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5272653
本书采用理论分析、实证检验、问卷调查以及文本挖掘等方法,深入研究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挑战、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和运行机制、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经济政策效应;深入研究中国的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借贷、互联网众筹、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基金、互联网资产管理、互联网消费金融、联盟链型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模式;深入研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风险、中国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社会责任、中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等。本书还根据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的主要分类,从报纸杂志、统计年鉴、知名数据库、多媒体网站、企业年报以及研究文献中收集、筛选、考证、整理出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事件,并按照由远及近的时间顺序,编撰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大事记。
上篇 理论探索与政策效应
互联网金融与经济学(边际革命) ……………………………………………003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局限性…………………………021
金融科技、全要素生产率与数字经济增长 …………………………………039
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研究……………………………………073
数字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091
电子货币的货币供给创造机制与规模………………………………………113
中国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及其规模测算……………………………………134
中国P2P网络借贷规模对货币乘数的影响…………………………………152
互联网金融对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冲击………………………………171
中国的货币电子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186
法定数字货币:理论基础、运行机制与政策效应……………………………202
数字货币与人民币数字化……………………………………………………222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234
中篇 主要实践及其社会经济影响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247
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商业银行净息差…………………………………………263
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非线性影响……………………………………287
联盟链型供应链金融系统的构建、机制与应用 ……………………………307
数字经济与保险企业高质量发展……………………………………………337
金融科技:保险企业的创新与重塑 …………………………………………365
保险科技、经营效率及传导机制研究………………………………………386
保险科技发展对保险企业产品创新能力的影响……………………………413
金融科技对证券公司财富管理技术效率的影响……………………………432
互联网时代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453
中国互联网众筹出版的发展、问题与对策…………………………………462
信息不对称、贷款人类型与羊群效应………………………………………484
群组制度P2P网贷平台借款成功率和借款利率……………………………507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P2P网贷借款人信用评价模型…………………………531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网贷意愿和网贷平台偏好……………………………554
美国互联网众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572
下篇 风险防范与社会责任
稳中求进,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605
互联网支付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612
中国支付体系发展对金融稳定的影响………………………………………636
数字金融发展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652
加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与监督管理……………………………………676
互联网借贷平台的信息审核与政府监管……………………………………685
网络借贷行业的顺周期性及其逆周期监管…………………………………706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社会责任…………………………………………………724
坚决整治网络媒体不端行为…………………………………………………736
试 读
(选自本文前言)
2013年6月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推出互联网金融产品“余额宝”后,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中国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 2015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将 “互联网 ”行动计划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同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互联网 ”行动的时间进度表和重点领域。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互联网 金融”,即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 ”行动计划的引领者,也是“互联网 ”行动计划的推进者。目前,中国网民规模已超过11亿,其中绝大多数网民都涉及互联网金融的产品与服务,中国是当今世界无可争议的互联网金融第一大国。
2014年7月,我作为首席专家,带领研究团队成功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一个以“互联网金融”为研究主题的重大项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风险与监管研究”(14ZDA043)的立项。2016年5月,由我担任主编的“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丛书”又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经过不懈努力,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A043)于2021年2月顺利结项。截至2022年9月,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丛书”中的5部著作,分别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裴平主编,蒋彧副主编,2017年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历史演进》(印文、裴平著,2021年5月)、《中国互联网支付发展研究》(吴心弘、裴平著,2022年1月)、《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主流经济学——基于中国实践的理论探索》(章安辰、裴平著,2022年6月)和《互联网金融时代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查华超、裴平著,2022年9月)。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如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侵犯投资者权益等行为使互联网金融被污名化。近几年来,不少人唯互联网金融而避之,或是热衷于概念异化或新概念炒作。在新闻媒体和期刊杂志上,互联网金融的词频迅速降低,大数据金融、区块链金融、智慧金融、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等的词频迅速增加。各级政府、金融机构所制定或实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在人们的视线中忽隐忽现,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甚至也逐步为人们所淡忘。
