作文写作技法;在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多种文体的写作上,进行凸显体裁特点和语言运用特点,以及凸显重点、克服难点的训练;落实中考作文辅导计划,做好“专向研究”,写好作文评语……
此外,本书中还有作者的备课资料和教学实录,使全书的可读性和实践指导性更佳。希望一线语文教师能够通过阅读本书丰厚自己的作文教学资料的积累,练就优异的文章研读能力,习惯于“范文引路”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得到审美方面的教学滋润。
第1章 梳理整合,领会课标精神
1.关注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
2.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看学生的写作训练
3.提高学生独立写作的能力
4.重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5.“梳理”一词的美妙作用
6.训练学生“跨媒介表达”的能力
7.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观察与体味
8.面向未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9.指导学生写文学鉴赏的文章
10.让学生尝试小小说的写作
第二章 探索研究,提高教学技能
11.整体把握教材的作文训练要求
12.在资料的研究中提高学术水平
13.夯实赏析章法与手法的基本功
14.要加强记叙文写作训练的研究
15.养成范文引路的良好教学习惯
16.关注课中动笔训练活动的设计
17.用心地写好学生作文的评点语
18.教师自己的写作训练也很重要
19.中考作文复习需要可行的计划
20.拓宽作文训练的教学研究视野
第三章 美读课文,提炼写作技法
21.发现课文中的“构思规律”
22.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23.《春》,篇与段的结构美
24.《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三学
25.记叙文写作的一种特别技法
26.《背影》告诉我们这样写作文
27.《“飞天”凌空》的写作艺术
28.《那个星期天》的心理描写技巧
29.直接抒情以助写景
30.精巧有味的知识童话
31.咏物抒情有诀窍
32.《谈骨气》的经典笔法
33.学写八种说明段
34.一篇美妙运用故事传说的奇文
35.运用哲理句点题
第四章 专项探究,发现有趣秘密
36.语文教材,警句之家
37.“我”和“妈妈”:记叙文的一种常用构思角度
38.游记构思八法
39.“咏物”种种
40.童年的故事成年写……
41.文末有一个详写的故事
42.似在叙事,实是议论
43.抒情片段这样写
44.有趣的“说明”形式
45.让诗、文的标题美起来
46.“过渡”与“照应”
47.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48.说不完的服饰描写
49.好玩的“有人说”
50.鲁迅短篇小说中的人物脸色描写
第五章 中考备考,细化构思指导
51.叙议结合,人人都要会
52.考场作文要关注“美点”的显现
53.运用“两”的创意写作文
54.“三”是一种清晰美好的表达思维
55.尝试运用“横式结构”写作文
56.一种天然的构思规律——“五笔”技法
57.一篇短文,多个小巧段落
58.写出一件事的轻波微澜
59.巧用多件事,写好一个人
60.关注记叙类作文中的“景物描写”
61.将“第二人称”写法用于作文的整体构思
62.写好文章的第1笔
63.写好记叙文结尾的点睛之笔
64.将短话写长
65.有一种作文技巧叫“穿插”
66.引用,一种高层次的表达技巧
67.学用“映衬”手法写人物
68.观物写景,直抒胸臆
69.写生动的说明文
70.练“一事一议”的本领
第六章 范文引路,确保教学效果
71.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训练备课资料
72.《突出记叙文中心的五种方法》教学实录
73.《记叙文结尾的一种技法训练——亮出自己的感悟》备课
74.《学写一个“说明”段》教学实录
75.《学一点中考记叙文构思小技巧》教学创意
76.专项研究——我发现的作文“五笔”技法
自序
作文教学研究,犹如无限广阔深远的壮丽海洋、神秘天地。
我对作文教学的研究,特别是初中作文教学的专题研究,起步其实是很早的,所撰写的文字可以用“大量”来形容。2002年,我的一部20余万字的专著《中考作文过关技法》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我的另外一部20余万字的专著《初中生就这样写满分作文》由语文出版社出版;2019年10月,我的《余映潮谈写作艺术》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但谈到“中学作文教学主张”这个话题,我仍然觉得,在作文天地的满眼风光之中,我很难将*适合一线语文教师借鉴、参考、探索的一些精美内容提炼出来。
我*切实的感受就是,如果要提升中学作文课堂训练的质量,那就一定要让语文教师的专业背景更加厚实,并科学地提高大部分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
怎样在教学中进行质量较高的作文训练呢?我有几点基本的看法。
(1)一线语文教师,要丰厚自己的作文教学资料的积累
作文教学资料的积累,一直是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短板。
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资料的广泛积累和研究利用中提高自身作文教学的水准;自己要有一池水、一湖水,才能给学生足够的滋润。
