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813129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2020年9月28日,教育*印发的《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系统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进课程、进教材、进校园,全面增强大中小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提升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本书正是根据以上法规和文件的明确要求,集中了全国有代表性的专家集体编写而成。本书主要内容有: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形势与特,点、国家政治安全教育、国家国土安全教育、国家军事安全教育、国家经济安全教育、国家文化安全教育、国家社会安全教育、国家科技安全教育等。本书严格按照《纲要》要求编写,已通过重大选题备案,适合大学本科和专科学生学习使用。
第一章 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形势与特点
第一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二、国际安全为实现中国梦营造有利外部环境
三、党的二十大对加强新时代国家安全的新要求
四、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发表重要讲话
第二节 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国家安全能力
一、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四个坚持”
二、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国家安全能力
三、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
四、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
第三节 新时代大学生应正确看待国家安全形势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安全形势的重要论述
二、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新时代国家政治安全教育
第一节 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要求
一、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
二、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论述
第二节 新时代国家政治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一、面临西方国家的分化、西化战略的威胁
二、国家仍然存在被分裂的安全隐患
三、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复杂严峻
四、党的执政地位面临挑战
第三节 新时代国家政治安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防范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颜色革命
二、坚决反对和打击各种分裂势力
三、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特别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四、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决维护党和
国家政治安全
第四节 新时代大学生应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一、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三、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
第三章 新时代国家国土安全教育
第一节 新时代国家国土安全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
一、国土安全的基本内涵
二、国土安全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新时代国家国土安全的重要性
一、国土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国土安全与其他领域的安全息息相关7
三、国土安全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
第三节 新时代国家国土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一、国土边境、海洋安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二、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三、国土安全面临严峻的国际舆论环境
第四节 新时代国家国土安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完善国土安全法律和教育体系
二、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
三、坚持海陆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四、加强国防和外交能力建设
第五节 新时代大学生应坚决维护国家国土安全
一、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二、增强对我国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的认识
三、增强维护国家领土安全的本领才干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新时代国家军事安全教育
第五章 新时代国家经济安全教育
第六章 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教育
第七章 新时代国家社会安全教育
第八章 新时代国家科技安全教育
第九章 新时代国家网络安全教育
第十章 新时代国家生态安全教育
第十一章 新时代国家资源安全教育
第十二章 新时代国家核安全教育
第十三章 新时代国家海外利益安全教育
第十四章 新时代国家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新型领域安全教育
后记
《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一)明确安全战略目标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当前形势下,我国正处于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处于一个安全的敏感时期,面临着内外交织,复杂多变的安全环境。因此,要有效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努力完善国家安全战略,积极构建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对于确保国家安全稳定发展的大局来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国家安全战略目标是维护国家利益所要达到的目的与标志。其形成既有国家安全的内外环境因素,也有对历史上国家安全战略的继承与发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安全环境和我国努力实现的“三大任务”来看,当前我国安全战略的主要目标定位于: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建立国家之间的“互利、协作、共赢”的安全合作机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切实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和统一,切实维护我国的发展道路、发展利益,维护国家安定的国内环境、周边环境和亚太地区环境,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拓展安全战略范畴
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范畴,主要包含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七个领域。其中,又以事关国家安全根本的政治安全为核心和前提,以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为基础,以军事安全为支柱,以科技安全为动力,以社会安全为保障,从而构成国家综合安全战略的全部范畴。在这个范畴内,国家安全的重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世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逐步成了当代国家安全的重要内核,并最终推动信息社会的逐步建立。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特别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较大风险隐患,网络安全防控能力薄弱,难以有效应对国家级、有组织的高强度网络攻击”。当信息技术把地球变成“一个村”时,信息技术将以能够渗透和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所有领域来影响人类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生活。所以,在做好其他安全筹划的同时,必须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研究与掌控,以信息安全保障和推动整体安全利益的实现。
(三)优化安全战略体制
安全体制的健全与完善,是国家安全利益在国家权力机构、监督机构与执行机构等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坚强保障。实践证明,国家安全体制越健全、越科学,国家的安全系数就越高;反之,国家的安全体制落后于时代需要,就会对国家安全造成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我国国家安全战略体制的确立,其完善工作需要涵盖国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军事体制、文化体制、科技创新体制、公共卫生体制、社会动员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所有领域。而当前的重点,应完善主管国家安全范畴的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态安全等专门机构,用以协调国家各职能部门处置有关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结合国家安全一系列法规制度建设与执行,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并存与变迁,以及整个社会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国防实力的增强等现实基础,不断完善国家安全战略的运行机制,努力维护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完善安全运行模式
国家安全体制的运行模式,是国家在长期抵御和处置各种安全危机甚至战争中所形成和建立起来的。当前我国的安全体制运行模式,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有效的运行模式,包含以下步骤:“明确功能-分析环境-制定方针-统筹规划-确定目标-战略调整-明确策略-评估反馈”。这种国家安全体制的运行模式,以由国家性质所决定的国家功能为开端,参考内外环境因素制定国家安全战略方针,然后统筹国家安全目标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战略调整,进一步确定针对性的国家内外政策和国家安全策略,最后对整个国家安全体制的运行进行评估、反馈和重新调整。这样一个内在逻辑严密,具有周期性、循环性且又彼此紧密关联的系统,反映了国家安全体制运行的整个过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筹,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
三、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的重要论述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目的就是更好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要遵循集中统一、科学谋划、统分结合、协调行动、精干高效的原则,聚焦重点,抓纲带目,紧紧围绕国家安全工作的统一部署狠抓落实。
(二)加强国家安全委员会系统建构
2013年11月12日,公布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公报》指出,中央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2014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决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由习近平任主席,李克强、张德江任副主席,下设常务委员和委员若干名。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为中共中央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协调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至此,我国就拥有了应对国内外综合安全和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顶层运作机制,预示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国家安全战略思路的清晰化、科学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直强调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整合对内对外事务。当前必须面对的现实是,国家安全形势相比21世纪第一个十年要复杂得多,国家安全往往涉及军事、外交、情报、公安、安全等部门和工作,还涉及海洋权益、金融、信息化和互联网等部门。
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家安全态势,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应运而生,既是与国际接轨,也是应对安全形势趋于严峻复杂的时代挑战做出的重要安排。特别是近期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家安全方面的任务和挑战更加复杂多元,迫切需要一个权威性机构对国家安全力量进行统一领导、集中决策和统筹协调,在国家层面对国家安全战略进行规划,更好地发挥统筹作用。
新成立的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为国家安全的最高决策应对机构,其职能囊括了议事、决策和统筹三大功能。其中,议事主要是,进行顶层规划,为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研究拟定长远的战略,审议重大问题;决策主要是,面对当前国际环境下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统筹主要是,应对跨部门的突发事件,从整体上进行协调,调度军队和外交资源等。一个具有最高权威的、系统化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也更有利于解决重大安全挑战问题上“多头管理,难以决断”的弊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目前“我们的安全工作体制机制还不能适应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需要搭建一个强有力的平台统筹国家安全工作”。而认清有些问题已超出传统安全部门和体系的能力、职权、规则的范围,因而必须跟上时代的变化趋势,不断发展完善新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架构下的各项要素建设。这也是我们新时期应有的一种战略自信和战略清醒,也是贯彻落实“新安全观”的实际举措。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