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921082
本书是作者在P波段SAR卫星系统技术研究方面开展系列研究工作和成果的总结。
全书共8章。第1章介绍了P波段SAR卫星的应用需求和发展现状及趋势;第2章从微波理论的角度分析了P波段空间传播和与地表多层作用的机理,建立了雷达方程并研究了穿透性特征;第3章从P波段SAR卫星遥感探测的任务分析出发,对P波段SAR卫星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第4章针对层析模式,主要介绍了层析模式的工作原理和轨道设计;第5章针对P波段星载SAR对电离层敏感的特征,介绍了电离层探测与补偿技术;第6章针对P波段SAR卫星易受干扰的特征,给出了抗干扰抑制的方法和试验验证结果;第7章针对高品质P波段SAR卫星成像数据的获取,给出了辐射定标、极化定标、波束指向在轨定标与修正、斜距定标与修正技术和方法;第8章给出了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林高测量反演和林下地形测绘处理的方法。
第1章P波段SAR天基遥感应用及发展现状1
11概述1
12应用需求1
121森林资源监测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1
122林下地形测绘需求3
123次地表探测需求4
124电离层TEC监测需求6
125其他需求7
13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8
131P波段SAR探测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8
132P波段SAR遥感数据应用处理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21
参考文献27
第2章微波理论30
21概述30
22微波基础理论30
23微波传输理论33
231与电离层相互作用33
232与地表多层相互作用37
24雷达方程40
25真实自然物体的微波特性42
26长波长电磁波信号穿透性特征分析49
参考文献51
第3章P波段SAR天基遥感原理及系统设计53
31星载P波段SAR行业应用产品需求分析53
311行业应用需求分析53
312专题信息产品需求分析54
313卫星数据产品及参数配置需求分析54
314应用指标需求分析55
32工作原理及系统设计55
321工作频率选择55
322极化方式选择61
323入射角范围选择66
324系统灵敏度设计68
325模糊度设计72
326辐射分辨率74
327几何分辨率74
328成像带宽75
329极化性能指标76
3210工作模式设计77
3211轨道设计81
33性能分析82
331波位设计及成像性能分析82
332辐射分辨率分析83
333极化精度分析84
334森林地上生物量探测精度分析85
参考文献89
第4章层析成像模式及轨道设计95
41概述95
42层析成像模式原理95
43轨道设计99
431层析轨道的回归重访优化设计99
432效能最优多任务规划105
433层析轨道自主导航与控制107
参考文献118
第5章电离层影响机理及探测补偿119
51概述119
52电离层建模及影响分析119
521电离层结构及信号传播119
522色散效应误差建模及仿真分析125
523闪烁效应误差建模及仿真分析131
524法拉第旋转效应误差建模及仿真分析149
53P波段SAR卫星电离层联合探测155
531探测手段155
532联合探测方法156
54基于模型的电离层补偿技术158
541电离层色散效应误差补偿处理158
542电离层闪烁效应误差补偿处理162
543法拉第旋转效应误差补偿处理165
参考文献173
第6章射频干扰抑制技术175
61P波段 SAR干扰抑制需求分析175
62P波段星载SAR潜在射频干扰建模与影响分析176
621潜在干扰分析176
622干扰模型176
623影响分析177
63星载SAR系统抗干扰能力分析180
64干扰抑制算法181
641频域陷波法181
642最小均方算法182
643自适应线谱增强器算法183
644特征子空间分解法183
645时频域非相干滤波184
646时频域相干滤波184
647算法性能比较185
65干扰侦听与跳频规避方案186
参考文献188
第7章在轨定标192
71概述192
72辐射定标192
721图像产品的雷达方程192
722定标常数193
723辐射定标195
73极化定标197
731极化精度指标定义198
732极化定标的理论模型199
733极化定标的工作流程201
734极化外定标202
735极化内定标和极化校正203
74波束指向在轨定标与修正204
741概述204
742波束指向误差模型204
743定标方案和流程206
744数学推导207
745仿真试验208
746在轨试验210
75在轨联合斜距定标212
751斜距测量误差建模212
752在轨联合定标方法214
753数学分析验证215
参考文献219
第8章P波段数据应用处理221
81概述221