我认为,唯互联网金融而避之,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中国互联网金融起源于阿里巴巴等互联网科技公司跨界进入金融领域,发展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国情。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发展互联网金融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而且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互联网金融第一大国。切断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历史渊源,碎片化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宏大叙事,对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成就视而不见,纠结于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与挫折,进而不认同中国互联网金融,这样的历史虚无主义是不科学的,而且也是有害的。
我认为,热衷于概念异化或新概念炒作,这是缺乏理论自信的表现。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历史渊源、主要实践和重大影响都根植于中国大地,中国互联网金融就是中国的故事和中国的品牌。我们不应该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遇到一些问题与挫折时就放弃使用曾经国人皆知的互联网金融概念,更不应该热衷于含混不清的概念异化,或是牵强附会地用外国的相关概念替代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概念。相反,我们应该在认真总结中国互联网金融伟大实践的基础上,提炼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概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基本理论和业务模式,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中国品牌,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
我还认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道路自信有其坚实基础。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外国金融科技发展不同,中国互联网金融源于互联网科技公司跨界进入金融领域,而且互联网科技公司一直是互联网金融实践的先行者和领军者。互联网金融的最底层技术架构是互联网,所谓的大数据金融、区块链金融、智慧金融、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也都是以互联网为最底层技术架构的。以近几年来受到热捧的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为例,它们的最底层技术架构还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上增加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应用,然后再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没有互联网这条信息高速公路,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就无从谈起。不论是金融科技还是数字金融,它们的最底层技术架构与互联网金融的最底层技术架构是一样的,都是互联网;它们的本质与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也是一样的,都是金融。从这个角度看,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等可被视为互联网金融的升级版,都属于互联网金融范畴。因此,我们要增强道路自信,继续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之路。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增强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遵循学术研究基本逻辑和学术规范,都有必要为中国互联网金融正名。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主编的“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丛书”不会改名为“中国金融科技研究丛书”或“中国数字金融研究丛书”,眼前这部著作的书名就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为适应当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具体实践,特别是为方便读者的阅读和理解,《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这部著作中也会提及金融科技、保险科技、区块链金融和数字金融等概念及其内涵,建议读者把这些概念及其内涵理解为互联网金融升级版的应有之意。
与“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丛书”中已出版的5部著作不同,《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这部著作是对我本人,以及与我指导的博士生或硕士生等合作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报告进行重新梳理而形成的结晶,其主要亮点体现在三方面:(1) 这部著作中的内容集中反映了我,特别是我和研究生所撰写的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在互联网金融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已出版的5部著作是跨越较长历史时期,系统和深入研究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某个重大主题或重要业务模式,而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中所做的研究则是基于某时点或样本,系统和深入研究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某一具体但重要的理论或实践问题。同时,这些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的许多内容也没有反映在已经出版的5部著作中,如近2年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内容就没有反映在已经出版的五部著作之中,而且这些研究成果是与时俱进的,更接近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2) 这部著作中的内容大多是经过严格检验的“干货”,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例如,在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都是经过编辑部初审、同行专家匿名评审、编辑部退回修改,直至编辑部终审决定录用的;几份研究报告提交后,都得到了副省级以上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且以文件形式发送有关部门研究和落实;还有一些没有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也得到好评,已被编入课题研究总报告(通过评审,顺利结项),或正在向学术期刊投稿。(3) 这部著作中的内容大多是按照学术论文的研究范式和体例撰写的,不仅有规范的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而且还提出了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和可资借鉴的对策性建议。特别是这些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的研究方法比较合理,如在做文献梳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和构建计量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和文本挖掘等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从具有权威性的统计部门和数据库选取大量样本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软件或自己编写计算机程序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等等。
【……】
我期盼《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能够与已出版的5部著作交相辉映,进而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丛书”能够添列于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的扛鼎之作做出重要贡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