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632460
内文彩色插图印刷
刑事法学不朽名著,法律与人文社科经典
1764年首次出版,持续畅销近260年
《论犯罪与刑罚》是刑事法领域的经典著作,历来被视为人文社会科学研习者的必*书。本书提出的关于刑事法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是现代刑事法理论的基石,启蒙了人们对待犯罪和刑罚的态度。本书的出版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刑事法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 章 刑罚之起源 001
第2 章 刑罚权 002
第3 章 前述原则之结论 005
第4 章 法律解释 007
第5 章 法律的晦涩 011
第6 章 罪刑相当 013
第7 章 犯罪程度之衡量 016
第8 章 犯罪的分类 019
第9 章 论名誉 022
第10 章 论决斗 025
第11 章 扰乱公共治安罪 027
第12 章 刑罚之用意 029
第13 章 证人之可靠性 031
第14 章 罪证与审判方式 034
第15 章 匿名控告 038
第16 章 论刑讯 041
第17 章 经济惩罚 049
第18 章 誓 言 051
第19 章 刑罚及时的益处 053
第20 章 论暴行 057
第21 章 对贵族的刑罚 059
第22 章 盗窃和抢劫罪 064
第23 章 作为刑罚的污名 066
第24 章 怠 惰 068
第25 章 驱逐和没收财产 069
第26 章 国家的家庭精神 071
第27 章 刑罚的宽缓 075
第28 章 死 刑 079
第29 章 监禁(审前羁押) 088
第30 章 起诉与时效 090
第31 章 难以证明的犯罪 094
第32 章 自 杀 099
第33 章 走 私 104
第34 章 破产者 107
第35 章 庇 护 111
第36 章 逮捕或杀死罪犯的悬赏 113
第37 章 犯意、共犯、赦免 116
第38 章 诱导性审讯 119
第39 章 一类特殊犯罪 121
第40 章 错误的效用观 123
第41 章 如何预防犯罪 125
第42 章 科 学 127
第43 章 治安官 131
第44 章 赏 金 133
第45 章 教 育 134
第46 章 赦 免 135
第47 章 结 论 137
附 录 贝卡里亚 139
译 后 记 164
人类社会总是会把一部分人推上强大、幸福的巅峰,而把另一部分人打入弱小、悲惨的深渊。良法则力图反其道而行之,使人人平等地受其审视。然而人们常把自己的切身利益交予弃用最佳及最明智制度之人,这些人审慎与否却不得而知。人们不会分析问题,惯于盲目接受表象,依据他人意见而非自己的调查做出决定,非到生活和自由千疮百孔、备受煎熬,才被迫设法纠正压迫其之恶行。这时人们才开始想到并承认那些显而易见的真理——庸人的头脑通常会因真理的朴素而将其忽视。纵观历史会发现,法律是或本应是自由状态下人们的习俗,却在很多时候,往往只是少数人头脑发热的产物,或偶然及权宜的结果。法律的制定者未能洞察人性,也未能对相异行为提纲挈领,以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其唯一目的。只有少数几个民族没有坐等人类否极泰来的缓慢循环,转身制定周密法律促进这一过程。人们也应深深感念那些默默无闻的哲学家,即使在很长一段时间真理都如石沉大海,他们也勇敢地在人群中播撒真理的种子。
印刷术使哲学真理得以传播,使人看清了君臣关系和国际关系。这种知识的普及催生了理性人应有的竞争意识与实干精神。这一切产生于这个昌明时代。然而,几乎从未有人质疑过刑罚的残酷性和刑事诉讼程序的不正当性——立法中如此重要的问题,在欧洲却被如此普遍地忽视。对数百年的错误从未在普遍原则的高度加以揭露。毫无疑问,弱者的呻吟,只换来冷漠的无视和权势者的不作为;野蛮的折磨,泛滥于本不应施加刑讯的未经证实或不可能存在的犯罪中;监狱的肮脏恐怖,因最残忍的酷吏使悲惨者的命运愈加难以预料。
这一切理应引起以天下为己任之人的关注。
不朽的孟德斯鸠对这一话题曾有少许涉及。真理亘古不灭,我当追随这位伟人之足迹。不过细心的读者——我的文字为他们而作——一眼就能分辨哪些是地基,哪些是其上的建筑。倘若我也能像孟德斯鸠那样,令潜心钻研推理和哲学的后进之辈暗自称谢,或激发理智之人内心的良善之情,使之拥护为人类请命的事业,我将喜不自胜。
评论
还没有评论。