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649861
本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理论指导,以推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建设为目标,为依法打击、防范和惩治恐怖主义犯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恐怖主义犯罪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权等基本人权,打击恐怖主义、使民众免受恐怖活动的侵害,是保障人权的重要举措。我国政府始终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坚持依法打击恐怖主义和保障人权相结合,倡导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积极通过教育、促进就业等方式推进去极端化,消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有效遏制恐怖活动多发频发势头,有力维护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反恐怖实践表明,既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可选,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模式可供借鉴,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将宏观防控与微观防控相结合,制定与实践同步的反恐策略。本书体现了作者针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特别是社会安全治理理论与反恐怖主义法治实践相关领域的阶段性学术成果,展示了作者近年的主要研究进路和学术风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立法解读 1
第一章 当代恐怖主义活动的形势、特点与应对策略 11
一、当代恐怖主义活动的形势 11
二、当代恐怖主义活动的特点 16
三、当代恐怖主义犯罪的应对策略 23
四、本章小结 33
第二章 当代恐怖主义犯罪的刑法规制与立法完善 34
一、问题的提出 34
二、当代恐怖主义犯罪的刑法早期化介入 37
三、当代恐怖主义犯罪的刑法规制评价 40
四、当代恐怖主义犯罪的刑法完善建议 44
五、本章小结 50
第三章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考察与防范治理路径 51
一、问题的提出 51
二、网络与恐怖主义犯罪相结合的具体表现 52
三、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动向、特征与防治难点 56
四、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防范治理路径 62
五、本章小结 71
第四章 网络时代“独狼式”恐怖主义犯罪考察与防范治理路径 72
一、问题的提出 72
二、网络时代“独狼式”恐怖主义犯罪理论探讨 73
三、网络时代“独狼式”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征、原因分析与治理 75
四、本章小结 84
第五章 以情报信息为中心的“靶向”反恐怖机制构建 85
一、问题的提出 85
二、以情报信息为中心的“靶向”反恐怖机制构建的可行性 87
三、“靶向”反恐怖情报信息搜集内容机制构建 93
四、“靶向”反恐怖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机制构建 98
五、本章小结 101
第六章 反恐怖警务执法工作机制构建 102
一、问题的提出 102
二、反恐怖警务执法工作机制构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102
三、反恐怖扁平化警务运行机制构建 105
四、反恐怖巡逻防控警务机制构建 110
五、反恐怖应急处置预案机制构建 112
六、本章小结 118
第七章 非传统安全视野之反恐怖情报信息法源依据与实践路径 119
一、问题的提出 119
二、非传统安全视野之恐怖主义犯罪衍生 123
三、反恐怖情报信息的法源依据与应用价值 127
四、反恐怖情报信息的宏观实践路径 131
五、本章小结 138
第八章 国际安全视角之反恐怖情报信息共享与应用价值 140
一、问题的提出 140
二、反恐怖情报信息共享的特征与应用价值 141
三、本章小结 147
第九章 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反恐怖防控体系构建
——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安保为视角 149
一、问题的提出 149
二、国际大型体育赛事恐怖主义犯罪特点与趋势分析 151
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反恐怖防控体系构建路径
——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视角 155
四、本章小结 163
结语:筑牢国家安全防线人人有责 165
参考文献 168
后记 17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维护海洋权益,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反恐怖工作持续向好发展
一、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重大意义,全面把握反恐怖斗争面临的现实风险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新境界。这一重要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为法治中国建设、依法反恐、参与全球反恐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前进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对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当前,恐怖主义已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国家安全、政治稳定、民族团结、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近年来,恐怖主义活动已出现新变化、新特征,网络已越来越多地成为恐怖分子组织、策划、实施恐怖犯罪活动的重要工具,网络恐怖活动已成为全球公害。当前,在极端思想的蛊惑煽动下,暴力恐怖和极端主义思想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宣传和联络手段不断翻新升级。利用网络虚拟平台传播各种暴恐信息和极端思想,执法部门难以有效追查和遏制,且其行为方式更具隐蔽性、煽动性、勾连性,难以及时察觉。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在这一形势下,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有关制度措施,防范和打击利用网络空间实施犯罪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恐怖斗争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是一场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斗争,必须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嚣张气焰打下去。”唯有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从惩治和预防恐怖活动的具体实践出发,客观总结同恐怖活动作斗争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探索遏制和预防恐怖活动坐大成势、实施犯罪的规律特点,才能提高同恐怖活动犯罪作斗争的实战能力,促进国际安全和世界和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保障。
二、准确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旗帜。国家安全工作是党治国理政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保障国泰民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面对国内外反恐怖斗争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根据《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快反恐立法的工作方案》要求,国家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委托公安部牵头,组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安全部、国务院法制办、武警总部等有关部门成立起草小组,广泛借鉴世界各国立法经验,赴部分省市并听取反恐怖重点地方意见,几经召开起草小组成员单位和专家会议研究论证,征求国家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等中央部门和各地反恐办意见,起草制定了《反恐怖主义法》。
