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8773637
1.“90后”作家猎衣扬,新晋长篇小说作品。为了写好小说作品,这位作家继深入研究过中国历史、传统武术和武器、刑侦、风水堪舆等学科之后,又在这部小说中,持续发扬“剑走偏锋”的传统,将目光投向了生物学、工程学、地质学、遗传学,甚至是考古学、古建筑、传统神话和生物进化……以上这些,都是为了小说中人物身份的“需要”,因为主人公是一个有着四千年历史的家族——狩家(专门负责狩猎精怪凶兽的家族,上古夏禹的“左右手”之一,在书中,创始人为岐伯)的唯一继承人。
2.猎衣扬的写作一贯以情节设置和人物形象塑造见长。在这部小说中,他持续发挥这个优点,情节环环相扣,谜题的解开如抽丝剥茧;人物个性鲜明,既有主人公郭冕这样腹笥较深、头脑聪明的人物,也有像“郎大脑袋”这样让人捧腹的搞笑“担当”,更有孙偃白这样漂亮又干练的战力“天花板”,他们一同“撑”起了可读性很强的行文和情节。
3.无论是传说中或真实存在过的大水怪无支祁、双头蛇、沧龙、千寻犬、五爪金龙、碧眼金蝉、七星蛇、人熊、风母平猴、鯥、大乌鳢、祟(恐猫,生活于八百万年前)等精怪凶兽,还是《山海经》《左传》《楚辞》《竹书纪年》《史记》《太平广记》等典籍,作者一直信手拈来,他把中国古代的传说、历史、神话,古人的笔记,融会贯通,最终映射到小说的人物身世、情节等之上,比如这部小说中的上古大禹的家臣大祭司、狩家和镇家之后,这种处理,大大提升了小说的文化价值和可读性,是猎衣扬多年来热衷阅读和积累在小说创作上的反映。
上古时期,跟随大禹治水的大司祭涂山氏,手下有两位族臣,分别是狩家的岐伯、镇家的苍公。四千多年后,其后人在当下都有了各自的营生,却因一次离奇的私人博物馆装修纠葛在了一起……
本书是长篇系列小说《搜山记》系列的第一本。主人公郭冕所在的郭氏一族是历史上大禹妻子涂山氏一族狩家岐伯的后代。狩家原本祖祖辈辈都是猎户,靠着岐伯传下来的《狩经》消灭精怪凶兽。然而到了郭冕这一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不得不放弃猎户的职业。二十五年前,郭冕的老爹和爷爷突然失踪,带着村里在黑龙江中俄边界线干“倒儿爷”的郎绪东进了大兴安岭,一去不返。郭冕和郎绪东的儿子郎灿(故事中的郞大脑袋)胡混了二十年,自己创业,开了个建筑公司,专门接小工程。这一次,郭冕接了在河南偃师一个叫丁树生私人博物馆的翻修工程。郭冕拉着队伍上了工地,开始施工。但一个雨夜,工地做饭老太太的孙子突然失踪。郭冕和郎大脑袋在寻找的过程中竟然跌进了一处密道,并和同为涂山氏一族的镇家后代孙偃白结识,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古怪离奇的事件……
搜山记.1 雒河龙王
001 第 一 章 首阳山中博物馆 讳莫如深丁树生
016 第 二 章 百丈渊下幽悬塔 李闯迷踪遇仙窟
029 第 三 章 见血封喉两头蛇 抚头拖尾摘骨法
039 第 四 章 物换星移说更替 怪手拍肩无支祁
057 第 五 章 碧海游龙大救驾 存亡续绝不二恩
081 第 六 章 刻石画壁火车站 惊鸿剑客孙偃白
103 第 七 章 挑灯夜话尘封事 水复山重非人间
121 第 八 章 地心探秘两万里 洞天迷林不知岁
139 第 九 章 地崩山摧通山海 换命金银老豺狼
