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975110
“经典”何以为经典?其权威性何来?其价值何在?今人为何仍能对古人的作品产生认同?今天的我们为何还要读李白?我们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士人所追求的心灵自由与精神愉悦?在“焦虑”与“内卷”盛行的当下,从李白的快乐主义生命观中,我们能获得什么样的精神力量与启发?
《经典与李白》一书共收录詹福瑞发表于《文艺研究》刊物上的四篇论文,其中前两篇分别为《“经典”的属性及价值》《论经典的权威性》,以“经典”为主题,讨论何为经典、经典文本的内在属性及其价值、大众阅读与经典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后两篇文章分别为《“人生得意须尽欢”——试论李白的快乐主义生命观》《生命意识与李白之纵酒及饮酒诗》,从生命意识的角度观照李白内心世界,结合李白的平生遭际分析其诗歌文本,肯定了李白的快乐主义生命观,从内在思想基础和外在社会政治条件出发剖析了李白纵酒及饮酒诗所体现的矛盾与孤独心理,以及对生命快乐的追求,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李白。
“经典”的属性及价值 001
论经典的权威性 034
“人生得意须尽欢”
——试论李白的快乐主义生命观 067
生命意识与李白之纵酒及饮酒诗106
前言
我的杂撰类文章,多触物而兴,随性而写,甚至就是因为一点语感而成文;应用类的文章则拘于文体,文字比较整饬。近年来整理成书稿,其面貌终不出文学的学术圈。我常说,圈子就是每个人的命运,看来学术亦然。
学术研究著作不敢稍有马虎,一般是先做文献长编,再抽取出问题,依此构思全书框架结构、章节细目,然后一章一章写下来。全书成形之后,再一篇一篇打磨,交给刊物发表,听取意见,再做修改。所投刊物中,《文艺研究》是首选。最初起兴投《文艺研究》,原因真简单,就是看它封面设计“艺术”,典雅精致有文气;内文排版疏朗,觉得有文发在这样的刊物上文字不憋屈。因此由最初一念成为《文艺研究》的作者,逐渐发展为老作者。又因推敲文章而与编辑、主编交流甚或交锋,终成真朋友。
收入此小书中的文章,关于经典研究的有两篇,出自《论经典》。此书入选 2014 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由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年 3 月出版,2016 年 9 月再版。这是国内学术界首次以“经典”为中心探讨经典属性及其建构的研究著作。写作此书的动机,不仅仅在于从理论上解决经典的一些基本问题,还在于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和现当代文学史的编写提供理论支撑,为提高全民阅读的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全书分为十章,三个部分。首先讨论何为经典以及围绕经典的相关争论。其次以传世的经典文本为基础,阐释经典的五个属性。最后探讨外部因素对经典的影响,即经典在传播与建构过程中与政治、媒体、教育、大众阅读的关系。
该书的基本观点为:经典属于优秀的文学遗产,但不是只具有标本意义的文学遗产,而是“活性”的、仍然参与当世文化建设的文学遗产。经典的形成,首先来自它自身的品质,如传世性、普适性、权威性、累积性、耐读性等。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在传播过程中确立其经典的地位。当然,经典文本所具有的品质,还仅仅是其成为经典的文本条件。必须承认,经典是在传播过程中建构而成的。该书试图调和“正典”和“非典”两家的观点,首先在分析历史遗留下来并被认可的经典的基础上,讨论何为经典、经典的价值及其存在的意义;而后再来探讨经典在历史的传播与建构过程中,与政治、媒体以及教育的关系;最后讨论大众阅读与经典面临的挑战问题。
《“经典”的属性及价值》一文,撮取的是《论经典》第二章到第六章的主要内容,重点讨论经典文本的内在属性及其价值。文章指出:经典是在传播过程中建构起来的,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亦有其自身的价值所在,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哈罗德•布鲁姆说:“谁让弥尔顿进入正典?这个问题的第一个解答是约翰•弥尔顿自己。”也就是说,经典的确立,首先在于经典文本本身,没有文本自身的质量,很难成为经典。因此,研究经典必须研究经典文本本身所具有的品质。
第二篇《论经典的权威性》是具有挑战性的学术话题。经典是否具有权威性,是围绕经典展开争论的主要话题之一。我虽然认为不是所有的经典都具有权威性,但是并不赞同后现代反经典和反权威的观点。理由很简单,即按照现代诠释学的理解,权威并不等同于权力,也不是衡量经典的唯一标准,然而却是经典之所以传世、受到历代读者重视的原因之一。所以研究经典,就不能不承认相当一部分经典所具有的权威性,不能不探讨经典的权威性问题。