语文教师的积累,不论是从阅读教学还是从写作教学来说,都应该是一种职业习惯;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从八个方面进行作文教学资料的“大量积累”:
①大量积累用于作文指导的范文;
②大量积累有关作文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案;
③大量积累作文指导中要用到的写作知识;
④大量积累从课文中提炼出的作文构思技法;
⑤大量积累能显现表达规律的语言片段;
⑥大量积累有关作文训练的学术文献的参考目录;
⑦大量积累与中考、高考作文训练有关的文献或材料;
⑧大量积累教师自己写作的作文评改文字、作文指导文字。
这些积累,是语文教师在日常浏览、阅读、备课中着意的、随手的分类积累。久而久之,语文教师就能形成储存丰富的资料仓库。丰厚的作文教学资料的积累,是语文教师翱翔在作文教学天地中坚实的翅膀。
(2)一线语文教师,要练就优异的文章研读能力
优异的文章研读能力,能够让我们精于美文赏析、范文提炼、课文发现。于是,我们就能见微知著、一语中的,在小小的方寸之中发现本质的、规律的、精华的写作艺术,从而大大丰厚自己的专业背景,提升作文指导能力。
如,我对于《背影》一文的研读与提炼。
《背影》,是一个表达艺术的大宝库。它的整体构思,表现出一种高妙的“五笔”技法,也表现出“起、承、转、合”的结构艺术。
文章的立意角度超常——人物的背影。文中有三条线索:背影、泪、父亲的话语。三条线索均运用了虚实笔法。
文中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全文整体上运用了白描手法。
抒情方式表现在:既有直接抒情,又有间接抒情;首段直抒胸臆,末段深沉抒情,首尾照应。
作者用*自然的表述反复点染家境,形成叙事的情感基调背景;逐层铺垫,一次又一次的铺垫,直至高潮段第六段的叙述。
反复手法的运用,不仅表现于全文的整体构思,还更多地表现于词语。
详略的安排,不但重点突出,还形成了全文的形态美。
照应的手法、侧面映衬的手法、细节分解描写的手法、对比的手法、直抒胸臆的手法、语言风格变化的手法、精妙用字用词的手法,都让人叹服。
还有一种绝妙的“省略”手法,如省去了父亲怎样买橘子的细节描写,而代之以作者自己流泪的描写,此中之妙,不可言喻。
《背影》的语言,整体上是一种抒情的语言,这也应该是一种很高境界的手法……
仅仅是对于一篇文章的表达艺术的赏析,就可以有如此精致、丰富的发现与收获;如果有10篇、20篇、50篇、100篇这样的提炼……那就真可谓是拥有了教学能力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了。
(3)一线语文教师,要习惯于“范文引路”的教学方法
确保课堂作文指导教学成功的要素是:有科学的训练系列,有细节化的指导方案,有创新的教法设计。
其中“细节化的指导方案”的关键之一是精选、运用范文。
可惜大量的日常课堂作文教学,并没有关注到“范文”的利用与运用。这既表现出语文教师教学资料积累的单薄,又表现出教学理念的落后。
所谓“范文引路”的教学,就是在每一次的作文训练课中,运用几篇精选的范文,利用其表现出来的构思规律或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提炼、学用。
范文的重要作用在于显现形态、表现结构规律。
普通的事物都有形态,人们一般都很讲究形态之美。学写文章,除了学习语言以外,重要的恐怕就是学习如何用精美的形态来表现文章的思想内容了。
文章的形态一般是通过结构模式表现出来的。熟悉了文章的一些写作模式,习作者就可以进行模仿,进行化用,进行改进,进行创造。所以,要想训练学生尽快地学会写文章,就应该做到构思训练先行。我们之所以要注意对经典范文的学习,就是因为它们主要在语言与形式两个方面闪耀着光彩。
在作文教学中,范文的作用非常重要。范文所表现出来的,是表达的规律,是写作的经验,对学生而言是有效的濡染。范文能够表现出选材之美、谋篇之美、形态之美、铺展之美、线索之美、描叙之美、抒情之美、特别手法之美等。所以课堂作文教学不能是无米之炊,不能老是靠教师对学生的“激趣”,不能偏激于所谓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不对所有学生进行细致的写作指导。俗话说,口说无凭;世界上凡是与技能有关的个人素养都需要眼见为实的训练,学生学习写作也不能回避这个规律——在范文的面前,学生才可能知道构思的技巧与展开的方法。所以,利用范文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规律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就是切实地让学生耳濡目染、心领神会的写作训练。
日常作文教学中的“范文引路”,有着明明白白的好处:能够丰厚教学设计的内容,使之不再粗糙、空洞、单调;能够使课堂教学有具体分析、欣赏、提炼的抓手、美感与乐趣;能够让语文教师更加关注对课文本身“读课文、学写作”资源的开发;能够在表达的范式上给予学生直观可见的示例与启发;更加重要的是,语文教师在撷取美文、精选范文、品析美文的写作技法的过程中,能够丰富自己的资料积累,提高鉴赏能力与教学能力。
大部分的语文教师有了“范文引路”的教学习惯,课堂作文教学就有了涓涓不息的泉流。
(4)一线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得到审美的教学滋润
审美,是一个宏大的话题,同时多角度地、立体地表现在教学细节上。作文教学中的审美,重在让学生得到美的教育、美的濡染、美的欣赏、美的感受与美的表达,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学生审美的品位。
