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8337123
- “跟人比较”的压力,每个孩子都可能经历。
“如果我像TA那么优秀/好看/受欢迎就好了”“考得不好,比赛输了,觉得自己很失败” “为什么我总是比不上别人”“达不到父母/自己的期望,好没用” ……这个故事真实细腻地写出了孩子心里隐秘而微妙的烦恼,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能够面对自己的真实情绪,意识到:有嫉妒、好胜心是很正常的,因“比不上别人”而有挫败感也是很正常的。
- 不说教,用故事帮孩子摆脱“精神内耗”,转变三种心态。
从“害怕犯错”到“允许自己犯错”:犯错没什么大不了,重要的是我能从中学到什么。
从“跟别人比“到”跟自己比”:我知道自己不完美,但没有人比我更能做好“自己”
理解“父母的期望”和“我的价值”:“爸爸妈妈,我没有像你希望的那么瘦、那么聪明、那么漂亮,你有没有很失望?”“孩子,我爱的是真实的你,你不用成为别人。”
- 故事为家长示范如何处理:餐桌上的夸夸时间,帮孩子缓解“不完美焦虑”。
故事中的妈妈提议每周安排一次“餐桌上的夸夸时间”:轮流赞美餐桌上的每个人,说一件他人身上值得欣赏的事。这个做法或许出人意料。在传统的中国式餐桌教育中,我们常常边吃饭边训话。但书里的妈妈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吃饭时间变成“夸夸时间”,来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自信。
这方法看似简单,常常被忽略,却很有效。一方面多多(具体而真诚地)夸夸孩子,不同人的视角能帮孩子发现自己所不知道的闪光点。另一方面,鼓励孩子多夸夸别人,也能帮助孩子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但也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如此一来,孩子才有可能从“比不上别人”的焦虑和压力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放到自己身上。
4.《对小学社交霸凌说不》作者特鲁迪给孩子的抗压自助书,走访各地学校后创作,真实写出孩子的心事。
作者特鲁迪说:“我的个人经验和专业素养驱使我写下这本书。从个人角度而言,我自己就是个逐渐‘康复’的完美主义者。从专业角度而言,专家们指出:当今社会,完美主义在成人和儿童中都很常见。社会文化不断施加压力,让我们不仅想将一切做到‘最好’,也想表现得‘最好’。这种想法为完美主义提供肥沃土壤,让它在我们心中扎根生长,终使我们不堪重负。”
“我密切关注孩子之间如何互动。写作的时候,我试图如实地记录他们的社交世界,因为我希望以‘尊重孩子的本性、尊重孩子表达自己的方式’为出发点。而且,我每次写好初稿,都会给我最重要的评论家——小学生们——试读。孩子们的反馈帮助我确保:故事和角色是真实可信的,能让人产生共鸣的。”
- 5. 这本书很适合亲子共读、一起讨论,书后还有给家长的建议、亲子沟通话术。
作者特鲁迪说:“我是一个非常狡猾的童书作家。我知道,成年人会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分享我写的书。所以,我不仅试图教孩子如何应对那些棘手的问题,还试图帮助大人了解孩子正在经历什么。
- 6. 这本书从孩子焦虑的根源入手帮助孩子:提高抗压力,关键在于建立稳定的自信心。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孩子普遍压力很大,在意输赢,在意自己的表现哪里不够好,在意和别人比较是好是坏,容易因为一次失败(考试没考好、作业出错、比赛输了等等)而情绪崩溃,否定自己。这并不是因为孩子“脆弱”“娇气” “受不了一点挫折”,而其实往往是因为孩子不够自信,缺乏稳定的自我价值感,容易被外界的标准和看法左右。就像书里专家所分析的:“完美主义不是疾病,而是需要慢慢重塑的自尊。”故事里两个孩子就像一组对照,她们情况不同,却又都同样处于“跟人比较”的压力中,同样羡慕别人、否定自己。而故事里两人父母不同的处理方法,也为家长提供了参考。
你有没有羡慕过别人?梅齐想成为凯拉:漂亮,成绩好,受欢迎,还是足球场上的明星。直到一次小组作业拉近了两人的距离,梅齐才渐渐发现:凯拉同样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为此很焦虑。凯拉认为自己不够瘦,作业不够优秀,比赛输了会责怪别人、否定自己。她问梅齐:“如果赢不了,努力有什么用?”梅齐陷入了思考……作者特鲁迪·路德维格走访全美各地学校后创作本书,从孩子的角度讲故事,写出孩子在竞争压力下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并在故事中巧妙融入应对方法,帮助孩子调节心态。正如书中所说:“让我们为现在的自己欢呼雀跃,别埋怨自己没成为理想中的模样。”
书后附心理专家的建议,解答家长的困惑:“为什么孩子事事要赢,做不好容易崩溃?”“怎么帮助孩子应对竞争压力和挫败感?”内容全面,不仅剖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也给家长和孩子实用的处理方法。
此外,还设有“问题与讨论”栏目。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可以一起思考,比如:“你想过变成别人吗?”“你觉得,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不喜欢自己的地方?”“你觉得,‘一个人做什么事’更重要,还是‘一个人看起来怎样’更重要?” 如果大人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聊心理话题,或可借助这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孩子敞开心扉。
本书荣获“美国月光童书奖金奖”“奥本海姆最佳图书奖金奖”。
孩子们为了表现完美,会给自己施加不健康的压力。特鲁迪不仅向我们阐明这一点,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小读者们更加接纳自己与他人。强烈推荐!
