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2609096
1、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朋友在网上的留言,内耗超标,焦躁不安,对个人发展感到迷茫,对未来去向感觉担忧,对亲密关系感到恐惧,也有的只是对零碎的“生活之累”的倾诉……是时候做一些积极的改变了,当你开始调整自己,向内走,安顿自己,就是在为一成不变的现状注入活力。
2、76岁真理子奶奶经历总理内阁、哈佛、百年女校,她用丰富的阅历和简单的语言总结出幸福生活的基本,在新冠疫情和全球态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我们进入一个谁也没有体验过的时代,本书从思维到行动,从心态到情绪,提出具体恳切的建议,解决现实中的难题,化解我们生命中的困扰和冲突。
3、读完本书,你可以:
①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有事做,有梦想,有大段时间的创造投入,日子乱不到哪里去。
②专注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有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有度量去接受不能改变的,有智慧分辨出二者。
③学会和解和变得自洽,过去的种种终要看淡看轻,我们的眼界和心怀终要随着时间而扩容。
④开始守护更重要的关系,知道什么值得自己付出精力和真情。
⑤更多地帮助周围的人,哪怕只是一点点,善良不必很广很大。
⑥更好地活在当下,哪怕它只是无数个类同的日子里毫无特色的一天,在吃饭、小憩等日常中触碰幸福的真谛。
⑦珍惜已经拥有的东西,在具体的生活中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
4、不费力,不为难,不慌张,好的人生就是进退自如,丰俭随意,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从容面对生命的起伏。
人生从来不会按计划或梦想进行,它是由不断的变化和未知的烦恼,甚至各种无法预料的事态构成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丰富当下,往里走,安顿自己。作者提出十条让生活不失控、人生更幸福的法则,如从微小的事情做起改变现状、全身心地投入当下哪怕只有15分钟、如何度过悲痛时刻、如何不放弃自己并活出自我等,是改变现状的有力支撑,也是一本温暖人生的启示书。
奶奶语录:
关于工作:假设我们不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只做自己想做的、喜欢的和擅长的事情,那我们就会失去成长的机会,且无法收获令人愉悦的结果。
关于生活:不要因为自己不喜欢而断言生活没有意义,而是要在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情况下做好准备,过好每一天。
关于家庭:父母、孩子、兄弟姐妹等,都是伴随我们走过漫长人生且无法替代的同行者。
关于自己:生活再忙再累,都别忘了心疼自己,照顾好自己,不放弃自己,努力成长并做一个好人。
关于金钱:鼓励消费不等于鼓励浪费,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以丰富当下为目的,理智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必要的消费。
关于幸福:幸福生活的关键之一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品味乐趣的习惯,另一个关键则是意识到自己的成长,承认现在的自己比以前更好。
第壹章 你现在需要做的,是建立新的生活
01改变,请从今天开始
02 试着去做一件不断推迟的事
03 现在开始,做自己能做的事
04 专注做自己的事,时间会给你答案
第2章 每一次危机,都是成长的契机
05 每一次危机,都隐藏着机会
06 不能拘泥于过去,更不能设限于未来
07 即便身处优越的环境,也要有能出圈的能力
第3章 打败你的不是现实,是另一个焦虑不安的自己
08 充分利用时间,就是专注做自己喜欢的事
09 好的成长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10 人生好的状态是活在当下
11 用冥想消除未知带来的焦虑情绪
12 专注于现在才是获得幸福的捷径
13 保持专注,能让我们更快乐
第4章 永远站在你身边的人一定要珍惜
14 家人能陪我们走过很长很长的路
15 我们终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温柔以待
16 珍惜生活中那些呵护你的人
17 帮助别人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
第5章 多看重生命的本身,多专注自己的生活
18 一切消费以丰富当下为目的
19 处事井井有条,遇事不慌不忙
20 珍惜缘分,人生会更灿烂
21 活在当下才是真正的生活
22 层次越高的人越爱惜身体
23 没有压力的状态并不总是幸福的
第6章 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并不依赖于他人成全
24 快乐生活与幸福人生的关键
25 真正的自律,是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26 求助他人也是一种能力
27 去理解和分担他人的忧虑和悲伤
28 每个人都可以做七件好事
第7章 每一刻的快乐,都来自你自己
29 从未知中获得乐趣
30 去完成一件原本力所不能及的事
31 有些事情,经历后才会理解
32 善于发现周围人的闪光点
33 学会为他人的成功而欢欣鼓舞
第8章 安顿自己,才能懂得生活的意义
34 珍惜当下所拥有的“自我”
35 自省,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
36 尽力而为,过好每一天
后记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希望在面对烦恼、迷失、愤怒和苦痛的时候,依然能够“快乐幸福地生活”, 而幸福是需要自我创造的。
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人们正在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生活。大家对于家庭、工作、生活方式以及金钱的看法都已经开始产生巨大的变化,很多人都在思考究竟什么是幸福?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需要摒弃的?如何创造幸福?
