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54865
1. 人口经济学 互联网创业双栖专家,视角独到,观点新颖 作者兼具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和携程旅行网创始人双重身份,他将深厚的经济学功底与行业前沿的创新视角相结合,另辟蹊径地探索和证明人口与创新和经济的关系,令人耳目一新,各行各业的读者都能借此书刷新对宏观经济与行业市场的认知。 2. 实事求是建言献策,为生育意愿注入“强心剂” 针对当前中国人口负增长、超低生育率的现状,他从宏观经济与战略的高度出发,提出了育产假、日托服务、教育补贴、房贷补贴等多角度的组合建议,强调教育终应切实提升人口的创新力。这些建议旨在从国家层面促进社会对生育的态度从消极向乐观转变,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与活力的未来栋梁,有望对国家的鼓励生育政策产生积极影响。
顺应当今社会热点:人口问题,人口创新、人口与经济、国家创新能力、教育等问题的关系。本书将详细分析人口如何影响创新力,而科技创新能力又将决定国家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能力。本书的基本的框架可以用以下的模型来描述:
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内部交流量 外部交流量)==>创新力==>国家竞争力
本书详细分析人口规模效应,分析老龄化如何影响整个社会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讨论城市化对于创新的影响。人口聚集的大城市会如何影响创新力?对吸引创新型人才会有多大优势? 通过这个框架模型,解答中国经济现状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提出未来针对中国的人口政策预测和建议,其中包括教育改革的政策建议。
目录
致谢 //IX
序 //XI
导论 //XV
篇
人口和创新
第1章 创新理论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003
创新的定义和类型 //006
创新力的模型 //007
创新力和开放网络 //011
政府如何促进创新 //014
创新和人口 //017
创新的4个人口效应 //021
第2章 人口数量和规模效应
各行各业的规模效应 //023
大国企业的优势 //025
中国企业的规模优势 //029
创新政策和人口规模的关系 //030
国家创新力比较 //032
大国的隐患和小国的机会 //041
总结 //046
第3章 人口能力和老龄化效应
教育和创新力 //047
年龄和创新 //052
创业、老龄化与阻挡效应 //057
中国会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064
第4章 内部交流和聚集效应
内部交流和创新力 //065
人口聚集效应 //066
城市规模和拥堵问题 //069
总结 //078
第5章 外部交流和流动效应
历史上的国际交流和创新 //080
国际交流如何促进创新力 //080
国际交流的形式 //082
人员交流和流动效应 //084
流动性和英语普及率 //088
中国的对外开放策略 //090
第二篇
人口和经济
第6章 人口对经济的其他影响
低生育率与养老 //095
低生育率能减少失业吗? //098
人口结构变化对不同行业的影响 //103
人口和贫富差距 //112
总结 //118
第7章 人口、资源与环境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 //120
清洁能源 //125
世界粮食生产 //127
水会变得稀缺吗? //130
人口与环境 //131
第8章 人口的历史和趋势
现代化和人口增长的规律 //135
对各国的人口预测 //141
文化、宗教与生育率 //145
老龄化趋势 //148
城市化趋势 //149
中国人口的危机 //152
第9章 全球移民和留学概况
全球移民概况 //155
全球留学概况 //161
中国出国留学概况 //164
移民对经济的影响 //168
移民政策和人才的战争 //171
中国的移民政策 //176
总结 //176
第三篇
人口和国际竞争
第10章 日本
日本经济的老龄化 //185
日本企业的老龄化 //194
日本社会的老龄化 //197
总结 //200
第11章 欧洲
昔日的创新之王 //202
欧洲其他国家 //207
俄罗斯属于欧洲吗? //208
创新前景和生育率 //208
欧洲的政策选择 //214
总结 //216
第12章 美国
美国的创新史 //217
美国的人口优势 //222
中美科技竞赛 //228
美国和中国的政策选择 //232
总结 //232
第13章 印度
印度的创新力和经济预测 //233
印度经济发展的隐患 //241
人口和经济前景展望 //245
各国创新力竞争的总结 //249
第四篇
中国的经济和人口形势
第14章 中国创新力和经济展望
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力的民族 //253
人口众多是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优势 //256
中国经济发展的风险和持续性 //260
中国经济的风险是恶化的人口形势 //267
总结 //272
第15章 中国人口历史
中国古代的人口历史 //273
古代的人口政策 //276
新中国人口政策的变迁 //278
新中国的人口 //279
人口结构变化 //284
年龄结构变化 //285
城市化历史 //286
总结 //287
第16章 中国生育成本
估算中国的生育成本 //289
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297
生育成本的国际比较 //299
中国生育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301
总结 //302
第17章 中国人口预测
生育率下降的原因 //305
三种生育政策假设下的人口预测 //309
中国、美国和印度的出生人口比较 //311
总人口预测 //313
人口结构预测 //317
总结 //321
第五篇
中国人口创新战略
第18章 生育政策和财税补贴
生育政策的变迁 //327
生育补贴形式 //333
中国家庭财税补贴的建议 //334
总结 //338
第19章 中国房价和城市化策略
中国高房价的成因 //339
人口流动和贫富差距 //344
如何解决大城市病? //346
严控大城市人口规模的后果 //348