——米歇尔·博芭博士,全美教育工作者奖得主
作为一名拥有1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学校社工,我一直盼望出现一个能有效解决“完美主义”问题的实用工具。特鲁迪的《不用跟别人比》正合我意!我在多个女孩小组里使用了这本书,孩子们的反馈棒极了。特鲁迪不仅能理解孩子,发自内心地同情孩子,还提供了实用技能,让孩子有能力应对。学校辅导员、父母、教师等所有照料儿童的人,书架上都亟需这本《不用跟别人比》。
——Mary T. Schmitz, 2009年10月13日
这本书能帮助我跟学生们,还有孙子、孙女沟通。要是我女儿还小的时候,我能把这本书读给她听就好了。
——Floetta,2012年4月5日
我把这本书用在四年级社会情感课程的“大声朗读”环节,引发了精彩的讨论。书中人物很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故事能帮助孩子们理解不同的观点。
——Amazon Customer,2021年8月22日
这本书打破了“我们必须追求完美”“别人的生活都很完美”的古老神话。故事真实诚恳,很吸引人。我曾是一名老师,这本书会在我班上引发何等妙不可言的讨论啊!孩子需要知道并谈论这个话题,需要从身边的同龄人口中得知真相。我简直能想象孩子们会谈论什么,比如他们觉得自己必须穿最漂亮的衣服,剪最时髦的发型,保持最完美的体重(我极为反感这点)。我也知道,班里一定会有孩子说,别人都以为他们很完美,但事实并非如此……我爱这本书。
——Kindle Customer,2009年6月9日
这本书的主角很真实,让我跟学生就“完美主义”进行了很棒的讨论。
——Briana, 2013年12月28日
我在学校当辅导员,经常在课堂或跟学生的单独面谈中使用特鲁迪的书。当学生们发现“有人理解我!”的时候,我看见他们整张脸都“亮”起来了。
——mj,2009年6月1日评论
学校辅导员和父母正在面临学生当中日益增长的“完美主义”问题,因此这是一本之书……我的学生们对特鲁迪的书了如指掌,家长们也对故事所传达的有效信息赞不绝口。
——Maureen Caryl,2009年11月25日
作为一名老师,同时也是两个女儿的妈妈,我看见太多孩子在“渴望完美”的压力下成长。特鲁迪的这本《不用跟别人比》不仅以孩子能感同身受、能理解的方式探讨这一话题,同时也是促进沟通的绝佳工具。
——Jan Long,2009年11月20日
少有这样的儿童故事,既饱含精辟的见解,又令人愉悦、引人入胜。孩子会从中吸取关于做人的深刻道理,父母也能获益匪浅。
——Paulo Cysne Jr,2009年9月27日
好书,不仅描绘了孩子如何给自己施加压力,还讲述了如何找到内心的平和。
——Pam, 2017年9月28日
完美主义不是需要治疗的疾病,而是需要慢慢重塑的自尊。该如何着手实现这点,本书已经告诉我们答案。
——托马斯·S. 格林斯庞,注册心理师
在《不用跟别人比》一书中,特鲁迪·路德维格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完美主义的弊端,还向孩子及其父母表明:我们本来的模样,就是“完美”的模样。
——吉尔·齐默尔曼·拉特利奇,社会福利硕士,执业临床社工
《不用跟别人比》向孩子揭示了完美主义的真正代价——这是女孩们都恨不能更早了解到的一点!梅齐的故事能让人清楚意识到做自己的重要性,打破“完美女孩”这一顽固形象。
——蕾切尔·西蒙斯,《女孩们的地下战争》作者
我们非常需要《不用跟别人比》这样的入门读物,让孩子们(以及所有内心仍有个小孩的大人)明白“完美”为何有害健康、无益又无趣。
——考特妮·E. 马丁
《不用跟别人比》一书可以就如何做自己、如何发挥潜力而非追求完美等话题,引出一连串有意义的讨论。在当今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我向孩子和家长强烈推荐此书!
—芭芭拉·Z. 卡尔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