167 第 十 章 龙穴潭中阴阳眼 怒海操舟“大青铜”
184 第十一章 悲欢生死方举步 千钧一发再回头
197 第十二章 沧海桑田白垩纪 天外陨石撞地球
214 第十三章 百步穿喉飞身射 浑水摸鱼老贼头
234 第十四章 劫后余生脱大难 要账难倒英雄汉
253 第十五章 贵宾卖场沧浪阁 荒坟野狐老金沟
276 第十六章 奇诡秘术鱼皮衣 机车老炮张德旺
303 第十七章 丁老头欺神骗鬼 孙会计插香入伙
323 第十八章 大雪悲风藏虎啸 狗场更夫王蜂匠
346 第十九章 忠犬通灵真侠气 雪恨偿恩两分明
第 一 章
首阳山中博物馆 讳莫如深丁树生
我叫郭冕,今年三十七岁,是个工程承包商,也就是俗称的“包工头”。我手下有一百多号民工,都是我从乡下带出来的老少。
我们本地工程行里,做大做强的大多都是“家族企业”,无论是资本、人脉、经验、声望,都比半路出家的我更加雄厚。
说起来这不能怨我,全怪我们祖上没正事儿,不读书、不经商,几百代人都是钻山越岭的猎户,擒狼射虎、捉熊捕雕,都是家常便饭;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打猎的活计是越来越难干,一来珍奇猛兽越来越少,二来保护动物的法律法规也越来越严,三来我们家人丁越来越单薄——从清朝起到我这儿一直都是单传,打猎是玩儿命的营生,要是有个什么闪失,我们这家儿可就断了血脉了。
于是在三十七年前,也就是我出生那年,我爹正式宣布,我们老郭家告别猎户这一行,下山种地。
这对别人家来说可能就是简简单单地改个行、跳个槽的小事儿;但这对我们老郭家来说,绝对算是一个天大的决定。不为啥,就因为我们家从祖上到今天,干猎户已经干了几千年了。
据我爹说,这事儿得从大禹时算起。
故老相传,夏后氏首领大禹之所以被尊为禹王,乃是有两项震烁古今的功绩,一是治水,二是划分九州。治水这事不用多说,世人皆知。
可是这划分九州具体又是什么意思呢?咱们慢慢往下讲。
相传大禹立国,疆域广阔:西起今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今河南省、山东省和安徽省三省交界,南达今湖北省北部,北及今河北省南部,势力延伸遍布黄河南北以及长江上下,是为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夏。
那么,立国之后,大禹每天都在干什么呢?
《左传》里有句话总结得很到位,即“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就是说,国家的大事有两件:一个是对内主持祭祀,一个是对外打仗抢地盘。
打仗抢地盘这个好理解,可祭祀又祭的是什么呢?其实最早的祭祀对象并不复杂,那就是:天地和先祖。
天地必须尊敬,祖宗必须供奉,可拿什么东西来祭祀呢?树上采来的果子、地里种出的粟米,再加上精怪凶兽的尸体。
上古时期,神州大地并不太平,在人类生存繁衍的范围内,还有大量的精怪凶兽。它们藏身于山川大泽之内,凶狠残暴,以人为食,严重威胁着我们华夏族群的生产生活。
咱们中华民族从祖先起,基因里就深埋着战天斗地的意识,面对这些精怪凶兽,屈服、退让、隐忍向来不是咱们的性格。于是针对这些食人害命的怪物,老祖宗发明了一个左右结构的象形字,刻在了龟甲上:左面一条狗,右边一个大木头棒子。什么意思呢?
牵上狗,带上棒子,削它娘的!
这个字传到今天,念作——狩!