当今社会,人们需要的不是某种虚幻的信仰,而是能够引导自己跳出思维的局限并能让自己过上幸福生活的具体行动、生活方式、心态和思维方式。
有了钱和地位,人就一定会快乐吗?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指出,在实现对安全保障和基本生存的需求之后,人们会追求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但现在许多研究人员表示,与自己达成某一目标相比,人们在他人对自己的行为和行动表达感谢时,更能感觉到幸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都会在感谢他人或得到他人感谢时感受到温暖和幸福。当萌生“自己遭受损失”的想法时,我们便无法快乐地生活。
在本书中,我从各个角度介绍了自己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看法与心得体会,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中是否依然能够保持快乐”这一问题做出了阐述。
我得出的结论是珍惜现在、安顿自己,读者可以详细阅读每一章的内容。但我首先想要提出十条实用建议,这会让各位有效地丰富当下。
第1条 改变现状,从现在开始。开始阅读,哪怕只读一页;开始写作,哪怕只写一行。
第2条 全心投入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并且持续 15 分钟。
第3条 不悔过去,不过度忧虑未来。重要的是做好当下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4条 通过“太好了”“恭喜你”“真为你感到高兴”等方式对好朋友与熟人的成功和幸运表示祝贺。
第5条 当生活面临巨大的悲痛时,通过挚爱之人、工作或兴趣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第6条 铭记并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鼓励和恩惠。
第7条 对亲近的人给予温柔的关切、沟通和问候,笑脸相迎。
第8条 把自己的金钱和时间用于他人身上,哪怕只是一点点。
第9条 具备求助、受助以及施助的能力。
第10条 自己不放弃自己,世界就不会放弃你。珍惜自己,活出自我。
请各位读者想一想自己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丰富当下。其实,创造充实、幸福生活的秘诀在于现在的不断积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056人生好的状态是活在当下
有一种说法叫“热切地活在当下”,这是一种思维方式,与我在章中提到的“做现在能做的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认为这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理。纵然我们对过去感到遗憾或后悔,也无法改变,无论我们怎样担忧,未来也还是会如期而至。就像疫情这样突如其来的意外状况,每个人都应该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与其将时间用于担心过去或未来,倒不如尽己所能地去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发掘现在的优势并对当下表示感谢。
只有当下是不可替代、无法复制的,因此,重要的是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当下瞬间”,学会珍惜当下。每个人都生活在当下的这一刻,但也许我们真正的关注点并不在这里,或者说我们绝大多数时间都没有对当下的状况给予程度的关注,这便是“走神”的状态。例如,我们往往会在倾听他人说话的同时思考其他事情,做饭或打扫卫生时回忆他人昨日发表过的言论,对自己的行动或未来的生活感到担忧,从而导致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我们经常都会这样,没有真正专注于自己平日的生活与工作。看到那些在课堂上一边听课一边思考其他事情的学生与工作中机械地处理报告和文件的文员,我们很容易就会做出“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全身心投入、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才会导致效率低下”这样的评论,但我们自己往往也会不专注于当下,而是将注意力过度集中在过去,甚至未来。
即使我们担心过去或未来,也同样无济于事。与其因为这种担心而导致自己产生焦虑或懊恼的情绪,倒不如活在当下。“不念过去,不畏将来”,这才是一个人明智的活法。
057家人能陪我们走过很长很长的路
对于你来说,谁是重要的人?年轻人可能会将恋人、男朋友或女朋友视作自己重要的人,也可能是自己喜爱的运动员、演员或自己支持的评论家。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身边的家人与朋友才是重要的人。父母、孩子、兄弟姐妹等,都是伴随我们走过漫长人生且无法替代的同行者。
