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社会科学社会学解剖孤独

解剖孤独

“孤独社会”来临,我们如何摆脱孤独?

作者:[日] 慈子·小泽-德席尔瓦(Chikako Ozawa-de Silva)著,季若冰、程瑜 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02月 

ISBN: 9787208185166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45.99

类别: 社会科学 新书热卖榜, 社会学 SKU:66064f02f0f22465e2cd4df5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85166

编辑推荐

◎一本关于生活艺术的智慧之书◎摆脱孤独的书

 

内容简介

孤独是事关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种情感。它既不是一种疾病,也不是一种罕见的痛苦。被严重孤独感攫取的人们普遍感到不被关心、不被需要、没有方向、无家可归。严重和长期的孤独是对个人和公共健康的威胁,而且存在着上升趋势。
在这本富有启发性的书中,人类学家慈子·小泽-德席尔瓦研究了日本的孤独问题。她认为孤独已经成为当代日本社会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对此,她重点关注日本社会孤独现象的宏观统计数据的变化、亲密关系的商品化以及其他相关问题。从采访当代日本大学生,到叙述2011年关东大地震和核灾难后的孤独故事,再到研究孤独个体聚集的线上聊天室的讨论,作者生动地捕捉到人们所经历的存在性痛苦,而这种痛苦无法还原为“抑郁症”这样的精神病学范畴。作者认为,孤独不只是一个个人的病痛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加强人际纽带、重建社会联结、找到人生目的与意义,才能让深陷孤独泥沼的人们重获幸福的生活。

作者简介

慈子·小泽-德席尔瓦(Chikako Ozawa-de Silva),日本人类学家,于2001年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埃默里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兼任研究生院院长。她曾担任哈佛大学社会医学系客座研究员和芝加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她是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NEH)基金获得者和约翰-邓普顿基金会心灵与生命沉思研究奖学金获得者。其研究兴趣在于医学人类学、心理健康和病痛等。她的代表作《解剖孤独》曾获维克多·特纳民族志写作奖(2022 年)、许烺光图书奖(2022 年)和斯特林奖(2023 年)。

目  录

目 录
致 谢 / 001
隐私保护说明 / 001
引言:脱节的人们与孤独的社会 / 001
第一章 主体性和共情 / 025
第二章 孤独尤甚,不愿独死:互联网集体自杀 / 063
第三章 联结脱节者:自杀网站 / 098
第四章 人生意义:探究日本年轻人被需要的需要 / 147
第五章 幸免3·11 / 192
第六章 解剖抗逆力 / 223
第七章 孤独教会我们什么 / 253
参考文献 / 290
索 引 / 320

前  言

引言:脱节的人们与孤独的社会

孤独是一个严重的社会、教育、经济与健康问题,甚至会在2030 年之前达到流行病的程度……目前,孤独没有干预措施。哪里有干预措施?我没发现过。
——斯蒂芬·霍顿(Stephen Houghton),西澳大学教授