82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221
821基于P波段SAR生物量估算模型222
822基于P波段SAR生物量估算实例223
83森林高度及林下地形反演225
831PolInSAR森林高度及林下地形反演基本原理226
832单基线PolInSAR森林高度与林下地形反演算法227
833多基线PolInSAR森林高度与林下地形反演算法230
834层析SAR森林高度与林下地形反演231
835P波段PolInSAR森林高度及林下地形反演实例236
836P波段层析SAR森林高度及林下地形反演实例239
参考文献246
在空间遥感技术中,光学与红外遥感技术具有较佳的分辨率和感官可视性,但易被云雨遮盖,而微波遥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特点,特别是SAR不仅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特点,而且具有成像的能力,是继可见光和红外遥感之后又一个有效的对地观测成像手段。SAR在遥感技术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广泛应用于全球变化检测、空间定位、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以及其他民用和军事领域。1978年6月28日,首颗SAR卫星—“SeaSAT1”卫星发射升空,随着SAR卫星及其成像技术的研究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美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芬兰、加拿大、阿根廷、日本、以色列、印度、韩国、中国、欧洲空间局等国家和组织都相继研制、发射了SAR卫星,并成功地投入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生存环境对生产、生活的重要制约作用,森林、土壤、冰川等自然资源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影响至关重要。有效获取森林蓄积量、植被覆盖下的地形、土壤湿度和西部地区冻土、全球电离层TEC等方面的数据,可以极大丰富完善人类对周围生存环境的感知,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支撑和决策支援。针对森林资源监测、次地表探测等,需要强穿透性,与其他遥感手段和常规X、L、C波段相比,P波段SAR微波遥感除了具有穿透云层和雨区的能力之外,还能穿透一定深度的地表和植被,从而可以获取植被覆盖的地面信息以及地表下一定深度的信息。此外,P波段SAR天基遥感还可以多极化、多模式获取多维度的观测信息,使得长波长P波段SAR天基微波遥感在遥感领域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本书是作者在P波段SAR卫星系统技术研究方面开展系列研究工作和成果的总结,全书共8章。第1章介绍了P波段SAR卫星的应用需求和发展现状及趋势;第2章从微波理论的角度分析了P波段空间传播和与地表多层作用的机理,并建立了雷达方程和分析了穿透性特征;第3章从P波段SAR卫星遥感探测的任务分析出发,对P波段SAR卫星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第4章针对层析模式,主要介绍了层析模式的工作原理和轨道设计;第5章针对P波段星载SAR对电离层敏感的特征,介绍了电离层探测与补偿技术;第6章针对P波段SAR卫星易受干扰的特征,给出了抗干扰抑制的方法和试验验证结果;第7章针对高品质P波段SAR卫星成像数据的获取,给出了辐射定标、极化定标、波束指向在轨定标与修正、斜距定标与修正技术和方法;第8章给出了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林高测量反演和林下地形测绘处理的方法。
本书第1章由陈筠力、陈尔学、葛家龙撰写,第2章由胡广清、艾韶杰撰写,第3章由陈筠力、姚佰栋撰写,第4章由张德新、汪长城撰写,第5章由陈杰、姚佰栋、陈筠力撰写,第6章由姚佰栋、陈筠力撰写,第7章由胡广清、陶满意撰写,第8章由汪长城、陈筠力撰写。全书由陈筠力统合定稿。
本书从星地一体化的角度把长波长P波段SAR天基遥感在对地观测方面的应用需求、国内外研究现状、散射理论、任务分析、轨道设计、电离层影响机理及探测补偿、数据处理及应用融合起来。在研究工作中,作者得到了龚健雅院士、李增元研究员的支持和帮助。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加上P波段SAR卫星系统技术属于国内外新领域,新技术、新应用、新方法在不断发展,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敬请读者不吝指教。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