政策建议:生育购房补贴 //350
总结 //352
第20章 教育如何减负提效
教育如何促进创新力和人口 //353
教育系统的效率黑洞 //354
教育内卷和生育率 //360
缩短学制和教育改革 //363
教育改革必须知难而上 //371
第21章 中国的对外开放策略
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373
入境旅游大有潜力 //380
如何应对美国的脱钩策略 //384
总结 //385
第22章 生育减负和女性平权
女性职业发展和生育率之间的关系 //387
日托服务 //389
外籍保姆 //392
育产假 //393
推广灵活办公模式 //394
保障未婚女性的生育福利 //395
辅助生育技术 //397
女性平权的观念问题 //399
总结 //401
第23章 中国人口战略和政策
中国的生育率将是世界? //402
鼓励生育政策的具体建议 //404
对鼓励生育的质疑 //409
重塑生育文化 //414
总结 //415
附录
提倡敬后 //417
女随母姓 //423
后记 创新和传承——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427
参考文献 //435
序
很多人好奇地问我,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怎么会如此执着地研究人口经济学?这还是要从2007年说起。当时,携程公司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公司。37岁的我决定辞去CEO的工作,重回校园,追求学术生涯的发展。*后,我花了4年时间,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硅谷当时正是全球创新创业的中心,很自然地,创新和创业成为我的研究主题。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国家的创业活力和这个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越是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国家,创业和创新的活力就越弱。随后,我的相关论文发表在经济学学术期刊《政治经济学杂志》上。这让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但是很可惜,学术界的研究并不充分,尤其关于中国、人口和创新的关系,可以说是学术界的一个非常需要补充的领域,所以,我开始研究中国的人口数据。我很惊讶地发现,虽然当时中国的人口结构还相对年轻,但是生育率已经远低于更替水平。更令人担忧的是,那时的中国还在实行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计划生育政策。
2011年博士毕业后,我在北京大学担任研究教授,认识了很多中国的很多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发现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对于中国人口问题的认知,有各自的盲区。很多经济学家虽然明白人口萎缩的危害,但是并不清楚人口数据;很多人口学家虽然知道中国的人口数据,但是并不认为人口萎缩是个坏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政策在当时是一个敏感话题,缺少深入的对话和讨论。所以我决定尽我所能,来传播我的人口观点和政策建议,推动我国生育政策的早日改变。
我之所以相信自己对人口政策的推动能够起到独特作用,是因为我作为经济学家的学术训练以及研究领域,和以前的经济学家不同。以前的人口经济学家往往只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来讨论人口对经济的影响。而我的研究结果显示,人口对经济更为关键和重大的影响,是对创新力的影响。当中国经济进入创新经济阶段,发展是否能够高速和持续发展,在全球拥有足够的竞争力,创新力是根本。但是人口萎缩和老龄化,正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大隐患。不过,由于这还是一个前沿学术领域,人口和创新在中国还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因此我觉得我有责任从人口创新的角度,为推动人口政策的改革提供独特视角。
2012年,我和北大社会学系的李建新教授共同出版了《中国人太多了吗?》,这是中国本批评一孩胎化政策的书,在我和其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让计划生育的讨论,从禁区走到了公共领域。在后来的几年中,我和黄文政就中国人口问题公开发表了上百篇文章,也合作写了《人口创新力》以及《中国梦呼唤中国孩》。除了书,我也透过其他传播渠道,持续地在公共领域讨论人口政策议题,同时向大众普及人口经济学。我做了纪录片、人口经济学的音频课程,参加了很多内部和公开的讨论,也帮助起草了有关人口政策的提案和内参。2021年,我牵头组建公益性机构“育娲人口研究智库”(简称育娲人口),其汇集了中国人口和经济学家,致力于人口和相关公共政策研究。
在中国,成功的企业家有很多,杰出的经济学家也有很多,但既是成功的企业家,又是杰出的经济学家非常罕见,独特的双重背景使得他能够在人口和创新方面具有独到的视野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人口是文明传承的基础,人口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生育和养育孩子既是家事也是国事。梁建章先生这本《人口战略》,提出了关于鼓励生育、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一系列开创性的观点,非常有助于提升国人对人口问题的认识。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俞敏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梁建章先生这本《人口战略》正是应运而生。此书数据翔实、论据充分,提出了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和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的具体措施。对关心中国人口问题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经典的参考书。