语文教学的审美高度是,关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其思维品质,使其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除了美的教学形式与内容之外,在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可以常常有美的火花闪现,如:
作文,是心灵的诗;
作文,是大世界中的小窗口;
写作文,是用文学之泉,去滋润爱美之心。
有七彩的视野,便有晶莹的文章;
用童稚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成熟的思想表现生活。
学写作文需要三“心”:童心,爱心,恒心。
用“心”去观察与思考,用“情”去构思与表达。
善读书,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多练笔,表现生活,表达心声。
诗化写作,让作文成为满载青春的小船,成为珍藏青春的绿叶。
优良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精彩结晶……
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可以常常点示美的方向。如:
多写短文章。重点练习写得“实在”,写得“清楚”,写得“灵活”,写得“精巧”;一事一叙,一事一议,一事一感,一事一情。
多写点小事。关注身边小事,提炼身边小事;写亲情,写友情,写师生情,写家乡情,写地方风情;写爱家情,写爱校情,写爱国情。
多写好文章。好作文,是富有生活情趣的作文,是情感真挚的作文。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议真事;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不说平俗的话。
多写些美文。追求文章立意美,讲究结构形式美,琢磨语言表达美,优化、细化情致美;有独到的视点,有流畅的文笔,有雅致的语言,有新颖的角度。
多关注语言美。美在选词炼字,美在句式运用,美在段的写作,美在形容修饰,美在修辞方法,美在顺畅通达,美在渗透于其中的情感情趣……
作文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同样能够表现出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提升理念,勤于积累与运用,提升自己的审美修养,让我们的作文训练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美好园地。
这部作品的写作,考虑到其实用的价值,主要突出了它的资料性,特别突现对中小学教材、课文中作文教学资源的利用;全书六章,由76个“点”构成,不论文章长短,都在“资料”上着力。这部作品完稿的时候,我恰好满76岁,这也算是写作中的一个巧合。
以上所谓的中学作文教学主张,笔者不揣浅陋,写出来与语文教师们共享,谢谢各位读者朋友,期盼得到您的指导和指教。
余映潮
2023年11月8日
于武汉映日斋
本书是余映潮先生教学沃野里生长出来的又一株颗粒饱满的稻穗。全书立足于中学作文教学实践,巧妙融合读写结合理念,高度凝练余先生自身的写作智慧,从作文教学方法的角度有效提出了能解决中学作文教学真实问题的教学主张。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 陈振林
从课标出发,观照学生写作核心素养的提高;从教材出发,以具体篇目为例重视从阅读到写作的迁移;从教学出发,重视写作资料的积累、写作习惯的养成和写作训练的规划;从研究出发,聚焦丰富实用的写作技法。无论是范文引路的操作方法,还是中考作文的备考指导,都体现出余映潮老师作文教学的实、活、巧。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燚鑫
纵观余映潮老师几十年的课堂教学和学术研究,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现象:余老师把教材作为“教本”和“学本”的价值开掘到了非同寻常的高度。余老师在本书中阐释的作文教学主张,给我们指明了一条清晰的路径:领会课标,研读教材,提炼技法,发现规律,细化指导,训练能力。中学作文教学有章可循,秘密就在这本书里。
——南京外国语学校 柳咏梅
余映潮老师注重在“梳理整合”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在“专项研究”中提炼实用的写作知识与表达规律;注重在“写作实践”中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作文体验。余老师的这本新著,以丰富的实践案例印证了他的作文教学主张,馈赠给我们诸多富有创意的写作教学理念与指导方法。
——杭州市文海中学 张占营
1.关注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体现着国家在学科教学上立德树人的意志,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也有着十分明确的新要求。
新课标中关于语文教学的新要求有:
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将语言运用能力放在教学与训练的首位,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建立“任务”意识,增强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生掌握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丰富课程实施的情境性,注意培养与训练学生在社会生活与未来生活中的语文能力。