然而,即使我们深知家庭对于自己的重要性,也依然很容易在关系的维护上产生误解,父母与孩子、兄弟姐妹之间以及夫妻之间不和睦、相互怨恨和排斥的情况并不少见。
以亲子关系问题为例,虽然也有可能是儿童数量逐渐减少所致,但因父母过度溺爱而遭到摧毁的孩子也不在少数。另一方面,也有因遭受父母虐待与忽视而缺乏关爱的孩子,即便长大成人,往往也会因为关爱缺失而抱有遗憾,对父母感到怨恨,忧郁愤懑积聚于心。
看到因父母关爱不均衡而导致兄弟姐妹之间相处不好、关系僵化、因遗产继承问题而相互怨恨的案例,不禁会让人产生疑问,家人明明应该是为重要的存在,可又为何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呢?知名心理学研究者下重晓子的著作《别说一切都是家人的错》让我们意识到家庭关系并没有那么简单,正因为人们普遍怀有美好的期望,所以在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便会陷入执拗。
我一直坚持认为,社交距离是保持家庭关系,尤其是婚姻关系和谐的必要条件,正所谓“再亲密的关系,也要注意分寸感”,所以,我们不能对家人寄予过高的期望,不过度期待或依赖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说,因为丈夫一直居家办公,导致夫妇间吵架增多,这也印证了长时间共处必然会导致不愉快事件的发生。由此可见,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将有助于我们在思想与心态上保持平衡。
所谓家庭,原本就是在遭受饥饿、灾难、疾病和伤残时无条件给予对方支持与协助的群体,而家人的职责便是集中力量获取食物、分享稀缺食物并对无法独立生活的婴儿与老人给予支持和协助,相互反目、无法融洽地给予对方协助的家庭将无法生存下去。
现如今,家人之间的关系日趋淡薄,也正好反映了我们的社会日渐充裕,并且已经步入了即便没有家人的扶持也能够生存的时代。而养老金、护理、医疗、教育等却扮演着家人曾经在家庭这一群体中的各种角色。现在已经不再是没有家人就无法生存的时代了,这可能就是独居者数量迅速增加这一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通常会将这种现象理解为小家庭向裂变家庭的过渡,由夫妇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小家庭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庭构成模式,在日语中被称为“核家族”,但即便是这种基本的群体单位,也有因为选择离婚而导致家庭分崩离析、因为选择丁克生活而放弃生育子女以及因为选择单身生活而独居的现象,这些都是小家庭趋于“分裂”的体现。
但是,家庭的重要性因为裂变家庭时代的到来而再次变得清晰明了。如果夫妻双方不好好照顾彼此,便会导致离婚,不想离婚就不得不尽己所能地去照顾对方。夫妻关系其实十分脆弱,如果不谨慎对待,彼此之间便会产生裂缝并终导致破裂。在过去的陈旧观念当中,女人离婚便意味着失去了生存保障,也会因此而无法养育子女,所以无论丈夫出轨、对自己施加暴力或谩骂自己,女性都只能默默忍受。但是,男人不应该理所当然地认为妻子只能做家务、照顾孩子与老人。如果男人在家庭生活中只是单纯地扮演着养家糊口的角色,就务必要做好婚姻破裂的心理准备,除非自己真正能够与妻子进行有效沟通,并且会向她们传达自己的情感。即便我在这里采用的是沟通这样的词汇,但就算不是长时间对话,也一定要尽量向自己的妻子表达关心与感谢,并且学会倾听。在发表有关个人喜恶的言论之前,也有必要考虑表达方式,而不是脱口而出。
有人会以“共同家庭成员”为由,坚持认为自己不需要向家人解释自己的任何行为,这种自以为是的理所当然才是大错特错。不仅是夫妻,父母与孩子之间也要大方地表达情感,否则将失去原生家庭赋予人类的美好。要做到这一点,孩子从小养成与父母交谈的习惯就十分重要了,而父母再忙也要给予孩子倾听。尤其是男性,因为本身就具有沉默寡言的特性,他们往往会以自然接纳的方式对待客观的外在世界,所以,家长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和孩子沟通是十分必要的。
很多人在面临死亡时都会后悔地说道“我应该多陪陪家人”,相反,似乎很少有人会在这时后悔自己没有做更多的工作、培养更多的爱好或者赚更多的钱。
无论多忙,夫妻与亲子之间每天都应该确保有10分钟,或者5分钟的沟通时间,每个月至少要有1次集体活动并让它成为一种习惯,例如,乘车兜风、进行体育锻炼、外出就餐等,这很有必要。与丈夫(妻子)以及父母共处的时光,今后必将成为妻子(丈夫)与孩子之间不可替代的美好记忆。
并非所有家庭都存在关系僵化的情况,在日本,还是有很多家人之间相互给予支持与帮助的家庭。我曾有缘结识鹤冈市毛吕一家,富美子女士原本是毛吕农场“向心力”一般的存在,在她去世后,丈夫千鹤夫离开了充满悲痛回忆的鹤冈,与二儿子一家一起居住在横滨。在儿媳小鼓音的精心照料下,千鹤夫如今已93岁高龄。除二儿子一家之外,他也得到了居住在附近的大女儿与身在鹤冈的长子给予的无微不至的关爱。我很高兴看到毛吕一家没有任何一人将年迈的父亲视作生活的累赘,相反,他们共同努力、相互扶持的生活态度让我不禁感叹家人的重要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