北大国发院院长、BiMBA商学院院长、南南学院执行院长 姚 洋
中国老龄化正在加速到来,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中国生育率全球倒数,少子化形势日益严峻。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可能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重要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事关国家、民族能否持续繁荣发展,也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幸福。人口问题长期存在,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间有巨大的争议,一直缺少有效共识和解决方案。这些年来,梁建章先生一直以科学家的精神、建设性的态度,长期致力于为中国人口问题鼓呼,十几年如一日,矢志不渝。他的很多文章展现出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充满家国情怀。梁建章先生和我、黄文政博士等一起创建了“育娲人口”,致力于使其成为中国人口研究的独立智库。这本新书值得推荐,相信对推动人口研究的进步和社会共识的形成会颇有助益。
经济学者、泽平宏观创始人 任泽平
早在10多年前,梁建章先生就开始呼吁中国尽快放开生育政策。中国生育政策从限制生育转变为鼓励生育,也有梁建章的一份功劳。现在中国人口已进入负增长,掉入“低生育率陷阱”。这证明了梁建章先生10多年前的远见卓识。《人口战略》这本书是梁建章多年研究人口问题的结晶,展现了深刻的洞察力,可读性强,是人口经济学的一本集大成之作。要了解中国人口问题,这本书是经典之作。
财经作家 吴晓波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和中国人命运的省思录、求索志。作者立足中国的两大关键命题—人口与创新,以全球化的视野,理据兼备的系统化、结构性分析,以及深厚的研究功力,提出了中华民族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创新与文明生生不息的路径与方法。虽是一家之言,却饱含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家国情怀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人文财经观察家 秦 朔
序
很多人好奇地问我,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怎么会如此执着地研究人口经济学?这还是要从2007年说起。当时,携程公司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公司。37岁的我决定辞去CEO的工作,重回校园,追求学术生涯的发展。后,我花了4年时间,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硅谷当时正是全球创新创业的中心,很自然地,创新和创业成为我的研究主题。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国家的创业活力和这个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越是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国家,创业和创新的活力就越弱。随后,我的相关论文发表在经济学学术期刊《政治经济学杂志》上。这让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但是很可惜,学术界的研究并不充分,尤其关于中国、人口和创新的关系,可以说是学术界的一个非常需要补充的领域,所以,我开始研究中国的人口数据。我很惊讶地发现,虽然当时中国的人口结构还相对年轻,但是生育率已经远低于更替水平。更令人担忧的是,那时的中国还在实行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计划生育政策。
2011年博士毕业后,我在北京大学担任研究教授,认识了很多中国的很多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发现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对于中国人口问题的认知,有各自的盲区。很多经济学家虽然明白人口萎缩的危害,但是并不清楚人口数据;很多人口学家虽然知道中国的人口数据,但是并不认为人口萎缩是个坏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政策在当时是一个敏感话题,缺少深入的对话和讨论。所以我决定尽我所能,来传播我的人口观点和政策建议,推动我国生育政策的早日改变。
我之所以相信自己对人口政策的推动能够起到独特作用,是因为我作为经济学家的学术训练以及研究领域,和以前的经济学家不同。以前的人口经济学家往往只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来讨论人口对经济的影响。而我的研究结果显示,人口对经济更为关键和重大的影响,是对创新力的影响。当中国经济进入创新经济阶段,发展是否能够高速和持续发展,在全球拥有足够的竞争力,创新力是根本。但是人口萎缩和老龄化,正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隐患。不过,由于这还是一个前沿学术领域,人口和创新在中国还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因此我觉得我有责任从人口创新的角度,为推动人口政策的改革提供独特视角。
2012年,我和北大社会学系的李建新教授共同出版了《中国人太多了吗?》,这是中国本批评一孩胎化政策的书,在我和其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让计划生育的讨论,从禁区走到了公共领域。在后来的几年中,我和黄文政就中国人口问题公开发表了上百篇文章,也合作写了《人口创新力》以及《中国梦呼唤中国孩》。除了书,我也透过其他传播渠道,持续地在公共领域讨论人口政策议题,同时向大众普及人口经济学。我做了纪录片、人口经济学的音频课程,参加了很多内部和公开的讨论,也帮助起草了有关人口政策的提案和内参。2021年,我牵头组建公益性机构“育娲人口研究智库”(简称育娲人口),其汇集了中国人口和经济学家,致力于人口和相关公共政策研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