在学生的写作训练上,我们需要首先关注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义: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定义了课程性质之后,新课标又进行了反复的强调: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这里所说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阐释,指的就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什么是“普通话”呢?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现代标准汉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这就让我们想到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所写到的叶先生: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原来叶圣陶先生在写作上是坚持运用国家通用的“现代标准汉语”的。
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教学背景下,语文教师需要提升理念,在对学生的写作训练中,关注如下细节。
培养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真挚感情,引导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音美、形美、意美、简洁美、情感美、意蕴美、表达艺术美等丰富的美感。
指导、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进行规范的表达,规范汉字的书写,在词语运用、句子表达上合乎普通话的表达习惯,标点符号的运用、数字用法等也需要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规范使用。
丰富和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形成正确的语感,在积累语言的经验之中,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以利于准确流畅的表达。
引导学生学会对语言文字的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形成个体的语言经验,增强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增加语言学用训练的比重,使学生更多地体味到“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品的表达魅力,并在实践中学习、运用。
指导学生语言简明地表达,行文精练生动,表意明确,不重复,不唆,不堆砌,不旁生枝节,不颠来倒去。
在写作中指导学生文从字顺地表达,词语搭配得当,语句连贯,语序清晰,意思清楚明白,行文通顺流畅。
还要指导学生不生造词语,不写繁体字,不过多使用方言口语,少随意穿插外语单词及网络用语等。
当我们牢固地建立了学习、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理念并形成习惯之后,对学生的写作训练就会更加细腻。
2.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看学生的写作训练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定义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新课标强调了“语言运用”在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作用: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从上述文字中可以感受到,在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运用”是核心之中的核心。
对于“语言运用”,新课标已经进行了解释。我们再把它说得简洁一点: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能够正确规范地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得体、简洁、生动、富有情感的口头及书面表达的语言实践过程。
既然“语言运用”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重要的因素,那么对学生写作训练的细节化研究就应该成为语文教师探究与实践的关键性内容。
总的来说,可以着眼于三个方面进行日常作文教学指导的研究。
第1个方面,不打折扣地、认真地完成统编教材设置的学生在整个初中学段应该进行的36次写作训练。
七年级上册: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学会记事 写人要抓住特点 思路要清晰 如何突出中心 发挥联想与想象
七年级下册:写出人物的精神 学习抒情 抓住细节 怎样选材 文从字顺 语言简明
八年级上册:新闻写作 学写传记 学习描写景物 语言要连贯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表达要得体
八年级下册:学习仿写 说明的顺序 学写读后感 撰写演讲稿 学写游记 学写故事
九年级上册:尝试创作 观点要明确 议论要言之有据 学习缩写 论证要合理 学习改写