这个“狩”字,最早见于有关涂山氏的记载。
《楚辞·天问》中有云:“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意思就是说:大禹治水,东奔西走,三十岁时,在涂山遇见了涂山氏之女。春暖花开,绿染桑林,纯洁而健康的男女,在野外一见钟情。
涂山氏,乃是中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大禹妻子的氏族。《史记》有载:“夏之兴也以涂山。”这句话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传说中大禹在击败共工的最终战役前的涂山之会,即《左传·哀公七年》中“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说法;二是说夏王朝的建立,是依靠强大的涂山氏势力为后盾。所以说,东夷涂山氏这个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中原各国中势力最大的氏族,无论对大禹还是夏朝,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在夏朝的建立过程中,大禹对外征战四方。涂山氏之女则在国内主持祭祀。前面咱们已经交代了,祭祀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叫作“狩”,即用精怪凶兽的尸体祭献天地和祖先。
于是,这位大禹的王后,带着华夏族的勇士,历经凶险,将这些精怪凶兽有的生擒活捉、食髓烹肉;有的驱离神州,镇锁于九幽之下;有的剥皮剔骨,扑杀于深山远海。
至此,精怪凶兽绝迹,大禹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铜铸成九鼎,划分出了华夏族人在神州大地繁衍生息的九州之地,华夏族人自此开枝散叶。
为防这些精怪凶兽日后反扑,祸害生灵,涂山氏之女编写了两本书,一曰《狩经》,二曰《镇图》。前者讲的是这些古怪生灵的克制捕猎方法,后者标注着这些精怪凶兽的镇锁藏身地。涂山氏之女将这两本书分别给了自己的两名族臣——岐伯和苍公。
岐伯凭借《狩经》中记载的秘法,开创了猎户这一门古老的行当,同时这位岐伯也成为我们家族谱上的开宗先祖。
这段掌故,我爸给我讲了无数次,但我心里一直有两个疑问,百思不得其解,头一个问题就是:岐伯他老人家姓岐,我姓郭,这怎么姓着姓着还姓跑偏了呢?小时候每回我一问这个问题,我爸上来就是一顿大嘴巴子,抽得我直打哆嗦,紧接着就拎着我的后脖颈子给我揪到祖祠(就是个破山洞)里,让我对着祖宗牌位罚跪,一边跪着一边还要背书。
那是一本拳头厚的羊皮册子,封皮上两个大字——《狩经》。
书页间一股子腥臭味,里面有图有字,最早的几页是誊抄的远古壁画,加上一页页密密麻麻的符号刻文。
第一次见到这本册子时,我就问我爸:“这写的都是啥啊?”
我爸说:“这叫夏篆,无人能识。涂山氏最早传下来的《狩经》是刻在山壁上的,祖先为了传承,一点点誊抄临写,每一代不断整理丰富。”
我又说:“夏什么篆?这字都念啥啊?这怎么也不标个汉语拼音……”
“啪——啊呀——嘶——哈——”
我爸一个又一个大脖溜子兜头抽了下来。
从小到大,我没少挨打。每回挨打后我都被关在这洞里罚跪。洞里没别的玩儿的,只有这么本书,权当看连环画了。我是翻来覆去地看啊,直看到整本书倒背如流。
这书商周以前的部分基本全是鬼画符,一概不知道说的是啥。到了春秋能看懂个一两成,战国到秦代,能看懂个三四成,汉代以后能看懂个七八成,唐以后的部分基本就没有什么阅读障碍了。
这书其实就是一本笔记,讲的是历代先祖走遍天下,斩杀精怪凶兽的经验心得。这书我越看疑惑越重,于是我心里出现了第二个问题:书里写这玩意儿是真的吗?祖宗们不会是坐家里发癔症瞎编着玩儿的吧?!螭、貘、魈、蛟、蠃这都是些什么东西啊,电视里都没见过啊!还有这个……这里还引用了一段《山海经》。
“中曲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驳,是食虎豹……”后面附着一个工笔的插图,旁边还写着数行小字:“此兽好斗而狡,尤甚狐黄,尝以虎豹皮裘弃于路旁,诱行人捡拾,借机害人。吾闻此事,愤然而往,先迎风烧雄黄烟,盲其目,废其嗅,诱其狂。此兽足无旋踵,善冲乏退。吾操强弩系长绳,绳身挂倒钩,攒射其身。兽吃痛,狂奔翻滚,绳钩裹缠,皮肉立分,不出三刻必死。”
要说我们老郭家某一位祖宗发癔症,胡编乱造这可以理解;但是一翻这书,几乎每一代人都有类似记载,难道我们老郭家有遗传的妄想症?这个话我想问我爸,但是又不敢问。
无他,怕挨揍尔!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