《反恐怖主义法》共10章97条,对反恐怖主义的基本原则、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认定、安全防范、情报信息、调查、应对处置、国际合作、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作了详细规定。《反恐怖主义法》主要亮点包括:第一,高度重视平衡反恐与人权保障之间的关系,强化执法规范,防止侵害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第二,为适应当前维护网络安全的实际需要,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有协助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防范、调查恐怖活动的义务。第三,规定了对恐怖活动罪犯、极端主义罪犯刑满释放后的安置教育措施。从实践情况看,恐怖主义犯罪主观恶性较深,社会危害较重,教育转化较难,对其中少数服刑期满仍有社会危险性的,经人民法院决定,在释放后对其进行安置教育是必要的。第四,在恐怖事件应对处置过程中,不当的报道可能导致恐怖分子获得有关行动信息,给现场处置带来不利影响,给处置人员造成危险,也可能给被害人造成进一步伤害,还可能引起其他有恐怖倾向的人的模仿、复制,或者引起社会不必要的恐慌,对此,该法针对恐怖主义新闻报道规定了临时管控等措施。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推动反恐怖工作持续向好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恐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强烈的政治担当、使命担当、责任担当,全力确保反恐怖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精准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精髓,推动新时代依法反恐怖工作开辟新境界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是法治国家,运用法律武器预防和打击恐怖活动,是实现国家安全的根本手段,也是维护政治安全的根本举措。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把国家安全观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在现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反恐怖主义法》,该法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反恐怖主义法》的颁布与实施,是完善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将反恐怖主义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为健全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开启了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崭新篇章。对防范和惩治恐怖活动,加强反恐怖主义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体现负责任大国的国际责任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安全,重于泰山;治国之要,奉法则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对构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反恐怖主义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反恐怖工作面临的客观实际出发,认真总结近年来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的斗争经验,研究借鉴国外国家一些有效做法,明确恐怖主义的定义和反恐怖主义工作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反恐工作的体制机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增强应急处置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反恐怖主义国际合作,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反恐怖主义法》为切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面临的恐怖主义等风险隐患,全面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助力护航。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习近平法治思想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总结,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巩固和指引。精准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精髓,运用法律武器预防和打击恐怖活动,是实现国家安全的根本手段,也是维护政治安全的根本举措。自2014年5月开展严打暴恐活动专项行动至今,坚持凡“恐”必打、露头就打、打防结合、标本兼治,举国上下旗帜鲜明反对恐怖主义,反恐怖斗争形势整体向好。近年来,全国反恐怖工作部门始终保持对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坚持系统治理、整体防控、综合防控,坚持专群工作相结合,深化对全社会的反恐怖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公民识恐防恐意识,切实打好反恐怖人民战争,不断稳固中国反恐怖斗争良好态势,全面提升反恐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治藏方略,毫不放松地抓好反恐怖反分裂各项措施落实,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反恐怖主义工作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防范为主、防范和惩治相结合的原则,重在防范恐怖主义思想的形成和传播,力争将恐怖主义活动消灭在预谋阶段和行动之前,力求反恐怖工作在法治环境下取得明显实效,确保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和重要内容,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的重要标志。维护国家安全离不开社会的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
本书取名为《当代恐怖主义犯罪防范与治理》。特别说明的是,本书收录的部分已发表的论文有些是与同事、老师合作完成的,可以说,这些成果也凝聚了他们的心血和智慧。在此也要感谢各位学术期刊的编辑的辛勤劳动与付出,是他们让这些研究成果得以传播。
本书体现了笔者针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特别是国家安全治理理论与反恐怖主义法治实践相关领域的阶段性学术成果,展示了笔者近年的主要研究进路和学术风格。回眸短暂的学术道路,也想借此梳理、检讨既往的学术收获与缺憾,以提升今后的学术研究水平。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笔者看来,所谓学术,就是以专业的角度研究现实问题,以专业的语言表达独立思考。本书部分内容是笔者从事公安实务工作和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后,对相关领域问题再次深入研究,对以往成果重新整理后精心撰写而成,也是对本专业领域学术思想和成果的最新总结。由于自身学术功底和研究视角局限等现实问题,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缺憾。笔者虽在实务部门工作多年,并针对相关领域进行了数次实证调研,也难免有浅尝辄止之嫌,敬请理论界、实务界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李 恒
2021年3月22日初稿于西南政法大学敬业楼
2022年12月20日修改于四川省成都市府河路苑
2023年8月21日定稿于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599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