九年级下册:学习扩写 审题立意 布局谋篇 修改润色 对演出进行评议 有创意地表达
只有经历如此系统、综合、全面、立体的写作实践的训练,学生才有可能形成真正的写作能力,否则,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核心素养基本上只能是空话。
第二个方面,语文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与运用语言表达规律,从而形成学生个体的语言经验。
作文的构思与表达,有着丰富多彩的规律。“叙议结合”是一种,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夹叙夹议”是一种,如《故乡》;“首尾照应”是一种,如《植树的牧羊人》;“起承转合”是一种,如《纪念白求恩》;“春夏秋冬”是一种,如《雨的四季》;“引出事物,描述事物,托物寄意”是一种,如《紫藤萝瀑布》;“三的思维”是一种,如《精神的三间小屋》;“主题句穿插”是一种,如《安塞腰鼓》;“欲扬先抑”是一种,如《永久的生命》;“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是一种,如《“飞天”凌空》;“一晚一早,叙写故事”是一种,如《驿路梨花》……
提炼、发现文章的构思与表达的规律,既是层次很高的思维训练,又让学生对写作现象有了理性的思考,同时增加了学生积累的厚度;*为关键的是学生知道了如何“运用规律”。
第三个方面,坚持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审美熏陶,争取让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形成习惯。
在师生的交流之中,在教师的作文指导之中,在对学生的习作评改之中,教师可自然地表达诸如立意美、结构美、章法美、选材美、意境美、描写美、语言美、情感美、手法美、开头美、结尾美、详略美、虚实美、动静美、色彩美、画面美、线索美、照应美等丰富的审美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
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了,审美习惯养成了,审美品质提升了,“语言运用”的素养也就更加有质量了。
系统的训练、规律的运用、审美的品位,此三者是学生精美写作的奠基石。
3.提高学生独立写作的能力
“独立”一词在2022年版的语文新课标中出现了16次,用于强调学生的独立识字,独立阅读,独立写作。“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是新课标中关于写作训练的一项重要要求。
怎样提高学生独立写作的能力?要先看看新课标中所阐释的学生需要重点训练的写作项目。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能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尝试诗歌、小小说的写作。
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尝试改编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尝试撰写文学鉴赏文章。
学习撰写并分享观察、实验研究报告。
开展校园调查,学习设计问卷、访谈、统计、分析,撰写并发布调查报告。
能利用图书馆等多种渠道获取资料,整理相关学习内容,完善自己的认识,撰写活动总结。
能记录探究过程,归纳概括自己的发现,条理清晰地呈现问题解决的过程,并汇集学习成果。
粗略统计一下,学生需要得到重点训练的内容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常见应用文、诗歌、小小说;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活动总结、学习成果汇集;文学鉴赏文章;缩写、扩写、改写;名著片段改编等。还有不少实际上需要动笔写作的内容,如分享、推荐、介绍、策划、制作、记录等。项目很多,覆盖面大,难度不小;除了“研究报告”等个别的项目外,其他都是需要学生独立地进行写作的。
怎样提高学生独立写作的能力?可以考虑如下方法与措施。
在写作习惯和基本功的训练上,要注重对学生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的细致指导。
在基本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上,要进行凸显体裁特点和语言运用特点的训练,特别是要创新训练的手法,对学生进行“构思训练”。
在基本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上,还要进行凸显重点、克服难点的写作训练,如提供针对新闻特写、科学小品、读后感、短评和随笔的写作指导。
在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训练上,要指导学生会写条据、海报、启事、短信息、简单书信等日常应用文,重点训练称谓语运用、基本格式、行文规范和语言的简洁表达。
在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活动总结等内容的写作上,重点训练学生把握行文格式、安排逻辑层次、表达简明规范的能力。
学生尝试诗歌、小说的写作,需要教师精讲写作的要领、提供相当数量的范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动笔的可能。
为了提高学生独立写作的能力,我们还得努力:提高教学指导能力,增加学生小练笔的机会;坚持在日常作文教学中运用“范文引路。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