我的文章主要辨清了三个问题。其一,权威性不是衡量经典的唯一标准。其二,真理性不是经典具有权威性的唯一原因,经典的权威性不完全取决于经典是否承载了某种真理。在传世的经典中,无可否认有些作品承载了真理或具有真理性的内容,但是并非所有的经典都具有这样的认识价值。所以不是所有的经典都具有真理性,而有无真理性也不能决定经典是否具有权威性,即真理性并不是衡量经典是否具有权威性的唯一标准,那些非带有真理性的经典并不因此而有损于它的价值,因为经典之所以传世,正在于它内涵的无限丰富性,它提供给读者的不仅仅是认识世界的价值。尤其是文学艺术,它的主要功能不是理性地认识世界,揭示社会发展的某些规律,而是作者面对世界的心灵感受。如果它也有什么认识价值的话,这种认识也是作者对于社会人生的一种审美把握和审美判断。对于这样的经典,读者越是试图从里边寻找什么规律和真理,也就越容易失去对经典的丰富内容的理解。其三,在精神产品中,权威并不等同于权力。该文借鉴了杜威科学权威乃是“集体理智”的定义和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中的“前见”说来解释经典的权威性,提出了经典权威来自判断优先的新说。经典的权威性来自读者在阅读经典时对于合于自己价值观的前见的承认和认可。如果一部经典在历代读者的不断阅读和评价中,都得到了承认和认可,就形成了杜威所说的“集体理智”,或曰“共识”,因此而具有了权威性。经典的权威不仅如伽达默尔所说的表现为对经典的承认和认可,还表现为对经典的信任与信服。如果说承认和认可是读者阅读经典时对经典接受的理性判断的话,那么读者对于经典的信任和信服,则带有明显的情感成分,是理性判断和情感仰慕相统一的阅读接受。
2021 年,我研究李白的著作《诗仙•酒神•孤独旅人:李白诗文中的生命意识》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这是我研究经典的具体实践。此书从生命角度观照李白,结合李白的生平遭际分析其诗文文本,论述李白诗文中光阴意象所表现的生命本质、李白快乐主义的生命观、李白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生命本质的塑造、李白作为天才诗人独特的孤独心理体验、李白的心灵逃逸与解脱之道,试图呈现一个肉体与精神的李白、天才诗人与俗世凡人的李白。此书出版后,一年之间四次印刷,获得国家图书馆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
发表于《文艺研究》的两篇文章,借用现在的项目语言,属于撰写此书的阶段性成果。李白之纵酒、李白诗文中所表现出的浓郁的追求快乐思想,都是李白身上带有胎痕性的印记,如何评价,是学术界面临的难点。纵酒尚可解释为魏晋以来士人追求个性、反抗现实的传统,是李白大济天下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矫激反应。但快乐主义尤其是李白身上表现出的及时享乐思想,很少有人正面评价,甚至避而不谈,因为我们从来就视快乐主义为一种负面的人生态度。我的文章引证中外哲人关于快乐的论述,肯定了快乐主义生命观,认为快乐从根本上说是生命的目的,也是生活的目的。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李白是典型的快乐主义者。他的作品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对生命快乐的向往以及得到快乐的幸福感。李白追求的快乐,既有社会所肯定的事功、崇尚声名不朽的精神层面,亦表现在古今中外多持否定态度的声色宴饮等感官层面。文章从内在思想基础和外在原因等方面对李白诗文中经常出现的及时行乐思想做了分析,指出及时行乐思想是李白实现生命社会价值的追求与社会发生冲突、理想无法实现的矫激行为。文章还通过分析李白不辞富贵与粪土王侯的矛盾得出结论:对于以李白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士人而言,人格的尊严、心灵的自由,是其获得生命快乐的根本源泉。正面肯定快乐主义生命观,似乎要冒很大风险,但诚如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所说,快乐是“首要的和天生的善”,罗素亦说,“我把快乐视为善”。追求快乐,回避痛苦,是人的天性,不应否定。我认为,对李白追求生命快乐的描述,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李白。
四篇文章,能在《文艺研究》刊发而扩大影响,本就十分幸运,如今又结集出版,与《文艺研究》的缘分又加深了一层。借此机会,感谢原主编方宁先生和主编金宁先生的厚爱,感谢陈斐先生的推荐和编辑。陈斐先生是研究古代文学的青年才俊,近年来与我在唐诗选本整理方面有很好的合作。他治学颇为严谨,这也表现在他的编刊上。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能够遇到这样的编辑,也是一件幸事。
2023 年 6 月 10 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