孤独,人皆有之。我们有时感到孤独、被抛下、被忽视,甚至被遗弃。然而,正如本书所言,这种感受十分正常。因为感知孤独的能力不仅来源于我们大脑的生物学机制,也来源于我们对社会联结(social connection)的需要,更来源于我们作为一个“人”、一个“自我”的本质。作为人类,我们经历了一场持久的拉锯战:一方面,我们渴求归属感和社交联结;另一方面,与“非我”的分离感定义了我们的意识、自我和主体性(subjectivity)。
但是,一些人不仅经历过片刻的孤独,也体验着持续的、极度的孤独。这种折磨不一定是一种精神障碍或精神疾病,不能被简化为身体或心理的病态。无论我们如何分类,它都是一种主体性折磨(affliction of subjectivity):于个体经验而言,它真实存在,但不一定被他人看到。比如一个人虽然被家人和朋友们包围,却也感到非常孤独。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普遍,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孤独的全球流行
如果孤独既不是一种生理状况,也不是一种心理障碍,那是什么?这正是本书的主题之一:解剖孤独。然而,本书最重要的一个启示是,解剖孤独并不是解剖某一个人,而是某一类社会。
虽然孤独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一个形单影只的个体,但在当代,孤独实际是一个社会议题。这种普遍的孤独问题在高度工业化社会中尤为突出,并被称作“流行病”。诸如《纽约时报》和英国《卫报》一类的报纸都曾刊登过相关专题报道,声称孤独和肥胖、吸烟一样,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2018 年,时任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断言道:“孤独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公共健康挑战之一。”她随即任命英国有史以来第一位解决孤独问题的部长——特蕾西·克劳奇(Tracey Crouch),令其主持一项政府间合作倡议以遏制孤独问题。
这一变化是因为相关研究发现英国有九百万人“经常”或“总是”感到孤独。在美国,2010 年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四十五岁以上逾三分之一的美国公民感到孤独。 2017 年,美国前外科医生维韦克·默西(Vivek Murthy)认为孤独是一种“不断蔓延的流行病”。他同时提到一项研究发现社交孤立(social isolation)“关系到寿命缩短,相当于每日抽15 支烟”。 其他研究也表明,社交孤立造成的寿命缩短问题比肥胖和药物滥用更突出,使人们的死亡风险增长了26%。心理学和遗传学合作研究发现,慢性孤独感会改变基因的表达方式,使身体更不健康、更容易生病。孤独问题的主要研究者认为,慢性孤独与抑郁症、焦虑症和自杀意念等普遍消极的精神健康后果有关。 因此,当代学术界所关注的孤独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一个会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增加死亡风险的公共健康议题。
直到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所(US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NIMH)等组织的预防自杀政策仍然倾向于关注抑郁症的治疗措施。但是,研究自杀问题的学者强调,抑郁症和自杀之间的联系并不是那么简单。相反,他们指出了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比如家人自杀经历、自杀作为习得性选择和行动以及成长经历。 包括科里·凯斯(Corey Keyes)在内的积极精神健康研究者,也认为“萎靡不振”(languishing)是一种情感、社会和精神福祉(well-being)方面的缺陷,比精神疾病更有害,更能预见到自杀的发生。因此,相比那些没有精神疾病但萎靡不振、缺乏上述影响因素的人,虽然患有抑郁症,但有人生意义(meaning in life)与良好人际关系之人的自杀风险更低一些。 这表明,对精神健康和自杀的研究应当充分考虑社会支持和孤独等因素。科里·凯斯等人认为蓬勃(flourishing)或积极的精神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精神疾病,还包括拥有人生意义在内的心理和社会福祉。

 

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艺术的智慧之书。它提出了人类关系意义的理论,并将其应用于理解自杀、孤独、社交孤立与在关系中找不到意义之间的关联。它为人类学和心理学对主体性和自杀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凯博文(哈佛大学医学人类学教授)

小泽-德席尔瓦撰写了一本精美的民族志著作,生动地捕捉到人们所经历的存在性痛苦,而这种痛苦难以被简化为抑郁症等精神病学的范畴。通过对互联网自杀和自然灾害余难的调查,她为人们如何从绝望中恢复生存意志提供了宝贵的跨文化见解。
——北中淳子(庆应义塾大学医学人类学教授)

通过对日本互联网集体自杀现象的发掘,小泽-德席尔瓦开始研究孤独,最终她的研究超越孤独这种行为本身。作者将孤独剖析为无人关心、不被需要、没有方向、与社会脱节、无家可归,并指出在当今的日本,这种主体状态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痛苦。孤独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症状,需要对这一主题进行细致的分析、精确的理论阐述和敏锐的民族志研究。这是一本亟需且精美的书。
——安妮·艾利森(杜克大学文化人类学教授)

这本书以优美的视角,揭示出人类对联结和目的的需要,以及生活在一个日益将我们彼此孤立的社会中的后果。小泽-德席尔瓦巧妙运用丰富的民族志数据,彻底重塑我们对情绪困扰的看法,告诉我们如何帮助那些受苦受难者。《解剖孤独》的写作风格清晰易懂,是人类学研究和写作的最佳范例,它以细微而有力的视角揭示出建立“有价值的生活”是一项集体任务,而非个体任务。
——丽贝卡·莱斯特(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人类学教授)

抢先评论了 “解剖孤独”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 博雅撷英|王笛作品集

EUR €40.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城市的胜利(解读城市崛起与衰落、现状与未来的力作,薛涌作序推荐,吴敬琏、任志强、王石以及众多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专家鼎力推荐,一部令你无法错过的当代城市发展研究著作!)

EUR €33.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江村经济

EUR €22.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EUR €65.99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